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歡樹是什么樹
合歡樹(又名: 合歡,夜合樹,馬纓花,絨花樹,扁擔樹,芙蓉樹),落葉喬木,傘形樹冠.葉互生,傘房狀花序,雄蕊花絲猶如縷狀,半白半紅,故有“馬纓花”、“絨花”之稱.合歡樹形姿勢優美,葉形雅致,盛夏絨花滿樹,有色有香,能形成輕柔舒暢的氣氛,宜作庭蔭樹、行道樹,種植于林緣、房前、草坪、山坡等地.是行道樹、庭蔭樹、四旁綠化和庭園點綴的觀賞佳樹.合歡樹冠開闊,入夏綠蔭清幽,羽狀復葉晝開夜合,十分清奇,夏日粉紅色絨花吐艷,十分美麗,適用于池畔、水濱、河岸和溪旁等處散植.對氯化氫,二氧化抗性強,對二氧化硫有一定抗性,適于廠礦、街道綠化.合歡的名字聽起來就透著一種吉祥的氣息,頗有“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味道.李漁在《閑情偶寄》上說:“此樹朝開暮合,每至黃昏,枝葉互相交結,是名合歡.”“同心花,合歡樹.四更風,五更雨.畫眉山上鷓鴣啼,畫眉山下郎行去.”“五張機,芳心密與巧心期.合歡樹上枝連理,雙頭花下,兩同心處,一對化生兒.”唐朝詩人李頎在《題合歡》寫道:“開花復卷葉,艷眼又驚心.蝶繞西枝露,風披東干陰.黃衫漂細蕊,時拂女郎砧.”。
二、《合歡樹》優美句子加賞析
1. 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
賞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語言精致優美,富有感染力,言語間充滿了對桐花的喜愛,讓讀者也仿佛一起看到了這漫山遍野的桐花開放的勝景。
2. 他悲戚地舉目遙望蒼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靜的湖面上。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寫星星非常傳神,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干凈純潔,把夜空比作湖面,寫出它的平靜美好。然而這樣的美景下,我卻要死去了,反襯出我的懊悔。
3. 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上巖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它又不辭辛苦地從遠處茂密樹林里捎來種子,讓雨水把它們喚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討得陽光喜歡了,陽光便慷慨地撫愛它們。
賞析:本句用擬人手法,賦予風、雨水、小苗、陽光以人的靈性,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獲取原來如此的詩意,與峽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4. 難忘那清爽的潮濕的帶著談談的海腥味的海風,吹拂著人的頭發、面頰、身體的每一處的感覺.就像艷麗豐盈的女人一樣的誘人。
賞析:運用比喻手法,把難以描摹的海風描寫得嫵媚動人,形象地表達出海風給人帶來的美妙感受。
5. 海水那么藍,使人感到翡翠的顏色太淺,藍寶石的顏色又太深,縱是名師高手,也難以描摹。
賞析: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海水的顏色;用一“淺”一“深”的差別,表達海水之藍的微妙和難以形容。
6. 數葉白帆,在這水天一色金光閃閃的海面上,就像幾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輕悠悠地漂動著。
賞析:比喻句,把帆船比成羽毛,以帆船之小襯托出大海之大.。
三、合歡樹好詞好句
盛夏時節,大合歡樹的葉子開始變得繁茂了,比春天密得多了,也綠得多了。
到了6月,大合歡樹上開出了許多粉紅色的小絨花,就像一個個粉紅色的小絨球點綴在綠葉叢中,使大合歡樹顯得美麗年輕起來。一陣清風吹過,那粉紅色的小絨花像一個個小降落傘似的從樹上飄飛下來。
合歡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滿樹的花夾恍如串串風鈴,顆顆飽滿的花夾都搖曳著我對你的刻骨思念。那是個合歡花爭相開放的季節,滿樹綠葉紅花,翠碧搖曳,有似含羞的少女綻開的紅唇,又如靦腆少女羞出之紅暈,似幻影輕紗,如仕女纖指,幽幽飄散著淡淡的香氣,一夕天地間籠罩著一層緋紅的煙霞。
合歡樹是一嘟嚕一嘟嚕開放的,風一吹,樹上毛絨絨的一團一團不知名的毛飄飄悠悠的離開了,在空中跳了幾下舞,擺了幾個poss,就落下來了,不偏不倚,正好落到了我的手中,我的嘴靠近它,用力一吹,他便又紛飛了起來。借由風力,他在麥浪里若隱若現,像一只蜂兒,在花間,肆意的唐突,溫存。
夏天,合歡樹就會開出一種奇特的花,它的顏色是粉色的,是由一條條粉色的絲組成的,像一把把毛絨絨的刷子。庭前花下斂合歡寂寞,也要在轉身以后一杯水酒穿腸,便可如鴻毛飄落。
走在南山的學園里,忽然抬頭,看見了合歡花開。那是一種細軟如粉扇的花兒,茂密青嫩的花莖似,匯聚在一塊兒,冒著密密的香,隨風搖擺,逐漸地由一枝兩枝,盛開滿整株樹木。
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醫院已明確表示,我的病目前沒法治。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了很多錢。惶了幾個月,晝夜守著我,一換藥就說:“怎么會燙了呢?我還總是在留神呀!”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
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一.《合歡樹》的內容概括: 文章以合歡樹為抒情線索,描述了母親生前和逝世后的幾個生活片段,歌頌了母愛的深沉和偉大,在無盡的追思中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深切懷念。 二..《合歡樹》作者: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國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
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癥,靠著每周3次透析維持生命。
