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冷雨的詩句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____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____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____王維《山居秋暝》
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____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____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____李商隱《夜雨寄北》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____唐婉《釵頭鳳·世情薄》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____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____杜牧《江南春》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____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____韋應物《滁州西澗》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____岳飛《滿江紅·寫懷》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____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____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____杜牧《清明》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____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____周晉《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
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____陳文述《夏日雜詩》
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____曾幾《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柳絮風輕,梨花雨細。____謝逸《踏莎行·柳絮風輕》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____杜甫《水檻遣心二首》
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休。____趙秉文《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____葉清臣《賀圣朝·留別》
寒雨連天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____翁卷《鄉村四月》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____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____趙師秀《約客 / 有約》
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____晏幾道《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____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____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____韋莊《臺城》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____戴叔倫《蘇溪亭》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____范成大《喜晴》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____王建《雨過山村》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____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____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二、關于冷雨的詩句
1、雨冷香魂吊書客唐李賀 《秋來》2、雨冷不成絲唐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3、冷煙寒雨宋柳永 《受恩深》4、雨中禁火空齋冷唐韋應物 《寒食寄京師諸弟》5、雨馀衫袖冷唐韓翃 《送故人歸魯》6、冷煙寒雨宋柳永 《受恩深》7、江南雨冷若為情宋孔矩 《鷓鴣天·卻月凌風度雪清》8、冷煙寒雨又黃昏宋毛滂 《玉樓春》9、淡煙疏雨冷黃昏宋毛滂 《南歌子·綠暗藏城市》10、雨后夾衣初冷宋毛滂 《西江月·雨后夾衣初冷》11、到處冷煙寒雨、為君愁宋毛滂 《虞美人·柳枝卻學腰肢裊》12、冷煙寒雨埋荒草宋王采 《漁家傲·日月無根天不老》13、雨馀庭院冷蕭蕭宋周紫芝 《朝中措·雨馀庭院冷蕭蕭》14、還伴冷煙疏雨、做愁媒宋周紫芝 《虞美人·短墻梅粉香初透》15、冷云疏雨宋曹勛 《青玉案·塵埃踏遍長安道》16、疏雨冷煙寒食宋韓淲 《風入松·小樓春映遠山橫》17、甚春來、冷煙凄雨宋劉克莊 《摸魚兒 海棠》18、冷煙疏雨秋深宋吳文英 《朝中措·海東明月鎖云陰》19、舊游雨冷云沈宋王同祖 《西江月·往事星移物換》20、冷煙和雨宋劉辰翁 《水龍吟·多年綠幕黃簾》21、冷煙斜雨宋劉辰翁 《金縷曲/賀新郎》22、雨冷云昏宋張炎 《洞仙歌·野鵑啼月》23、吳岫雨來虛檻冷唐許渾 《姑蘇懷古》24、雨冷唯添暑唐陸龜蒙 《早春》25、雨沾虛檻冷唐羅隱 《南園題(一本少起四句,注云闕題)》26、巫山冷碧愁云雨唐王轂 《吹笙引》27、一棹冷涵楊柳雨宋譚用之 《貽釣魚李處士》28、冷和雨宋李珣 《酒泉子·寂寞青樓》29、篷窗夜雨冷難禁元李齊賢 《巫山一段云 瀟湘夜雨》30、篷窗夜雨冷難禁元李齊賢 《巫山一段云 瀟湘夜雨》31、晚雨冷冷子夜風宋劉克莊 《春暮》32、山北雨冷麒麟悲元王冕 《勁草行》33、西風吹雨冷凄凄宋陸游 《喜晴》34、雨后月前天欲冷宋黃庭堅 《次韻黃斌老晚游池亭二首》35、雨打夭桃墜冷紅(悼半雪弟)清陳維崧 《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讀緯云弟京邸春詞,》36、上視下視行周遭;其奈冷泠雨濺袍清袁枚 《到石梁觀瀑布》37、隔雨紅樓冷不禁現代陳寅恪 《無題 詠張群內閣》38、冷煙和雨作紅塵宋韓元吉 《次韻子云春日雜興五首》39、冷著松聲似雨宋李石 《扇子詩》40、冷煙凄雨便歸休宋張繼先 《庵居雜詠九首》。
