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魚翅、鮑魚、燕窩的詩句有嗎
魚翅:海魚沙玉皮,翦膾金齏釅。
遠持享佳賓,豈用飾寶劍。予貧食幾稀,君愛則已泛。
終當飯葵藿,此味不為欠。(梅堯臣)鮑魚:鮑魚賦竊維治大國如烹小鮮,食海味可頤天年。
烹飪乃國粹之首,鮑珍實水陸之先。蓋其萃造物之精華,涵陰陽之變幻。
生于龍宮清靜之所,附于陽照珊瑚之巔。性情溫和,殼厚堅圓。
表嚙波濤之痕,內耀虹霓之斑;珠蘊日月熠熠,殼生荇藻芊芊;螺旋貯五洋之靈秀,貝邊列通天之孔眼。輕扣悅耳,宛若鐘編。
形如滿月,肌若玉顏。其性似陰而實陽,其色半隱而半現。
望之姣如海倫出朝霞,察之宛若洛神凌清漣。此味自古被譽為食府之至尊,美饈之桂冠。
昔新莽食之而代劉;孟德御之而鼎三。東坡嗜之而靈溢,揮灑《鰒魚》之佳篇。
鄧公嘗之以復興大中華,里根品之而統攝美利堅。韓日補之而壽豐,港臺宴之而蔚然。
及其烹飪也,溫水浸泡一日,紋火油煲半天;淋入原鮑鮮汁,火以砂鍋木炭;只須色拉油炒,不加味精碘鹽;入口不軟不硬,口感適嚼柔粘;真乃原汁原味,藥補天然。遂號補品之王,堪薦佳賓國筵竊以承平日久,富貴病漸。
而鮑之性薈宴飲、醫藥、保健于一體:本草云:其殼粉可使瘡癢收口,止血生腱;外敷肌膚若處子,內用氣質若神仙;其肉可平膽潛陽,明目養肝;降壓息火,敏痹軟堅。抑五高、補五臟;排五毒,抗癌患。
可使淤者化,肥者瘦,高者降,結者散。噫!昔莊子見庖丁解牛妙悟養生之道,今布某睹張廚煨鮑頓覺延年之選;昔夫子在齊聞韶,有三月不知肉味之嘆;使今之食客在“阿”嘗鮑,亦必生斯感也夫!燕窩:燕窩 吳偉業(明清之際人)海燕無家苦 爭銜小白魚卻供人采食 未卜汝安居 味入金齏美 巢營玉壘虛大官求遠物 早獻上林書。
二、關于魚翅、鮑魚、燕窩的詩句有嗎
魚翅:海魚沙玉皮,翦膾金齏釅。遠持享佳賓,豈用飾寶劍。予貧食幾稀,君愛則已泛。終當飯葵藿,此味不為欠。(梅堯臣)鮑魚:鮑魚賦竊維治大國如烹小鮮,食海味可頤天年。烹飪乃國粹之首,鮑珍實水陸之先。蓋其萃造物之精華,涵陰陽之變幻。生于龍宮清靜之所,附于陽照珊瑚之巔。性情溫和,殼厚堅圓。表嚙波濤之痕,內耀虹霓之斑;珠蘊日月熠熠,殼生荇藻芊芊;螺旋貯五洋之靈秀,貝邊列通天之孔眼。輕扣悅耳,宛若鐘編。形如滿月,肌若玉顏。其性似陰而實陽,其色半隱而半現。望之姣如海倫出朝霞,察之宛若洛神凌清漣。
此味自古被譽為食府之至尊,美饈之桂冠。昔新莽食之而代劉;孟德御之而鼎三。東坡嗜之而靈溢,揮灑《鰒魚》之佳篇。鄧公嘗之以復興大中華,里根品之而統攝美利堅。韓日補之而壽豐,港臺宴之而蔚然。及其烹飪也,溫水浸泡一日,紋火油煲半天;淋入原鮑鮮汁,火以砂鍋木炭;只須色拉油炒,不加味精碘鹽;入口不軟不硬,口感適嚼柔粘;真乃原汁原味,藥補天然。遂號補品之王,堪薦佳賓國筵
竊以承平日久,富貴病漸。而鮑之性薈宴飲、醫藥、保健于一體:本草云:其殼粉可使瘡癢收口,止血生腱;外敷肌膚若處子,內用氣質若神仙;其肉可平膽潛陽,明目養肝;降壓息火,敏痹軟堅。抑五高、補五臟;排五毒,抗癌患。可使淤者化,肥者瘦,高者降,結者散。噫!昔莊子見庖丁解牛妙悟養生之道,今布某睹張廚煨鮑頓覺延年之選;昔夫子在齊聞韶,有三月不知肉味之嘆;使今之食客在阿嘗鮑,亦必生斯感也夫!燕窩:燕窩吳偉業(明清之際人)
海燕無家苦爭銜小白魚
卻供人采食未卜汝安居
味入金齏美巢營玉壘虛大官求遠物早獻上林書
三、鮑魚的來源
鮑魚,同魚毫無關系,倒跟田螺之類沾親帶故。
它是海洋中的單殼軟體動物,只有半面外殼,殼堅厚,扁而寬,形狀有些像人的耳朵,所以也叫它"海耳"。螺旋部只留有痕跡,占全殼的極小部分。
殼的邊緣有9個孔,海水從這里流進,排出,連鮑的呼吸、排泄和生育也得依靠它。 所以它又叫"9孔螺"。
殼表面粗糙,有黑褐色斑塊,內面呈現青、綠、紅、藍等色交相輝映的珍珠光澤。鮮鮑經過去殼、鹽漬一段時間,然后煮熟,除去內臟,曬干成干品。
它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鮑、參、翅、肚",都是珍貴的海味,而鮑魚列在海參、魚翅、魚肚之首。
