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善的古詩大全
《帝京篇十首》李世民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
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余。連薨遙接漢,飛觀迥凌虛。
云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巖廊罷機務,崇文聊駐輦。
玉匣啟龍圖,金繩披鳳篆。韋編斷仍續,縹帙舒還卷。
對此乃淹留,欹案觀墳典。移步出詞林,停輿欣武宴。
雕弓寫明月,駿馬疑流電。驚雁落虛弦,啼猿悲急箭。
閱賞誠多美,于茲乃忘倦。鳴笳臨樂館,眺聽歡芳節。
急管韻朱弦,清歌凝白雪。彩鳳肅來儀,玄鶴紛成列。
去茲鄭衛聲,雅音方可悅。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
橋形通漢上,峰勢接云危。煙霞交隱映,花鳥自參差。
何如肆轍跡,萬里賞瑤池。飛蓋去芳園,蘭橈游翠渚。
萍間日彩亂,荷處香風舉。桂楫滿中川,弦歌振長嶼。
豈必汾河曲,方為歡宴所。落日雙闕昏,回輿九重暮。
長煙散初碧,皎月澄輕素。搴幌玩琴書,開軒引云霧。
斜漢耿層閣,清風搖玉樹。歡樂難再逢,芳辰良可惜。
玉酒泛云罍,蘭肴陳綺席。千鐘合堯禹,百獸諧金石。
得志重寸陰,忘懷輕尺璧。建章歡賞夕,二八盡妖妍。
羅綺昭陽殿,芬芳玳瑁筵。佩移星正動,扇掩月初圓。
無勞上懸圃,即此對神仙。以茲游觀極,悠然獨長想。
披卷覽前蹤,撫躬尋既往。望古茅茨約,瞻今蘭殿廣。
人道惡高危,虛心戒盈蕩。奉天竭誠敬,臨民思惠養。
納善察忠諫,明科慎刑賞。六五誠難繼,四三非易仰。
廣待淳化敷,方嗣云亭響。《重幸武功》李世民代馬依朔吹,驚禽愁昔叢。
況茲承眷德,懷舊感深衷。積善忻余慶,暢武悅成功。
垂衣天下治,端拱車書同。白水巡前跡,丹陵幸舊宮。
列筵歡故老,高宴聚新豐。駐蹕撫田畯,回輿訪牧童。
瑞氣縈丹闕,祥煙散碧空。孤嶼含霜白,遙山帶日紅。
于焉歡擊筑,聊以詠南風。《賦尚書》李世民崇文時駐步,東觀還停輦。
輟膳玩三墳,暉燈披五典。寒心睹肉林,飛魄看沉湎。
縱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鮮。滅身資累惡,成名由積善。
既承百王末,戰兢隨歲轉。《過王濬墓》李隆基吳國分牛斗,晉室命龍驤。
受任敵已滅,策勛名不彰。居美未盡善,矜功徒自傷。
長戟今何在,孤墳此路傍。不觀松柏茂,空余荊棘場。
嘆嗟懸劍隴,誰識夢刀祥。《過大哥宅探得歌字韻》李隆基魯衛情先重,親賢愛轉多。
冕旒豐暇日,乘景暫經過。戚里申高宴,平臺奏雅歌。
復尋為善樂,方驗保山河。《同玉真公主過大哥山池》李隆基地有招賢處,人傳樂善名。
鶩池臨九達,龍岫對層城。桂月先秋冷,蘋風向晚清。
鳳樓遙可見,仿佛玉簫聲。《唐明堂樂章?皇嗣出入升降》武則天至人光俗,大孝通神。
謙以表性,恭惟立身。洪規載啟,茂典方陳。
譽隆三善,祥開萬春。《從駕幸少林寺》武則天陪鑾游禁苑,侍賞出蘭闈。
云偃攢峰蓋,霞低插浪旗。日宮疏澗戶,月殿啟巖扉。
金輪轉金地,香閣曳香衣。鐸吟輕吹發,幡搖薄霧霏。
昔遇焚芝火,山紅連野飛。花臺無半影,蓮塔有全輝。
實賴能仁力,攸資善世威。慈緣興福緒,于此罄歸依。
風枝不可靜,泣血竟何追。《和題丹景山至德寺》徐氏丹景山頭宿梵宮,玉輪金輅駐虛空。
軍持無水注寒碧,蘭若有花開晚紅。武士盡排青嶂下,內人皆在講筵中。
我家帝子傳王業,積善終期四海同。《奉和圣制經河上公廟應制》蘇颋河流無日夜,河上有神仙。
輦路曾經此,壇場即宛然。下疑成洞穴,高若在空煙。
善物遺方外,和光繞道邊。事因周史得,言與漢王傳。
喜屬膺期圣,邦家業又玄。《奉和圣制過潼津關》蘇颋在德何夷險,觀風復往還。
自能同善閉,中路可無關。《餞唐永昌》李乂田郎才貌出咸京,潘子文華向洛城。
愿以深心留善政,當令強項謝高名。《郊廟歌辭?享文敬太子廟樂章?登歌》陳京歌以德發,聲以樂貴。
樂善名存,追仙禮異。鸞旌拱修,鳳鳴合吹。
神聽皇慈,仲月皆至。《享文恭太子廟樂章》陳京歌以德發,聲以樂貴。
樂善名存,追仙禮異。鸞旌拱修,鳳鳴合次。
神聽皇慈,仲月皆至。《哭山中友人》張籍入云遙便哭,山友隔今生。
繞墓招魂魄,鐫巖記姓名。犬因無主善,鶴為見人鳴。
長說能尸解,多應別路行。《馬詩二十三首》李賀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饑臥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發斷鋸長麻。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
君王若燕去,誰為拽車轅。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騏驎。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香襆赭羅新,盤龍蹙鐙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云飛。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旋風。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蕭寺馱經馬,元從。
二、含有“真”“善”“美”的詩句
真實的善是每個人的心靈所追求的,是每一個人作為他一切行為的目的的._ ——柏拉圖
請熱愛真實,因為它是美的,只要您能辨認它,并深切感受它._ ——《安格爾論藝術》
大凡人心所以能感到愉快,必定是它在所見或所想象的事物之中覺到了一種美與和諧,如果那些事物本身是丑惡的,畸形的,那就無論如何不能予人以真正的滿足了._
——塞萬提斯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和真. _——愛因斯坦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唐·李白《清平詞》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唐·李白《清平詞》之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唐·李白《清平詞》之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
《越女詞》 唐·李白
長干吳兒女,眉目艷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