三、描寫冷雨的詩句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____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____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____王維《山居秋暝》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
____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____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____李商隱《夜雨寄北》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____唐婉《釵頭鳳·世情薄》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____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____杜牧《江南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____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____韋應物《滁州西澗》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____岳飛《滿江紅·寫懷》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____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____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____杜牧《清明》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____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____周晉《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____陳文述《夏日雜詩》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
____曾幾《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柳絮風輕,梨花雨細。____謝逸《踏莎行·柳絮風輕》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____杜甫《水檻遣心二首》風雨替花愁。
風雨罷,花也應休。____趙秉文《青杏兒·風雨替花愁》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____葉清臣《賀圣朝·留別》寒雨連天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____翁卷《鄉村四月》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____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____趙師秀《約客 / 有約》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____晏幾道《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____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____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____韋莊《臺城》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____戴叔倫《蘇溪亭》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____范成大《喜晴》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____王建《雨過山村》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____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____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四、表示冷雨的古詩詞
1、滿江寒雨正蕭騷(唐·杜牧·《見吳秀才與池妓別因成絕句》)
2、雨后輕寒猶未放(宋·歐陽修·《蝶戀花》)
3、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唐·李煜·《相見歡》)
4、簾外瀟瀟微雨、做輕寒(宋·蘇軾·《虞美人》)
5、寒雨連江夜入吳(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翦翦輕寒雨后(宋·無名氏·《西江月》)
7、霏微盡日寒塘雨(宋·黃庭堅·《菩薩蠻》)
8、暮煙寒雨(宋·柳永·《鵲橋仙》)
9、伏雨朝寒悉不勝(清·納蘭性德·《浣溪沙》)
10、沾衣況是新寒雨(清·納蘭性德·《蝶戀花》)
11、草屋寒燈雨(宋·曹組·《點絳唇》)
12、多寒易雨(宋·朱敦儒·《清平樂》)
13、紅杏梢頭寒食雨(宋·毛滂·《蝶戀花》)
五、尋找唐詩、宋詞含有冷雨的詩句
塞外飄雪的時候,江南的雨應該是冷的。
南宋朝廷風雨飄搖的時候,我們從宋詞那長長短短的詩句里,讀到的雨,也是冷的。此刻,塞外正飄著零星的雪花,三點兩點,貼在臉上,有些微涼、柔潤。
像初春那乍放的梨花,薄涼、養眼。想必此刻,江南也應該是瀟瀟春雨,帶著些許寒意吧。
我的腳下是厚厚的泥土,寒冷的原野,以及隨處可見的遼文化遺跡。大遼帝國在這片土地鼎盛的時候,江南的那些詩人們,正用長長短短的詩句,吟詠著宋朝的草長鶯飛、山河破碎。
