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春寒料峭的詩句有哪些
可以參考如下詩句: 一、《春寒》 宋 · 楊萬里 春寒盡解粟人膚,敢傍吾儕酒琖無? 二、《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 · 秦觀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三、《念奴嬌·春情》 宋代 · 李清照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 四、《春寒》 唐 · 徐凝 亂雪從教舞,回風任聽吹。
春寒能作底,已被柳條欺。 五、《春寒》 宋 · 胡仔 小院春寒閉寂寥,杏花枝上雨瀟瀟。
午窗歸夢無人喚,銀葉龍涎香漸銷。 六、《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東禪莊院》 宋 · 蘇軾 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
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七、《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宋 · 吳文英 聽風聽雨過清明。
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
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
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八、《長恨歌》 唐 · 白居易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九、《江城子·賞春》 宋 · 朱淑真 斜風細雨作春寒,對尊前,憶前歡。 十、《未展芭蕉》 唐 · 錢珝 冷燭無煙綠蠟干,芳心猶卷怯春寒。
拓展資料春寒料峭 拼音:chūn hán liào qiào 釋義:形容春天異常寒冷的天氣。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凍殺年少。”
近義詞:初暖乍寒 反義詞:春暖花開 造句: 1、春天已經來臨,可春寒料峭,我絲毫沒有感到春的暖意。 2、人們常說:春寒料峭,殊不知初冬寒冷。
3、北國還在春寒料峭,南國已然綠色滿園。 4、春寒料峭,風雨凄凄。
5、春寒料峭,老人謹防腦出血。
二、關于古詩春寒的賞析
春寒 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早春二月,大地上已經是新花嫩葉裝點著春光了.這時候,人們所希望的是風和日麗,蜂蝶紛紛,把春光點綴得更加濃郁.可是事情常常不如人意, 如果寒潮夾著風雨侵襲來了,就會發生“倒春寒”,這些花兒葉兒就要遭受摧殘.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在北宋“靖康之難”中避兵到了巴陵(今湖南岳陽),借居在一個小園里,自號“園公”.他在花園里守護和培育花木,在料峭春寒之中,不免憂心仲仲(chōng),關心著百花的命運. “二月巴陵”,指明了地點和時間.“日日風”,可見春寒的持續.說“風”也包括了“雨”,為了文字上使用的方便,把風雨兩字拆開來,這里和第四句互相照應.在風雨不斷地侵凌下,已經開放了的花朵就會飄零,未曾開放的蓓蕾也不會吐蕊,春光就蕭索了.這種沒完沒了的壞天氣,對春天的新花嫩葉來說,是一場災難.“了”,完結.“怯”,害怕.“怯園公” 是倒裝句法,就是“使園公擔驚害怕”的意思.下面,筆鋒一轉,寫出一個振奮人心的情景來了,不料在這非常惡劣的天氣中,海棠花居然冒寒在風雨中開放,表現出大無畏的精神,足見天地之間的生機是扼殺不了的.海棠, 在唐宋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名花.因為它非常嬌嫩,有人用它來形容女性的嬌柔,所以詩人對鮮紅的花朵是用“胭脂色”來形容.這樣的花枝,受得了寒鳳冷雨的侵凌嗎?不能不令人擔心.可是,在雨昏云暗的景色中,卻看到海棠花挺身獨立,雖然寂寞,但也昂揚,自己的“胭脂色”會被沖刷掉, 也毫不可惜.這兩句詩中所流露的心情,是驚訝和喜悅! 草木是沒有情感的.它的開花,并不受任何思想的支配,只能由詩人賦與它感情,認為此時此地冒寒開放,表現了一種剛健挺撥,不惜自我犧牲的精神.于是,在“蒙蒙細雨中”“獨立”無知的草木也人格化了!這兩句把海棠刻畫得生氣勃勃,正是表達了詩人自己的情懷. “靖康之難”,對宋朝統治下的漢族人民,當時的確是遭到了天崩地塌的大變動.陳與義在流離奔走之中,有著凄涼慷慨的情懷.他的某些詩篇熱情歌頌了民族反侵略戰爭.這首詩雖然是寫的雨中的自然景色,也同樣反映了時代的戰斗氣息.。
