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官儀《王昭君》這首詩第三第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第三句“霧掩臨妝月,風驚入鬢蟬”用了“對仗”手法,并將自然景象溶入生活細節:對仗:霧對風,掩對驚,臨妝對入鬢,月對蟬;霧掩月對風驚蟬;臨妝月對入鬢蟬.字字相對,十分工整. 第四句“緘書待還使,淚盡白云天”用了假設式的情景描述.寫了一個假想的情景:王昭君寫了一封書信,派了一個信使送給漢元帝,孤苦無依的她終日以淚洗面,苦苦地等待信使帶回漢朝讓她回去的好消息. 附:上官儀詩歌《王昭君》賞析 王昭君 ——上官儀 玉關春色晚,金河路幾千.琴悲桂條上,笛怨柳花前. 霧掩臨妝月,風驚入鬢蟬.緘書待還使,淚盡白云天. 首聯,“玉關春色晚,金河路幾千”,以景造情,給我們營造了一個闊達深沉悲涼的背景和氛圍.玉關,就是玉門關,是通往西域的必經關隘,是西域與中原的分界,是蒼涼與繁華的分界.提起玉門關,我們一定就會想起王昌齡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可見玉門關外的荒涼景象.金河,是塞外的一條河流,具體的情況不是很清楚,歷史記載很少.“玉關春色晚”極言日暮春時關外的衰煞景象,“金河路幾千”極言前往匈奴的路途遙遠艱辛.詩歌的開首,援景造境,奠定了整個詩歌悲涼的基調. 頷聯,“琴悲桂條上,笛怨柳花前”,人之于物,動之以情,情隨物附,物皆著人之情.滿心憂愁不得釋懷的昭君,把自己的情感付之于琴,故琴聲悲咽,著之于笛,故笛聲幽怨.琴、笛本無情,奈何人卻不能無情.琴聲飄蕩在桂樹那柔柔的枝條上,笛聲穿梭于柳樹那紛紛的花絮中,此情此景,陡增人之凄涼傷感之情.人、物兩望,便勝卻一切言語的蒼白,人、物相依,便陡升生相知相惜之情. 頸聯,“霧掩臨妝月,風驚入鬢蟬”,對仗尤為工整,委婉曲折,很見“撮合”的功力.先來看看它的對仗:霧對風,掩對驚,臨妝對入鬢,月對蟬;霧掩月對風驚蟬;臨妝月對入鬢蟬.字字相對,十分工整,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行為對行為,修飾對修飾.再來看看詩人是如何“撮合”的:本來,霧氣升騰發散遮掩了天上的月,涼風剎起驚動了樹上的蟬,這是一種對自然現象的描寫.但是此時的月是月臨妝,月是臨近美人梳妝的月,月是修飾美人的妝面的,此時的蟬是蟬入鬢,蟬是融入美人鬢發的蟬,蟬是修飾美人的鬢發的,因此霧掩月,風驚蟬,自然就和人有關了,人和物很好的融為一體.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幾層意思,層層疊加糅合,委婉曲折. 尾聯,“緘書待還使,淚盡白云天”,是由昭君悲怨情緒促生的行為.修一封書信,派一介信使,寄給漢元帝,苦苦的等待信使帶來好消息,可是望眼欲穿之后是無盡的失望,只好盡情的將淚水揮灑給天空中悠悠的白云.修書,抱著一絲希望,等待,苦苦的煎熬,換來的是深深地失望,無可奈何之下,孤苦無依之后,只有以淚洗面,將內心的幽怨和傷悲訴說給天上的白云.這是多么的沉痛,多么的絕望啊!我想每一個人讀到此處,都會潸然淚下吧!。
二、求上官儀,上官婉兒的詩詞
上官婉兒的詩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彩花應制】上官昭容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
