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高中語文必修四常考的句子默寫
高中語文必修四默寫練習蜀道難·李白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 。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 。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 。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畏途躔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 。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哉!劍閣崢嶸而崔嵬, ,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 。
萬里悲秋常作客, 。 ,潦倒新停濁酒杯 錦瑟·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 。
莊生曉夢迷蝴蝶, 。 ,藍田日暖玉生煙。
, 。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名段填空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 。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綠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 。別有幽愁暗恨生, 。
,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 。名句默寫醉不成歡慘將別, 。
,老大嫁作商人婦。夜深忽夢少年事, 。
,相逢何必曾相識。座中泣下誰最多? 。
虞美人 ·李煜 ,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 。
,只是朱顏改。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蝶戀花·晏殊檻菊愁煙蘭泣露, , 。明月不諳離恨苦, 。
, , 。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 。念去去、,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
今宵酒醒何處, 、。 此去經年, 。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聲聲慢·李清照尋尋覓覓, , 。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 , 。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
二、高中語文必修四默寫
1. 雨霖鈴 柳永(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2.望海潮 柳永(宋)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3.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4.定風波 蘇軾(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5.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6.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7.醉花陰 李清照(宋)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8.聲聲慢 李清照(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9.廉頗藺相如列傳 司馬遷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別忘采納!
三、高一必修4重點文言文默寫句子有哪些
是北京的嗎?1、《荷塘月色》正規考試很少2、《前赤壁賦》全篇重點,真的。
我當年考試時,那段都考過。第3段尤甚!①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②浩浩乎。
。羽化而登仙③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愛考排比句,而且此段最后一句字難】④月明星稀,烏鵲南飛。5、其實第三段真是大重點!6、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7、茍非吾之。
到4段結尾。
四、必修四語文理解性默寫
關于2016屆高考全國卷語文必備篇目64篇 全國新課標高考語文高考大綱要求必背古詩詞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 1.《論語》 2.《魚我所欲也》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4.《曹劌論戰》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6.《前出師表》諸葛亮 7.《桃花源記》陶淵明 8.《三峽》酈道元 9.《馬說》韓愈 10.《陋室銘》劉禹錫 11.《小石潭記》柳宗元 12.《岳陽樓記》范仲淹 13.《醉翁亭記》歐陽修 14.《愛蓮說》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16.《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17、《關睢》詩經 18《蒹葭》詩經 19.《觀滄海》曹操 20.《飲酒》陶淵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灣 23.《使至塞上》王維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難》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32.《觀刈麥》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門太守行》李賀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隱 38.《無題》李商隱 39.《相間歡》李虞 40.《漁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飛來峰》王安石 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蘇軾 44.《水調歌頭》蘇軾 45.《游山西村》陸游 46.《破陣子》辛棄疾 47.《過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50.《己亥雜詩》龔自珍 二高考古詩文背誦篇目(高中14篇) 1.《勸學》荀子 2.《逍遙游》莊子 3.《師說》韓愈 4.<阿房宮賦》杜牧 5.《赤壁賦》蘇軾 6.《氓》詩經 7.《離騷》屈原 8.《蜀道難》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錦瑟》李商隱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14.《永遇.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五、高一必修4重點文言文默寫句子有哪些
是北京的嗎?1、《荷塘月色》正規考試很少2、《前赤壁賦》全篇重點,真的。
我當年考試時,那段都考過。第3段尤甚!①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②浩浩乎。
。羽化而登仙③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愛考排比句,而且此段最后一句字難】④月明星稀,烏鵲南飛。5、其實第三段真是大重點!6、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7、茍非吾之。
到4段結尾。
六、高中情景式名句默寫重點考查哪些
1、《勸學》(選自《荀子》)1、在《勸學》中連用了“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等五個比喻,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夠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 ”的觀點。
2、孔子曰:“學而時習之”,又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勸學》中提出 “ ” 的觀點,繼承并發展了孔子對學習的認識。
3、劉禹錫詩云:“芳林新葉催新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和荀子 (作品)中的“ ,, 。”
都表達出學生可以超過老師或后人超過前人的思想。4、荀子在《勸學》中指出:“ , , ”與韓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 , ”,通過“木”于“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6、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斷廣泛學習改造獲得的。
“金”要鋒利,需“就礪”;人要改造成為“ ”的君子,就要“ ”,可見,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7、荀子《勸學》中“ , ”,強調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的道理。
8、“ ”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終卻超過一般人,是因為“ 。”說明了利用學習可以彌補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借助描寫“風雨”來抒發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勸學》中則用“, ”來形象論述積累的重要性。
