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神獸”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神獸”的詩句有:
1. 論罪等饕餮,囚衣御方良。——《觀秘閣蘇子美題壁及中人張侯家墨跡十九紙率》黃庭堅 ·北宋
2. 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麂》 杜甫·唐
3. 雖有是說,修身以待終,何至陷饕餮。——《雜感》陸游·南宋
4. 遙想當年漢武,獵河西、貔貅飆舉。——《水龍吟·雷臺銅奔馬》 張行·唐
5. 萬灶貔貅,便直欲、掃清關洛。——《滿江紅(萬灶貔貅)》 黃機·宋
6. 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夏州叛 滿庭芳》 徐君寶妻·宋
7. 鏖戰動貔貅,盡半生殘夢,一夕寒秋。——《望海潮》 李踐·元
8. 簫鼓沸天,弓刀似水,連營十萬貔貅。——《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貺尚書)》沈唐·明
9. 麒麟圖畫鴻雁行,紫極出入黃金印。——《惜別行》杜甫 ·唐
10. 麒麟鸑鷟紛夾侍,善懷菩薩當重來。——《承知府待制誕生之辰輒廣善懷菩薩故事成古詩》 陳與義·宋
11. 麒麟之臺,羈雌眾雛故山曲。——《送尹補闕元凱琴歌》張說 ·唐
12. 天降麒麟瑞。—— 《千秋歲》黃公度·宋
13. 任是麒麟閣上,爭如鸚鵡杯中。——《朝中措 寄楊漕》元好問·元
14. 駕白麒麟,鞭青鸞鳳,次第孤山客。——《酹江月 念奴嬌》黎廷瑞·宋
15. 吾師楞伽山中人,氣岸古淡僧麒麟。——《經曠禪師院》貫休·唐
二、描寫神獸的詩句
描寫“神獸”的詩句有: 論罪等饕餮,囚衣御方良。
——《觀秘閣蘇子美題壁及中人張侯家墨跡十九紙率》黃庭堅 ·北宋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麂》 杜甫·唐雖有是說,修身以待終,何至陷饕餮。
——《雜感》陸游·南宋遙想當年漢武,獵河西、貔貅飆舉。——《水龍吟·雷臺銅奔馬》 張行·唐萬灶貔貅,便直欲、掃清關洛。
——《滿江紅(萬灶貔貅)》 黃機·宋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夏州叛 滿庭芳》 徐君寶妻·宋鏖戰動貔貅,盡半生殘夢,一夕寒秋。
——《望海潮》 李踐·元簫鼓沸天,弓刀似水,連營十萬貔貅。——《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貺尚書)》沈唐·明麒麟圖畫鴻雁行,紫極出入黃金印。
——《惜別行》杜甫 ·唐麒麟鸑鷟紛夾侍,善懷菩薩當重來。——《承知府待制誕生之辰輒廣善懷菩薩故事成古詩》 陳與義·宋麒麟之臺,羈雌眾雛故山曲。
——《送尹補闕元凱琴歌》張說 ·唐天降麒麟瑞。—— 《千秋歲》黃公度·宋 任是麒麟閣上,爭如鸚鵡杯中。
——《朝中措 寄楊漕》元好問·元 駕白麒麟,鞭青鸞鳳,次第孤山客。——《酹江月 念奴嬌》黎廷瑞·宋吾師楞伽山中人,氣岸古淡僧麒麟。
——《經曠禪師院》貫休·唐。
三、關于神獸辟邪的詩句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共四個名字,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貔貅出世》 詩經
三代神器夏商周, 龍生九子名貔貅。
銅鐵爐中翻火焰, 幾千寒暑幾春秋?
1、《水龍吟·雷臺銅奔馬》 唐朝:張行
燕馱天馬翱翔,雷臺風雨鳴鼉鼓。昆侖玉策,祁連綠草,山丹牧旅。汗血凝霜,精鬃裊霧,崢嶸虎步。向前敲壯骨,亂塵飛銹,銅聲吼,流沙怒。
遙想當年漢武,獵河西、貔貅飆舉。悠悠絲路,綿綿車仗,威嚴駕馭。千古風光,萬年富貴,蟻槐驚悟。嘆黃粱未熟,前塵猶夢,后蹤追溯.