鮑殼是著名的中藥材--石決明,古書上又叫它千里光,有名目的功效,因此得名。石決明還有清熱、平肝息風的功效,可治療頭昏眼花和發燒引起的手足痙攣、抽搐等癥。
全世界約有90種鮑,它們的足跡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我國渤海海灣產的叫皺紋盤鮑,個體較大;東南沿海產的叫雜色鮑,個體較小;西沙群島產的半紋鮑、羊鮑,是著名的食用鮑。
由于天然產量很少,因此價格昂貴。現在,世界上產鮑的國家都在發展人工養殖,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培育出雜色鮑苗,人工養殖獲得成功。
素稱“海味之冠”的鮑魚,自古以來就是海產“八珍”之一。鮑魚名為魚,實則不是魚。
它是屬于腹足綱、鮑科的單殼海生貝類。 因其形如人耳,也稱“海耳”。
遼寧大連沿海島嶼眾多,礁石林立,氣候溫和,餌料豐富,很適合鮑魚棲息和繁衍。這里所產的鮑魚占全國產量的70%。
鮑魚的單壁殼質地堅硬,殼形右旋,表面呈深綠褐色。殼內側紫、綠、白等色交相輝映,珠光寶氣。
殼的背側有一排慣穿成孔的突起。 軟體部分有一個寬大扁平的肉足,軟體為扁橢圓形,黃白色,大者似茶碗,小的如銅錢。
鮑魚就是靠著這粗大的足和平展的跖面吸附于巖石之上,爬行于礁棚和穴洞之中。鮑魚肉足的附著力相當驚人。
一個殼長15厘米的鮑魚,其足的吸著力高達200公斤。任憑狂風巨浪襲擊,都不能把它掀起。
捕捉鮑魚時,只能乘其不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鏟鏟下或將其掀翻,否則即使砸碎它的殼也休想把它取下來。 鮑魚喜歡生活在海水清澈、水流湍急、海藻叢生的巖礁海域,攝食海藻和浮游生物為生。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遼寧省鮑魚人工育苗成功,并在人工筏式養殖方面取得進展。 鮑魚是名貴的海珍品之一,肉質細嫩,鮮而不膩;營養豐富,清而味濃,燒菜、調湯,妙味無窮。
北京北海仿膳飯莊的名菜“蛤膜鮑魚”是譽滿中外的佳肴。鮑魚肉中含有鮮靈素I和鮑靈素Ⅱ,有較強的抑制癌細胞的作用。
鮑魚的殼,中藥稱石決明,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古書又稱之為“千里光”。 石決明還有清熱平肝、滋陰潛陽的作用,可用于醫治頭暈眼花、高血壓及其他炎癥。
鮑殼那色彩絢麗的珍珠層還能作為裝飾品和貝雕工藝的原料。
四、鮑照的詩歌介紹
鮑照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量些七言詩的文人。
鮑照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但主要是詩歌。并以“文甚遒麗”的古樂府逐漸聞名于詩壇。
他現存的詩約有二百多首,其中樂府詩就占八十多首,而且他的優秀詩篇大多數都是樂府詩。他繼承和發揚了漢魏樂府民歌的傳統精神,描寫了廣泛的社會生活,對受壓迫的人民表示了深刻的同情。
鮑照的詩多為樂府詩。邊塞戰爭,征夫戍卒的生活,是他樂府詩內容中一個重要的方面。
在《代出自薊北門行》里,他歌頌了邊塞將士們“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的英勇戰斗的精神,也寫出了“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馬毛縮如猬,角弓不可張”的邊塞戰場景色。
《擬行路難》18首是其代表作。 其中有些詩抒發了他在南北分裂、世族當權、篡亂不已的黑暗時代有志難伸,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如第4首;《代貧賤愁苦行》寫貧賤之士“黯顏就人惜”的屈辱沈痛,有些詩表現了他在門閥制度壓抑下耿直、孤傲和倔強的性格,反映了他與黑暗現實的尖銳對立,如第6首《代放歌行》;有些詩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戰亂中的痛苦生活,如第12首、第13首。
