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字結尾的七律詩句
題圭峰下長孫家林亭
年代:【唐】 作者:【韓琮】
趙國林亭二百年,綠苔如毯葛如煙。
閑期竹色搖霜看,醉惜松聲枕月眠。
出樹圭峰寒壓坐,入籬沙瀨碧流天。
明知富貴非身物,莫為金章墮地仙。
待制趙公伯泳哀詩二首
年代:【宋】 作者:【劉克莊】
趙氏源流自副樞,至公清節亢門閭。
緒門猶接淳熙際,親擢何慚慶歷初。
班馬定為廉吏傳,韓歐無責諫臣書。
可憐袞斧忠邪學,僅向甘泉扈屬車。
二、求以“林”字結尾的詩
該如何理解問題中的“求”呢?
是尋找符合要求的古詩呢?但是,有“以‘林’字結尾的詩”嗎……
還是希望新寫一首呢?(雖然我不擅于作詩……但我善長拼湊!)
“俊林”、“昌蕾”……此詩名為:
《寓意》(《桃花·流水》?)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俊林翠色綠九州,昌蕾清氣滿乾坤。
遲日泥融飛燕子,春風沙暖睡鴛鴦。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三、以“林”字開頭的詩句有哪些
緱氏尉沈興宗置酒南溪留贈 王昌齡
林色與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漁舟,棹月情已醉。
始窮清源口,壑絕人境異。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陰地。
久之風榛寂,遠聞樵聲至。
海雁時獨飛,永然滄州意。
古時青冥客,滅跡淪一尉。
吾子躊躇心,豈其紛埃事。
緱峰信所克,濟北余乃遂。
齊物意已會,息肩理猶未。
卷舒形性表,脫略賢哲議。
乘月期角巾,飯僧嵩陽寺。
感遇·之十三
林居病時久。
水木澹孤清。
閑臥觀物化。
悠悠念無生。
青春始萌達。
朱火已滿盈。
徂落方自此。
感嘆何時平。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孟浩然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四、帶林字的詩句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白話釋義:
姹紫嫣紅的花兒轉眼已經凋謝,春光未免太匆忙。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么能經得起那凄風寒雨晝夜摧殘呢?
著雨的林花嬌艷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淚。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什么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遺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擴展資料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后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
作品賞析
南唐后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起筆“林花”,但不是重點,重的卻是“謝了春紅,太匆匆”:林花凋謝,遍地落紅。花開花落幾時許?春去太匆匆。
無奈啊,嬌艷的花兒怎么能經得起那朝來的寒雨晚來凄風?春季是最美好的季節,“春紅”是最美好的物品,“紅”最美麗的顏色。這樣美好的事物突然間竟自“謝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嘆!
五、林字開頭的古詩有沒有
1、宋·蘇軾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原文選段: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釋義:
遠處郁郁蔥蔥的樹林盡頭,有聳立的高山。近處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有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鳴繚亂。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幽香。在鄉村的野外,古城墻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轉瞬已是夕陽。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涼。
2、五代·李煜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原文選段: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釋義:
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么能經得起晨起的寒雨,暮晚凄風。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癡,什么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3、唐·吳融 《途中見杏花》
原文選段: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釋義:
天色已晚,寂靜的樹林中黃鸝鳥最先歸來,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獨自綻放,卻沒有蜂飛蝶舞。這時候我更懷念長安的千萬株桃濃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經籠罩住了夕陽的光輝,整個神州一片黯淡。
4、唐·祖詠《終南望余雪》
原文選段: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釋義:
雪后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夕陽余暉,晚時分,長安城內又添了幾分積寒。
5、宋·曹豳《春暮》
原文選段:
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
釋義:
林間的黃鶯早已不再啼叫了,只能獨自一人邁向長滿青草的池塘畔,去聆聽青蛙的叫聲。
六、陸字和林字開頭的詩句
《少年樂》李賀
陸郎倚醉牽羅袂,奪得寶釵金翡翠。
《雜曲歌辭?行路難三首》李白
陸機才多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漁父》貫休
陸應無祖業,香必是伊腥。
《送高九經赴舉》貫休
陸機游洛日,文舉薦衡時。
《送楊少府赴陽翟》李端
陸云還入洛,潘岳更張筵。
《送夏中丞赴寧國任》李端
陸機猶滯洛,念子望南鴻。
《過溫湯》李治
林黃疏葉下,野白曙霜明。
《過晉陽宮》李隆基
林塘猶沛澤,臺榭宛舊居。
《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臺》李隆基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神。
音徽從此間,萬古一芳春。
《過大哥山池題石壁》李隆基
林亭自有幽貞趣,況復秋深爽氣來。
《幸華嚴寺》李忱
林光入戶低韶景,嶺氣通宵展霽風。
《春游曲》長孫氏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唐大饗拜洛樂章?敬和》武則天
林澤斯總,山川是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