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兄妹親情的詩句
蘭詞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杜甫《贈衛八處士》中的詩句:焉知二十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 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 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 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 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 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 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 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 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 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 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 世事兩茫茫 韋應物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江漢曾為客 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 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 蕭疏鬢已斑 何因北歸去 淮上對秋山 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二、有沒有贊美親情的名言、詩句,最好是關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兄弟姐
1.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2.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3.溫和的語言,是善良人家庭中決不可缺少的.(印度《摩奴法典》)4.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錢大昕《恒言錄》)5.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王豫《蕉窗日記》)6.家庭是一項社會發明,其任務是將生物人轉化為社會人.(古德《家庭》)7.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左傳·昭公二十六年》)8.家教寬中有嚴,家人一世安然.(呂得勝《小兒語》)9.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10.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隱藏著甜蜜的愛.(蕭伯納)。
三、關于“祖孫親情”的詩詞有哪些
1.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辭》
2.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3.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4.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
5.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6.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7.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家》
《歸家》——【唐】杜牧
1. 解釋:兒子拉著衣服問我,為什么我那么遲回來?我和誰在爭奪歲月,贏得了雙鬢邊上的銀發?
2. 賞析:前兩句寫出了稚子的天真與可愛,用來襯托后兩句詩人的嚴肅的沉思。后兩句其實是詩人的自問,自己在官場沉浮,去爭生活,爭名利,不知不覺人已漸漸老去,雙鬢漸染。詩人抒發了淡淡的對日薄西山的感嘆。“贏得”二字更是刻畫了詩人一種安詳之中略帶苦笑的神情。
這首五絕詩描述了一個令人傷感的事實,即仕途不暢,宦海多險,以致愁白了頭。但詩中不直述其事,而以兒童發問的方式,抒發自己悲苦的心情——稚子拉著我的衣服問,你為什么回來的這樣遲,在外邊和誰爭搶歲月,贏得兩鬢白發?童稚的天真好奇,與詩人內心的傷感,形成強烈的對比。發問奇特,又很尖銳,以致被問者張口結舌,無以為答,竟至尷尬。發問背后,蘊藏著詩人深深的悲苦和辛酸。
四、形容骨肉親情的詩句
1,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2,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辭》
3,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4,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5,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2,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5,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6,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家》)
7,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8,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9,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
11,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五、關于“親情”的詩句
詩中親情
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3.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辭》)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6.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
7.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8.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家》)
詩中鄉情
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六、形容“姊妹親情”的詩句有哪些
1《破陣子》
晏幾道
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秋千。
記得春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
憑誰寄小蓮。
絳蠟等閑陪淚,吳蠶到了纏綿。
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弦。
今年老去年。
2《女耕田行》
戴叔倫
乳燕入巢筍成竹,誰家二女種新谷。
無人無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貧母年老,長兄從軍未娶嫂。
去年災疫牛囤空,截絹買刀都市中。
頭巾掩面畏人識,以刀代牛誰與同。
姊妹相攜心正苦,不見路人唯見土。
疏通畦隴防亂苗,整頓溝塍待時雨。
日正南岡下餉歸,可憐朝雉擾驚飛。
東鄰西舍花發盡,共惜馀芳淚滿衣。
3 《賀圣朝》
張先
淡黃衫子濃妝了。
步縷金鞋小。
愛來書幌綠窗前,半和嬌笑。
謝家姊妹,詩名空杳。
何曾機巧。
爭如奴道,春來情思,亂如芳草
4 《洞仙歌》
阮閱
趙家姊妹,合在昭陽殿。
因甚人間有飛燕。
見伊底,盡道獨步江南,便江北,也何曾慣見。
惜伊情性好,不解嗔人,長帶桃花笑時臉。
向尊前酒底,得見些時,似恁地,能得幾回細看。
待不眨眼兒,覷著伊,將眨眼底工夫,剩看幾遍。
5 《鵲橋仙》
趙彥端
藕花亭上,無塵無暑,滟滟一池秋韻。
綠羅寶蓋碧瓊竿,翠浪里,亭亭月影。
一家姊妹,兩般梳洗,濃淡施朱傅粉。
夜深風露逼人懷,問誰在,牙床酒醒。
七、表現父子親情的古詩或詞
過蒙古諸部落
年代:【清】 作者:【乾隆】
獵罷歸來父子圍,露沾秋草鹿初肥,
折楊共炙傾渾脫,醉趁孤鴻馬上飛。
贈申孝子
年代:【宋】 作者:【趙士礽】
鉛山乃靈山,號為七寶庫。
有時地愛寶,人杰時一付。
禮圍較文章,發為性仁賦。
盛美固不絕,且作忠孝路。
時兇資賊多,熾焰不容捕。
長驅斬關來,提揮遠相訴。
申生本醫家,首沖眾賊怒。
有子趨而前,悲泣濕衣袧。
愿代父這死,三萬色不怖。
賊曰汝子孝,解衣襯血污。
以此兩全生,父子歡如故。
何不上明君,青旌當金鑄。
贈陳孝子庸
年代:【宋】 作者:【梅堯臣】
康州水邊龍母墳,草樹蒙蒙起風雨。
五色五蛇時往來,野鼠不穴墳上土。
嗟哉異類猶厚親,豈彼人兮忘恃怙。
果生陳子孝且仁,終日劬劬在民伍。
天清天順感其和,嘉禾駢枝立如股。
遐鄉嘆慕為爾鄰,太守欣言出吾部。
中州士人傳以夸,照頑爍孽良有補。
唯時火德君道明,粵南祝融孝所生。
若然寧獨一陳生,筑堠表廬從此數。
君子飲酒吟
年代:【宋】 作者:【邵雍】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家給人足,時和歲豐。
筋骸康健,里闬樂從。
君子飲酒,其樂無窮。
八、至愛親情的詩詞
【送盧戡】 唐·元稹 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倍相傷。老嗟去日光陰促,病覺今年晝夜長。顧我親情皆遠道,念君兄弟欲他鄉。紅旗滿眼襄州路,此別淚流千萬行。
“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圣人有(又)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焉得萱草,言樹之北.《詩經.衛風》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月夜憶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收兵。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關于親情的詩句
一、游子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朝代】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蘇軾 【朝代】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四、呵,母親
【作者】舒婷 【朝代】現代
你蒼白的指尖理著我的雙鬢,我禁不住象兒時一樣,緊緊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親,為了留住你漸漸隱去的身影,雖然晨曦已把夢剪成煙縷,我還是久久不敢睜開眼睛。
我依舊珍藏著那鮮紅的圍巾,生怕浣洗會使它,失去你特有的溫馨。
呵,母親,歲月的流水不也同樣無情,生怕記憶也一樣退色呵,我怎敢輕易打開它的畫屏。
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帶著荊冠,我不敢,一聲也不敢呻吟。
呵,母親,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縱然呼喚能夠穿透黃土,我怎敢驚動你的安眠。
我還不敢這樣陳列愛的祭品,雖然我寫了許多支歌,給花、給海、給黎明。
呵,母親,我的甜柔深謐的懷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聲的枯井。
五、《勸孝歌》
【作者】徐熙 【朝代】清代
胎嬰未成人,十月懷母腹。渴飲母之血,饑食母之肉。
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惟恐生產時,身為鬼眷屬。
譯文
在孩子還未成為嬰兒時,兒女需十個月在母腹中孕育。餓了吃母親的肉,渴了喝母親的血。
在兒女即將生育的出世的時刻,母親如同在監獄中度過。惟恐在生育兒女時,怕自身和兒女因生產不順而遭遇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