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清廉的詩句
1、《墨梅》 王冕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2、《拒禮詩》 包拯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
操勞本是份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3、《石灰吟》 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4、《禮盒題詩 》 吳納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
若有贓私并上物,任教沉在碧波間。5、《拒禮詩》 李汰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貧。
莫言暮夜無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6、《離任詩》 蔡信芳罷郡輕舟回江南,不帶秦川一寸棉。
回看群黎終有愧,長亭一別心黯然。7、《詠廉政》 張本誠貪官沈浮怎能忘,反面教員罪惡彰。
迷戀色財法難忍,舔沾賄賂鎖銀鐺。一身正氣豪情壯,兩袖清風意志昂。
秉公勤政講奉獻,為國報效美名揚。8、《人生》 姜洪佩茹苦人生事,霜催一葉秋。
自醒名利淡,圓夢志能酬。10、《卜算子·詠梅》 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1、《游山西村》 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2、《書憤》 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3、《訴衷情》 宋 陸游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二、關于廉潔的古詩句
1、贈劉景文(宋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注釋】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歷秋末冬初。
【砥廉哲理啟示】 菊花雖已凋謝殘落,但在那寒風霜雪中卻仍有傲立不屈的菊枝。作者以“菊殘猶有傲霜枝”這句詩贊美菊花的傲骨耐寒。
以至于后人常常用這一句詩來比喻和贊賞有氣節的人風骨凜然、不向惡勢力低頭的高尚品格。我們的為官從政者也應具備這樣的品格。
2、芙蓉樓送辛漸(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 平明:黎明。楚山:指鎮江一帶的山。
冰心:清明純潔的心,比喻心地瑩潔。毛壺:玉制的壺,比喻高潔。
【砥廉哲理啟示】 王昌齡的這首詩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詩人送別客人時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于玉壺的景象之間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也告訴我們這樣的砥廉哲理。
要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員,就必須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壺”,即在心靈深處清心寡欲、一塵不染,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3、石灰吟(明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砥廉哲理啟示】 高尚的情感和堅韌的意志,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要像石灰那樣,頂住千千萬萬的誘惑,經過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身碎骨的磨煉,才能夠形成,并且將清白留在人間。 4、竹石 (清 鄭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砥廉哲理啟示】 高尚的情感和堅韌的意志,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要像石灰那樣,頂住千千萬萬的誘惑,經過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身碎骨的磨煉,才能夠形成,并且將清白留在人間。
5、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注釋】 ①浩蕩離愁:無邊的離愁。離:指離京。
②吟鞭:詩人的馬鞭。東指:向東指。
當時作者從北京城東的廣渠門離開北京。 【砥廉哲理啟示】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詩人看來,落花作為個體,它的生命是終止了,但當它化作春泥,就能保護、滋養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體身上得以延續,體現出新的生命價值,并終將孕育出一個繁花似錦、絢麗燦爛的春天!我們的所有為官從政者都應該具有龔自珍這樣的胸懷,將自己的一切無私奉獻給社會,培養棟梁人才,培育廉潔風氣,即使犧牲自己也無怨無悔。
6、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砥廉哲理啟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李商隱這首詩中流傳千古的名句。曾經使多少人為之感動,為之感慨。
我的心要不相思,就像蠶兒吐絲,除非自己身死,決不結束。相思的眼淚,就像蠟炬自焚,只有燒盡成灰,才會停止。
這兩句詩原本在于寫相思之苦,并表達出至死方休的堅貞愛情。但是,同樣也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砥廉啟示。
我們的人民公仆,作為社會精英,作為先進分子,理應像春蠶一樣,為了百姓幸福,為了社會進步,無私奉獻,吐完最后一縷絲;理應像蠟燭一樣,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生命不息,奉獻不止。 7、寒菊(南宋·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注釋】 ①鄭思肖:1241-1381,字憶翁,號所南,福建連江人。
南宋末年著名詩人。曾為宋太學生。
宋亡后,便隱居蘇州寺廟,終生不仕,過著隱士般的“遺民”生活。 ②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
③疏籬:稀疏的籬笆。未窮:無窮無盡。
④“寧可”句:謂菊花寧可抱香枯萎在枝頭。 ⑤何曾:哪曾、不曾。
北風:寒風。此處語意雙關,亦指元朝的殘暴勢力。
【砥廉哲理啟示】 在這首詩中,菊花不與百花一齊開,表現了它不同流俗、卓然超絕的氣質與格調。它雖然“獨立疏籬”,但并不感到寂寞、孤獨,反而“趣未窮”。
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具有寧愿“枝頭抱香死”,也不“吹落北風中”的高尚節操和精神境界。我們的從政為官者在任。
三、古往今來廉政語錄
古代廉政警句選 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
[金]元好問《元遺山集》 注解:有本事的官吏經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難了。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宋]包拯《乞不用贓吏疏》 注解:廉潔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貪贓的官吏,是人民的盜賊。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岳飛 注解:文官清正廉潔,武將拼死報國,這樣國家就可以太平了。 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宋]朱熹 注解:世上的路沒有比貪欲更險惡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誤了一生。 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
