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熙皇帝的治國有道經常微服私訪深得民心因為他深知民無信不立對不對
康熙皇帝去過不少地方我承認。
但是他微服私訪純屬后人杜撰。你可以算一筆賬,康熙八年之前,康熙皇帝只是一個小孩子,十四歲提前親政,第一件事兒就是先除掉鰲拜。
在這之前,孝莊和四個輔政大臣那么多眼睛盯著,一個未成年不大可能總出宮溜達吧?拔出了蘿卜帶出泥,鰲拜一倒臺,拽出來一大串這黨那黨,康熙帝還沒收拾完就就攤上了三藩之亂,整整八年半個大清王朝都在戰火中打滾,再加上皇后赫舍里病逝,這么多事兒加起來他哪兒有功夫微服私訪?再加上臺灣問題,康熙元年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回臺灣,就一直孤懸海外,不服清廷統治視滿族皇室為蠻夷,從康熙任用姚啟圣為福建總督算起,僅用六年時間就在康熙二十三年收復了臺灣,并且在南巡期間一直在沿途視察黃河河堤以及漕運工程,但是康熙在南邊的時候北邊就一直不太平,沙皇俄國一直在襲擾邊境,并與西北準葛爾汗葛爾丹相互勾結,妄圖進一步擴大版圖,兩國一直在交戰,一直到康熙二十八年康熙派重臣索額圖赴尼布楚談判才化解干戈,但他在第二年六月就親征葛爾丹,此后又分別兩次出塞,在康熙三十三年和康熙三十六年重創葛爾丹導致準葛爾內部分崩離析,葛爾丹服毒自殺。這時候,康熙皇帝已經四十五歲了。
他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三十一歲統一海內外,康熙六十一年在北京的暢春園病逝,享年六十九歲。他做了這么多的大事,這一生也踏足過不少土地,但是無論正史野史,很少有康熙皇帝微服私訪干了啥的準確記載。
倒是他孫子乾隆到處留情、留字……所以現在乾隆皇帝的字不值錢,滿大街拐個彎就是,康熙皇帝的字才值錢,因為沒幾個人看見過。
二、根據提示,運用詩句、名言、警句填空<小學語文>
1有所期諾 ,纖毫必償 ;有所期約 ,時刻不易。
2輕諾必寡信。
3民無信不立。
4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5珍惜自然資源 ,共營生命綠色。6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7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8溫故而知新。
9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就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10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11略
12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13略
14人非生而知之者,誰能無疑。
15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康熙皇帝治國有道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