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析“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一詩意境此句出自李賀的
南 園 其 五 李 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注釋 ①吳鉤:一種寶劍的名稱. ②關山五十州:唐代當時大約有50個州在藩(fān)鎮(掌管當地軍政、民政、財政事務的機構)控制之下. ③凌(líng)煙閣(gé):唐太宗曾在長安凌煙閣上畫開國功臣24人的畫像. ④若個:哪個.萬戶侯:古代封侯要封賞給一定戶數的人家,萬戶侯是封賞最多的.這句是說有哪個書生能成為萬戶侯. 譯文: 男兒何不佩帶吳鉤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 請君到凌煙閣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過萬戶侯的有哪一個是書生呢? 【品評】 前兩句用反問語氣,“何不”直貫下句,從語法結構看,兩個詩句連接起 來是一個完整句子:男兒何不佩帶吳鉤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問而不答,留一 懸念.后兩句又用反問語氣,“請君”直貫下句,必須一口氣讀到底:請君到 凌煙閣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過萬戶侯的有哪一個是書生呢?問而不答,留一 懸念. 結合兩問,看起來這位“書生”不再想當書生, 而是投筆從戎, 謀求以 “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軍功封萬戶侯了.這里面,當然有削平藩鎮、實現統一 的責任感.但對作“書生”沒有出路的憤激之情,也表現得很強烈.在那山河 破碎,戰亂頻仍的歲月里,一般地說,拿筆桿子不如“帶吳鉤”.何況李賀這 位書生連考進士的資格也都因父親的名字中有個“晉”字而被剝奪了呢?然而 要立戰功也并不容易.他反問道:“何不帶吳鉤?”那么,究竟“何不帶吳鉤” 呢?以兩問成詩,聲情激越,為七絕創作別開生面. 〔解說〕 李賀是一位有遠大理想的詩人.他在這首詩里表達了為國建功立業、平定藩鎮叛亂的宏偉志向,不想只做一名書生.。
二、古代詩詞中凌煙閣一詞的起源是什么
北周?庾信《庾子 山集》十四《周柱國大將軍紇干弘神 道碑》記:“天子畫凌煙之閣,言念舊臣。”
凌煙閣是帝王表彰功臣的地 方,里面圖畫功臣之像。唐太宗、代宗等都曾有繪制功臣像於凌煙閣之 事,后因以為典,或贊揚功臣,或指宦途險竣,或反用其典,發功名似流 水之嘆。
元?趙禹圭《雙調?雁兒落過清江引碧玉簫?美河南王》:“厭 市朝車馬多,羨凌煙功勞大。”這里便是稱譽河南王功高。
元?鄧玉賓 套曲[正宮?端正好]《伴讀書》:“白 鹿坡前元戎將,五更鼓角聲悲壯。比及到凌煙閣上功臣像,經了些闊劍 長槍。”
這里便是說功成名就就要經歷千難萬險。元?劉敏中[正宮?黑 漆弩]《村居遺興》:“閑將得失思量,往事水流東去。
便宜教畫卻凌煙,甚 是功名了處?”在這兒則是敘述功名皆空。
三、凌煙閣的相關詩詞
南朝 宋 謝靈運 《江妃賦》:“或飄翰凌煙,或潛泳浮海。”
唐 駱賓王 《送王贊府上京參選賦得鶴》:“虛心恒警露,孤影尚凌煙。”唐 虞世南 《飛來雙白鶴》詩:“飛來雙白鶴,奮翼遠凌煙。”
唐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唐 白居易《題酒甕呈夢得》詩:“ 凌煙閣 上功無分,伏火爐中藥未成,更擬共君何處去,且來同作醉先生。”
唐 李明云 《雁門行》詩:“別卻朱檐妻子淚,肯執玉龍問凌煙。”唐 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詩:“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 張籍《贈趙將軍》會取安西將報國,凌煙閣上大書名。《水滸傳》第五四回:“且教:功名未上 凌煙閣 ,姓字先標 聚義廳。”
宋 葉適 《晉元帝廟記》:“ 漢 唐 陋矣,其殊勛盛烈,亦紀官爵,圖形貌,有 麒麟 、云臺 、凌煙 之目,夸 其得意。”元 馬謙齋 《快活三過朝天子四邊靜·夏》曲:“先生豪放,詩狂酒狂,志不在 凌煙 。”
明 張居正 《寄嚴少師三十韻》:“所希垂不朽,勛業在凌煙 。”明 陸采 《明珠記·返旆》:“罷干戈,功寫 凌煙 誰似我,聲名千古壯京都。”
清 孔尚任《桃花扇·迎駕》:“不要取笑,日后畫在 凌煙閣 上,倒有些神氣的。”歐陽予倩《木蘭從軍》第十場:“不求圖畫凌煙閣 ,只為家邦致太平。”
近現代 郁達夫 《題寫真答荃君》詩之三:“儒生無分上 凌煙 ,出水清姿頗自憐。” 。
四、有首古詩是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朝代:唐代
作者:李賀
【原文】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其一)
宮北田塍曉氣酣,黃桑飲露窣宮簾。
長腰健婦偷攀折,將喂吳王八繭蠶。(其二)
竹里繰絲挑網車,青蟬獨噪日光斜。
桃膠迎夏香琥珀,自課越傭能種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長饑小甲蔬。
橋頭長老相哀念,因遺戎韜一卷書。(其四)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其五)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其六)
長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詼諧取自容。
見買若耶溪水劍,明朝歸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
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石磯。(其八)
泉沙軟臥鴛鴦暖,曲岸回篙舴艋遲。
瀉酒木欄椒葉蓋,病容扶起種菱絲。(其九)
邊讓今朝憶蔡邕,無心裁曲臥春風。
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其十)
長巒谷口倚嵇家,白晝千峰老翠華。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牽苔絮長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龍卵,桂洞生硝舊馬牙。
五、凌煙閣是什么意思
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褚遂良題字,皆真人大小,時常前往懷舊。
24功臣: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禹、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嶠、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本名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徐世績、徐茂功都是他)、秦瓊(字叔寶)
注:安史之亂后唐代宗為表彰郭子儀中興之功為他在凌煙閣塑像
最有名的相關詩句
南園十三首(其五)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六、建功立業的詩句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注釋:吳鉤,一種形似劍而彎的刀。春秋時吳人善鑄鉤,故稱。這里泛指武器。凌煙閣,古代朝廷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繪有功臣像的高閣。
這是李賀所寫《南園》詩十三首的第五首,表達棄文就武,為國家統一事業建功立業的的愿望。
詩的首句“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勢急切,氣魄豪邁,既是泛問,也是自問,在鼓動別人的同時,也在鼓勵自己,抒發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愛國情。接下來的次句承前啟后,氣勢磅礴,喊出揮刀殺敵、馳騁戰場、收復失地的心聲,字里行間表現了一種強烈的希望國家統一的思想感情。這兩句詩一氣呵成,節奏明快,令人讀了為之精神振奮。詩的后兩句則是呼吁有志男兒“帶吳鉤”效命沙場,以鼓勵別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煙閣上那些功臣一樣,為國建功立業。(當然,聯系作者的身世來看,詩中也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激之情。)
全詩運用設問、借代等修辭手法,語言通俗易懂,壯志豪情與愛國熱情溢于字里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