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圖,群臣上菊花壽酒】上官昭容 帝里重陽節,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涌,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彩書怨】上官昭容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馀。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駕幸三會寺應制】上官昭容 釋子談經處,軒臣刻字留。
故臺遺老識,殘簡圣皇求。 駐蹕懷千古,開襟望九州。
四山緣塞合,二水夾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獻酬。
太平詞藻盛,長愿紀鴻休。 【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上官昭容 三冬季月景龍年,萬乘觀風出灞川。
遙看電躍龍為馬,回矚霜原玉作田。 鸞旗掣曳拂空回,羽騎驂驔躡景來。
隱隱驪山云外聳,迢迢御帳日邊開。 翠幕珠幃敞月營,金罍玉斝泛蘭英。
歲歲年年常扈蹕,長長久久樂升平。 【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上官昭容 逐仙賞,展幽情,逾昆閬,邁蓬瀛。
游魯館,陟秦臺。污山壁,愧瓊瑰。
檀欒竹影,飆f2松聲。不煩歌吹,自足娛情。
仰循茅宇,俯眄喬枝。煙霞問訊,風月相知。
枝條郁郁,文質彬彬。山林作伴,松桂為鄰。
清波洶涌,碧樹冥蒙。莫怪留步,因攀桂叢。
莫論圓嶠,休說方壺。何如魯館,即是仙都。
玉環騰遠創,金埒荷殊榮。弗玩珠璣飾,仍留仁智情。
鑿山便作室,憑樹即為楹。公輸與班爾,從此遂韜聲。
登山一長望,正遇九春初。結駟填街術,閭閻滿邑居。
斗雪梅先吐,驚風柳未舒。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虛。
霽曉氣清和,披襟賞薜蘿。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跂石聊長嘯,攀松乍短歌。除非物外者,誰就此經過。
暫爾游山第,淹留惜未歸。霞窗明月滿,澗戶白云飛。
書引藤為架,人將薜作衣。此真攀玩所,臨睨賞光輝。
放曠出煙云,蕭條自不群。漱流清意府,隱幾避囂氛。
石畫妝苔色,風梭織水文。山室何為貴,唯馀蘭桂熏。
策杖臨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靜,途隨曲澗迷。
漸覺心神逸,俄看云霧低。莫怪人題樹,只為賞幽棲。
攀藤招逸客,偃桂協幽情。水中看樹影,風里聽松聲。
攜琴侍叔夜,負局訪安期。不應題石壁,為記賞山時。
泉石多仙趣,巖壑寫奇形。欲知堪悅耳,唯聽水泠泠。
巖壑恣登臨,瑩目復怡心。風篁類長笛,流水當鳴琴。
懶步天臺路,惟登地肺山。幽巖仙桂滿,今日恣情攀。
暫游仁智所,蕭然松桂情。寄言棲遁客,勿復訪蓬瀛。
瀑溜晴疑雨,叢篁晝似昏。山中真可玩,暫請報王孫。
傍池聊試筆,倚石旋題詩。豫彈山水調,終擬從鐘期。
橫鋪豹皮褥,側帶鹿胎巾。借問何為者,山中有逸人。
沁水田園先自多,齊城樓觀更無過。 倩語張騫莫辛苦,人今從此識天河。
參差碧岫聳蓮花,潺湲綠水瑩金沙。 何須遠訪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憑高瞰險足怡心,菌閣桃源不暇尋。 馀雪依林成玉樹,殘霙點岫即瑤岑。
