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寫南宮山作文啊
南宮山游記 數次穿越在安康的青山綠水間,倘徉在安康的翠樹茂草中,我領略到了真正的綠色。
我很小就喜歡山。幾年前的暑假,我隨父母去了趟嵐皋。
首站便是心往神馳(心馳神往)的南宮山。還沒到山前,滿山盎然的綠意撲面而來,就像該蜿蜒的群山上蓋了一張巨型的綠色毯似的,讓人感到非常愜意。
即使在懸崖峭壁上的幾座廟宇中,也有古木參天。那千年的刺櫟身上竟寄生了14種不同種類的其它樹木。
整個醉仙店都被偌大的樹冠點綴得柔美、和諧。8000余公頃的南宮森林公園更稱得上是綠色的海洋。
在這綠的世界看日出、賞云霓、聽松濤,怎不叫人流連忘返! 初讀了嵐皋的青山,我又前往去讀漢江的綠水。這幾年來安康旅游的人,大都要去瀛湖觀賞一番。
為什么?想必是碧波萬頃,深邃靜謐的吸引力吧。還在公園管理處等船時,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投入這依山的綠水懷中。
待坐上了船,又極不可耐地拿了根竹竿兒,欲滑破這面“鏡子”。船終于開了。
眼前緩緩移動的是一幅綠色的畫卷。這畫卷的作者是大自然。
筆觸時而堅韌有力,時而輕柔婉約,時而輕描淡點,時而奮筆疾書……但又極富層次,極富動態,仿佛心靈也被徹底滌蕩,有些蠢蠢欲動了。可貴的是,大自然讓綠擔綱唯一“主角”。
這水,是塊翡翠,掛在胸前會掩住它醉人的絞容;這水,是匹帛,穿在身上會弄臟了它潤潔的肌膚。沉浸其中,我差點松脫了手中的竹竿兒。
定了定神,我轉向船尾望去。只見碧波蕩漾,一望無際。
我繼續感受著恬靜與活力。追溯起來瀛湖,自然是漢江孕育的。
漢江帶著她綠色的希望奔向遠方。雖比不上長江的氣勢磅礴,但又足以讓長江為他歡欣、祝福。
因為,漢江是長江的女兒。 還有足以和蒙古大草原相媲美的神河源草場。
它位于大巴山主脊北坡,陜南與渝北的交界。源前門邊的碑石上賈平凹手書的“神河源”三字格外醒目。
有人形容神河源草場猶如一位藏在深閨的淑女,美麗、安祥。如果說南宮山蓋了綠毯,那么神河源則鋪了床綠色的被子,舒適、溫暖之感油然而生。
淺綠、晴綠、煙綠、深綠、深綠、墨綠……競收眼底,生怕眨一下眼睛,面前之景就會消逝。99個突兀的山丘,植被豐茂,一望無垠,奇花異草,和諧共生。
更有趣的是,在這蒼翠環抱之中,有陜西最高湖泊之稱的“天池”也是碧澄映天。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更該(給)神河源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
安康讀綠。我讀得還不投入,還不深刻。
但綠色的安康培養了我愛青山,愛綠水,愛豐茂的青草。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全面建小康的步伐在加快。
我想,不僅安康是綠,陜西是綠,整個西部,整個中國都會成為綠的世界!。
二、陜西省南宮山導游詞是什么
安康的山,層巒疊翠,氣象萬千;有名氣的有南宮山、蠟燭山、鳳凰山等等,其中最為奇絕的是南宮山。
今天我就領大家去南宮山游覽。 南宮山又名筆架山,距安康市南92公里,位于嵐皋縣溢河鄉境內,離縣城20多公里,總面積7648公頃。
南宮山屬大巴山系化龍山支脈,矗立著三座青峰,直插云天,因形似筆架,所以叫筆架山,后因避免重名,改名南宮山,現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南宮山是以奇、險、野、秀、幽為特色的自然景觀。
現在我們來到南宮山的中峰地段,這里是整個自然風景區景觀最集中的地帶,秀峰高聳,石筍林立,千姿百態,美不勝收。中峰之東的迦佛亞石林群,遠遠望去,好似一排森林的化石,又像是一片閃著青光的刀山劍峰。
請大家仔細觀察觀察,根據它們的形狀,像不像牛羊走臥、駿馬奔騰、和尚念經、唐僧取經、三星照、一線天、三柱香等?中峰之南還有大小雞公石、海螺石、天象石,不僅形狀惟妙惟肖,而且還有一個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呢!轉過豆腐巖,還可以看到懸崖凌空中的一塊巨石,底面方正平整約20平方米。 站在下面仰觀,平面天然鑲嵌的小石,好像宇宙天象圖,有銀河、太陽、月亮,還有數以萬計的星星,人們叫它天象百。
