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誰能告訴我關于介紹菜譜或菜名的古詩宋詞元曲
中國烹飪,源遠流長。由于歷史的原因,從事飲食業的老師傅們文化程度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因此他們大多不能著書立說。先輩們為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的烹飪文化遺產,多是由一些文人食客所撰著,如袁枚的《隨園食單》、《呂氏春秋·本味篇》等等。
大家知道,在文學史上,詩詞尤其是唐詩、宋詞,可謂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從這些詩詞里,還能折射出烹飪的影子。
現將我國比較有名的詩詞所反映的菜名介紹如下,大家可以從中領略菜名文化。
1、鳳鳴朝陽
此菜取名源于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大雅·卷阿》曰:“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意思是說,鳳凰在朝陽(早晨的太陽)時鳴叫,比喻稀有的吉祥。
2、鶴鳴九皋
此菜取名源于《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九皋,聲聞于天”。意思是說,鶴鳴叫的聲音嘹亮,雖然身棲在九皋(指深澤)之中,其鳴也能響徹云霄。
3、鹿鳴賀嘉賓
此菜取名源于《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意思是說,群鹿在呦呦和鳴,吃著野地里的籟高,受歡迎的賓客都在座,我國雅樂娛樂他們,為宴會助興。
4、越鳥巢南枝
此菜取名于漢代《古詩·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意思是說,胡馬(在北方所產的馬)依戀北風,越鳥(在南方所生的鳥)巢窩筑在朝南的枝上。比喻懷念故土,不忘家鄉。
5、東籬采菊
此菜取名源于晉朝詩人陶潛的《飲酒二十首之五》中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意思是說在東籬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遠望南山。
6、精衛填海
此菜取名源于《山海經》中的一個神話故事,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讀《山海經》后留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的詩句。
7、花雪蕪絲
此菜取名源于南齊詩人謝眺的《與江水曹至干濱戲》詩:“山中上芳月,故人清樽賞。遠山翠百里,回流映千丈。花枝繁如雪,蕪絲散猶網。別后能相思,何嗟異封壤。”蕪絲,指春蕪草,其皮如絲。
8、嬌鶯戲蝶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時所作《江畔獨步尋花》。詩文為:“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意思是說,黃四娘家的繁花遮滿了小路,成千上萬朵鮮花壓彎了枝條。戲耍的蝴蝶留連忘返,翩翩起舞,嬌美的黃鶯自由自在,恰恰而啼。
9、楓葉紅花
此菜取名源于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山行》一詩,“遠上寒山石經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意思是說,遠處,一條曲折的石板小道直通秋天的山顛,在那白云層生的深山里有幾戶人家出現。我停下車來在山里行走,是因為愛看楓林的晚景,那經霜的楓葉啊,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艷。
10、黃鸝鳴翠柳
此菜取名源于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的七言絕句。詩文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意思是說,草堂的外面,嫩綠的柳樹枝上有兩只黃鸝在盡情歡唱,一行白鷺正向萬里碧空飛翔。從草堂的窗口望外遠眺,映入眼簾的是西嶺上的千年積雪;在草堂門前河里停泊的是駛往東吳的萬里航船。
11、松翠明珠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詩人白居易《春題湖上》的“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的詩句,意思是說,山中的松樹有如千重的翡翠,排列在西湖的周圍,湖中的明月,象一顆大明珠點綴在湖心。
12、白浪托鴻雁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詩人白居易《江樓晚眺,景物鮮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張籍員外》中“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的詩句。意思是說,站在江樓上仰望,看見風吹水面,白浪飛濺片片成花;抬頭望天,看見大雁成行,在碧空里一字排開,一派開闊清新的景色。
