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秋天的成語和句子
描寫秋天的成語 金風送爽、雁過留聲、秋色宜人、天朗氣清、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一葉知秋、一叢金黃、一叢火紅、秋意深濃、秋蘭飄香、秋雨綿綿、春花秋月、秋風過耳、丹楓迎秋、楓林如火、北雁南飛 雁是侯鳥,北方進人深秋時,雁便往溫暖的南方飛去. 寒蟬凄切 天冷蟬不再叫或低聲叫,發出的聲音凄涼悲切,象征著深秋季節.例:“寒蟬凄切,冷雨初歇.” 金風送爽[描寫秋天的詞語古詩成語句子 金風,秋風.秋風送來涼爽,是仲秋以前的氣候.金,秋風吹拂過的樹葉都逐漸呈現出金黃色,繼而脫落、飄零.所以用“金”來形容秋風.也有的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季節演變,秋屬金,故稱秋風為金風. 秋風瑟瑟 瑟瑟,風吹物的聲音.秋鳳吹物發出瑟瑟的響聲,借此表示秋天的景象. 秋高氣爽 秋天空氣清新,天也顯得很高很藍.這是秋天的特有景色.也常說成“天高氣爽”.例:“秋高氣爽,牛羊肥壯.” 天高云淡 云淡,指天空晴朗、少云.天空晴朗,云彩很少.這是秋天特有的景色.[描寫秋天的詞語古詩成語句子 梧桐葉落 古代傳說人秋第一天梧桐有落葉,叫一葉知秋.所以用“梧桐葉落”表示秋天來臨. 玉露生寒 晶瑩的露珠使人產生寒冷的感覺.也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二、描寫秋天的成語和詩句
1、描寫秋天的成語:(1)一葉知秋 解釋: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將要來了。
比喻從事物的某些細微跡象就預料到事物的發展趨向和變化。 (2)春華秋實 解釋:春天開花,秋天結果。
(3)金風玉露 解釋:泛指秋天的景物。 (4)春秋筆法 解釋:相傳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貶。
后來稱文章用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寫作手法為春秋筆法。 (5)秋風落葉 解釋:秋風掃盡了落葉。
比喻一掃而光,不復存在。 2、描寫秋天的詩句: (1)登高 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2)秋風詞 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譯文 秋風凌清,秋月明朗。
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 朋又盼著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
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 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3)秋思 唐代: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游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么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4)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譯文 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
彎曲的山路上原本沒有雨,但蒼翠的山色卻濃得仿佛就要潤濕了人的衣裳一樣。 (5)天凈沙·秋 元代: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
霧淡淡飄起,幾只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只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艷。
三、描寫秋天的成語和句子
秋風習習 秋風蕭蕭 秋風蕭瑟 秋風紅葉 霜葉知秋 楓林盡染 丹楓迎秋 秋高氣爽 重陽佳節 重陽登高落葉蕭蕭 遍地黃花 秋菊盛開 春花秋菊 黃花似金 秋生疏花 秋蘭飄香 秋實累累 秋蟲啾鳴 秋收大忙秋收冬藏 秋去冬來 秋雨綿綿 秋江明凈 秋水長天 渾然一色 一汪秋水 秋山如洗 秋景星羅 秋天,雖不像百花盛開的春天那樣有生氣,也不像綠樹成萌的夏天那樣處處充滿生機,但它卻以誘人的秋色和金黃的果實吸引著人們。
