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彈古箏的詩句
3 古箏詩詞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岳飛《小重山》
鳴箏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弦。
李端《聽箏》
彈箏北窗下,
夜響清音愁。
張高弦易斷,
心傷曲不道。
蕭綱《彈箏》
多景樓上彈神曲,
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
白浪翻空動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
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
啄木飛來霜樹杪。
蘇軾《甘露寺彈箏》
秦箏吐絕調,
玉柱揚清曲,
弦依高和斷,
聲隨妙指續。
徒聞音繞梁,
寧知顏如玉。
二、描寫彈古箏的句子
從小就喜歡唱歌和聽音樂,可是在那**的時代,除了鏗鏗鏘鏘的革命歌曲,就是樣板戲,由于喜歡音樂,就纏著老師教簡譜,老師還真的教我們簡譜了,于是憑著簡單的樂理知識,開始哼著自己喜歡的歌子。
不過簡單的還可以,像樣版戲的曲調,是怎么也鬧不好的,之所以會唱幾段樣板戲選段,不是識譜學來的,而是聽會的。而對于樂器,則是工作后才接觸。
那是在我任團支部書記時,為了參加上級單位組織的活動,每年我們都要排練些文藝節目,在我組織編排的節目取得名次后,單位領導很支持,就相應地配備些樂器,諸如:手風琴,揚琴,二胡,笛子,小提琴等,那時我們有自己的小宣傳隊,有一幫愛文藝的年輕人,經常是晚上湊在一起排練。我編的歌舞等節目也得過獎。
可是盡管風華正茂,卻已過了學樂器的年齡,因為喜歡揚琴,偶爾玩一玩,但終究沒有成氣候。對于樂器,我最喜歡的是古箏,一提起古箏,我的眼前馬上出現一幅圖畫:朗月下,清風微拂,一古裝女子,裊裊婷婷,踏月而來,裙裾飄飄,香風陣陣,走到箏前,輕捋羅袖露出十指纖纖,顫、按、滑、揉,頓時曲韻悠揚妙曼,將你帶到云里霧里,令你飄飄如仙。
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據考證,箏在春秋、戰果時期即廣泛流傳,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公元前237年李斯上書秦始皇時,曾如此描述當時民間箏歌場面:“夫擊甕叩,彈箏搏,而歌乎鳴鳴,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之后,箏常因此被稱為“秦箏”。
箏的名前所以有一“古”字,就是因為它同古琴一樣,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濃郁的民族特色。尤其是豐富的傳統箏曲給人們留下的古樸雅致的情趣。
在古代,箏還被稱為瑤箏、銀箏、云箏、素箏等。隨著歷史的發展,自秦、漢以來古箏從我國西北地區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并與當地戲曲、說唱和民間音樂相融匯,形成了各種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流派。
有河南箏、山東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內蒙箏六個派系,其箏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我所以愛古箏曲,是因為它的曲調深厚、靈透、柔和,音韻較為明亮、清脆、含蓄,瀟灑飄逸,純樸古雅。
聽起來或纏綿悲切,或泉水叮咚,或如走馬搖鈴。它的余音長短適中,最富于表現莊重古樸的抒情樂曲。
那箏音有如橋下潺潺的流水,孤鴻飛過時的幾聲清啼,以及易安的婉婉嘆息;有如看薛濤的浣花小箋,看一朵淡淡的蘭花,靜靜的開放在遙遠的夜空;又恰似那一樹紫丁香的繽紛。那優美動聽的旋律,會把你帶到遠古,使你在思緒上寧靜,即便是聽完,也覺余音切切,回味綿長。
我最喜歡的古箏曲有《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出水蓮》,《漁舟唱晚》,《寒鴉戲水》,《蕉窗夜雨》,《昭君怨》等。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旋律典雅,韻味雋永,是你仿佛看到“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
《出水蓮》是客家箏曲代表之一,音調古樸,風格淡雅,表現了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情操。《漁舟唱晚》則是一首頗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
流傳廣、影響大。樂曲描會了夕陽映照萬頃碧波,漁民悠然自得,漁船隨波漸遠的優美景象。
古箏大師婁樹華先生就是以這首樂曲優美的旋律和古雅的音韻,在國內外享有了很高的聲譽,使古箏藝術立于世界藝術之林,爭得了無尚光榮。《寒鴉戲水》是一首頂頂有名的潮洲箏曲,它以別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調,獨特的韻味,明快跌宕,演繹了寒鴨在水中互相追逐嬉戲的情景。
《昭君怨》原是一首廣東漢樂箏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和演奏形式,樂曲主要描寫昭君出塞后對故土的思念,表達了一種欲歸而不能的無可奈何的哀怨 是啊,古箏曲美,美在韻味,美在古樸,美在典雅,美在純凈,美在飄逸。動起來,像涓涓的小溪,流淌在山澗,濺出美麗而坦率的小花,不知疲倦地一路歌著。