13、金蟾碾玉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李賀的《春·懷行》中“蟾蜍碾玉掛明弓”的佳句。意思是說,蟾蜍把云碾開,掛上一張明弓(指天空出現了一彎新月)。
二、古詩菜名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前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屋外楊柳呈現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風飄舞。兩只黃鶯在柳枝間相互追逐,唱出了悅耳的歌聲。詩人給逗樂了,于是寫出了“兩個黃鸝鳴翠柳”這一有聲有色的詩句。再把視線投向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鷺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好像要與青天相接的樣子。這很自然地會使詩人產生“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感受。這兩句由近及遠,視野遼闊。詩人的眼睛好像攝影機的鏡頭一般,又轉向對面的西嶺(即岷山)。這巍峨的西嶺,盡是皚皚白雪,千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橫亙西部。西嶺雖大,但這個小小的窗口卻能把西嶺的雪景盡收眼底。詩人用“窗含”句來概括所看到的這幅積雪圖,氣勢非凡。接著詩人的目光又由山落到門前的岷江上,看見沿河停泊著許多商船。這些商船是經常往來于蜀地和長江下游吳地的。草堂附近有個合江亭,由蜀到吳去的人都由此登船。據歷史記載,三國時費偉出使東吳,孔明曾在此為費偉送行。他對費偉說:“萬里之行始于足下。”后人把附近的一座橋稱為“萬里橋”。杜甫當然熟悉這些掌故,于是把眼前景物與歷史事實熔鑄入詩,就得出了“門泊東吳萬里船”之句。
三、誰能告訴我關于介紹菜譜或菜名的古詩宋詞元曲
1、東坡肉:蘇軾貶官黃州時,寫下《豬肉詩》一首: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2、羊肉泡饃:蘇軾寫詩:“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古代稱羊肉泡饃為羊羹.3、腌篤鮮:金農有詩:“夜打春雷第一聲,滿山新筍玉棱棱;買來配煮花豬肉,不問廚娘問老僧.”腌篤鮮是江浙一帶著名的本幫菜.4、種菜烹調:宋人有詞:“自種畦中白菜,腌成甕里黃齏(讀jī音,指酸菜).肥蔥細點,香油慢煼(同炒),湯餅如絲.早晚一杯無害,神仙九轉休癡.”這是描寫在自家菜園自得其樂的畫面,其樂融融,令人向往.5、撒子:陸游在《劍南詩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語,擔頭粔籹簇青紅.” 粔籹讀jù nǚ音,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撒子,由中原傳到東莞后,為莞人喜愛并成為東莞傳統賀年食品之一.其中陸游所說“簇青紅”,說明人們還把部分糖環還加上花米紅染成好看的紅色以示喜慶.6、刀削面:民間有順口溜形容“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7、酸梅湯:清代的郝懿行寫得《都門竹枝詞》寫到“底須曲水引流觴,暑到燕山自然涼;銅碗聲聲街里喚,一甌冰水和梅湯”,老北京們在兒時常聽到手敲冰盞的清脆聲音,“泠泠有聲,清遠而瀏亮”,那是賣冰梅湯的在走街串巷.在炎熱的夏季喝上一碗,“透心沁齒,如甘露灑心一般”.8、驢打滾:北京傳統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紅糖豆沙餡制成,《燕都小食品雜詠》:“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里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9、煮干絲和水晶肴肉:說起揚州,除了傳說中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的風光,還有揚州大廚們引以為傲的大秀刀功的煮干絲,將豆干劈成片再切成絲的過程考驗人的耐心和細心.俗語說揚州人早晨皮包水,就是指揚州人早晨去茶樓喝茶再吃上一碗煮干絲.《望江南》詞中寫道:“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畢堆細縷,熟銅煙袋臥長苗,燒酒水晶肴.”這首詞說得正是揚州人日常生活的寫照.。
四、有哪些詩句起菜名
1.有個窮秀才家徒四壁,偏偏被幾個促狹同窗逼著請客,還說要吃出風味才算請了。窮秀才回到家冥思苦想,一籌莫展。秀才老婆問他什么事發愁,他便把請客的事講了,不料他老婆哈哈大笑:“這有何難,虧你天天吟詩作對!明日看老娘的手藝!”