萬物蕭瑟的殘秋,樹木的秋葉紛紛落在地上,給大地披上了一件金黃的衣裳。我喜愛這絢麗燦爛的秋色,它給大地繪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它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歡樂。
秋天帶著一身金黃.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地來到了人間。秋光絢麗,金風送爽,如海的高粱舉起火把,無邊的大豆搖響銅鈴。
微微的秋風來了,秋天的腳步踏進了校園,而那早晨瑯瑯的讀書聲伴著秋天的腳步,也踏進了校園。初秋的小草不像春天的那樣嫩,夏天的那樣軟。
草地上這兒一片鵝黃,那兒一片翠綠,多么像一塊黃色、綠色錯雜的地毯。神奇美麗、充滿詩情畫意的秋天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地來到我們的校園。
秋天,到處是火紅的高粱,沉甸甸的谷子,雪白的棉花;野兔在路邊竄來竄去.煙姻在草叢里叫個不停。桔黃的葉子被蕭瑟的秋風吹動,輕輕地飄落下來,飄呀飄,飄的滿地都是。
啊,金色的秋天,滋潤心田的秋天,她把我們攬進好寬廣、好寬廣的胸膛,輕聲告訴我們:收獲吧,收獲吧!秋,在葡萄架里,傻睡著,睡出一嘟嚕一嘟嚕汗粒子,濃縮成壓彎架的一串串笑。秋天悄悄地來了,來到了田野,來到了小溪邊,來到了山上,大地在秋風的督催下,換上了迷人的金裝。
秋季的天使,穿著薄如蟬翼的秋霧涼衫,來到了大自然。一片落葉飄飄而下,旋轉著,投向了養育它的母親―大地的懷抱。
蕭瑟的秋風卷走了枯黃的落葉,大雁排成“人”字形,一邊急匆匆地向南飛,一邊還“呀!呀!”地叫著,好像在說:“朋友們,再見了,祝你們平安過冬!"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金色的季節。由秋天的野花裝點得色彩斑斕的山坡,在陽光下,更加絢麗。
那一聲聲卿哪的知了叫聲已從那樹林里消失了,那一棵棵的翠綠樹木,也換上了金黃色的睡衣,那呼呼的西北風也匆匆趕到,這景象告訴我們:秋天已經來臨r。每當秋天匆匆走來,那河邊、路旁到處掉落楓葉,天空中,那一隊隊的候鳥和群匕的燕子正飛向暖和的南方。
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中,辛勤的農夫不辭勞苦地收割那黃金般的稻穗,農民正盼望今年有好的收成。稻田肚,一片黃澄澄的稻谷隨著秋風翻起金波,綠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葉上閃耀著晶瑩的露珠。
秋季的天使,穿著薄如蟬翼的秋霧涼衫,來到了大自然。她趁著大地還來不及疊起天使饋贈的霧衣,就揮動神筆,將赤、橙、黃、綠、青、藍、紫融為一體。
而后,一往情深地揮灑在萬物之上。當霧褪云消,初升的朝陽驚奇地發現:哦!迎接它的,竟是一派赫然金黃!金色的秋天,正是收獲季節,街頭的柿子樹掛上了燈籠似的大柿子,秋風吹來,柿子們擺來擺去,我真怕它們掉下來!街頭的小攤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果實,有葡萄、柿子、桔子、香蕉、心里美蘿卜,這些果實只有秋天才有。
啊!多美好的秋季呀!秋天,秋蟲爭相鳴叫。蟋蟀、姻幗、紡織娘、知了????一聲聲,一陣陣,一片片,忽遠忽近,如訴如歌,組成了一首秋天的奏鳴曲~一那是秋天的演奏家們為秋天增添的無限生趣。
秋夜,秋天的演奏家們登臺表演了。它們在秋天的原野上,在草叢里,在墻角邊,開始了它們動聽的演奏。
那一聲聲卿卿的知了叫聲已從那樹林里消失了,那一棵棵翠綠的樹木也換上了金黃色的睡衣,那紅彤彤的太陽變得溫和起來了,那涼爽的西風也匆匆趕到……這景象告訴我們:秋天已經來臨了。秋天果實累累,既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又是一個美麗的季節。
一群群“蝴蝶”又開始活躍起來了!也許你會問:“秋天怎么會有蝴蝶呢?”有,那就是被秋風吹落的樹葉呀!瞧,它們在空中盡情翻飛,五顏六色:紅的、黃的、綠的、半黃半綠的……莊稼地里長滿了金燦燦的玉米,猶如一個個金娃娃,紅通通的高粱漲紅了臉。金秋,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滿眼的葉子。
千萬張葉子,載滿了冬的孕育,春的萌發,夏的茁壯,憑著強烈的追求,借助于秋的爆發,達到了生命的沸點。好一片成熟的金黃!有的深,有的淺,有的偏綠,有的透紅,它們曾以不同的姿態迎接陽光,而今又以不同層次的金黃染遍了大地。
我不信這般豐收成熟之后便是死亡。因為那金色的葉融人土地,于是金色的秋,又孕育在春的藍圖之中了。
秋天來到我家院子里,迷人的秋景會使人陶醉。一進我家門,一股清香撲鼻而來。
