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沒有說末喜(妹喜)漂亮的史書記載
妹喜,是有施部落最美麗的女子。有施氏(今山東省騰縣)是東方小國,國弱力薄,但起初卻不肯乖乖向夏朝臣服,夏桀立即派重兵繳殺。強敵當頭,有施氏才大感不妙,立刻表示愿意稱臣納貢。夏桀卻不肯善罷干休,一定要血洗有施氏。有施氏打聽到夏桀是一位好色暴君,想到部落里有一位絕色美女,就將其進獻請降,以求保全宗族。
這個女子就是妹喜,一名末嬉,有施氏女,有施氏原為喜姓。有詩稱贊妹喜的美麗:“有施妹喜,眉目清兮。妝霓彩衣,裊娜飛兮。晶瑩雨露,人之憐兮。”
妹喜不負族人所望,不僅利用美色平息夏桀王的怒氣,令其罷兵,而且很快就成了夏桀王履癸的寵妃,把他迷得神魂顛倒。
妹喜嫌棄王都宮殿陳舊,整天悶悶不樂,為了討美人兒歡心,桀王大興土木,營造寢宮,用華貴的玉石建造瓊室瑤臺,以此作為離宮,兩人終日在此飲宴淫樂,不理政事。據說,妹喜愛聽“裂繒之聲”,夏桀就把繒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歡笑。就這樣,夏桀與妹喜日夜尋歡作樂,將國家大事置于腦后。有時甚至聽從妹喜的主意,殘暴對待臣民百姓,最后導致天怒人怨,在一片討伐聲中失去了江山。這個暴君臨死也不忘帶著美人共赴黃泉,“與妹喜及諸嬖妾同舟浮海,奔于南巢之山而死”。
另外還有
.《史記夏本紀》云:"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桀大興土木,營
造宮殿,又廣收美女,伎樂之人,充陳后宮.桀寵愛妹喜,不惜大量撕扯貴
重的絲織品,甚至造酒池行舟,以博取妹喜的歡心.
《列女傳夏桀末喜傳》云:"桀既棄禮義,淫于婦人,
求美女積之于后宮,收倡優,侏儒,狎徒能為奇偉戲者,聚之于旁.造爛漫
之樂,日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置妹喜于膝上,聽用其言.昏亂
失道,驕奢自恣,為酒池可以運舟……醉而溺死者,妹喜笑之以為樂."《帝
王世紀》云:"末喜好聞裂繒之聲而笑,桀為發繒裂之,以順適其意."
二、妹喜是什么人
妹喜,又作末喜,末嬉。
有施氏,是夏朝末年夏桀(夏代最后一個國王)的寵妃。曾有詩稱贊妹喜的美麗:“有施妹喜,眉目清兮。
妝霓彩衣,裊娜飛兮。晶瑩雨露,人之憐兮。”
妹喜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諸多“第一”,如“千古第一狐貍精” “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第一個亡國皇后” “中國第一位女間諜”“第一個獻物” “第一個淫婦”“第一個無辜”等等。 她與妲己、褒姒、驪姬并列,被古代文人稱為四大妖姬。
傳說妹喜有三個癖好:一是笑看人們在規模大到可以劃船的酒池里飲酒。《烈女傳》: “酒池可以運舟,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其頭而飲之于酒池,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為樂。”
二是笑聽撕裂絹帛的聲音。 《帝王世紀》: “妹喜好聞裂繒之聲而笑,桀為發繒裂之,以順適其意。”
。 三是喜歡穿戴男人的官帽。
《烈女傳》: “女子行丈夫心,佩劍帶冠。” 查證歷代史書,有關妹喜的最早記載是{國語?晉語一》:“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妹喜有寵,于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
” 并沒有關于妹喜放蕩、惑君、裂帛、裸游等惡行的記載。由于史料缺乏,關于妹喜的爭議頗多,所以至今關于她的故事,仍然是一個i迷。
我們今天所能知道的,就是:她是出身于有施氏的一個美女,是夏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后”。
三、妹喜是歷史上夏桀王的妃子嗎
是的。
妹喜,“妹”讀作“mò”,又名末喜、末嬉、有施氏女,有施氏原為喜姓。夏朝末代國王夏桀姒履癸的寵妃。生卒不詳。據說,妹喜是后世紅顏禍水的第一例證,此后陸續出現商朝妲已,周代褒姒……
夏桀代有施氏(今山東省滕州市),有施氏是東方小國,國弱力薄,不敢與夏朝為敵,表示愿意稱臣納貢。夏桀乘熱凌人,不準有施氏投降,一定要血洗有施氏,有施氏探知夏桀是一位好色暴君,投其所好,選了美女妹喜進獻請降。夏桀見妹喜貌美,十分高興,遂罷兵帶妹喜回到王都斟鄩(今河南省偃師二里頭),妹喜見王都宮殿陳舊,很不高興,桀王為了討好妹喜,造傾宮,筑瑤臺,用玉石建造華貴的瓊室外瑤臺,以此作為離宮,終日飲宴淫爾,不理政事。
由于桀王的淫奢暴虐,人民不堪其苦,商湯乘機起兵討夏,桀王于鳴條(今河南省封丘東)戰船敗,挾妹喜同舟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東南)之山一道死去。