2、《滿江紅(萬灶貔貅)》 宋朝:黃機
萬灶貔貅,便直欲、掃清關洛。長淮路、夜亭警燧,曉營吹角。綠鬢將軍思飲馬,黃頭奴子驚聞鶴。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狂鯢剪,於菟縛。單于命,春冰薄。政人人自勇,翹關還槊。旗幟倚風飛電影,戈鋌射月明霜鍔。且莫令、榆柳塞門秋,悲搖落。
3、《夏州叛 滿庭芳》 宋朝:徐君寶妻
漢上繁華,江南人物,尚余宣政風流。綠窗朱戶,十里爛銀鉤。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長驅入,歌樓舞榭,風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載,典章文物,掃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猶客南州。破鑒徐郎何在?空惆悵,相見無由。從今后,夢魂千里,夜夜岳陽樓。
4、《望海潮》 元朝:李踐
飛鴻凌月,霜城著雪,胡歌更上云頭。鐵甲冷肩,征袍露趾,青衫壯士多謀。鏖戰動貔貅。盡半生殘夢,一夕寒秋。千里荒城,倦尋幽水、洗吳鉤。
5、《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貺尚書)》 明朝:沈唐
山光凝翠,川容如畫,名都自古井州。簫鼓沸天,弓刀似水,連營十萬貔貅。金騎走長楸。少年人一一,錦帶吳鉤。路入榆關,雁飛汾水正宜秋。
追思昔日風流。有儒將醉吟,才子狂游。松偃舊亭,城高故國,空馀舞榭歌樓。方面倚賢侯。便恐為霖雨,歸去難留。好向西溪,恣攜弦管宴蘭舟。
四、描寫獸的詩句
1,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2,《病馬》 ---杜甫 乘爾亦已久,天寒關塞深。 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
毛骨豈殊眾,馴良猶至今。 物微意不淺,感動一長吟 3,詠虎 長嘯發山空,悲風振林木。
颯颯秋雨寒,凄凄夜鬼哭。 腥膻徒自矜,皮毛甘可服。
何如偃鼠安,飲河期滿腹。 4,臨邑虎年詠虎 ---蔣瑞祥 一嘯山河動, 雄風撼九州。
神功驚爪尾, 生氣喜須眸。警世非稱霸, 假威心與仇。
少年抒壯志,聲謁武源流。 5,馬 李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6,老馬 ----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他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的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他有淚只往心里咽, 眼里飄來一到鞭影, 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此外 李賀共寫了23首馬詩 (其一)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其二)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其三)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其四)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其六) 饑臥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發斷鋸長麻。
(其七)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 君王若燕去,誰為曳車轅? (其八)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其九) 催榜渡烏江[1],神騅泣向風。
君王[2]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其十)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
(其十一)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其十二)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其十三) 香幞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其十四)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云飛。
(其十五) 唐劍斬隋公,□[3]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飄風。
(其十六)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
(其十七) 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其十八)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臺。 (其十九)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里腳,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彩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其二十一) 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其二十二)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五、關于神獸的語句有哪些
關于神獸的語句:【青龍】 ——四神獸之一,守護東方的圣獸,也掌管著大地所需的水量;其身形是由蛇頭、鷹爪、鹿角、虎掌、牛眼、馬鬃、魚鱗等九種動物的特徵組成的【白虎】 ——四神獸之一,守護西方的圣獸,四圣獸中唯一真實存在的動物;傳言看到白色的老虎是吉利的徵兆,白虎能隨意的操控風攻擊敵人【玄武】 ——四神獸之一,守護北方的圣獸,之前玄武原為一大海中的兩魔物—青龜、赤蛇,后來被玄天上帝成道前所收服并將赤蛇纏繞于青龜身上,踩在腳下;最后被命為守護北方星空的圣獸。
朱雀】 ——四神獸之一,守護南方的圣獸,在古中國的思想上四圣獸是由四靈獸演變而來的,而朱雀則是由鳳凰變化而成的;最早圣獸是依照五行去安排的,除了四方位之外還有中央方位的黃龍;當朱雀出現之時就是代表此國度將有太平圣世了。
六、中國古典詩詞中的 神獸
是我平時搜集的,呵呵當時是好奇,那,借你用吧不過出處找不到了……中國古代五大瑞獸:東方青龍關于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
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
’;‘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
’,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里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后,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于夏朝是屬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后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于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
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于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
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
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
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
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赑屃,樣子似龜。
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岳來興風作浪。后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回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屃: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
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
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南方朱雀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
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
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它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它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于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于龍象征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后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
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
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