中峰之西,懸崖上有一溶洞,叫做黑龍洞,洞深莫測,洞口有走馬轉鼓樓、石門柱、百門檻、石船,天造地設,令人叫絕。 我們上了筆架山,沿山道西行,過南天門,看到筆架山主峰上有一棵扎根在萬丈懸崖邊上的千年古椽。
櫟樹屬殼斗科,生長緩慢,身硬如骨,老百姓稱之為鐵相樹。古棟高十余丈,樹身軀干需三人合抱。
樹大招風,樹大還招雷,此樹遭過雷擊,葉落枝枯,1966年枯死,12年后于1978年死而復生。一死一生,身上就寄生出野櫻桃、忍冬、青椴槭、花椒、雞骨頭、鐵麻柳、三角楓等十幾種小樹,最大的有茶杯粗,5米多高,葉形顏色各異。
這棵古樹猶如袋鼠般地護佑著它們,又猶如爺爺背著他的子孫在村頭眺望,應了那句諺語:要知父母恩,懷中抱兒孫啊!千年古樹死而復生,的確堪稱一絕,更為人間罕見的一大景觀,被稱為 “森林活化石”。著名現代作家賈平凹在他的《游筆架山》一文中說:“前有一棵老樹,樹上生五種葉子,有松、柏、栲、皂、枸,死過三次,三次又活過來,知道了人有幾重性格,樹也有多種靈魂。
”他觸景生情,以樹比喻人,讓人感慨萬分。 南宮山最奇絕的是達鑒和尚的肉身歷經170多年而不腐。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肉身寶殿,里面供奉著達鑒和尚的法體。他的舍利塔坐落在鐵堅古樹旁,建于清嘉慶二十五年 (1820年),現僅存塔下地宮。
地宮中央有一蓮花缸,里面坐著達鑒和尚肉身,缸為木質,已經變黑朽爛,但仍可辨別出缸沿裝飾有仰蓮紋浮雕。 舍利塔銘文記載:弘一邊慈和法眾達鑒兩個和尚死后分別建塔于筆架山大殿兩旁山巔。
清道光末年舍利塔坍塌,先暴露出東山巔的弘一肉身。咸豐年時善男信女將肉身迎回磚坪廳城,修廟祭祖,其后就一直沒有回山。
20世紀50年代當地山民在一座小山包上的樹藤叢中發現了一座崩裂的舍利塔,驚奇地發現木缸內有一具紅黑色木乃伊,正襟端坐,左手五指并攏,作誦經狀,右手抱一缽,內置如意;肉身光頭,面部完整無損,須眉歷歷可數,額頭飽滿無紋,兩頰豐頤,具有彈性,栩栩如生;年齡大約30多歲,一副莊嚴的說法像。 他就是弘一達慈弟子法眾達鑒和尚。
肉身作為一種宗教文化現象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第一具傳說是九華山的開山菩薩地藏王。據史料記載,我國共有八具肉身,五具已不存在,無考,一具被日本竊走。
現存最早的是1200年前的韶關南華寺六祖慧能肉身和九華山百歲宮無暇和尚肉身。 達鑒和尚肉身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一個令人難解的謎,有待科學考察揭示。
這就是久負盛名的道教圣地南宮觀,俗稱弘一大仙廟,曾是弘一達慈修煉的地方,始建于1126年,是陜南最早的道觀之一,當時有道士十余人,后改稱觀音廟,廟宇宏偉壯觀,香火鼎盛。“**”時廟宇毀于一旦,但川陜鄂三省仍有香客前來頂禮膜拜,終年不絕。
幾經滄桑,幾經修復,現廟宇基本完好。 南宮山主峰倚天峰海拔2267。
4米,高冠群峰,陡然峭拔,頂天立地。站在峰頂舉目四望,峰巒如黛,像是一幅規模驚人的青綠山水畫。
遠處時有冉冉的白云從山谷里升起,好似濃墨潑灑而成,濕潤淋漓。北坡是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千姿百態,樹葉的顏色紅、黃、綠、紫,深淺各異,郁郁蔥蔥。
樹與樹之間幾乎被巨大的藤蔓和奇根充塞,不知名的古樹巨藤,小花小草擠滿了林間的小徑。像“七葉一枝花”、“頭頂一顆珠”、杜仲、天麻、金釵、靈芝等數十種名貴的中草藥,都可以在這里采到。
這里是崗皋縣第二大林區,樹木種類薈萃南北,除常見的鐵尖杉、云杉外,還有銀杏、珙桐等珍貴樹種。 這里的動物也很多,有蘇門羚、林腐、豹、大小靈貓、青羊、錦雞、金絲鳥等,多數屬于國家保護動物。
南宮山山高水也高,在主峰之鼓竟有一泉,名叫天池,大旱不涸。主峰下有兩百對立,中間有小路,形似拱門,孤石突出,有五瓣百片聚成蓮花狀,名叫蓮花盆,可容一人而入。
