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蒲松齡聊齋詩句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近代 郭沫若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近代 魯迅十年久旱逢甘露,千里他鄉遇故知。
新郎洞房花燭夜,老叟金榜題名時。 ——清代 蒲松齡玄夜凄風卻倒吹,流螢惹草復沾帷。
幽情苦緒何人見,翠袖單寒月上時。 ——清代 蒲松齡無限相思苦,含情對短窗。
恐歸沙吒利,何處覓無雙? 良夜更易盡,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棲處自成雙。
——清代 蒲松齡聊齋介紹: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小說集,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
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
《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二、誰知道一些關于蒲松齡或《聊齋》的詩
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齡醫詩
《聊齋志異》聞名中外,但作者蒲松齡精于醫道,常常懸壺濟世,恐鮮為人知。
蒲松齡少時,博覽群書,酷愛歷代名醫典籍。成年后,醫術遠近聞名,有久患頑癥的病人經他治愈,送來一匾致謝,匾上題詞將“一代時醫”錯寫成“一代詩醫”,蒲松齡也未留意,就讓家人懸于門首。一天,一秀才路過蒲家門口,見懸此匾,心中不服。秀才心想:“你也太恃才自傲了,竟敢為詩治病,我今天倒要討教一二。”隨之要蒲宅家人通報,說有一秀才拜見。蒲松齡出面相迎,煮茶相待,二人寒暄之后,秀才說明了來意。
那秀才道:“近聞蒲公醫術高明,能為詩醫疾,不知可否賜教,還恕晚生冒昧了。”蒲松齡客氣地回答:“賜教不敢當,足下若有詩詞患病,不妨讓老夫一試,還望指教。”秀才有意為難蒲松齡,遂吟詩一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蒲松齡聽罷,揮毫寫出:“清明時節雨,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秀才看罷,覺得詩雖削去不少字,但詩意不變,就起身問道:“先生,此詩何病,為何這樣處治呢?”蒲松齡答:“此詩略有肥胖,用瀉法醫治,縮其冗形,讓人易記,不知可否?”秀才已有幾分佩服,又吟一詩:“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蒲松齡又揮毫寫出:“十年久旱逢甘露,千里他鄉遇故知,新郎洞房花燭夜,老叟金榜題名時。”秀才看罷,冉問:“先生,此詩何病,為何這樣醫治?”蒲松齡謙遜地說:“天地人各有陰陽五行,高矮肥瘦,矯健隱病,各有異同。詩書辭賦,亦大致相同。醫書典籍上載: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老夫看此詩,稍欠豐腴,采用補法,以壯其形體。”秀才聽后,佩服之至,暗想:“蒲松齡真奇才出。”義為自己年輕好勝和魯莽而自責,連連作揖告退。
三、《聊齋志異》好詞好句20句
首先樓主要什么樣的詩詞。是書中的還是作者關于書的詩詞?或者他人以書做的詩詞?
書中詩詞:
元夜凄風卻倒吹,流螢惹草復沾帷。
幽情苦緒何人見,翠袖單寒月上時。
壽汪令公二十四 韻》云:“堂下虎狼息,田間婦子寧
齊民嘆》寫皇帝出巡,為 “供珍膳”而耗金百十萬,這些花費都出自正額賦稅之外的“羨 金”,作者感嘆:“愿竭我膏脂,共資爾巧宦。”
,“市中鼎炙真難問, 人較犬羊十倍廉!”(《飯肆》)農民不僅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造成 的苦難,還要承受著殘酷的階級壓迫
:“相如笑捧芙蓉面。將從前,衷情 說與,相思千萬。乍見人人沒是處,上下挼莎欲遍。此際信巫山 不遠。幾年不到陽臺路,恐生疏未必行云善。第一夜,費調轉。”
作者有關此書的詩詞:
《志異》書成共笑之,布袍蕭索鬢如絲。
十年頗得黃州 意,冷雨寒燈夜話時。
《十九日得家書感賦,即呈孫樹百、劉孔集》七律一首,
詩云: “新聞總入狐鬼史,斗酒難消磊塊愁
寄懷張歷友》云: 憎命文章真是孽,耽情詞賦亦成魔
四、聊齋志異中的好詞好句
1.死友而不忍忘,感恩而思所報,獨何人哉!---《聊齋志異·小梅》
2.大凡秀才作事,可以共勝,而不可以共敗:勝則人人貪天功,一敗則紛然瓦解,不能成聚。---《聊齋志異·張鴻漸》
3.宜勤勿懶,宜急勿緩;遲之一日,悔之已晚!---《聊齋志異·王成》
4.性癡則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聊齋志異·阿寶》
5.官宰悠悠,豎人毛發,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許哉?---《聊齋志異·紅玉》
6.一笑之知,許之以身,世人或異其癡;彼田橫五百人,豈盡愚哉!---《聊齋志異·連城》
7.家有女豫讓而不知,則兄之為丈夫者可知矣。然三官之為人,即蕭蕭易水,亦將羞而不流;況碌碌與世沉浮者耶!---《聊齋志異·商三官》
8.茍有其人,可以補天網之漏;世道茫茫,恨七朗少也!---《聊齋志異·田七郎》
9.香草沉羅,血滿胸臆;東山配砄,淚漬泥沙。---《聊齋志異·公孫九娘》
10.輕薄之態,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聊齋志異·辛十四娘》
11.申賀者,捉坐者,寒暄者,喧雜滿屋。耳有聽,聽四娘;目有視,視四娘;口有道,道四娘者也。---《聊齋志異·胡四娘》
12.一狐也,以無心之德,而猶思所報;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顧失聲與破甑,何其鄙哉!---《聊齋志異·小翠》
13.竊嘆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為虎,而吏且將為狼,況有猛于虎者哉!---《聊齋志異·夢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