夏桀的寵妃。原為有施氏人,夏桀在征伐有施氏時,有施氏的首領把她獻給夏桀。夏桀對她十分寵愛。據《列女傳·夏桀妹喜傳》載,桀“日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置妹喜于膝上,聽用其言”。又據《帝王世紀》記載,妹喜喜歡聽“裂繒之聲”,夏桀就把繒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歡笑。
四、妹喜、妲己、褒姒的故事
【神話故事】
褒姒,西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褒人所獻,姓姒,故稱為褒姒。古褒國人。褒國立國之地就在今漢中平川中.有謂她是龍沫流于王庭而變玄黿使女童懷孕所生女,棄于路被一對夫婦收養于褒。她甚得周幽王寵愛,生下兒子“伯服”。
在《國語·鄭語》和《史記·周本紀》里,都有相關的記載。大致意思是講,夏朝末年,褒人的神靈“化為二龍,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說,有兩條龍在夏王大庭**,此二龍是褒神變化而來,自稱是褒人先君。夏王對此深感恐懼,便占卜問神靈,是殺掉呢?是趕跑呢?還是制止它們的**活動呢?貞問結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請示說,那能不能把龍漦(注:“龍所吐沫,龍之精氣也”)收藏呢?神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來上好玉帛,用簡策給神靈打個報告。二龍顯完靈后,立馬消失了,只剩下一攤黏糊糊的龍漦。夏王命人把這“寶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櫝匣里,好好保護。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禮祭之。這件寶物一直傳到周厲王末年,厲王禁不住好奇,便打開觀看,可一不小心,把龍漦灑流于王庭,還無法清除。周厲王很是慌張,便決定用巫術除之,他讓宮女裸著身子大聲喧嘩,迫使龍精化為玄黿。后來,這只黑色的大鱉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個七歲的小姑娘碰上。周宣王年間,這個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歲)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個女嬰。這個女嬰長大后便是褒姒。
【人物簡介】
周幽王姬宮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眉頭,在褒國(今陜西省漢中西北)長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后,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原來褒姒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艷麗迷人,周幽王發出重賞,誰能誘發褒姒一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后并駕游驪山,燃起逢火,擂鼓報警諸侯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見一隊隊兵馬,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不覺啟唇而笑,幽王大喜,終回此失信于諸侯,公無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一說被殺),司馬遷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知,”(《史記·周本紀》)意思是說,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了。西周遂亡。
五、歷史上紅顏薄命的女子
中國歷史十大紅顏薄命 中國歷史,是一部帝王將相史,更確切的說是一部男人的歷史,而女人似乎只是男人的附庸。
而作為女子,你才華橫溢,那便是無德,你藝壓群芳,那也只是王孫公子縱情銷金的玩物,你傾國傾城,風華絕代,也多半逃不過“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厄運。然而她們雖在身體上有些時候身不由己,但她們的靈魂卻是那樣的清醒、清高。
雖命比紙薄,但心比天高。即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土,也比無數個千百年來目不識丁、無愛無恨、無欲無求、滿腦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的庸碌女子耀眼奪目!有道是:丑妻近地家中寶,自古紅顏多薄命。
今天我就細說一下歷史上十位“紅顏薄命”女。 虞姬 自古英雄愛美人,而美人也愛英雄。
美人和佳人是兩種不同的氣質,英雄愛的是美人,而才子戀的才是佳人,自古皆然。“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當然是英雄,而虞美人自然也是美人,也唯有這樣的一對英雄美人才能上演中國歷史上最為悲壯,最令人寸斷肝腸的《霸王別姬》。
