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有“花”字的詩句有( , )出自《 》作者()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李白:《月下獨酌》)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5.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2.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戴叔倫《蘇溪亭》)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5.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李頻《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四月南風大發黃,棗花未落蔭桐長。(李頎《送陳章甫》)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寓意》)
11.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道潛《臨平道中》)
1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3.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4.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姜白石《除夜自石歸湖苕溪》)
15.滿地蘆花和我老,歸家燕子傍誰飛。(文天祥《金陵驛》)
16、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1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二、含“花”字的詩句
1.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李白《花間獨酌》 2.花落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溫庭筠《菩薩蠻》 3.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翁宏《春殘》 4.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 羅貫中《三國演義 梁父吟》 5.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
范云《別詩》 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7.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李白《長干行》 8.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 謝朓《游東田》 9.聞道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孟浩然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10.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孟浩然 《春中喜王九相尋》 11.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
劉基《古戌》 12.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13.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14.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陳與義《臨江仙》 15.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衰。
樂府《春歌》 16.野花成自落,江燕引雛飛。殷遙《春晚山行》 17.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曹雪芹《紅樓夢》 18.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元稹《行宮》 19.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
張九齡《感遇》 20.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韋莊《菩薩蠻》。
三、含“花”字的詩句
1.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李白《花間獨酌》
2.花落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溫庭筠《菩薩蠻》
3.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翁宏《春殘》
4.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 羅貫中《三國演義 梁父吟》
5.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 范云《別詩》
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7.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李白《長干行》
8.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 謝朓《游東田》
9.聞道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孟浩然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10.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孟浩然 《春中喜王九相尋》
11.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劉基《古戌》
12.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13.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14.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陳與義《臨江仙》
15.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衰。樂府《春歌》
16.野花成自落,江燕引雛飛。殷遙《春晚山行》
17.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曹雪芹《紅樓夢》
18.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元稹《行宮》
19.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張九齡《感遇》
20.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韋莊《菩薩蠻》
四、帶有“花”字的詩句有( , )出自《 》作者()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李白:《月下獨酌》)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5.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2.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戴叔倫《蘇溪亭》)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5.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李頻《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四月南風大發黃,棗花未落蔭桐長。
(李頎《送陳章甫》)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寓意》) 11.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
(道潛《臨平道中》) 1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3.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4.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姜白石《除夜自石歸湖苕溪》) 15.滿地蘆花和我老,歸家燕子傍誰飛。
(文天祥《金陵驛》) 16、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1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五、帶有花字的古詩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2.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戴叔倫《蘇溪亭》)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5.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李頻《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四月南風大發黃,棗花未落蔭桐長。
(李頎《送陳章甫》)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寓意》) 11.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
(道潛《臨平道中》) 1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3.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4.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姜白石《除夜自石歸湖苕溪》) 15.滿地蘆花和我老,歸家燕子傍誰飛。
(文天祥《金陵驛》) 16、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1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0、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警世賢文》 21、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琵琶行》 22、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題都城南莊》 “花”:在古人的詩句里代表著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季節和作者不同的心境。
古人酷愛用花來描寫景色。
六、帶有“花”字的古詩有哪些
1、《贈汪倫》 作者:李白 (唐)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李白坐上小船剛要離開,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倫相送之情。 2、《鳥鳴澗》 作者:王維 (唐)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里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3、《江村即事》 作者:司空曙 (唐)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譯文:垂釣歸來,卻懶得把纜繩系上,任漁船隨風飄蕩;而此時殘月已經西沉,正好安然入睡。
即使夜里起風,小船被風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擱在蘆花灘畔,淺水岸邊罷了。 4、《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楊萬里 (宋)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六月里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5、《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譯文: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里來。
七、寫出含有花的詩句,出自《 》作者是誰
一、回答:含有花的詩句,如下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陶淵明《飲酒·其五》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崔護《題都城南莊》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王安石《梅 》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 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楊萬里《小池》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孟浩然《過故人莊》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盧梅坡《雪梅·其一》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 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 黃巢《題菊花》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 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二、擴展知識:詠物詩簡介 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
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歡詠物,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