《代白頭吟》寫“人情賤恩舊,世議逐衰興。毫發一為瑕,丘山不可勝”的炎涼世態,都是當時下層寒士受壓抑的痛苦心情的反映。
鮑照《蕪城賦》里的廣陵除此之外,鮑照的《代東武吟》、《代苦熱行》、《代出自荊北門行》等還反映了軍旅生活的艱辛,抒發了他的報國壯志。這類詩對唐代的邊塞詩頗有影響。
鮑照的詩多為五言和七言。其中七言詩變句句押韻為隔句押韻,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詩的基本形式。
鮑照的文、賦也很有影響,其中《蕪城賦》是六朝抒情小賦的代表作之一,最為傳誦。這篇賦的內容是借廣陵昔盛今衰的對比映襯,抒發了作者的懷古之情和人生無常的感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都算得上是一篇杰作。
《登大雷岸與妹書》也很有文學價值,融情入景,駢散相間,最為后世所稱道。明代張溥輯有《鮑參軍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另外還有《四部叢刊》影印明毛扆校本《鮑氏集》等。近人黃節有《鮑參軍詩注》。
鮑照的詩歌明顯分成五言古體和樂府體二大類。五言古體大抵是紀述行旅及贈答酬唱之作,產生于某種特定的經歷。
樂府體的情況與此不同。有些是按樂府題意寫作,有些是生活經歷中的感觸,無論哪一種,都牽涉到有關人生和社會方面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
鮑照詩歌的特出成就在樂府體,這些詩用辭警醒,色澤濃郁,節奏奔放,顯示出感情的沖動、激蕩與緊張,極少有松弛平緩之筆,造成前所未有的、富于刺激性的總觀。
五、請問哪位可以給我發幾首鮑照的詩
鮑照全集 鮑照(?~466),南朝宋文學家。
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一說上黨(今屬山西),可能是指東海鮑氏的祖籍。
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度過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鮑照20多歲時,為了謀求官職,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獲得賞識,被任為國侍郎。
劉義慶在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職。元嘉二十一年(444),劉義慶病逝,他也隨之失職,在家閑居了一段時間。
后來,又做過一個時期始興王劉□的侍郎,在劉□和太子劉劭一起謀殺 宋文帝之前,他已離去。宋孝武帝劉駿起兵平定劉劭之亂后,他又出任過中書舍人、秣陵令等小官。
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臨海王劉子頊的幕僚,次年,子頊任荊州刺史,他隨同前往江陵,任刑獄參軍等職。孝武帝死后,明帝劉□殺前廢帝子業自立,子頊響應了晉安王子勛反對劉□的斗爭。
子勛戰敗,子頊被賜死,鮑照亦為亂兵所害。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對后來的作家更產生過重大影響。
他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在他現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傳誦名篇。
最有名的是《擬行路難》18首。鮑照的集子有南齊永明年間虞炎奉文惠太子蕭長懋之命所編10卷。
現存鮑照集以《四部叢刊》影印明毛□校本《鮑氏集》為較早。明代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鮑參軍集》為最流行。
鮑照集的注釋,始于清末的錢振倫,他的注本沒有來得及刊行。近人黃節在錢注基礎上作了補注,稱《鮑參軍詩注》,今人錢仲聯作《鮑參軍集注》,附有《鮑照年表》。
