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遂人愿 人不遂人心什么意思
“天不遂人愿,人不遂人心”的意思是:
上天的安排不順從人的意愿,人生的發展不順從人內心的祈愿。指事物不按自己所想的發展。
天不遂人愿、就是說一件事有時候不是按照你所預想的那樣發生,而是出現了另一種你不想要的結果。
人不隨天意、是和上句完全相反地、就是說一件事已經發生了或者到了一定地步、你去按照自己的意愿改變它所可能要造成的結果、而出現符合自己心意的結局。扭轉結局這種感覺、人定勝天這種意味。
“天不遂人愿,人不遂人心”是流傳于民間的句子,作者佚名。
擴展資料:
“天不遂人愿,人不遂人心”中的天遂人愿出自張國賓的《合汗衫》。
《合汗衫》的創作背景:
至元十六年(1279年),金朝降將張弘范指揮元軍在崖山消滅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勢力,陸秀夫背著8歲的幼帝趙昺投海殉國,南宋滅亡。
元朝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藩鎮割據以來中國的南北對峙、五六個民族政權長期并存的分裂和戰亂局面,推動了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蒙古滅南宋后,統治階層出現了以許衡為首的儒臣派與以阿合馬為首的理財派官員之爭。由于蒙古需要大量財寶賞賜予各封王,加上開支繁重,所以財政日漸緊張。
以儒臣派官員認為元朝應該節省經費、減免稅收。反之以色目人為主的理財派官員認為,南人藏有大量財物,應沒收以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于是這個問題在朝中沒有停止。
二、天不遂人愿 人能奈天何什么意思
“天不遂人愿,人能奈天何”字面意思是上天不順從人的意愿,人可以拿天怎樣?
指的是事物的發展不合自己的心愿,而自己又無可奈何。
“天不遂人愿”來源于“天遂人愿”。
“天遂人愿”出處: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誰知天從人愿,到得我家,不上三日,添了一個滿抱兒小廝。”
擴展資料:
相似句子:
1、天公不作美,事不遂人愿。
“天公不作美”出處:蔡東藩《慈禧太后演義》第13回:“偏偏天公不做美,疾風凄雨,徹夜飄零,把這般普天同慶的大喜事,未免減色三分。”
意思是:天公不成全人的好事,事情發展不合人心意。
2、天不遂人愿,況且這本不是天意。
意思是:事物的發展不合自己的心愿,但是這原本就不是上天的意思。
3、命運總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
--路遙 《平凡的世界》
三、不遂人愿什么意思
比喻事物的發展不合自己的心愿。原句為天不遂人愿,人不遂天意。
天不遂人愿:就是說一件事有時候不是按照你所預想的那樣發生,而是出現了另一種你不想要的結果。
人不遂天意:是和上句完全相反地、就是說一件事已經發生了或者到了一定地步、你去按照自己的意愿改變它所可能要造成的結果、而出現符合自己心意的結局。這些詞語都是根據成語:”天遂人愿“慢慢演化而來。
天遂人愿
解釋:遂:順從,就。上天順從人的意愿。指事物的發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出處: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誰知天從人愿,到得我家,不上三日,添了一個滿抱兒小廝。”
擴展資料
不遂人愿的近義詞:不盡如意,天不作美,不如人意。
反義詞:天遂人愿,逞心如意。
示例句子:可事情總不遂人愿,就像在陽光普照下,也難免會出現短暫的陰云。
有一部網絡小說就叫《天不遂人愿》。《天不遂人愿》是古里怪創作的網絡小說,發表于17K小說網。
作品簡介
如果人都能重頭活一次,每個人或許都能活的很幸福,或許多年前放的錯,在你以后成熟后看來,那是多么幼稚可笑的,可是當時,你就偏偏那么傻的放了錯。希望,是人類最美好的夢想,而遺憾,卻是人類最奢侈的夢想。而現實,卻不管是希望還是遺憾的夢想,它都無差別的埋葬。
不遂人愿也就在這部書里表現得淋漓盡致。
百度百科-天遂人愿
百度百科-天不遂人愿
四、不遂人愿的成語
不遂人愿的成語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出處:《左傳·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悵然若失 悵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象失去什么似的煩惱不快。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殷悵然自失。”
悵然自失 悵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亂,像失去什么似的樣子。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殷悵然自失。”
達觀知命 達觀:指一切聽其自然或看得開;命:命運;知命:指知天命。指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任憑命運擺布,無所煩惱。
出處:茅盾《幻滅》十四:“達觀知命的思想,暫時引渡靜離開了苦悶的荊棘。天快亮時,她也沉沉入睡了。”
達官知命 達觀:舊指一切聽其自然,也指看得開。知命:舊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運是由天決定的。指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任憑命運安排,無。
出處:魯迅《幻滅》十四:“達官知命的思想,暫時引渡靜離開了苦悶的荊棘。天快亮時,她也沉沉入睡了。”
遷怒于人 受甲的氣向乙發泄或自己不如意時拿別人出氣。
出處:《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