盆內花蕊處,也有一泉,形狀像主體,缽中盛滿。
三、描寫南宮山的作文
我的家鄉在安康,這里風景很美。
不過最獨特的就是南宮山了。走進二郎坪停車場,你就可以進入景區了。
景區的樹木長得很茂密,郁郁蔥蔥的樹木讓你滿眼綠色,五顏六色的野花打扮著綠綠的草地。當風兒吹起的時候,你能聽見像大海濤聲一樣的林濤聲,站在景區山頂往下看,能看見種滿了油菜花的油田,黃黃的油菜花就像給大地鋪了一張黃毯。
樹木綠綠的,綠綠的枝葉點綴其間,十分好看。然后去聚仙臺,我看見了一個身穿藍色衣服的仙女,她的神情十分安詳,好像在看清清的湖水我想:她就是水碧仙子吧!聚仙臺的亭臺樓閣,雕梁畫棟,黃瓦紅墻的建筑物為南宮山添了美。
同學們你們喜歡南宮山嗎?喜歡我的家鄉安康嗎?如果你們喜歡,歡迎你們來看一看,瞧一瞧。( 海普。
四、南宮山的作文10字
向前生長蔓延,回頭看腳下的路,好似一條玉帶繞在山間,我們的車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繞行至山腰,抬望眼,整座整座的山就似撐開的大綠帳,將陽光遮了個嚴實.一掃山外的酷暑。
耳邊不時傳來小鳥的婉轉細語,溪流叮咚之聲和游人的歡呼聲。路和水溫柔地繞著象弓一樣的山,低頭俯視群峰,真是“一覽眾山小”;遠眺前方,山中的云海也似乎觸手可及, 許多人來南宮山是沖著“南宮山肉身”傳說而來,建在懸崖上的真身殿供奉著弘一法師的真身,道觀里的老道邀你坐下來,細細聆聽真身的來龍去脈,真身歷經百年滄桑,誰曾想它曾遭雷劈致死,卻又奇跡般地復活了,使他成為山中一奇,讓我體味到“白云生出有人家”的妙處,樹干上寄生了七種不同的植物。
沿著山腰修建的棧道前行,形似筆架,故得其名, 儀仗隊般比肩接踵,真像到了人間仙境,遠遠望見一座房舍。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南宮山正因為有了這尊真身而名揚天下。殿外一棵千年古樹,只見突兀的山峰上肅立著救苦救難的觀音,遙望著前方的云海。
俗話說“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樹就有多秀”、涼爽、景奇南宮山位于安康市嵐皋縣境內。嵐,林邊之霧氣。
皋,水邊之高地,南宮山又名“筆架山”,纏紅繞帶,周圍煙火繚繞,再加上那白茫茫的霧,來到觀景亭,因三座高峰入云。 置身南宮山上,讓我真實感受到山高、樹多,兩旁茂密高大的樹木,風吹日曬卻不腐爛,成為千古之謎。
五、安康南宮山怎么樣
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陜西嵐皋縣東部,經營面積7648公頃。
由二郎坪、金頂、火山石、高山櫟和蓮花寨五大景區組成。公園以高僧弘一大師真身、古生代火山多次噴發的流跡、第四紀冰川遺跡和原始次生森林聞名遐邇,已成為陜、川、鄂、渝毗鄰地區游覽觀光、休閑度假、消夏避暑的旅游勝地。
南宮山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6),山上始建道觀,至清代逐漸演變成佛教勝地,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七月初二,高僧弘一大師在金頂蓮花盆中圓寂,真身百年不腐,為南宮山增添了濃厚的神秘色彩。 主峰金頂海拔2267.4M,旁列兩峰,三峰聳峙,形如筆架,直插云表。
兩側遍地4.2億年前火山多次噴發形成的石林,崢嶸嵯峨,鬼斧神工,姿態萬千。在飄蕩的云霧中,如佛如仙,似人似獸,流連其中,如到人間仙境。
海螺石,吹之能響,聲震幽谷;磬石,擊之有聲,悅耳動聽;無源方池,久旱不涸,久澇不溢,千年古櫟,佯死復生,樹上長樹。高山飄雪花,低山開桃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溪流飛瀑,云嵐蔚蒸,空山靈雨,氣象萬千。
山之南坡,巨礫堆壘,冰斗、角峰、圍谷、面積大,保留完整,為大巴山第四紀冰川遺跡,這種集古生代和第四紀冰川于一體的奇異特征是國內罕見的,因此有極高的旅游和科研價值。 這里森林環境優美,生物種類繁多,風景資源豐富。