采桑 代挽歌 代東門行 代放歌行 代陳思王京洛篇 代門有車馬客行 代棹歌行 代白頭吟 代東武吟 代別鶴操 代出自薊北門行 代陸平原君子有所思行 代悲哉行 代陳思王白馬篇 代升天行 松柏篇 代苦熱行 代朗月行 代堂上歌行 扶風歌 代少年時至衰老行 代陽春登荊山行 代結客少年場行 代貧賤苦愁行 代邊居行 代邽街行 簫史曲 王昭君 采菱歌七首 幽蘭五首 中興歌十首 代白纻舞歌詞四首 代白纻曲二首 代鳴雁行 擬行路難十八首 梅花落 代淮南二首 代雉朝飛 代北風涼行 代春日行 代夜坐吟 代空城雀 侍宴覆舟山詩二首 從拜陵登京峴詩 蒜山被始興王命作詩 登廬山詩二首 從登香爐峯詩 從庾中郎游園山石室詩 登翻車峴詩 登黃鶴磯詩 登云陽九里埭詩 自礪山東望震澤詩 三日游南苑詩 贈故人馬子喬詩六首 答客詩 和王丞詩 日落望江贈荀丞詩 秋日示休上人詩 答休上人菊詩 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詩 與伍侍郎別詩 送別王宣城詩 送從弟道秀別詩 贈傅都曹別詩 和傅大農與僚故別詩 送盛侍郎餞候亭詩 與荀中書別詩 從過舊宮詩 從臨海王上荊初發新渚詩 還都道中詩三首 上潯陽還都道中作詩 還都至三山望石頭城詩 還都口號詩 行京口至竹里詩 發后渚詩 陽岐守風詩 發長松遇雪詩 詠史詩 蜀四賢詠 擬古詩八首 紹古辭七首 學古詩 古辭 擬青青陵上柏詩 學劉公干體詩五首 擬阮公夜中不能寐詩 學陶彭澤體詩 數名詩 建除詩 白云詩 臨川王服竟還田里詩 行藥至城東橋詩 園中秋散詩 觀圃人藝植詩 過銅山掘黃精詩 賣玉器者詩 懷遠人 夢歸鄉詩 春羈詩 歲暮悲詩 在江陵嘆年傷老詩 夜聽妓詩二首 翫月城西門廨中詩 喜雨詩 苦雨詩 詠白雪詩 三日詩 詠秋詩 秋夕詩 秋夜詩二首 和王護軍秋夕詩 冬至詩 冬日詩 望水詩 望孤石詩 山行見孤桐詩 詠雙燕詩二首 酒后詩 講易詩 可愛詩 夜聽聲詩 在荊州與張使君李居士聯句 與謝尚書莊三聯句 月下登樓連句 字謎三首 贈顧墨曹詩 擬古詩 詩 蕪城賦 舞鶴賦 -------------------------------------------------------------------------------- 采桑 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蠶作。
采桑淇洧間。還戲上宮閣。
早蒲時結陰。晚篁初解籜。
藹藹霧滿閨。融融景盈幕。
乳燕逐草蟲。巢蜂拾花萼。
是節最暄妍。佳服又新爍。
綿嘆對逈途。揚歌弄場藿。
抽琴試抒思。薦佩果成托。
承君郢中美。服義久心諾。
衛風古愉艷。鄭俗舊浮薄。
靈愿悲渡湘。宓賦笑瀍洛。
盛明難重來。淵意為誰涸。
君其且調弦。桂酒妾行酌。
代挽歌 獨處重冥下。憶昔登高臺。
傲岸平生中。不為物所裁。
埏門只復閉。白蟻相將來。
生時芳蘭體。小蟲今為災。
玄鬢無復根。枯髏依青苔。
憶昔好飲酒。素盤進青梅。
彭韓及廉藺。疇昔已成灰。
壯士皆死盡。余人安在哉。
代東門行 傷禽惡弦驚。倦客惡離聲。
離聲斷客情。賓御皆涕零。
涕零心斷絕。將去復還訣。
一息不相知。何況異鄉別。
遙遙征駕遠。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閨臥。行子夜中飯。
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絲竹徒滿座。憂人不解顏。
長歌欲**。彌起長恨端。
代放歌行 蓼蟲避葵堇。習苦不言非。
小人自齷齪。安知曠士懷。
雞鳴洛城里。禁門平旦開。
冠蓋縱橫至。車騎四方來。
素帶曳長飚。華纓結遠埃。
日中安能止。鐘鳴猶未歸。
夷世不可逢。賢君信愛才。
明慮自天斷。不受外嫌猜。
一言分珪爵。片善辭草萊。
豈伊白璧賜。將起黃金臺。
今君有何疾。臨路獨遲回。
代陳思王京洛篇 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綺窗。
繡桷金蓮花。桂柱玉盤龍。
珠簾無隔露。羅幌不勝風。
寶帳三千所。為爾一朝容。
揚芬紫煙上。垂彩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