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婆媳不和睦詩詞
《孔雀東南飛》(朝代:東漢,作者:無名氏)取材于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其中表現婆媳不合的內容如下: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
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
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
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
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譯文: 我十三歲織出白色的絲絹,十四歲裁衣,十五歲彈箜篌,十六歲誦詩書,十七歲做了你的妻子,嫁給你之后,心中常感苦悲。你已經做了府吏,自然會堅守臣節專心不移。
留下我孤身一人獨守空房,我們離多見少。每天雞鳴時我就進入機房紡織,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
三天就能在機上截下五匹布,婆婆還故意嫌我緩慢松弛。不是我紡織緩慢行動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婦難做公婆難服侍。
我已受不了你家這樣的驅使,留下也沒有用處。你就稟告公婆,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府吏聽到這,到堂上稟阿母:“兒已沒做高官享厚祿的福相,幸娶一個好媳婦。剛成年時我們便結成同床共枕的恩愛夫妻,希望同生共死直到黃泉。
我們共同生活才兩三年,這種甜美的日子只是開頭。她的行為沒什么不正當,哪知竟會招致你的不滿,得不到慈愛。”
阿母對府吏說:“你怎么這樣狹隘固執!這個媳婦不懂得禮節,行動自由。我心里早就很不滿,你不能自作主張遷就她。
東鄰有個賢惠女子,叫秦羅敷。她沒有誰能比得上,我當為你去懇求。
你把蘭芝快趕走,不要讓她再停留!” 府吏直身長跪作回答,“再向母親您哀求,如果趕走她,兒到老也不會再娶!” 阿母聽到這,敲著床大發脾氣:“你這小子毫無畏懼,怎敢幫著媳婦胡言亂語。我對她已斷絕情誼,對你的要求決不允許!” 府吏默不說話,再拜辭別阿母。
回房開口向媳婦說話,悲痛氣結已是哽咽難語:”我本不愿趕你,但阿母逼我。你暫時回到娘家,我也暫且回縣官府。
不久我就要從府中回家來,回來后定會去迎接你。你就為這事委屈一下吧,千萬不要違背我這番話語。”
蘭芝對府吏說:“不要這樣麻煩。記得那年初陽的時節,我辭別娘家走進你家門。
侍奉公婆都順著他們的心意,一舉一動哪里敢自作主張?日夜勤勞操作,孤身一人纏繞著苦辛。自以為沒什么罪過,能夠終身侍奉公婆報答他們的大恩。
仍然被驅趕,哪里還談得上再轉回你家門。我有一件繡花的短襖,繡著光彩美麗的花紋。
還有一床紅羅做的雙層斗形的小帳,四角都垂掛著香囊。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個,都是用碧綠的絲線捆扎緊。
里面的東西都各不相同,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收藏其中。人低賤,東西也卑陋,不值得用來迎娶新人。
你留著等有機會施舍給別人,走到今天這一步,不可能再相會相親。希望你時時安慰自己,長久記住我,不要忘記我。”
公雞嗚叫,天快要放亮,蘭芝起身精心梳妝。穿上昔日繡花的裌裙,每件事都做了四五遍才妥當。
穿著絲鞋,玳瑁簪閃閃發光。腰間束著流光的白綢帶,耳邊掛著明月珠裝飾的耳珰。
十個手指像尖尖的蔥根又細又白嫩,嘴唇涂紅像含著朱丹一樣。她輕輕地小步行走,艷麗美妙真是舉世無雙。
她走上堂去拜別阿母,阿母聽任她離去而不挽留阻止。 擴展資料: 《孔雀東南飛》形象地用劉蘭芝、焦仲卿兩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劇,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熱情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夫婦忠于愛情、反抗壓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眾對愛情婚姻自由的熱烈向往”的反封建禮教的優秀詩篇。
然而,仔細推敲,卻發現此說有誤,造成這次愛情悲劇的,不是封建禮教,而是家族利益,是家族政治利益碾碎了他們的愛情婚姻。 焦仲卿是廬江府小吏,年紀輕輕就是地級官府的公務員,因此他的家庭背景是士大夫,劉蘭芝也一樣。
既是士族家。
二、現代婆媳關系古代叫什么
現代社會婆媳關系,家庭生活千姿百態,其實古代的婆媳關系和家庭社會關系也是很有趣的,一些古詩詞反映了這類的社會生活場景,很有趣,值得我們品讀古詩,暢想從前的故事——當然這其中有的詩詞不免有封建糟粕,有的詩詞不免有歷史局限性,但是我們在取其精華的前提下,閱讀這類古詩,未嘗不是一種生于現代社會的樂趣,未嘗不是感悟當年時代的局限和人情世故的變遷的一種方法,今天帶給大家的,是《新嫁娘詞三首》的“洗手做羹湯”等三首。
古代婆媳關系詩詞賞析《新嫁娘詞三首》
原文:
1、
鄰家人未識,床上坐堆堆。
郎來傍門戶,滿口索錢財。
2、
錦幛兩邊橫,遮掩侍娘行。
遣郎鋪簟席,相并拜親情。
3、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解釋:
作品鑒賞
這組詩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廚下”)最受推崇。
下面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兼詩學分會會長、安徽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余恕誠教授對此詩的賞析。
“新媳婦難當”——在舊社會人們普遍有這種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婦在令人作難的處境中找到了辦法,應付了難局,使得事情的發展帶有戲劇性,甚至富有詩趣,像王建的這首詩所寫的,即屬于此類。這也是唐代社會封建禮教控制相對放松,婦女們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夠得以表現出來的一種反映。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稱“過三朝”,依照習俗要下廚房做菜。“三日”,正見其為“新嫁娘”。“洗手作羹湯”,“洗手”標志著第一次用自己的雙手在婆家開始她的勞動,表現新媳婦鄭重其事,力求做得潔凈爽利。