【句】上官昭容 勢如連璧友,心似臭蘭人。上官儀的詩 「奉和過舊宅應制」上官儀 石關清晚夏,璇輿御早秋。
神麾飏珠雨,仙吹響飛流。 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氣浮。
大風迎漢筑,叢煙入舜球。 翠梧臨鳳邸,滋蘭帶鶴舟。
偃伯歌玄化,扈蹕頌王游。 遺簪謬昭獎,珥筆荷恩休。
「早春桂林殿應詔」上官儀 步輦出披香,清歌臨太液。曉樹流鶯滿,春堤芳草積。
風光翻露文,雪華上空碧。花蝶來未已,山光暖將夕。
「安德山池宴集」上官儀 上路抵平津,后堂羅薦陳。締交開狎賞,麗席展芳辰。
密樹風煙積,回塘荷芰新。雨霽虹橋晚,花落鳳臺春。
翠釵低舞席,文杏散歌塵。方惜流觴滿,夕鳥已城闉。
「酬薛舍人萬年宮晚景寓直懷友」上官儀 奕奕九成臺,窈窕絕塵埃。蒼蒼萬年樹,玲瓏下冥霧。
池色搖晚空,巖花斂余煦。清切丹禁靜,浩蕩文河注。
留連窮勝托,夙期暌善謔。東望安仁省,西臨子云閣。
長嘯披煙霞,高步尋蘭若。金狄掩通門,雕鞍歸騎喧。
燕姝對明月,荊艷促芳尊。別有青山路,策杖訪王孫。
「奉和潁川公秋夜」上官儀 泬寥空色遠,蕓黃凄序變。涸浦落遵鴻,長飆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萬籟含宵喚。峻雉聆金柝,層臺切銀箭。
「謝都督挽歌」上官儀 漠漠佳城幽,蒼蒼松槚暮。魯幕飄欲卷,宛駟悲還顧。
楚挽繞廬山,胡笳臨武庫。悵然郊原靜,煙生歸鳥度。
「八詠應制二首」上官儀 啟重帷,重帷照文杏。翡翠藻輕花,流蘇媚浮影。
瑤笙燕始歸,金堂露初晞。風隨少女至,虹共美人歸。
羅薦已擘鴛鴦被,綺衣復有蒲萄帶。殘紅艷粉映簾中, 戲蝶流鶯聚窗外。
洛濱春雪回,巫峽暮云來。 雪花飄玉輦,云光上璧臺。
共待新妝出,清歌送落梅。 入叢臺,叢臺裛春露。
滴瀝間深紅,參差散輕素。 妝蝶驚復聚,黃鸝飛且顧。
攀折殊未已,復值驚飛起。 送影舞衫前,飄香歌扇里。
望望惜春暉,行行猶未歸。 暫得佳游趣,更愁花鳥稀。
且學鳥聲調鳳管,方移花影入鴛機。 「和太尉戲贈高陽公」上官儀 薰爐御史出神仙,云鞍羽蓋下芝田。
紅塵正起浮橋路, 青樓遙敞御溝前。傾城比態芳菲節,絕世相嬌是六年。
慣是洛濱要解佩,本是河間好數錢。
三、請幫我把唐初上官儀等人的艷詩找幾首
「安德山池宴集」上官儀上路抵平津,后堂羅薦陳。
締交開狎賞,麗席展芳辰。密樹風煙積,回塘荷芰新。
雨霽虹橋晚,花落鳳臺春。翠釵低舞席,文杏散歌塵。
方惜流觴滿,夕鳥已城闉。 「酬薛舍人萬年宮晚景寓直懷友」上官儀奕奕九成臺,窈窕絕塵埃。
蒼蒼萬年樹,玲瓏下冥霧。池色搖晚空,巖花斂馀煦。
清切丹禁靜,浩蕩文河注。留連窮勝托,夙期暌善謔。
東望安仁省,西臨子云閣。長嘯披煙霞,高步尋蘭若。
金狄掩通門,雕鞍歸騎喧。燕姝對明月,荊艷促芳尊。
別有青山路,策杖訪王孫。 「奉和潁川公秋夜」上官儀泬寥空色遠,蕓黃凄序變。
涸浦落遵鴻,長飆送巢燕。千秋流夕景,萬籟含宵喚。
峻雉聆金柝,層臺切銀箭。 「八詠應制二首」上官儀啟重帷,重帷照文杏。
翡翠藻輕花,流蘇媚浮影。瑤笙燕始歸,金堂露初晞。
風隨少女至,虹共美人歸。羅薦已擘鴛鴦被,綺衣復有蒲萄帶。
殘紅艷粉映簾中,戲蝶流鶯聚窗外。洛濱春雪回,巫峽暮云來。
雪花飄玉輦,云光上璧臺。共待新妝出,清歌送落梅。
入叢臺,叢臺裛春露。滴瀝間深紅,參差散輕素。
妝蝶驚復聚,黃鸝飛且顧。攀折殊未已,復值驚飛起。
送影舞衫前,飄香歌扇里。望望惜春暉,行行猶未歸。
暫得佳游趣,更愁花鳥稀。且學鳥聲調鳳管,方移花影入鴛機。