三、春寒(古詩)
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陳與義在北宋做過地方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愛國詩人,其主要貢獻還是在詩歌方面,給后世留下不少憂國憂民的愛國詩篇。
簡析
這首絕句與其說是寫春寒,不如說是詠海棠。說到詠海棠,自然忘不了蘇軾的《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其實,這兩首海棠詩都是借海棠寫自己。蘇軾筆下的海棠圣潔、幽寂,是他貶官黃州時的寫照;陳與義筆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時的寫照。 因此,頭兩句的“風”“寒”就不僅僅是自然界的風寒,更主要的是社會的風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風飄絮”,詩人則“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兩句詩人用類似于刻劃松、梅、菊、竹的手法來寫海棠,說它傲然“獨立”于風雨中,哪怕有損于自己美麗的“胭脂色”。海棠的風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現。詩人點化杜甫的“林花著雨胭脂濕”,別創意境,不但更具風致,而且更具品格。詩人將自己的風骨、品格、雅致融入對海棠的描寫中,使這首詩成為詠物上乘之作,這就是詠物詩創作的訣竅。
譯文
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都刮風下雨,從不間斷。料峭的春寒,給園林的花木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看,在風雨的侵襲之下,已經開花的花朵凋零了。尚未綻開的蓓蕾不吐艷了。園林中的新花嫩葉全在寒風冷雨中蕭瑟。這怎不叫人擔心害怕呢!瞧,那邊短籬旁,嬌嫩的海棠,居然毫不吝惜自己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中,燦爛地開放著。
四、關于古詩春寒 的賞析
春寒 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早春二月,大地上已經是新花嫩葉裝點著春光了。
這時候,人們所希望的是風和日麗,蜂蝶紛紛,把春光點綴得更加濃郁。可是事情常常不如人意, 如果寒潮夾著風雨侵襲來了,就會發生“倒春寒”,這些花兒葉兒就要遭受摧殘。
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在北宋“靖康之難”中避兵到了巴陵(今湖南岳陽),借居在一個小園里,自號“園公”。他在花園里守護和培育花木,在料峭春寒之中,不免憂心仲仲(chōng),關心著百花的命運。
“二月巴陵”,指明了地點和時間。“日日風”,可見春寒的持續。
說“風”也包括了“雨”,為了文字上使用的方便,把風雨兩字拆開來,這里和第四句互相照應。在風雨不斷地侵凌下,已經開放了的花朵就會飄零,未曾開放的蓓蕾也不會吐蕊,春光就蕭索了。
這種沒完沒了的壞天氣,對春天的新花嫩葉來說,是一場災難。“了”,完結。
“怯”,害怕。“怯園公” 是倒裝句法,就是“使園公擔驚害怕”的意思。
下面,筆鋒一轉,寫出一個振奮人心的情景來了,不料在這非常惡劣的天氣中,海棠花居然冒寒在風雨中開放,表現出大無畏的精神,足見天地之間的生機是扼殺不了的。海棠, 在唐宋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名花。
因為它非常嬌嫩,有人用它來形容女性的嬌柔,所以詩人對鮮紅的花朵是用“胭脂色”來形容。這樣的花枝,受得了寒鳳冷雨的侵凌嗎?不能不令人擔心。
可是,在雨昏云暗的景色中,卻看到海棠花挺身獨立,雖然寂寞,但也昂揚,自己的“胭脂色”會被沖刷掉, 也毫不可惜。這兩句詩中所流露的心情,是驚訝和喜悅! 草木是沒有情感的。