有種子植物1800多種,野生動物300多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有珙桐(中華鴿子樹)紅豆杉、麥吊云杉、銀杏、延齡草、野大豆等31種;珍貴野生動物有金錢豹、蘇門羚、靈貓、金雕、錦雞、大鯢等28種。 編輯本段歷史革沿 1992年,政府對南宮山進行了旅游開發,1997年5月1日,南宮山以森林公園的名稱正式開園,2000年被國家林業局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03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
經過十余年的開發建設,現已建成22公里旅游專線、修通16公里環形游覽步道、景區通訊通電工程基本完成,開發了二郎坪景區和金頂景區,開放了南宮觀、真身殿、綺繡閣、觀音望海等30余處景點,修建了金頂賓館、二郎坪山莊、觀景亭及星級廁 南宮山 所等配套服務設施,形成了較有名氣的生態旅游品牌,在省內及周邊省市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2008年,陜西省旅游設計院完成了主景區規劃,提出將南宮山打造成以宗教文化旅游為核心吸引物,以生態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為重點,以會議科考旅游、民俗節慶旅游等為輔助的、六要素齊備的、中國一流的宗教文化旅游區以及休閑度假目的地。
具體是:近期(2009—2015年)重點開發南大門入口引景區和以金頂為核心的宗教文化體驗區,打造以佛教文化為主的“南宮十八景”,突出宗教文化體驗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和自然觀光旅游三大主題,力爭在短時間內集中火力讓南宮山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進行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完善旅游發展支撐體系。
代表南宮山旅游形象和具有拉動作用的旅游項目相繼啟動。遠期(2016年~2020年)抓好休閑、娛樂、度假旅游產品的開發,基本完成宗教和休閑并舉的旅游格局。
發展重點一是對花里鎮進行空間格局上的重構和梳理,完成對休閑度假產品的深度開發。二是強化北入口的休閑游憩項目,加快汽車營地、特色客棧、探險步道的建設,完善生態與健身度假旅游產品的開發。
讓南宮山在精神內涵上形成佛教圣境的高度,在內容形式上形成互動參與休閑探險的多元化旅游景區。 根據此規劃,陜西延長集團和陜西旅游集團將在一期斥資2.5億元,二期斥資7億元進行南宮山開發建設。
2009年8月20日南宮山成為第五批擬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中的一員。 編輯本段山上奇景 南宮觀始建于北宋清康二年(公元1126年),是陜南最早的道觀之一。
弘一達慈曾在此修練,俗稱弘一大仙廟。清道光年,弘一圓寂成仙,肉身百多年不腐。
正襟坐于桶中,右手五指并攏,作誦經狀,左手扶 南宮山 膝,懷抱一缽,內置如意,現藏于真身寶殿。古尸百多年不腐,乃南宮山又一奇觀,吸引眾多游人觀賞。
肉身不腐之謎,有待科學察揭示。 南宮山上另一奇景是一棵已枯死十多年的千年古樹,現在又奇跡般地復生,身上還寄生著十多種小樹。
上了筆架山埡,沿山道西行,過南天門,便見到這棵扎根在萬丈懸崖邊上的千年鐵堅古樹。樹高十余丈,樹身軀干需二人合圍此樹遭過閃電雷擊,1966年枯死,1978年復生,樹冠雖已謝頂,身上卻如袋鼠般地護佑著十幾種小樹。
千年古樹死而復生,的確堪稱一絕,前往參觀的人都憑各自的領悟去聯想。這棵樹號稱“森林活化石”。
編輯本段佛教圣地 南宮觀建于北宋靖康二年,有詩為證:平利西北有名山,中峰金頂頂上天。左右秀峰成筆架,靖康二年南 南宮山 宮觀。
當時有廟宇19間,道士十余人,香火旺盛,遠近有名,宏一達慈在此修煉。據《磚坪縣志。