但是,婆婆喜愛什么樣的飯菜,對她來說尚屬未知數。粗心的媳婦也許憑自己的口味,自以為做了一手好菜,實際上公婆吃起來卻為之皺眉呢。因此,細心、聰慧的媳婦,考慮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讓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滿意。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這是多么聰明、細心,甚至帶有點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讓小姑先嘗嘗羹湯。為什么要讓小姑先嘗,而不像朱慶馀《閨意獻張水部》那樣問她的丈夫呢?朱詩云“畫眉深淺入時無”,之所以要問丈夫,因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問。而廚房則是小姑經常出入之所,羹湯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夠代表婆婆的人親口嘗一嘗,則非小姑不可。所以,從“三日入廚”,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嘗”,不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體的環境、場所,一一緊緊相扣。語雖淺白。卻頗為得體,合情合理。新娘的機靈聰敏,心計巧思,躍然紙上。“先遣小姑嘗”,真是于細微處見精神。沈德潛評論說:“詩到真處,一字不可易。”
《新嫁娘詞》所具有的典型意義,固然可以使人聯想到這些,但是要直接就寫這些入詩,則不免帶有庸俗氣。而在這首詩中,因為它和新嫁娘的靈機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將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聯系在一起,才顯得富有詩意和耐人尋味。
像這樣的詩,在如何從生活中發現和把握有詩意的題材方面,似乎能夠給讀者一些啟示。
讀這首詩,人們對新嫁娘的聰明和心計無疑是欣賞的,詩味也正在這里。新嫁娘所循的,實際上是這樣一個推理過程:一、前提:長期共同生活,會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撫養大的,食性當與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這樣一類推理過程,并不是在任何場合下都能和詩相結合。像有人在箋注此詩時所講的:“我們初入社會,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練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
三、《論語》中關于婆媳關系的詩文
直接講婆媳關系的是沒有的,婆媳關系可以用【孝】1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2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3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意思是:“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么區別呢?”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6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7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為政第二》9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第一》10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先進第十》11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子張第十九》。
四、關于婆媳關系的經典句子微信號
1.婆媳關系是最難搞的,討媳婦就是在你家里有的那個”娘”迎接你另外一個”新娘”。
2.妻子還有一個名稱叫新娘,你想..你娶一個新的娘回來。和你原來那個娘能沒有矛盾嗎? 3.一個有能力有責任有擔當的一個男人應該對媳婦說這樣一句話:你的錢是你的,我的錢是我們的! 4.不要把兒媳當親生女兒,也不要把婆婆當成親媽;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做一個有分寸的婆婆和一個有分寸的兒媳;這樣你們就都快樂了! 5.母親要在5年時間里教會兒子把衣服穿在身上,結婚后他老婆會用5秒的時間讓他把身上的衣服全部脫掉。
6.對于中國大多數的婆婆,你帶回家的媳婦就是一個幫你繁衍后代洗衣做飯的外人而已。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你的媳婦一旦生了孩子,婆婆們只會關心她把孩子養的好不好,她把孩子帶的怎么怎么樣……而只有她的媽媽才會關心你帶孩子的時候累不累,你今天為了孩子操勞了多少。
五、古代詩詞中什么叫詞
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寫詞又叫倚 聲填詞。
詞產生于唐,成熟繁盛于宋,是詩 的演進與發展。詞與詩比較,更集中于抒情, 極少敘事的內容,也很少揭示哲理。
其格律 限制比詩更嚴格。詞有詞牌,詞牌一定了, 每首詞就有固定的字數、固定的句數、固定 的平仄用韻。
一種詞牌有一種詞牌的“三固 定”,它是絲毫不可隨意的。要想填詞或解 決詞方面的問題,就要熟悉各種詞牌的格律, 否則是無法辦到的。
詞除了上面形式上有嚴格要求外,每種詞牌 的內容大體上也固定,要抒發什么感情也是 有講究的,這些都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