[戰國]《荀子·正名》 注解:人的欲望雖然是不能消滅的,但對欲望的追求是可以節制的。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唐]李商隱《詠史》 注解:遍觀歷代圣賢治國治家的經驗教訓,成功皆因勤儉,敗亡皆因奢侈。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注解:憂患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味貪圖安逸享樂,就可以葬送自身。 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宋]蘇軾《范增論》 注解:東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爛,蛀蟲才能生出來。人一定是先產生疑心,以后讒言才能聽進去。
財能使人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勢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豈在塵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注解:錢財使人貪婪,美色使人沉溺,名聲使人驕傲,權勢使人專橫。
一個須眉男子,如若能夠免去財、色、名、勢這四種禍患,難道他還會是世上的普通人嗎? 古代廉政警句選(二) 養心莫善于寡欲。[戰國]孟子 注解:修身養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各種欲望。
窮不忘操,貴不忘道。[唐]皮日休《六箴序》 注解:人雖然不得志,不能忘記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記正道。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戰國]《孟子·騰文公上》 注解: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厲害。
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家則不言利。[漢]劉向《說苑·至公》 注解:給公家做事,不能考慮個人的事,就不能講私利。
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晉]傅玄 注解:主持政務關鍵在于去掉私心,否則就沒有公道可言了。
君子先擇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擇。[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注解: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選擇,然后再交往;小人卻不同,一見如故,顯得異常親熱,然后才去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人。
觀其交游,則其賢不肖可察也。[春秋]管仲 注解:看一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也就能看出他是什么人了。
賢人志士之于子孫也……貽之以言,弗貽以財。[漢]王符《潛夫論·遏利》 注解:賢明者與有志之士對于子孫……留給他們有教益的話,而不是留給他們財產。
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漢]《禮記·大學》 注解: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養,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國家;只有治理好國家,而后才能平定天下。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唐]王勃《滕王閣序》 注解:人老了,應當更有雄心壯志,豈能因為滿頭白發改變過去的想法打算?境況艱難困苦,應當更加堅強,不能因此而喪失凌云壯志。
廉政格言 1、廉潔自律,警鐘常鳴 2、廉潔自律,從我做起 3、以熱愛祖國為榮 以危害祖國為恥 4、以服務人民為榮 以背離人民為恥 5、以崇尚科學為榮 以愚昧無知為恥 6、以辛勤勞動為榮 以好逸惡勞為恥 7、以團結互助為榮 以損人利己為恥 8、以誠實守信為榮 以見利忘義為恥 9、以遵紀守法為榮 以違法亂紀為恥 10、以艱苦奮斗為榮 以驕奢淫逸為恥 11、嘴不饞,心不貪,私不謀,利不占; 色不迷,法不犯,生不悔,死不憾。 12、被物質欲望所束縛,會覺得生命可悲。
把廉潔勤政記心中,會感到一生充實。 13、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靜心正身, 務實為民好比功積如山德載千秋。
1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5、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6、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規矩,就留下一個污點;謀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 17、貪婪和幸福永遠不會牽手。
18、做官不患位不尊而患德不崇,勤政不患祿不厚而患知不博。 19、功過是非須經歷史檢驗,廉潔勤政要由群眾評說。
20、小節放縱,大節必失。 21、把握眼前,珍惜未來。
22、感恩笑愧怍,恤民思清廉。 23、根深不怕風吹,行正何俱天地。
24、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舉一動,常思百姓冷暖。 25、作決策以人為本當戒急功近利, 干工作求真務實應求有口皆碑。
26、堅持廉潔自律,爭做先進表率。 27、廉潔品自高,貪贓法難容。
28、不能有效約束自己,就無法有效約束別人。 29、不以善小而不褒,不以惡小而不懲。
30、廉潔自律心無病,求真務實業有成。 31、官聲譽起為民事,業績成于跬步行。
32、時時省察,百姓疾苦心永掛;事事檢點,為官清貧夢長安。 33、修身,則心如幽泉凈;縱欲,必足陷污泥潭。
34、立黨為公一心為民最重, 執政為民清政廉潔為要。 35、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誠。
36、揚起理想的帆,把穩廉政的舵,駛向成功的路。 37、處世立身須有一腔熱血,秉公盡職應無半點私心。
38、黨紀國法為鏡,人民疾苦在心 39、。
四、廉潔奉公的古詩詞有哪些
《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石 灰 吟(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詠竹 鄭板橋 其 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金陵懷古四首 【宋】王安石 (其一)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 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東府舊基留佛剎,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離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
詠史 【唐】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這些都是名家的廉潔詩文哦! 三年為刺史二首(之二) 白居易 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蘗。
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賞析: 作者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唐下部(今陜西渭南縣)人,祖籍山西太原。年輕時,因躲避戰亂移居今浙江一帶。