「和太尉戲贈高陽公」上官儀薰爐御史出神仙,云鞍羽蓋下芝田。紅塵正起浮橋路,青樓遙敞御溝前。
傾城比態芳菲節,絕世相嬌是六年。慣是洛濱要解佩,本是河間好數錢。
翠釵照耀銜云發,玉步逶迤動羅襪。石榴絞帶輕花轉,桃枝綠扇微風發。
無情拂袂欲留賓,詎恨深潭不可越。天津一別九秋長,豈若隨聞三日香。
南國自然勝掌上,東家復是憶王昌。 「詠畫障」上官儀芳晨麗日桃花浦,珠簾翠帳鳳凰樓。
蔡女菱歌移錦纜,燕姬春望上瓊鉤。新妝漏影浮輕扇,冶袖飄香入淺流。
未減行雨荊臺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春日(一作元萬頃詩)」上官儀花輕蝶亂仙人杏,葉密鶯啼帝女桑。
飛云閣上春應至,明月樓中夜未央。
四、請幫我把唐初上官儀等人的艷詩找幾首
「安德山池宴集」上官儀
上路抵平津,后堂羅薦陳。締交開狎賞,麗席展芳辰。
密樹風煙積,回塘荷芰新。雨霽虹橋晚,花落鳳臺春。
翠釵低舞席,文杏散歌塵。方惜流觴滿,夕鳥已城闉。
「酬薛舍人萬年宮晚景寓直懷友」上官儀
奕奕九成臺,窈窕絕塵埃。蒼蒼萬年樹,玲瓏下冥霧。
池色搖晚空,巖花斂馀煦。清切丹禁靜,浩蕩文河注。
留連窮勝托,夙期暌善謔。東望安仁省,西臨子云閣。
長嘯披煙霞,高步尋蘭若。金狄掩通門,雕鞍歸騎喧。
燕姝對明月,荊艷促芳尊。別有青山路,策杖訪王孫。
「奉和潁川公秋夜」上官儀
泬寥空色遠,蕓黃凄序變。涸浦落遵鴻,長飆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萬籟含宵喚。峻雉聆金柝,層臺切銀箭。
「八詠應制二首」上官儀
啟重帷,重帷照文杏。翡翠藻輕花,流蘇媚浮影。
瑤笙燕始歸,金堂露初晞。風隨少女至,虹共美人歸。
羅薦已擘鴛鴦被,綺衣復有蒲萄帶。殘紅艷粉映簾中,
戲蝶流鶯聚窗外。洛濱春雪回,巫峽暮云來。
雪花飄玉輦,云光上璧臺。共待新妝出,清歌送落梅。
入叢臺,叢臺裛春露。滴瀝間深紅,參差散輕素。
妝蝶驚復聚,黃鸝飛且顧。攀折殊未已,復值驚飛起。
送影舞衫前,飄香歌扇里。望望惜春暉,行行猶未歸。
暫得佳游趣,更愁花鳥稀。
且學鳥聲調鳳管,方移花影入鴛機。
「和太尉戲贈高陽公」上官儀
薰爐御史出神仙,云鞍羽蓋下芝田。紅塵正起浮橋路,
青樓遙敞御溝前。傾城比態芳菲節,絕世相嬌是六年。
慣是洛濱要解佩,本是河間好數錢。翠釵照耀銜云發,
玉步逶迤動羅襪。石榴絞帶輕花轉,桃枝綠扇微風發。
無情拂袂欲留賓,詎恨深潭不可越。天津一別九秋長,
豈若隨聞三日香。南國自然勝掌上,東家復是憶王昌。
「詠畫障」上官儀
芳晨麗日桃花浦,珠簾翠帳鳳凰樓。蔡女菱歌移錦纜,
燕姬春望上瓊鉤。新妝漏影浮輕扇,冶袖飄香入淺流。
未減行雨荊臺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春日(一作元萬頃詩)」上官儀
花輕蝶亂仙人杏,葉密鶯啼帝女桑。
飛云閣上春應至,明月樓中夜未央。
五、上官儀詩的特點是什么 上官儀詩歌有什么特色
上官儀是初唐著名詩人,他的詩“綺錯婉媚”,具有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的傾向,形成當時爭相模仿的新詩體——上官體。在唐詩發展史上,上承楊師道、李百藥和虞世南,又下開“文章四友” 和沈佺期、宋之問。
上官儀對詩歌體制的創新,主要在體物圖貌的細膩、精巧方面,以高度純熟的技巧,沖淡了齊梁詩風的浮艷雕琢;但詩的題材內容還局限于宮廷文學應制詠物的范圍之內,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氣。他還歸納六朝以來詩歌中對仗方法,有“六對”、“八對”之說,對后世律詩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六、介紹上官儀