舉目觀看,院子中間有一棵高大的蘋果樹,樹葉稀薄,被秋霜打過后變成了紅色。一陣秋風吹來,樹葉在枝間飛舞,紛紛揚揚地落在地上,踩上去軟綿綿的,像鋪著一張紅色的地毯。
樹上果實累累,一個個蘋果水靈靈的,像一盞盞小紅燈籠似的,高掛在樹枝上,紅彤彤的一片。蘋果有瓷碗大小,紅里透黃,像一張張小妹妹的笑臉,逗人喜愛。
你親口品嘗,又甜又脆。蘋果已經熟透了,被秋風一吹,搖搖欲墜。
四、描寫秋天的成語或詩句有哪些
描寫秋天的成語 描寫秋天的成語 金風送爽、雁過留聲、秋色宜人、天朗氣清、一葉知秋、 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 秋風蕭瑟、秋雨綿綿、一葉知秋、一叢金黃、一叢火紅、 秋意深濃、秋蘭飄香、秋雨綿綿、春花秋月、秋風過耳、 丹楓迎秋、楓林如火、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
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
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
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
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
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
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
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五、秋天的成語和詩句
成語:秋高氣爽 秋風蕭瑟 秋色宜人 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 秋意深濃、秋蘭飄香、秋風過耳、丹楓迎秋 、楓林如火、秋風習習、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晉·陶淵明《酬劉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
亭亭:遠貌。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
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
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云《別詩》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
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唐·杜甫《秋興八首》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
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
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唐·錢起《題蘇公林亭》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
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唐·白居易《司馬宅》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慫恿。劉禹錫《秋詞二首》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臺階。唐·杜牧《秋夕》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
六、描寫秋天的成語和句子
1、秋風來了,帶著刺骨的寒意,枯黃的葉在寒風中簌簌,四季在此時格外分明,一如不能自抑的情緒,終于找到了突破口,一瀉到底,再也不會停止。
2、秋雨是溫存的,斜斜的飛紛,沒有春雨的纏綿、夏雨的粗暴以及冬雨的凄苦,行走在這樣的季節,最容易使人安靜,會在匆匆的步履之中思念著家,思念著親人。
3、秋,仿佛一夜之間來臨,漫卷塵埃,飛揚阡陌,席卷心的城池。
4、秋天的氣息,是悄無聲息的較量,冷視炎夏猖狂的浮躁,擊落嘶鳴的蟬沸,悲憫草叢里蟋蟀的歡欣,以低迷的姿態,立在夏的街角,等待卸了妝的狂歡冷場,以秋雨的洗禮開始另一場驚心的表白。
5、相對于春的繁麗,夏的浮華,冬的死寂,秋是一位洞明世態炎涼,又還未至垂垂已老的中年偉男。
6、秋風,舞動高妙的指揮棒,時疾時徐,時輕時重,游刃有余地調和著這秋之聲的大合唱!