它的開花,并不受任何思想的支配,只能由詩人賦與它感情,認為此時此地冒寒開放,表現了一種剛健挺撥,不惜自我犧牲的精神。于是,在“蒙蒙細雨中”“獨立”無知的草木也人格化了!這兩句把海棠刻畫得生氣勃勃,正是表達了詩人自己的情懷。
“靖康之難”,對宋朝統治下的漢族人民,當時的確是遭到了天崩地塌的大變動。陳與義在流離奔走之中,有著凄涼慷慨的情懷。
他的某些詩篇熱情歌頌了民族反侵略戰爭。這首詩雖然是寫的雨中的自然景色,也同樣反映了時代的戰斗氣息。
五、形容冬末春初的句子
與春關聯的成語和熟語:大地回春 春回大地 萬象回春 春回地暖 大地蘇醒 萬物復蘇 萬木萌發 萬象更新 蟄蟲昭蘇 春燕回巢 春生秋殺 一年之計在于春 與春風關聯的成語和熟語:春風駘蕩 春風蕩蕩 春風煦煦 春風送暖 春風曛暖 春風溫煦 春風料峭 與春光關聯的成語和熟語:春色滿園 滿園春色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如海 春深似海 春色迷人 春色撩人 春色彌望 春山如笑 春和景明 韶光淑氣 春日陽和 春寒料峭 春暖花開 春暖花香 萬紫千紅 百紫千紅 千紅萬紫 萬紅千紫 春花怒放 花紅柳綠 柳綠花紅 柳媚花明 柳暗花明 花明柳暗 桃紅柳綠 柳綠桃紅 桃紅李白 桃李爭妍 桃李爭輝 桃柳爭妍 杏雨梨云 杏雨梨花 百花吐艷 百花爭妍 百花齊放 百卉含英 百卉千葩 飛花點翠 草長鶯飛 鶯飛草長 柳亸鶯嬌 鶯歌燕舞 燕舞鶯啼 花香鳥語 鳥語花香 百鳥鳴春 紅杏鬧春 紅杏出墻 紅情綠意 綠肥紅瘦 紅瘦綠肥 綠暗紅稀 乍寒乍暖 形容冬末春初氣侯忽冷忽熱。
乍:忽然。乍暖還寒 形容冬末春初氣侯忽冷忽熱,冷熱不定。
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又例“柳梢綠小眉如印。乍暖還寒猶未定。”
草長鶯飛 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鶯:黃鸝。
例:“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鶯飛草長 形容明媚的春景。
例:“鶯飛草長誰為主?渺渺春江作歌苦。” 春光漏泄 原指柳枝泛綠,透露了春天將至的信息。
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來。例:“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也作:漏泄春光,漏泄春光 春光明媚 形容春天的景色十分鮮明美好。明媚:形容自然景色的鮮妍悅目。
例:“時遇著春光明媚,人賀豐年,民樂雍熙。”又例:“行夠多少山原,歷盡無窮水道,不覺的秋去冬殘,又值春光明媚。”
[辯析]“春光明媚”重在“明媚”,多形容春景美麗;“春暖花開”則重在“花開”,多形容春景宜人。春暖花開 春光和煦宜人,百花紛紛綻放。
現也比喻大好時機。例:“后又雜植四方所貢奇花異木于其中,每春暖花開,命中貴陪內閣儒臣賞晏。”
亦作:春暖花香。例:“春暖花香,和風淡蕩。
我則見東郊上,男女成行,處處閑游賞。” [辯析]“春暖花開”著重于“花開”,多形容春景宜人;“春光明媚”則著重于“明媚”,多形容春景美麗。
春寒料峭 形容初春的寒冷。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例:“那是一個陰冷的漆黑之夜。
春寒料峭,風雨凄凄。” 亦作:料峭春寒 春色撩人 春天的景色引起人們的興致。
撩:撩拔,挑逗、招惹。例:“桃花爛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為。”
春色滿園 園內到處都是春天美麗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亦作:滿園春色 春色惱人 春日美好的景色,反惹人煩惱。
例:“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春意盎然 形容春天的氣氛很濃。
春意:春天的氣象。盎然:豐滿、濃厚的樣子。
春意闌珊 春天的景象衰敗凋殘,指春天就要過去了。闌珊:將盡,將衰。
例:“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又例:“柳飛綿花瓢瓣,又一番春意闌珊。”
亦作:春事闌珊 春回大地 1)春色降臨到廣闊的大地。如:“四月,春回大地,萬紫千紅”。
