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竹影的詩句
1、元·王庭筠 《絕句》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2、清·納蘭性德 《點絳唇·一種蛾眉》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
素壁斜輝,竹影橫窗掃。空房悄,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
3、唐·杜荀鶴 《題弟侄書堂》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4、清·項鴻祚 《清平樂·池上納涼》
水天清話,院靜人銷夏。蠟炬風搖簾不下,竹影半墻如畫。
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
5、宋·蘇軾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如何賞析《記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此句意思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寫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詞,不枝不蔓,體現出空靈、坦蕩的意境,將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貼切,“交橫”一詞更準確地表現了藻荇姿態,仿佛觸手可及。,以竹、柏之影與月光兩種事物互相映襯、比擬、比喻手法精當,新穎,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穆。更體現出了月光清涼明凈的特點,襯托出作者閑適的心境。
二、描寫“竹影”的詩句有哪些
1.《見墻間竹影擬而畫之終不近也》
宋 -郭印
東墻才過午,寫此此君真。
日翳倏無跡,云開俄有神。
因緣咸自爾,形似竟誰親。
筆墨有非偽,天公恐笑人。
2.《館中竹影》
宋 - 孔武仲
綠竹帶斜暉,猗猗有余態。
微風到簾櫳,舞影入圖繪。
更無余聲雜,直與妙意會。
掩卷罷吟哦,誰同此三昧。
3.《西園月夜竹影滿堂》
宋 -朱翌
良夜天徹幕,林間月如篩。
解與竹傳神,月娥真畫師。
東坡元不死,鶴駕相追隨。
羽氣未掃除,戲筆聊一麾。
調和水墨勻,幻出虬龍枝。
圖成不掛壁,擲地容俯窺。
欲進復小卻,尚慮鞋底泥。
4.《競秀亭聯》
現代-佚名
竹影掃街塵不動 ,
月穿潭底水無痕。
5.《扶疏亭》
未知朝代-無名
一架寒香娑羅樹,小欄干花影扶疏。
雨才過山色模糊,月初升桂影扶疏。
三、月下美人 詩句
梅 花 詩
高啟
瓊枝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絕幾回開
這是高啟的《梅花九首》之一。首聯兩句寫像梅花這樣瑰麗的風姿,本來應該充任瑤臺上的瓊玉,卻不知被那位仙人栽到了江南的處處山林。傳說中昆侖山有瑤臺十二座,上面滿是玉樹瓊花。”瓊枝”當做"瓊姿“古詩詞中常用來形容瑰麗的姿容,通常用于梅花。作者開首便對梅花大加贊嘆。
頷聯說,梅花但它畢竟是仙風道骨,到底還是來到了人間,但它不屑生長在塵埃之中,,它棲豬豬在大雪鋪滿的深山,這才是這位孤高拔俗的隱私的愿望;后一句說,梅花畢竟是畫的一種,是世人愿意親近的“美人”,但這美人是仙女下凡,不能輕易見到,要欣賞著拋去一切俗念,到那清風明月的林泉之下,才能見到它清秀動人的姿容。這兩句仍然寫梅花的與眾不同。“高士”“美人”都指梅花。
頸聯分承頷聯,進一步加以申說:山間的秀竹,自然不會放過與高士交結的機會,他們把自己蕭蕭竹聲的清寒,奉獻給梅花的身影,好讓疏朗的梅影借著這清寒,更顯得儀態高峻;山間那默默的青苔,也知道愛憐美人,當梅花完成報春的使命,留有余香的花瓣半蝕于春泥中時,青苔用自己的身體來掩蓋“美人”軀體。
這兩句正常語序應為:“蕭蕭寒竹依疏影,漠漠春苔掩殘香。次序一變,境界頓異。
尾聯說自從南朝詩人何遜去了梅花便不逢知己,從此再沒有人像他那樣詠贊自己了,在漫長的歲月里,在春風吹佛下寂寞愁苦地開落了多少回,,可惜,再也沒有遇到像他那樣的第二個人。
詩中的梅花,很有些孤芳自賞,笑傲古人,大有”知音一個也難求'的味道。梅花的高潔,恐怕正是作者自身的寫照吧。
四、關于“疏影”的詩句有哪些
1、疏影橫斜何處,暗香浮動誰家。——元·白樸《木蘭花慢 感香囊悼雙文》
釋義:梅花倒影不知道在哪里,發出的幽幽香氣又撥動誰家。
2、惟有暗香疏影句,承當不下讓還梅。——宋·趙必象《李月野舍旁之李花於梅時郡齋有詩遂次其韻》
釋義:只有梅花當局,李花承擔不下,還給梅花。
3、暗香疏影無人處,唯有西湖處士知。——辛棄疾《和傅巖叟梅花二首》
釋義:梅花在哪里,只有林逋知道。
4、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
釋義:梅花疏疏落落,斜橫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稱的水越發清澈,散發的清幽香味在飄動在整個黃昏。
5、破萼江梅,迥然標格冰肌瑩。暗香疏影。——宋·無名氏《點絳唇·破萼江梅》
釋義:破萼江梅,竟然不同的品格標新立異花瓣就像是雪白晶瑩的肌膚,漂浮著香氣,疏疏落落的倒影。
6、暗香疏影水亭邊,黃昏月下依稀見。——宋·無名氏《踏莎行·枝綠初勻》
釋義:梅花疏疏落落的導引在亭邊,就算是黃昏的月光下,也依稀看得見。
7、孤山數幅古名畫,著在暗香疏影邊。——宋·史彌寧《孤山》
釋義:孤山無數的古人名畫,都來自梅花。
8、清新半樹橫枝句,冷淡暗香疏影詩。——宋·舒岳祥《題王任所藏林逋索句圖》
釋義:以清新的梅樹樹枝為句,冷淡的梅花為詩。
9、要識十分清絕處,暗香疏影月明中。——宋·王炎《梅花》
釋義:要看到十分美景的地方,還在月下梅花中。
10、但得暗香疏影在,不妨妝面對春風。——宋·曾幾《獨步小園四首》
釋義:只要梅花還在,不妨笑點妝面迎接春風。
五、寫“月下景色”的詩句