貞元十六年中進士。元和十年,因直言極諫,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
后歷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及刑部尚書。著有《白氏長慶集》。
蘗:指樹木的嫩芽。 為官清白與否,離任時可見一斑。
刺史做了三年,臨行時所帶的也只是“天竺山”的兩片石頭,還怕因此傷了清名,令人感佩。
五、關于廉潔的古詩
1. 《詠 史》 唐 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譯文】: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成功源于勤儉,衰敗起于奢華。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么那鑲有珍珠才是好坐車?想要遠行,卻沒遇見千里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猛蛇。
有幾人曾聽過舜帝的南風歌?只有在蒼梧對翠華蓋哭泣份兒。 2. 《入京詩》 明 于謙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礙閻羅話短長。 【譯文】:蘑菇、絹帕和線香是供人們日常使用的,如果都被做官的拿去用來討好上司,那就會給人民的生活所需帶來困難。
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會讓老百姓指戳脊梁。 3. 《書端州郡齊壁》 宋 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譯文】:清私心是治事的根本,講直道是立身的宗旨。
好木料終成棟梁,好鋼材堅強不屈。倉多存糧偷吃公糧的鼠雀高興,野無雜草常啃青草的兔狐發愁。
牢記先賢留下的立身處事的教導,決不能讓后人想到我而覺得羞恥。 4. 《石灰吟》 明 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
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5.《書端州郡齊壁》宋 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譯文】:清私心是治事的根本,講直道是立身的宗旨。
好木料終成棟梁,好鋼材堅強不屈。倉多存糧偷吃公糧的鼠雀高興,野無雜草常啃青草的兔狐發愁。
牢記先賢留下的立身處事的教導,決不能讓后人想到我而覺得羞恥。 擴展資料:有關廉潔的典故: 1. 楊震暮夜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來拜訪他,并懷金十斤相贈。
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于是楊震得號“四知太守”。 2.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十分清廉。
后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后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3. 以廉為寶 春秋時,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
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
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4.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
他母親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并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
他不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后還寫了一首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6. 包拯《誡廉家訓》 北宋包拯,他為官清正廉潔是婦孺皆知的,老百姓稱之為“包青天”。
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大公無私,痛恨貪官污吏,到了晚年,擔心后人會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塊石碑,上面鐫刻著著名的《誡廉家訓》以警戒后人。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孫中有貪污受賄者,不能被稱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
不遵從此訓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孫。” 7.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發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高宗很可憐他,于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三百兩。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廉潔。
六、有關廉潔的古詩詞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詠史 李商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入京詩 于謙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礙閻羅話短長。
書端州郡齊壁 包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墨梅 王冕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七、關于清正廉潔的古詩有哪些
1、《詠 史》 唐 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譯文】: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成功源于勤儉,衰敗起于奢華。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么那鑲有珍珠才是好坐車?想要遠行,卻沒遇見千里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猛蛇。
有幾人曾聽過舜帝的南風歌?只有在蒼梧對翠華蓋哭泣份兒。 2、《入京詩》 明 于謙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礙閻羅話短長。 【譯文】:蘑菇、絹帕和線香是供人們日常使用的,如果都被做官的拿去用來討好上司,那就會給人民的生活所需帶來困難。
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會讓老百姓指戳脊梁。 3、《書端州郡齊壁》 宋 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譯文】:清私心是治事的根本,講直道是立身的宗旨。
好木料終成棟梁,好鋼材堅強不屈。倉多存糧偷吃公糧的鼠雀高興,野無雜草常啃青草的兔狐發愁。
牢記先賢留下的立身處事的教導,決不能讓后人想到我而覺得羞恥。 4、《石灰吟》 明 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
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5、《書端州郡齊壁》宋 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譯文】:清私心是治事的根本,講直道是立身的宗旨。
好木料終成棟梁,好鋼材堅強不屈。倉多存糧偷吃公糧的鼠雀高興,野無雜草常啃青草的兔狐發愁。
牢記先賢留下的立身處事的教導,決不能讓后人想到我而覺得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