2)也形容嚴寒已過,溫暖和生機又來到人間。如:“落實政策同歡慶,春回大地喜安居”。
亦作:大地春回,大地回春 花香鳥語 花兒散發著清香,鳥兒在歡唱。形容動人的春天景象。
例:“云霧漸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煙來往,各處花香鳥語,頗可盤桓。”又例:“春天一到,公園里花香鳥語,充滿了生機。”
亦作:鳥語花香 惠風和暢 柔和的風,使人感到溫暖、舒適。惠:柔和;和:溫和;暢:舒暢。
例:“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桃花流水 形容春日美景。
也比喻男女愛情。例:“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亦作:流水桃花。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景如微笑般明媚動人。
語本宋·郭熙·山水訓: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辯析]“春山如笑”偏重于春天的景物;“燕語鶯啼”則偏重于春天的氣氛。
燕語鶯啼 燕子喃語,黃鸝歌唱。形容春光明媚。
鶯:黃鸝。例“綠樹春深,燕語鶯啼聲斷續,蕙風飄蕩入芳叢。”
又例“燕語鶯啼,和風遲曰,郊外踏青,禁煙寒食。” 亦作:鶯啼燕語。
例“見百花盛開,鶯啼燕語,觸景傷情。” [辯析]“春山如笑”偏重于春天的景物;“燕語鶯啼”則偏重于春天的氣氛。
燕舞鶯歌 燕子飛舞,黃鶯歌唱。形容春光明媚。
同“燕舞鶯啼”。例:“燕舞鶯歌晝晷永,簾幕無人門宇靜。”
亦作:鶯吟燕舞。例:“日麗風和熏協氣,鶯吟燕舞皆歡意。”
亦作:燕舞鶯啼。例:“此時正值暮春天氣,只見一路上有的是紅桃綠柳,燕舞鶯啼。”
鶯歌燕舞 同“燕舞鶯歌”。形容春天鳥兒喧鬧活躍的景象。
現常比喻革命和建設蓬勃興旺的景象。例:“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冬天去了,春天還會遠嗎?。
六、關于古詩春寒 的賞析
春寒
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早春二月,大地上已經是新花嫩葉裝點著春光了。這時候,人們所希望的是風和日麗,蜂蝶紛紛,把春光點綴得更加濃郁。可是事情常常不如人意, 如果寒潮夾著風雨侵襲來了,就會發生“倒春寒”,這些花兒葉兒就要遭受摧殘。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在北宋“靖康之難”中避兵到了巴陵(今湖南岳陽),借居在一個小園里,自號“園公”。他在花園里守護和培育花木,在料峭春寒之中,不免憂心仲仲(chōng),關心著百花的命運。
“二月巴陵”,指明了地點和時間。“日日風”,可見春寒的持續。說“風”也包括了“雨”,為了文字上使用的方便,把風雨兩字拆開來,這里和第四句互相照應。在風雨不斷地侵凌下,已經開放了的花朵就會飄零,未曾開放的蓓蕾也不會吐蕊,春光就蕭索了。這種沒完沒了的壞天氣,對春天的新花嫩葉來說,是一場災難。“了”,完結。“怯”,害怕。“怯園公” 是倒裝句法,就是“使園公擔驚害怕”的意思。下面,筆鋒一轉,寫出一個振奮人心的情景來了,不料在這非常惡劣的天氣中,海棠花居然冒寒在風雨中開放,表現出大無畏的精神,足見天地之間的生機是扼殺不了的。海棠, 在唐宋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名花。因為它非常嬌嫩,有人用它來形容女性的嬌柔,所以詩人對鮮紅的花朵是用“胭脂色”來形容。這樣的花枝,受得了寒鳳冷雨的侵凌嗎?不能不令人擔心。可是,在雨昏云暗的景色中,卻看到海棠花挺身獨立,雖然寂寞,但也昂揚,自己的“胭脂色”會被沖刷掉, 也毫不可惜。這兩句詩中所流露的心情,是驚訝和喜悅!
草木是沒有情感的。它的開花,并不受任何思想的支配,只能由詩人賦與它感情,認為此時此地冒寒開放,表現了一種剛健挺撥,不惜自我犧牲的精神。于是,在“蒙蒙細雨中”“獨立”無知的草木也人格化了!這兩句把海棠刻畫得生氣勃勃,正是表達了詩人自己的情懷。
“靖康之難”,對宋朝統治下的漢族人民,當時的確是遭到了天崩地塌的大變動。陳與義在流離奔走之中,有著凄涼慷慨的情懷。他的某些詩篇熱情歌頌了民族反侵略戰爭。這首詩雖然是寫的雨中的自然景色,也同樣反映了時代的戰斗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