10、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勸學》中說“ ,。”11、只要堅持,就會成功。
正如《荀子.勸學》中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 。”______”的感喟。
11《錦瑟》默寫1、《錦瑟》中以錦瑟起興,引起對華年往事的追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錦瑟》一詩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現的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詩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聯陰陽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現了高潔的感情、執著的愛慕和無盡的哀思與悵恨。
3、《錦瑟》用典的四句詩分別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4、《錦瑟》一詩中回環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惆悵苦痛,讓人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2《虞美人》(李煜)1、“ , ”的詩句,將“離愁”寫得如此真切、深刻。2、“明月”與“東風”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詩詞中也用了這兩個意象,這兩句是“ , ”。
3、李商隱的《五絕·登樂游原》中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表示對美好而又行將消逝的事物的留戀。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劈頭怨問蒼天,你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呢。
這句詩是:“______________ ”。4、崔護《題都城南莊》中“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兩句寫出了桃花依舊,但人面不見,人去樓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兩句寫出了這樣的物是人非之感,這兩句是“ , ”,由此勾起作者無窮幽怨和仇恨之情。5、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一個詰句驚心動魄,把李煜的愁悶劈空傾瀉下來,這個句子是12、, ,卻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的“用心一”和螃蟹雖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學習必須用心專一,才能獲得成功。
13、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篇中的 這句話印證了這句話。14、韓愈《師說》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勸學》中的“ , , ”觀點相同。
15、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 , 。16、《勸學》開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 ”。
在后面又闡明了學習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17、強調君子并非有何差異,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
18強調空想不如學習的一句: , 。2《逍遙游》1.在《逍遙游》中描繪鯤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達三千里,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并非逍遙,因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 《莊子·逍遙游》中以“朝菌”和“蟪蛄”為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高中語文必修三、必修四中重點(考點)的詩句、文言文(急用
蜀道難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琵琶行 重點是二三段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廉頗藺相如列傳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這兩句的翻譯詩詞除了柳永的不要背 其他都是重要的 特別是杜甫的。
八、求40道高考名詩名句情境默寫填空題各位老師幫幫忙
1.中學(語文)課文名勝對聯輯錄 ①滁州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②湖南岳陽樓: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③九江琵琶亭:燈影幢幢,凄絕暗風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銷明月繞船時。
④黃州赤壁:銅琶鐵板,大江東去;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⑤成都社甫草堂: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
⑥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氣蒸,攬天下風光,堪稱獨步;崔灝詩,范相記,王勃序,兩樓一閣,數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 《黃鶴樓詩》《岳陽樓記》《滕王閣序》 2.與課文相關的名家頌對聯輯錄 ①集群圣之大成,振玉聲金,道通中外;立萬世之師表,存神過化,德合乾坤。
——頌孔子 ②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頌屈原 ③諸葛亮:A.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
B.兩表一對,鞠躬盡瘁酬三顧;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④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頌韓愈 ⑤韓潮學派百三匯,公起文章八代衰。——頌韓愈 ⑥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憂樂關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
——頌范仲淹 ⑦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頌文天祥 ⑧宰相狀元余事之,文章義節兩兼之。
——頌文天祥 ⑨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頌辛棄疾 ⑩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撰聯頌項羽、勾踐 一代君權痛蠶室,千秋史筆溯龍門。 ——頌司馬遷 剛正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頌司馬遷 質而綺,真且醇,自可傳之千古;樽中酒,篙下詩,豈甘了此一生。 ——頌陶淵明 玉茗堂中傳蝶夢,臨川集上插芳馨。
——頌湯顯祖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綠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 ——頌李清照 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頌李白 盛唐詩酒無雙士,青蓮文苑第一家。——頌李白 緬想忠貞,補闕拾遺猶昨事;何來環佩,清輝香霧替詩魂。
——頌杜甫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頌社甫 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
——頌杜甫 筆諍時政,心在蒼生,萬戶爭傳新樂府;堤建西湖,神歸東洛,千秋永祀老詩翁。——頌白居易 楓葉四弦秋,??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勾留江上別離情。
——頌白居易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頌韓信。
(注:“知己”指蕭何,“婦人”指漂母和呂后) 青冢有情猶識路,平沙無處可招魂。——頌王昭君 王業不偏安,兩表于今懸日月;臣言當盡瘁,六軍長此駐風云。
——頌諸葛亮 宦游西蜀,志復中原,高吟鐵馬銅駝,煙塵誓掃還金闕;詩繼少陵,派開南宋,更入清風明月,池館重新接草堂。 ——頌陸游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須有,忠冢棲霞山,長留人愿,國魂幾時北來。
——頌岳飛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頌蒲松齡 著作最謹嚴,豈徒中國小說史;遺言猶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