蘇軾《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洛神賦》 [魏·曹植]
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 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 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靜女 <<;詩經>>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鳳求凰·琴歌 佚名
有美人兮, 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何日見許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
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
還有屈原的詩,有很多關于美人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三、帶“善”字的成語
陳善閉邪 chén shàn bì xié 陳:述說;善:善法美政;閉:堵塞。臣下對君主陳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 《孟子·離婁上》:“責難于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懲惡勸善 chéng è quàn shàn 懲:責罰;勸:勉勵。懲罰壞人,獎勵好人。 《左傳·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
慈眉善目 cí méi shàn mù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cóng shàn rú dēng,cóng è rú bēng 比喻學好很難,學壞極容易。 《國語·周語下》:“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從善如流 cóng shàn rú liú 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 《左傳·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獨善其身 dú shàn qí shēn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現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多謀善斷 duō móu shàn duàn 很有智謀,又善于判斷。
遏惡揚善 è è yán shàn 遏:阻止。禁絕壞事,宣揚提倡好事。 《周易·大有元亨》:“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福善禍淫 fú shàn huò yín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降災于夏,以彰厥罪。”
改惡向善 gǎi è xiàng shàn 指不再做惡,重新做好人。 明·無名氏《齊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題妄想貪嗔,從今改惡向善,朝上帝禮拜三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論語·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積善余慶 jī shàn yú qìng 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于子孫。 《易·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盡善盡美 jìn shàn jìn měi 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 《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舉善薦賢 jǔ shàn jiàn xián 賢:胡才能,有道德的。保舉推薦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樂善好施 lè shàn hào shī 喜歡做善事,樂于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rén zhī jiāng sǐ,qí yán yě shàn 人到臨死,他說的話是真心話,是善意的。 《論語·泰伯》:“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隱惡揚善 yǐn è yáng shàn 隱:隱匿;揚:宣揚。不談人的壞處,光宣揚人的好處。 《禮記·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
擇善而從 zé shàn ér cóng 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彰善癉惡 zhāng shàn dàn è 彰:表明、顯揚;癉:憎恨。表揚好的,斥責惡的。 《尚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知人善任 zhī rén shàn rèn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認識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漢·班彪《王命論》:“蓋在高祖,其興也有五:一曰帝堯之功裔,二曰體貌多奇異,三曰神武有征應,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止于至善 zhǐ yú zhì shàn 止:達到;至:最,極。達到極完美的境界。 《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作善降祥 zuò shàn jiàng xiáng 舊指平日行善,可獲吉祥。 《尚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