祠廟》云:“宏一廟在城隍廟西,廳民公建,祀宏一仙者。”又在附傳中作了詳細記載;“宏一仙,張姓,宏一其名。
性孝謹,家貧,以傭工養母。母卒,始于筆架山結草庵,習修煉術。
人與言,亦惟以孝、悌、忠、信常道應之,非高談玄妙者,卒于道光末年。相傳:仙將以肉軀飛升,為其弟子所誤。
六、安康南宮山怎么樣
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陜西嵐皋縣東部,經營面積7648公頃。
由二郎坪、金頂、火山石、高山櫟和蓮花寨五大景區組成。公園以高僧弘一大師真身、古生代火山多次噴發的流跡、第四紀冰川遺跡和原始次生森林聞名遐邇,已成為陜、川、鄂、渝毗鄰地區游覽觀光、休閑度假、消夏避暑的旅游勝地。
南宮山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6),山上始建道觀,至清代逐漸演變成佛教勝地,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七月初二,高僧弘一大師在金頂蓮花盆中圓寂,真身百年不腐,為南宮山增添了濃厚的神秘色彩。 主峰金頂海拔2267.4M,旁列兩峰,三峰聳峙,形如筆架,直插云表。
兩側遍地4.2億年前火山多次噴發形成的石林,崢嶸嵯峨,鬼斧神工,姿態萬千。在飄蕩的云霧中,如佛如仙,似人似獸,流連其中,如到人間仙境。
海螺石,吹之能響,聲震幽谷;磬石,擊之有聲,悅耳動聽;無源方池,久旱不涸,久澇不溢,千年古櫟,佯死復生,樹上長樹。高山飄雪花,低山開桃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溪流飛瀑,云嵐蔚蒸,空山靈雨,氣象萬千。
山之南坡,巨礫堆壘,冰斗、角峰、圍谷、面積大,保留完整,為大巴山第四紀冰川遺跡,這種集古生代和第四紀冰川于一體的奇異特征是國內罕見的,因此有極高的旅游和科研價值。 這里森林環境優美,生物種類繁多,風景資源豐富。
有種子植物1800多種,野生動物300多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有珙桐(中華鴿子樹)紅豆杉、麥吊云杉、銀杏、延齡草、野大豆等31種;珍貴野生動物有金錢豹、蘇門羚、靈貓、金雕、錦雞、大鯢等28種。 編輯本段歷史革沿 1992年,政府對南宮山進行了旅游開發,1997年5月1日,南宮山以森林公園的名稱正式開園,2000年被國家林業局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03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
經過十余年的開發建設,現已建成22公里旅游專線、修通16公里環形游覽步道、景區通訊通電工程基本完成,開發了二郎坪景區和金頂景區,開放了南宮觀、真身殿、綺繡閣、觀音望海等30余處景點,修建了金頂賓館、二郎坪山莊、觀景亭及星級廁 南宮山 所等配套服務設施,形成了較有名氣的生態旅游品牌,在省內及周邊省市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2008年,陜西省旅游設計院完成了主景區規劃,提出將南宮山打造成以宗教文化旅游為核心吸引物,以生態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為重點,以會議科考旅游、民俗節慶旅游等為輔助的、六要素齊備的、中國一流的宗教文化旅游區以及休閑度假目的地。
具體是:近期(2009—2015年)重點開發南大門入口引景區和以金頂為核心的宗教文化體驗區,打造以佛教文化為主的“南宮十八景”,突出宗教文化體驗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和自然觀光旅游三大主題,力爭在短時間內集中火力讓南宮山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進行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完善旅游發展支撐體系。