那些婉約或豪放的詩句里,有點點的冷雨,在紛飛。想來,是大遼帝國的金戈鐵馬,讓大宋朝廷上下心驚膽戰。
而朝廷的妥協與茍安,也讓大宋那些文人墨客的心涼了。他們用一支涼透了的筆,蘸著絕望的淚水,填寫著一闋一闋的小令、長調,抒發著內心的苦悶與悲涼。
那茫茫的江南煙雨,也被塞外大遼的風雪侵襲著,變得生硬、冰冷。在岳飛的《滿江紅》里,我們感受到了雨的涼意。
雖然,此時塞外大地上的王朝已經由遼而金,然而,塞外的風雪卻越刮越猛烈。“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這是江南的雨嗎?岳飛率軍與敵人邊關對峙,冷雨瀟瀟,打濕了將士們的戰袍,自然也涼透了岳飛那顆火熱的心。
( 文章閱讀網:* )有岳家軍駐扎的地方,自然是宋朝的天空,那雨自然也是宋詞里的雨。但這宋詞里的雨與塞外的雨其實并沒有什么兩樣,冰冷的,擊打著殘垣斷壁,也擊打在將士們的鐵衣上,鏗然有聲,撼人心魄。
那面帥字大旗,在蕭蕭冷雨中緩緩低垂,僵硬而沉重。天空濃重的烏云翻滾,大地一片蕭條荒涼,目光所及,只不過是殘山剩水,那里有江南的風韻?那些冰冷的雨點擊打在人們的臉上,寒在心底,凝滯在不朽的詩行里。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不知是邊關的朔風還是宋朝的冷雨,讓英雄對空嗟嘆,少年頭白。我在塞外的大地上行走,想尋找大遼帝國興衰的密碼。
在那個被稱作“中京”的地方,我看見了那座巍峨的“大明塔”。這是修建于遼代的建筑,是大遼帝國興盛的象征。
在大明塔的不遠處,我見到了一位放羊的中年人,走過去與他攀談,問他知不知道這片土地曾經有過一個大遼帝國。他用略帶不屑的眼神看看我,指指不遠處的大明塔:“沒見那座大明塔嗎?這里原來就是大遼國的都城,是一座很繁華的城市。”
那人很健談,知道很多關于遼宋的掌故。他講了那個著名的“澶淵之盟”,講了關于蕭太后的故事,講了關于楊家將的故事,也講了大遼與大宋間不斷征戰,又不斷融合的故事。
當然,這些都流傳自于民間。但可以看得出這片土地與大遼帝國的淵源,看得出歷史上大遼與大宋的恩恩怨怨。
自然,這些流傳于塞外民間的故事,與宋代詩人們寫入詩詞里的感受有著很大的不同。這片土地上,有“上京”,“中京”之說。
是大遼帝國興盛與衰亡的地方。興盛的時候,大遼帝國在塞外興建了幾座規模很大的城池,做為經濟,軍事重鎮,也做為向中原進軍的跳板。
“上京”,“中京”就具有這樣的功能。當時的大遼帝國以此為據點,不斷舉兵南侵,一點一點地蠶食著大宋的錦繡河山。
那些忠于大宋王朝的文人墨客,在蕭蕭冷雨中紛紛南逃,一邊在詩詞里抒發著亡國之痛,一邊在詩詞里表達著對侵略者的切齒之恨。在這片土地上行走,到處可見遼代的文化遺跡,在有關的典籍,或者民間傳說中,也都可以尋找到遼與宋王朝的愛恨情仇,烽火硝煙。
現在,遼宋征戰的硝煙已經散盡,大明塔在這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的荒涼之地兀自獨立,成為那一段悲情歷史的見證。而那些大遼帝國的后裔們,經歷史的不斷變遷與融合,已經不知散落于何處,不知是你,是我,還是別人。
只有這大明塔,歷經風雨,仍然聳立在塞外寒冷的土地上,用有些殘缺的眉眼,注視這空中的云卷云舒,大地的滄桑變幻,有些固執地顯示著大遼帝國曾經的輝煌。這就是歷史,費盡千辛萬苦去創造,卻又輕而易舉地去破壞,用興衰成就了一部跌宕起伏,蕩氣回腸的歷史著作。
僥幸遺存下來的,就成為了歷史的見證,成為了供后人憑吊、閱讀的典籍,成為了雋永的歲月。我喜歡宋詞,喜歡宋詞中那種沉郁的情感,喜歡宋詞里那種豪邁蒼涼的慷慨悲歌。
宋代的詩人們把國破家亡之痛,都一一傾注在他們的詩詞里,讓后人讀之,禁不住感慨系之矣。我知道,一闋一闋的宋詞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英雄熱淚,蕭蕭冷雨,與塞外的大遼帝國有關,與大遼帝國的鐵騎雕弓有關。
雖然塞外這塊寒冷之地殺伐未曾間斷,朝代的更迭也未曾停止,由契丹而大遼,由遼而金…..但塞外那寒冷的朔風,卻從未停止向南侵襲,宋詞里的雨,冷冷的,也從未曾溫暖。一個人的詩,與詩人個人的境遇有關系。
一代人的詩,就與國家、時代、民族的命運相攸關了。唐詩的豪情高舉,神采飛揚,是大唐興盛的體現,是唐代詩人那種豪邁不羈精神的自然流露。
南宋時期的詩人,他們心頭總壓著一座大山,有無法卸卻的沉重。所以,他們的筆下,雖然也有“楊柳岸,曉風殘月”式的風花雪月。
但更多的則是“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式的烽火硝煙。家國之痛,生離死別,是南宋詩人無法。
六、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 所用的詩句全文
聽聽那冷雨》教案 【學習目標】 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情感,進一步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重點難點】 抓住關鍵語句,把握文章主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交流、點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余光中先生于2002年在山東大學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大家把它讀一下:(投影) 我一直有一個說法:一個中國人,如果他一直墨守傳統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孝子;如果說他一直向西方取經而不回來,那他就變成了一個浪子。
孝子當然不會發揚光大,而浪子則一去不回頭。往往是回頭的浪子才能成氣候,因為他能夠融貫中外,吸收外來的營養,又能保留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那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這主要和他的人生經歷有關。就讓我們共同來走近他。
(投影余光中照片,師介紹人生經歷)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隨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遷居臺灣,之后,就一直在臺灣、香港和美國之間輾轉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并于同年寫下了《聽聽那冷雨》這篇散文,1992年,終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陸。余光中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他說“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