詠月詩詞擷英記得在我中學時代,語文老師讓同學們收集詠月詩,但是當時大家都找了些什么詩詞佳作,我一點都不記得了。
不過回想一下,還是覺得老師這個作業有特色。古今中外,關于月亮的詩詞佳篇確實不少,而提及月亮的詩篇則更加眾多。
我對于月亮有著特別的感情,小時候晚飯后的主要活動之一就是出門散步,如果天色清朗,那么賞月必是我們賞心悅目的休閑項目,也許因為這個緣故,我對于詠月的好詩句也情有獨鐘。在詩詞作品中,我最欣賞的還是唐詩宋詞。
這里就選取部分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關于月亮的唐詩宋詞談談。唐詩唐詩里少不了說李白杜甫。
“詩仙”李白的詠月詩相當多,比如膾炙人口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但是我更喜歡他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滿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影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渺云漢。”在這首詩里,李白的豪放不羈,瀟灑超脫的個性一面躍然紙上,而他奇妙的想象力構織的意境也讓人陶醉。
詩歌作品更具有現實主義的“詩圣”杜甫的詩篇就更蒼涼和沉重,比如他的詠月詩名篇《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在月色下是特別容易懷念故人的,何況遠在邊塞的詩人,于是思鄉和想念弟弟之情都油然而生,只是在杜甫凝重的筆觸下這些又混雜著對國家的憂思,顯得格外蒼涼。
相比而言,從鑒賞角度,唐代另一位大詩人王維的詩體現的“詩中有畫”更值得細細品味。我特別喜歡他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在這首詩里,一幅月下山澗的幽靜、安寧的山水畫展現在讀者面前,在這里飛起的鳥的叫聲更映襯出空蕩的山澗的安靜。
在這個與世隔絕的意境里,多少可以感受到詩人忘卻塵世、怡然自得的心性,用現在的話說,有點兒“小資”。宋詞在宋詞里,最著名的詞人當屬蘇軾、辛棄疾、李清照三位,其中詠月詩寫得最出名的非一代文豪蘇軾莫屬。
他的《水調歌頭·中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倚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上半闕的飄飄欲仙的遐想里,我們似乎看到了醉酒后的李白般的超然物外,但是蘇軾畢竟也是政治家,所以在詞中他也仍然無法擺脫人間的種種煩惱和情緒,在下半闕,東坡先生回到了人世,想到了月亮也常常殘缺,人生怎么能都盡意呢?所以最后還是收筆于祝福,收筆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千古名句。由于本詞副標題有“兼懷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所以這里的祝福應該是祝福兄弟,但是由于它的闊大的意境,所以可以作為對任何人的祝福,甚至可以升華為對人間的祝福。
辛棄疾的詞常常懷著“壯志未酬”或“壯懷激烈”的豪情,他的詩比較少風花雪月,所以雖然有些詞提到月亮,比如《賀新郎》里的尾句“誰共我,醉明月?”和《木蘭花慢》里的“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等,但是傳唱不廣,不是他詞作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女詩(詞)人之一,在青春族中曾經很受歡迎的瓊瑤小說常常借用她的詞句作標題或主題。
但是她的關于月的詞句并不著稱,雖然包含名句“此情無計可消,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一剪梅》中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樣還算出名的句章,但是基本屬于陪襯。
倒是婉約派詞人中的柳永的《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為人熟知。
其實詠月的詩詞名句相當多,而且未必來自聲名如雷貫耳的某些大家,比如初唐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整篇都堪稱精品,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盡,江月年年只相似。”更是千古絕唱。
我喜歡詠月的詩詞佳句,因為喜歡月喜歡詩詞,也因為人生需要精神的洗滌和陶冶。關于“月”的成語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中有不少關于月亮的知識,現搜集整理一些與“月”有關的成語。
成語中的“月”一是指月亮,二是與時間有關。月朗風清月光明朗,微風清爽。
形容美好寧靜的夜晚。 出自唐朝的《洛神傳》:“時月朗風清,曠善琴,遂取琴彈之。”
月缺花殘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壞、摧殘。出自唐朝溫庭筠《金荃集?和王秀才傷歌姬》:“月缺花殘莫愴然,,花須終發月終圓。”
風花雪月原古典文學中常用以作為描寫對象的四時景色。現多指詩文堆砌辭藻,內容限于寫景言情。
比喻風流場中男女間的戀愛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出自宋朝邵雍《伊川擊壤集?序》:“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也?”水中撈月(水中捉月)(海底撈月):到水里撈月亮。
比喻白費力氣,事情根本辦不到。出自明朝湯顯祖《牡丹亭冥誓》:“雖則似空中拈花,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