代表南宮山旅游形象和具有拉動作用的旅游項目相繼啟動。遠期(2016年~2020年)抓好休閑、娛樂、度假旅游產品的開發,基本完成宗教和休閑并舉的旅游格局。
發展重點一是對花里鎮進行空間格局上的重構和梳理,完成對休閑度假產品的深度開發。二是強化北入口的休閑游憩項目,加快汽車營地、特色客棧、探險步道的建設,完善生態與健身度假旅游產品的開發。
讓南宮山在精神內涵上形成佛教圣境的高度,在內容形式上形成互動參與休閑探險的多元化旅游景區。 根據此規劃,陜西延長集團和陜西旅游集團將在一期斥資2.5億元,二期斥資7億元進行南宮山開發建設。
2009年8月20日南宮山成為第五批擬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中的一員。 編輯本段山上奇景 南宮觀始建于北宋清康二年(公元1126年),是陜南最早的道觀之一。
弘一達慈曾在此修練,俗稱弘一大仙廟。清道光年,弘一圓寂成仙,肉身百多年不腐。
正襟坐于桶中,右手五指并攏,作誦經狀,左手扶 南宮山 膝,懷抱一缽,內置如意,現藏于真身寶殿。古尸百多年不腐,乃南宮山又一奇觀,吸引眾多游人觀賞。
肉身不腐之謎,有待科學察揭示。 南宮山上另一奇景是一棵已枯死十多年的千年古樹,現在又奇跡般地復生,身上還寄生著十多種小樹。
上了筆架山埡,沿山道西行,過南天門,便見到這棵扎根在萬丈懸崖邊上的千年鐵堅古樹。樹高十余丈,樹身軀干需二人合圍此樹遭過閃電雷擊,1966年枯死,1978年復生,樹冠雖已謝頂,身上卻如袋鼠般地護佑著十幾種小樹。
千年古樹死而復生,的確堪稱一絕,前往參觀的人都憑各自的領悟去聯想。這棵樹號稱“森林活化石”。
編輯本段佛教圣地 南宮觀建于北宋靖康二年,有詩為證:平利西北有名山,中峰金頂頂上天。左右秀峰成筆架,靖康二年南 南宮山 宮觀。
當時有廟宇19間,道士十余人,香火旺盛,遠近有名,宏一達慈在此修煉。據《磚坪縣志。
祠廟》云:“宏一廟在城隍廟西,廳民公建,祀宏一仙者。”又在附傳中作了詳細記載;“宏一仙,張姓,宏一其名。
性孝謹,家貧,以傭工養母。母卒,始于筆架山結草庵,習修煉術。
人與言,亦惟以孝、悌、忠、信常道應之,非高談玄妙者,卒于道光末年。相傳:仙將以肉軀飛升,為其弟子所誤,墜巖下。
巖高千。
七、南宮山一游作文400字
南宮山一游作文400字南宮山位于安康市嵐皋縣境內。
嵐,林邊之霧氣。皋,水邊之高地,南宮山又名“筆架山”,因三座高峰入云,形似筆架,故得其名。
俗話說“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樹就有多秀”,我們的車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繞行至山腰,抬望眼,整座整座的山就似撐開的大綠帳,兩旁茂密高大的樹木, 儀仗隊般比肩接踵,將陽光遮了個嚴實.一掃山外的酷暑。耳邊不時傳來小鳥的婉轉細語,溪流叮咚之聲和游人的歡呼聲。
路和水溫柔地繞著象弓一樣的山,向前生長蔓延,回頭看腳下的路,好似一條玉帶繞在山間,再加上那白茫茫的霧,真像到了人間仙境,遠遠望見一座房舍,讓我體味到“白云生出有人家”的妙處。沿著山腰修建的棧道前行,來到觀景亭,低頭俯視群峰,真是“一覽眾山小”;遠眺前方,只見突兀的山峰上肅立著救苦救難的觀音,遙望著前方的云海,山中的云海也似乎觸手可及, 許多人來南宮山是沖著“南宮山肉身”傳說而來,建在懸崖上的真身殿供奉著弘一法師的真身,道觀里的老道邀你坐下來,細細聆聽真身的來龍去脈,真身歷經百年滄桑,風吹日曬卻不腐爛,成為千古之謎。
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南宮山正因為有了這尊真身而名揚天下。
殿外一棵千年古樹,樹干上寄生了七種不同的植物,纏紅繞帶,周圍煙火繚繞,誰曾想它曾遭雷劈致死,卻又奇跡般地復活了,使他成為山中一奇。 置身南宮山上,讓我真實感受到山高、樹多、涼爽、景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