其實,我們對余光中并不陌生,初中時,我們就學過他的一首詩——《鄉愁》,現在還能背下來么?(引導學生背一下,同時投放課件)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在這首詩中,作者選擇了哪些意象,表達了哪些具體的情感呢? 小時候 郵票 母親 親情 長大后 船票 新娘 愛情 后來呵 墳墓 母親 親情 而現在 海峽 大陸 鄉土情、愛國之情 在這首《鄉愁》中,作者借助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意象,表達了自己豐富而深刻的情感,而在他的一些散文中,他同樣借助一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優美的一篇《聽聽那冷雨》。(投影標題) 二、感知課文內容 1、首先來看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投影) 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情感,進一步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2、我們接觸一篇文章的時候,首先接觸的是它的題目,因為,題目中往往包含著文章的主要意象,大家看看這篇文章的題目具不具備這樣的特點呢?(具備)那本文中主要的意象是什么呢?(雨) 3、作者通過雨主要向我們傳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明確:思鄉之情,思念故土。 4、這一情感在文章中是如何體現的呢?請簡要分析 注意:學生抓住文章中的關鍵句,言之成理即可,但不能牽強附會。
過程中注意點撥。例如: (1) 第一段,“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安慰孺慕之情。”
中,要抓住“久違”、“牽連”、“分擔”、“孺慕”等關鍵性的詞語進行點撥。并點明這是直接抒情的句子 (2) 第五段用美國的落磯和中國的山進行對比,最好讓學生讀一下,仔細體會一下個中滋味。
找出美國和中國山的特點、作者對二者的不同感覺,分析一下這種不同的原因。引導學生體會一下“月是故鄉明”這種情感。
(3) 通過第十段,體會借景抒情這種間接抒情的方式。 5、這篇文章從頭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對故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懷念和追思,而這種情感又是透過通篇的雨表現出來的。
那么,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雨”作為它表達情感的依托?為什么要強調一個“冷”字?請大家思考一下,然后回答。 明確:選擇“雨”作意象是為了表現纏綿悠長的故國之思。
“冷”有兩層含義: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給人的外在的實在的感受。 (2)表現作者遠離大陸內心產生的凄涼。
三、概括主旨(小結): 請大家把文章的主旨概括一下,寫在你的本子上,注意語言要貼切、簡潔。 明確:作者通過對雨的細膩感受的描寫,委婉地傳達出一個漂泊他鄉者濃重的思鄉之情,表現了對傳統文化的深情依戀和贊美。
四、體會情感,拓展延伸 余光中用一場冷雨向我們展示了他內心凄涼而纏綿的思鄉之情。他滿懷的愁緒可曾勾起你的一絲感傷呢?其實,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說,“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達了深切的亡國之恨;“十年生死兩茫茫”是蘇軾心中的冷雨,表達了他對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而“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辛棄疾心中的冷雨,抒發的是他心中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那么,你心中的冷雨又是什么呢?請大家仔細聆聽一下自己內心的冷雨,然后做一下口頭交流。 (生發言,師適當點撥) 可拓展思路:鄉土情、愛國情 親情、愛情、友情 學習、工作、人際交往 個人情緒(自卑等) 外在感受(文章、音樂、社會風氣、道德水平等) …… …… 給出范文: 也許每個人都會在某個陽光燦爛的午后,小心地晾曬自己收藏已久的心事,可是記憶還是會被這樣的冷雨淋濕淋透。
陰冷的天,細細飄灑的雨,遠處朦朧的景物,這一切的一切都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往事又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以為自己真的變堅強,所有悲傷和淚水,都成為過眼云煙,可是在這樣的陰雨中,絲絲縷縷的回憶連綴起。
七、關于和風細雨的詩句
1、定風波
【作者】蘇軾 【朝代】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
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2、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作者】韓愈 【朝代】唐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譯文
京城的街道上空絲雨紛紛,雨絲就像乳汁般細密而滋潤,小草鉆出地面,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它遠勝過了綠楊滿城的暮春。
3、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濃濃烏云,籠罩田野小路,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
4、清明
【作者】杜牧 【朝代】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5、絕句
【作者】志南 【朝代】宋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譯文
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著拐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絲絲細雨,淋不濕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艷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