次日客人到齊,秀才娘子旋即端出四個菜來:一個碟子內放著一根青蔥,蔥旁擱著兩個金黃的雞蛋黃。“兩個黃鸝鳴翠柳”秀才娘子模仿秀才們平時吟詩的語氣吟詠道。第二個碟子里鋪著一片青菜葉,上頭整齊碼著數跟新鮮豆芽。“一行白鷺上青天”女主人吟哦道。第三個碟子內置一方豆腐,細細撒了薄薄一層鹽,“窗含西嶺千秋雪”抑揚頓挫,語驚四座。最后端出一碗清水,上飄兩個半邊空蛋殼——“門泊東吳萬里船”幾個準備大飽口福的同窗嘆為觀止,心悅誠服,拱手而去。
2.以前看過用杜甫的《絕句》中的四句詩做菜名的,很有新意 。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唐朝有位十分高明的廚師,喜歡用名人詩句做菜名。他每當燒好一個菜,都要配上一句名詩,天長日久,遠近聞名,大家都稱他為“詩廚”。 一天,有個人想捉弄他,給他兩個雞蛋,讓他辦成一桌酒席,而且每道菜要引用一句當代名人詩句,湊成一首詩。廚師欣然同意。少頃,酒席開辦了。四個菜:第一個是兩個蒸蛋黃;第二個在青菜葉片上鋪著一排小塊蛋白;第三個是清炒蛋白花一盤;第四個是清湯一碗,內加調味品,湯上浮著四個半拉的蛋殼。
五、什么古詩關于菜名
君問歸期未有期,紅燒茄子油燜雞。
秋高東籬采桑菊,猶記那盆 水煮魚。
一樹梨花壓海棠,青椒干煸溜肥腸。
曾經滄海難為水, 魚香肉絲配雞腿。
相見時難別亦難,清蒸螃蟹別放鹽。
在天愿作 比翼鳥,今天就要吃 蝦餃。
問君能有幾多愁,孜然鐵板燒肥牛。
花落,風疾,煙波隔,酸豆角炒松子乳鴿。
小園香徑獨徘徊,鮮菇扒娃娃菜。
春未透,花枝瘦,脆貝干煸四季豆。
梅菜頭扒芥藍,小樓吹徹玉生寒。
六、描寫菜肴的詩句
《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宋代: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蘆葉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夢,無語寄歸鴻。
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 蘋洲外,山欲暝,斂眉峰。
人間俯仰陳跡,嘆息兩仙翁。不見當時楊柳,只是從前煙雨,磨滅幾英雄。
天地一孤嘯,匹馬又西風。《立春》 唐代: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 菜傳纖手送青絲。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首夏山中行吟》 明代:祝允明 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養蠶忙。
山僧過嶺看茶老,村女當壚煮酒香。《菜羹》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青菘綠韭古嘉蔬,蓴絲菰白名三吳。
臺心短黃奉天廚,熊蹯駝峰美不如。老農手自辟幽圃,土如膏肪水如乳。
供家賴此不外取,襏襫寧辭走煙雨。雞豚下箸不可常,況復妄想太官羊。
地爐篝火煮菜香,舌端未享鼻先嘗。《菜羹》 年代: 宋 作者: 姜特立 凡物貴適口,何必費橐金。
莼羹與菰菜,千里起歸心。野有美芹獻,重意有所臨。
淡薄斯近道,厚味臘毒深。彼哉膏粱徒,藜藿非知音。
《和吉父韻謝谹父煮菜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洋 云海堂前飯鼓忙,頭陀巖下客船香。長因筍蕨甜如蜜,引得游山潘孟陽。
七、關于菜肴的詩詞
陸游
老住湖邊一把茅,時話村酒具山肴。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
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錄苗嫩不蘞。采掇歸來便堪煮,半銖鹽酪不須添。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鱸肥菰脆調羹美,麥熟油新作餅香。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
蘇東坡
和子由除日見寄薄官驅我西,遠別不容惜。
方愁后會遠,未暇憂歲夕。
強歡雖有酒,冷酌不成席。
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念為兒童歲,屈指已成昔。
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
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府卒來驅儺,矍鑠驚遠客。
愁來豈有魔,煩汝為攘磔。
寒梅與凍杏,嫩萼初似麥。
攀條為惆悵,玉蕊何時折。
不憂春艷晚,行見棄夏核。
人生行樂耳,安用聲名籍。
胡為獨多感,不見膏自炙。
詩來苦相寬,子意遠可射。
依依見其面,疑子在咫尺。
兄今雖小官,幸忝佐方伯。
北池近所鑿,中有汧水碧。
臨池飲美酒,尚可消永日。
但恐詩力弱,斗健未免馘。
詩成十日到,誰謂千里隔。
一月寄一篇,憂愁何足擲。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我與何憎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