“虞兮虞兮奈若何”的仰天長嘯與“大王義氣盡,賤妾何聊生”的含淚低吟在那個夜晚隨秋風而逝,而她卻只留給后人“虞姬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的無盡惋惜。 薛濤 她天賦過人,八歲即能吟詩,因家道中落淪落風塵.雖身在青樓,她也力爭綻放美麗,技壓群芳,名滿天下,甚至名垂青史。
然而歡場有的只是千斤買笑,紙醉金迷,個個逢場作戲,人情如紙。個中滋味,只能在無人處獨自啜飲。
閱人無數,卻難掩寂寞與孤苦.她也結識了不少仕途失意的才子作為知己,她甚至和元禛生死相許,只可惜才子多風流,紅顏多薄命,最終她也只能在青燈苦雨中度完余生. 蔡文姬 她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文學家蔡邕,可改變不了她坎坷的命運.似乎越是有才的人,越是要背負苦楚與屈辱.身逢亂世,滿腹才華,卻命運多舛,平生四嫁,也難以找不到自己的真愛.而給她一生難以拂去的傷害就是被匈奴擄掠到塞外的十二年的羶肉酪漿般的生活,于是她奮筆疾書,寫下了《胡笳十八拍》,然而,每當她聽到這一曲子,她都在椎心泣血. 楊玉環 她天生麗質,國色天香,“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一枝秾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說的正是這位貴妃,她曾是多么的高貴與圣潔,然而安祿山兵變徹底毀了她,“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就連所謂的真龍天子也束手無策,只能"回看血淚相和流",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一代美人就這樣香消玉殞,魂歸天國。
而后世還把唐朝的衰敗強加到了這樣柔弱的女子身上,說什么紅顏禍水,是何其的不公! 花蕊夫人 自古以來,才華和美貌在女子身上互不相容,而她卻是個例外,美貌與智慧并重形容她最為合適,“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她的名字只能叫花蕊.她美麗卻擯棄妖嬈,聰穎而博學強記,對浩如煙海的詩詞歌賦和紛繁復雜的君王世界,了解的一如俯視自己手心的紋路.她本是五代蜀主孟昶的妃子,被封為"花蕊夫人",蜀兵敗,為宋太祖趙匡胤所獲.她精通詩詞,留給后人很多佳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口答宋太祖》: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后因趙匡胤與其弟趙光義的權力之爭,她成了犧牲品。
男人,似乎愛美人都勝過愛江山. 貂蟬 她降生人世時,三年間當地桃杏花方開即凋,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云中.于是有"閉月羞花"之說。陜北有名謠,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說的就是貌美如花的米脂婆姨貂蟬和綏德漢呂布的愛情,于是從此以后這兩地的男女結合似乎天經地義.歷史上正是貂蟬的出現,才有了王司徒巧施連環計的妙棋,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兇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門樓上的隕命。
她以自己的清白之身為代價,周旋于兩個男人之間,在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里,以自己非凡的膽量與高度的智慧,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而關于她的后話,卻是眾說紛紜,撲朔迷離,估計也是坎坷無比,凄慘絕倫. 李清照 她本是戶部尚書之女,又與當朝宰相之子趙明誠結為連理,夫妻二人相親相愛,又都才華出眾,可謂是門當戶對,天造地設,真正的紅顏知己也不過如此。可誰料,突然間國破家亡,夫死人散,她一個弱女子只身四處逃亡,顛沛流離,終日過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人比黃花瘦""花自飄零水自流"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生活。
國愁、家愁、情愁,怎一個愁字了得?她就這樣在風雨飄零中逝去。古今第一才女竟是這樣的命運,不能不令人痛心疾首. 陳圓圓 她是秦淮河畔的絕代佳人,一個注定要載入史冊的女人。
明清之際,風云變幻,一位亂世佳人閃現在歷史的舞臺上,頓時成為這個男人世界的焦點和興奮點,起到了男人都起不到的作用,讓天下的男人"沖冠一怒為紅顏",以自己的風流絕代影響著整個男人世界,使歷史的砝碼失去了平衡,重重地偏向了一方,引江山易色,地覆天翻,帝星殞落,霸王為僧,當世裊雄為之博命,能改變歷史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