七、秋天的詞語和句子
描寫秋天的詞語
秋風蕭蕭、金風送爽、春花秋月、秋月寒江、晴云秋月、天高云淡、紅衰翠減、霜天紅葉、
楓林盡染、一葉知秋、霜葉知秋、丹楓迎秋、秋風紅葉;天高氣清、秋高氣爽、秋高氣肅、
秋高馬肥、金桂飄香、桂子飄香、稻谷飄香、春華秋實、北雁南飛、寒蟬凄切、梧桐葉落
描寫秋天的詩句:
1.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6、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7、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八、秋天的詞語和句子
秋風蕭蕭、金風送爽、春花秋月、秋月寒江、晴云秋月、秋;秋天;秋日;秋季;金秋;三秋 , 秋雨打著她們的臉。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壓著大地。已經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無際的林木都已光禿,老樹陰郁地站著,讓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皺紋。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們美麗的衣裳,它們只好枯禿地站在那里。
2、秋天帶著落葉的聲音來了,早晨像露珠一樣新鮮。天空發出柔和的光輝,澄清又縹緲,使人想聽見一陣高飛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著碧海想著見一片白帆。夕陽是時間的翅膀,當它飛遁時有一剎那極其絢爛的展開。于是薄暮。
3、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無際的平靜的碧海;強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動著,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腳下片片的高粱時時搖曳著豐滿的穗頭,好似波動著的紅水;而衰黃了的葉片卻給田野著上了凋敝的顏色。
4、多明媚的秋天哪,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燼,這是千萬座山風都披著紅毯的旺盛的國土。那滿身嵌著彈皮的紅松,仍然活著,傲立在高高的山巖上,山谷中汽笛歡騰,白望在稻田里緩緩飛翔。
5、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
6、將圓未圓的明月,漸漸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籠起一片輕煙,股股脫脫,如同墜人夢境。晚云飄過之后,田野上煙消霧散,水一樣的清光,沖洗著柔和的秋夜。
7、秋夜,天高露濃,一彎月牙在西南天邊靜靜地掛著。清冷的月光灑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銀河的繁星卻越發燦爛起來。茂密無邊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應地響著秋蟲的唧令聲,蟈蟈也偶然加上幾聲伴奏,吹地翁像斷斷續續吹著寒茄。柳樹在路邊靜靜地垂著枝條,蔭影罩著蜿蜒的野草叢叢的小路。
8、……月亮上來了,卻又讓云遮去了一半,老遠的躲在樹縫里,像個鄉下姑娘,羞答答的。從前人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真有點兒!云越來越厚,由他罷,懶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個秋夜,刮點西風也好。雖不是真松樹,但那奔騰澎湃的“濤”聲也該得聽吧。
9、蔚藍色的天空.在深秋時節,一塵不染,晶瑩透明。朵朵霞云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魚鱗的微波,碧綠的江水,增添了浮云的彩色,分外絢麗。
10、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秋】字成語
暗送秋波 冰壺秋月 冰壸秋月 百歲千秋 春華秋實
春花秋實 春花秋月 春蘭秋菊 春露秋霜 春秋筆法
春秋鼎盛 春去秋來 春秋無義戰 春生秋殺 春蛇秋蚓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蛙秋蟬 春蚓秋蛇 洞察秋毫 多故之秋
多事之秋 獨有千秋 富于春秋 各有千秋 華屋秋墟
華星秋月 疾風掃秋葉 兼葭秋水 琨玉秋霜 老氣橫秋
臨去秋波 凜若秋霜 利析秋毫 落葉知秋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平分秋色 皮里春秋 皮里陽秋
秋波盈盈 秋風過耳 秋風落葉 秋風掃落葉 秋風掃葉
秋風團扇 秋風紈扇 秋高馬肥 秋高氣和 秋高氣爽
秋高氣肅 秋毫不犯 秋毫見捐 秋后算賬 秋毫無犯
秋毫勿犯 秋毫之末 秋豪之末 千秋人物 千秋萬代
千秋萬古 千秋萬歲
九、描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成語和詩句
