一、帶有花黃的詩句
《木蘭辭》(南北時期佚名作品)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見憶》白居易
月終齋戒畢,猶及菊花黃。
《九月九日》崔國輔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
《望夫石》劉方平
佳人成古石,蘚駁覆花黃。
《水調歌頭》蔡伸
亭皋木葉下,原隰菊花黃
《過綺岫宮》王建
武帝去來羅袖盡,野花黃蝶領春風。
《采葛行》鮑溶
春溪幾回葛花黃,黃麝引子山山香
二、含有昨日黃花的完整的詩句完整的詩句
哭母大祥(文天祥)
哀哀【黃花如昨日】,兩度星周俄箭疾。
少年游(蘇軾)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
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九日次韻王鞏(蘇軾)
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
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南鄉子 醉書月香亭佳幾(許有壬)
老子分漁樵。說著登山氣更豪。
天外長江流不盡,迢迢。腳底青云步漸高。
兩手敢辭勞。右有深杯左有螯。
我似淵明多一字,陶陶。【明日黃花】
折桂令(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
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風白發,
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三、有"黃花特定含義"的詩句(三句)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燕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都是離人淚。”(《西廂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李清照《聲聲慢》)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蘇軾《九日和王鞏》)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宋·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
《紅樓夢》紅樓藝苑內的菊花詩
憶菊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癡。誰憐我為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
訪菊
閑趁霜晴試一游,酒杯藥盞莫淹留。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秋?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拄杖頭。
“黃花”單用有時候比喻“沒有經過性行為的女性,黃花嬌嫩,清瘦,雖然平常卻是最耐看的”如:黃花閨女。 成外:菊花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著名士的斯文與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開放,深受中國古代文人的喜歡。“明日黃花”則比喻過時的事物。
四、在古詩中有黃花或菊花意象的所有詩句
古代詩詞的常見意象 1.月——思鄉,懷人 懷鄉: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懷人: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寫照 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3.梅花——高潔人格的寫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4.松——孤直傲岸,歲寒三友之一 例:豈不罹嚴寒,松柏有本性。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
5.蓮——愛的象征 蓮與憐諧音,所以可借以表達愛情。 例: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6.梧桐——凄涼悲傷 例: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淚夢三更后。 7.杜鵑鳥——凄怨哀傷,鄉愁鄉思 相傳,蜀王讓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到春天,杜鵑會一直啼叫到滿口是血。
另外,杜鵑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也叫子規,常喚起游子思鄉之情。
例: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8.秋蟬——高潔,悲涼 秋后的蟬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蟬只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
例: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西路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9.鴻雁——思鄉懷親,羈旅之悲 (也是古代詩歌中傳書的信使) 例:雁字歸時,月滿西樓。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10. 柳——離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長亭——送別之所 例: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12.芳草——離恨 例: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道遠。
13.芭蕉——孤獨與憂愁 例: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14.羌笛——凄切之聲 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5.烏鴉——衰敗荒涼之兆 例: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草木類: 1.梅花——最先開放,傲霜斗雪——敢為人先,不畏權貴——君子 梅花沖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賞,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 宋人陳亮《梅花》:“一多忽先變,百花皆后香。”
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先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蘭——清雅幽香,姿態優美——追求淡泊——君子隱士 蘭花,清馨不濁,香氣純正,花姿優美,體態勻稱,葉型矯健,交錯變化,韻味飄逸。
因古典詩歌中常寫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憐,因為蘭花的幽香和姿態優美,故蘭常用來比喻美好的東西。如蘭交——喻志同道合之人,蘭涂——美好的前途,蘭質——如蘭一般的品質。
明代徐謂的《蘭》:“莫訝春光不屬儂,一香已足壓千紅。總令摘向韓袖,不作人間腦麝風。”
這首詩寫出了春蘭的美,蘭以幽香取勝,比春光中的“千紅”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綠竹蔥蘢——正直謙虛,堅貞高潔——隱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狀跟人的道德追求聯系起來。
白居易的《養竹記》就將竹子“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等特點,比擬君子的品德修養。 張九齡的詠竹詩《和黃門盧侍御詠竹》:“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贊美竹的氣節與虛心。 B.玄學家、隱士、詩人喜歡在綠竹蔥蘢的環境談玄論道,而這些畫面也越來越多進入他們的詩作中。
如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竹徑通幽出,禪放花木深。” 4.菊花(黃花、東籬)——臨秋而開,顏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權貴;淡泊名利,不求聞達——志士、君子。
A.臨秋而開——凌冰傲霜,不畏權貴,堅守晚節——志士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B.顏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聞達——隱士 例詩: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5.草——隨事序而流轉碧草連天——觸動憂思思念綿綿——表現離別羈旅之情 《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寫睹草色而思離人,愁緒幽深。 6.落花——花落春歸——傷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