——頌魯迅 萃父子兄弟于一門,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駢散詩詞之特征,千變縱橫識其源。——頌三蘇父子 3.成語名句 ①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 ②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韓非子》) ③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④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湯賦》) ⑤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宋·蘇詢》) ⑥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史》) ⑦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 ⑧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曷冠子·天則》) ⑨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 ⑩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孔子)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 兼聽則明,倔信則暗。
(《漢·王符》)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孫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宋·朱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戰國策》)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后漢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漢書》)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宋·釋道原》)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北齊書》)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后漢書》)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曹*)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運命論》) 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文賦》)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 (元·程端禮)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三國志》) 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詩經》)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誠子書》) 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
(劉禹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畫旨》)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論語》)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選》)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古語。
九、高中情景式名句默寫重點考查哪些
1、《勸學》(選自《荀子》)1、在《勸學》中連用了“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等五個比喻,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夠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 ”的觀點。
2、孔子曰:“學而時習之”,又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勸學》中提出 “ ” 的觀點,繼承并發展了孔子對學習的認識。
3、劉禹錫詩云:“芳林新葉催新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和荀子 (作品)中的“ ,, 。”
都表達出學生可以超過老師或后人超過前人的思想。4、荀子在《勸學》中指出:“ , , ”與韓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 , ”,通過“木”于“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6、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斷廣泛學習改造獲得的。
“金”要鋒利,需“就礪”;人要改造成為“ ”的君子,就要“ ”,可見,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7、荀子《勸學》中“ , ”,強調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的道理。
8、“ ”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終卻超過一般人,是因為“ 。”說明了利用學習可以彌補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借助描寫“風雨”來抒發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勸學》中則用“, ”來形象論述積累的重要性。
10、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勸學》中說“ ,。”11、只要堅持,就會成功。
正如《荀子.勸學》中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 。”______”的感喟。
11《錦瑟》默寫1、《錦瑟》中以錦瑟起興,引起對華年往事的追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錦瑟》一詩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現的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詩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聯陰陽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現了高潔的感情、執著的愛慕和無盡的哀思與悵恨。
3、《錦瑟》用典的四句詩分別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4、《錦瑟》一詩中回環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惆悵苦痛,讓人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2《虞美人》(李煜)1、“ , ”的詩句,將“離愁”寫得如此真切、深刻。2、“明月”與“東風”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詩詞中也用了這兩個意象,這兩句是“ , ”。
3、李商隱的《五絕·登樂游原》中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表示對美好而又行將消逝的事物的留戀。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劈頭怨問蒼天,你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呢。
這句詩是:“______________ ”。4、崔護《題都城南莊》中“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兩句寫出了桃花依舊,但人面不見,人去樓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兩句寫出了這樣的物是人非之感,這兩句是“ , ”,由此勾起作者無窮幽怨和仇恨之情。5、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一個詰句驚心動魄,把李煜的愁悶劈空傾瀉下來,這個句子是12、, ,卻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的“用心一”和螃蟹雖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學習必須用心專一,才能獲得成功。
13、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篇中的 這句話印證了這句話。14、韓愈《師說》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勸學》中的“ , , ”觀點相同。
15、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 , 。16、《勸學》開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 ”。
在后面又闡明了學習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17、強調君子并非有何差異,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
18強調空想不如學習的一句: , 。2《逍遙游》1.在《逍遙游》中描繪鯤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達三千里,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并非逍遙,因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 《莊子·逍遙游》中以“朝菌”和“蟪蛄”為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