一、四季景物類 1、繪春 ①春風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涼州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王安石《元日》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唐·李白《春思》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南唐僧志安《絕句》 ②春雨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船撐出綠蔭來——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③春色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唐·杜甫《登樓》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唐王駕《春晴》 ④春水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唐·王維《相思》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⑦其他帶“春”字的詩句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宋·張栻《立春偶成》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唐·李白《月下獨酌》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唐·劉長卿《餞別五十一南渡》 2、繪秋 秋風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唐·劉禹錫《秋風引》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漢 ·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落葉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棄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
——元·黃庚《江村即事》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唐·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唐·張籍《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描寫秋天的成語: 金風送爽、雁過留聲、秋色宜人、天朗氣清、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一叢金黃、一叢火紅、秋意深濃、秋蘭飄香、 秋風過耳、丹楓迎秋、楓林如火、秋風習習金風送爽、雁過留聲、秋色宜人、天朗氣清、一葉知秋、 丹楓迎秋、楓林如火、 描述春天的詞語 春暖花開、春風送暖、春風拂面、春意盎然、百花盛開、大地回春、萬物復蘇、萬木爭春 萬象更新、萬紫千紅、陽春三月、乍暖還寒、風和日麗、和風細雨、鳥語花香、氣象萬千 欣欣向榮、鶯歌燕舞、春深如海、春露秋霜、春江如練、鶯啼燕喃、春風輕拂、桃李春風 蓓蕾初綻、春山如黛、彩蝶紛飛、春色宜人、楊柳吐翠、綻紅瀉綠、春苗青蔥、初暖乍寒 春花怒放、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華秋實、春蘭秋菊、春暖花開、春山如笑、春光燦爛 春風和氣、春光漏泄、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華秋實、春暉寸草、春回大地、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春色撩人、春色滿園、春山如笑、春深似海、春生秋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春蛙秋蟬、春意盎然、春意闌珊、紅情綠意、花紅柳綠、花香鳥語、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漏泄春光、滿園春色、柳綠花紅、鳥語花香、雙柑斗酒、尋花問柳、雨絲風片 鶯歌燕舞、雨后春筍、有腳陽春、暗香疏影、百花齊放、姹紫嫣紅、倡條冶葉、尺樹寸泓 出水芙蓉、摧蘭折玉、繁花似錦、凡桃俗李、紛紛揚揚、紛紅駭綠、風吹雨打、風花雪月 浮花浪蕊、孤標傲世、桂馥蘭香、桂林一枝、桂子飄香、含苞待放、含苞欲放、紅衰翠減 鳥語花香 描述夏天的詞語 暑氣熏蒸 赤日炎炎烈日炎炎烈日杲杲烈日中天 炎陽似火 驕陽似火火日炙人火輪高吐 火云如燒 海天云蒸夏日可畏夏陽酷暑夏山如碧 夏樹蒼翠 夏水湯湯沉李浮瓜赫赫炎炎 熱氣騰騰 鑠石流金爍石流金流金鐵石燋金鐵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吳牛喘月長天當日 赤時當空 炎天暑月暑氣蒸人汗流浹背渾身出汗 汗流浹背 汗流洽背遍體生津流汗浹背 揮汗如雨 揮汗成雨汗如雨下汗出如漿汗流如注 滿頭大汗 大汗淋漓旱威為虐赤地千里 田地龜裂 寸草不生顆粒無收禾苗干枯禾苗枯槁 酷暑難耐烈日當空暴風驟雨 描述秋天的詞語 秋高氣爽 金秋時節景色宜人層林盡染疊翠流金天高去淡大雁南飛 山河壯美秋風落葉 五谷豐登 瓜果飄香春華秋實秋收冬藏秋高氣爽 秋風蕭瑟 秋色宜人一葉知秋春種秋收 春蘭秋菊 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 秋雨綿綿 秋意深濃秋蘭飄香秋風過耳 丹楓迎秋 楓林如火秋風習習盈盈秋水 臨去秋波一日三秋葉落知秋望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