上官儀(約608~664) 唐代詩人。字游韶。陜州陜縣(今屬河南)人,家于江都。唐貞觀初舉進士,授弘文館直學士。累遷秘書郎,轉起居郎。他常參加宮中宴會,又曾參預《晉書》的編撰工作。高宗時,為秘書少監。龍朔二年(662),遷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位居宰相。因建議高宗廢皇后武則天,為武氏嫉恨。后又因梁王李忠謀反事受牽連,下獄死。
上官儀擅寫五言詩,格律工整,內容多為應制奉命之作,不脫齊梁的詩風,如《八詠應制》二首,即頗浮靡。《舊唐書》本傳稱他的詩"好以綺錯婉媚為本",意即以華麗的詞藻表現婉轉嫵媚的情意為其本色。因他地位顯貴,一時人多仿效,號為"上官體"。他又將六朝以來詩歌的對偶方法歸納為六對與八對,各以名物、聲韻、造句、寓意等類相對,利用漢字特點使之程式化(《詩人玉屑》卷七及《文鏡秘府論》曾列其屬對之法),代表了當時宮廷詩人的形式主義創作傾向,但在促成律詩的逐漸定型上,起過一點推動作用。他在任宰相時,作《入朝洛堤步月》,即興吟詠,"音韻清亮"(劉□《隋唐嘉話》),傳為名篇,是"上官體"較好的代表作。
《全唐詩》錄其詩 1卷。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假作幽蘭詩》
上官儀
日月雖不照,馨香要自豐。
有怨生幽地,無由逐遠風。
七、上官儀是哪位歷史人物
上官儀(約608年一665年),字游韶,陜州陜縣(今屬河南)人,家于江都,是初唐宮廷作家,齊梁余風的代表詩人。
貞觀初年(627年),進士及第,召授弘文館直學士,遷秘書郎。他經常參加宮中的宴會,還曾經參與《晉書》的編撰工作。
唐太宗每屬文,遣儀視稿,私宴未嘗不預。 唐高宗即位后,上官儀任秘書少監,進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
上官儀為人剛直肯諫,因建議高宗廢武則天,遂遭武氏嫉恨。麟德元年(664年),武后與廢太子梁王李忠通謀,上官儀及其子上官庭芝同時被處死,籍沒其家,他的孫女上官婉兒后為唐中宗李顯妃娛。
唐中宗李顯 即位時,才得以平冤,被追贈為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以國禮改葬。 肖像被列入凌煙閣,牌號是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兼弘文館學士、楚國公。
上官儀生長于南方寺院中,因此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宮體詩影響,“文并綺艷”。他擅長五言詩,格律工整,內容大多是應制奉命之作,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形式上也追求程式化。
詞藻華麗,綺錯婉媚。 但因其位 高權重,時人多仿效之,形成流行一時的一種詩體,世稱上官體。
他又歸納六朝以后的詩歌對偶方法,提出了六對、八對之說,代表了當時宮廷詩人的形式主義傾向,但他對律詩的定型有促進作用。《入朝洛堤步月》是上官儀較好的代表作。
而《八詠應制》則是典型的宮體詩。 《全唐詩》錄其詩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