后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自稱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時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享年59歲。
四、合歡花 詩詞
1、《庭前》 唐代陸龜蒙
合歡能解恚,萱草信忘憂。
盡向庭前種,萋萋特地愁。
譯文:合歡樹能卸除憤恨,萱草可以使人忘記憂愁。門前多多種植這倆植物吧。
2、《聽夜妓》南朝梁簡文帝
合歡蠲忿葉,萱草忘憂條。
何如明月夜,流風拂舞腰。
譯文:合歡樹葉讓人忘記憤怒,萱草枝條使人忘記憂愁,明月當空的夜晚是怎樣的,流動的微風輕輕拂過舞動的細腰。
3、《合歡》三國嵇康
夜合枝頭別有春,坐含風露入清晨。
任他明月能想照,斂盡芳心不向人。
譯文:夜合歡樹枝頭的春意有著獨特的風韻,停留在寒風冷露中直至清晨。任憑明月如何想要呵護與照撫呵,羽葉依舊珍藏著芳心不輕易向人吐露。
4、《夜合歡》清代喬茂才
朝看無情暮有情,送行不合合留行。
長亭詩句河橋酒,一樹紅絨落馬纓。
譯文:夜合歡在早上像一朵普通的花一樣開放,在晚上像一朵充滿激情的花一樣閉合。如果人有感情,看到這也不應該送人走,而應該留住人。當長亭河橋辭別,詩飲滿樹紅,紛紛倒下,令人心碎。
5、《生查子·惆悵彩云飛》——清代納蘭性德
惆悵彩云飛,碧落知何許。
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譯文:云兒飛揚,碧霞漫天,心中的惆悵有些人知道多少。看不見合歡花,只能獨自依靠相思樹。
五、描寫合歡花或合歡樹的詩
念奴嬌·合歡花三春過了,看庭西兩樹,參差花影。
妙手仙姝織錦繡,細品恍惚如夢。脈脈抽丹,纖纖鋪翠,風韻由天定。
堪稱英秀,為何嘗遍清冷。 最愛朵朵團團,葉間枝上,曳曳因風動。
縷縷朝隨紅日展,燃盡朱顏誰省。可嘆風流,終成憔悴,無限凄涼境。
有情明月,夜闌還照香徑。題合歡 念奴嬌 合歡花李頎開花復卷葉,艷眼又驚心。
蝶繞西枝露,風披東干陰。黃衫漂細蕊,時拂女郎砧。
溫庭筠菩薩蠻雨晴夜合玲瓏日,萬枝香裊紅絲拂。閑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
繡簾垂簏簌,眉黛遠山綠。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消。
古人用夜合歡贈人,謂可以消怨和好。
六、【《合歡樹》中有哪些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
《合歡樹》教學設計_百度文庫這里面有.①、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醫院已明確表示,我的病目前沒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了很多錢.②、惶了幾個月,晝夜守著我,一換藥就說:“怎么會燙了呢?我還總是在留神呀!”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③、我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著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④、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⑤、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還比較茂盛.母親高興了好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
七、《合歡樹》中哪些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
《合歡樹》中寫得好的句子有:
1. 我裝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話,對著墻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不過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底白花的裙子。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2. 三十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又僥幸3獲獎,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七年。
3. 我搖著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急著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這些句子好在:
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向人們袒露這一秘密的同時,深情地抒發了作者對于亡母的悼念與愧疚之情。歌頌母親的偉大與母愛的無私。對于這些往事和似水年華的追憶,構成了此文的重心所在。使文章得到升華。
《合歡樹》是史鐵生懷念母愛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語調,按時間順序分別敘述了作者十歲那年由自己作文獲獎引發的一件事情、二十歲母親為他治病和鼓勵他寫小說的事情以及三十歲以后對母親的那種壓抑在心里、讓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
合歡樹:落葉喬木,含羞草科合歡屬。
創作背景:
關于合歡樹的來歷,史鐵生母親到勞動局去給史鐵生找工作的那一年把合歡樹當做含羞草栽種在花盆里,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比較茂盛。又過了一年,合歡樹被移出盆,栽在院子里。合歡樹從弱小到長大長強長壯與史鐵生由健康變殘疾,作者因殘疾而對生命有所感悟,并堅定地活下來有相似之處,而后寫出下這篇散文。
作者: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國當代作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02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