純凈時,會使你懷疑它是否果真經凡人之手,箏聲緊,則若急雨敲階,箏聲緩則如細雨撫桐;張揚似朔風吹雪,舒展如微風拂柳。飄逸時,會使你仿佛看見霓裳仙子翩然起舞,舞著飛旋的衣袂與玄妙的身姿。
你再看那弄琴者,信手拔彈,從容典雅,一聲聲清新的音符從指尖瀉出,涼涼的,穿越時空,使你愜意的神情不自覺地隨箏音露出。是啊,清風明月下,手握一杯淡茶或一樽暖酒,邊品邊聽。
讓氤氳香氣伴著裊裊箏聲而升騰,盤旋。或是學古人的樣子,隱居山中,或臨溪而駐,煮茶自怡,聽箏自樂,在箏樂的海洋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夢,那將是多么美的享受?!隨著社會的發展,古箏之花開遍祖國大地,就拿古箏曲來說,有描繪自然景趣的,山川河流,日月繁星以及梅蘭竹菊;有摹寫人的情愫的,思情仇怨,纏綿委婉,含蓄內斂;有刻畫英雄氣概的,精忠壯志,金戈鐵馬,鏗鏘振奮;有宮中之陽春白雪,格調高雅;亦有民間歌調的下里巴人,生活氣息十足。
真可謂是應有盡有。同時作為重要民族樂器的箏在走過2000多年的歷史后,不但有了自己的一套完備的理論體系,而且古箏藝術也走向世界。
據有關消息:臺灣約有三十萬人在彈古箏,有的中、小學校還規定彈古箏是學生的必修課.姑娘出嫁用鋼琴已經過時,而時興的是陪上一張古色古香的古箏,以示文靜,。
三、形容女子彈古箏的句子
秦女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夜風輕,須臾響急冰弦絕,但見奔星勁有聲。”
寶箏鈿剝陰塵覆,錦帳看消畫燭幽。
廖融《退宮妓》
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
李商隱《送千牛將軍赴闕五十韻》
【箏】唐·元稹
莫愁私地愛王昌,夜夜箏聲怨隔墻。
火鳳有凰求不得,春鶯無伴囀空長。
急揮舞破催飛燕,慢逐歌詞弄小娘。
死恨相如新索婦,枉將心力為他狂。
延伸: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漢族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于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現在也出現了小古箏、便攜式古箏、迷你古箏、半箏、新箏、十二平均律轉調箏。古箏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屬彈撥樂器,結構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稱之為箏碼)、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后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
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與繆金林共同發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
四、描寫彈古箏的詩句
3 古箏詩詞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岳飛《小重山》 鳴箏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弦。 李端《聽箏》 彈箏北窗下, 夜響清音愁。
張高弦易斷, 心傷曲不道。 蕭綱《彈箏》 多景樓上彈神曲, 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 白浪翻空動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 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 啄木飛來霜樹杪。 蘇軾《甘露寺彈箏》 秦箏吐絕調, 玉柱揚清曲, 弦依高和斷, 聲隨妙指續。
徒聞音繞梁, 寧知顏如玉。
五、【形容古箏聲音的片段不要全是詩句的】
形容古箏聲音的詞語余音繞梁蕩氣回腸 乳鶯歸巢 余音裊裊 高山流水 行云流水 天籟之音 響徹行云 云起雪飛 清耳悅心繞梁三日 千回百折 撫掌擊節 興云致雨形容古箏聲音的詩句鳴箏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李端《聽箏》彈箏北窗下,夜響清音愁.張高弦易斷,心傷曲不道.--蕭綱《彈箏》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江妃出聽霧雨愁,白浪翻空動浮玉.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蘇軾《甘露寺彈箏》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弦依高和斷,聲隨妙指續.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沈約《詠箏》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春風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李白《春日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