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五夜望月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卻暗寫了詩人望月,從哪里
十五夜望月 【唐 】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二句可看出詩人望月,前兩句我都解釋一下吧!嘿嘿中庭地白樹棲鴉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蔭里,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于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后進入了睡鄉. 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清冷之感.“冷露無聲濕桂花” 重點是這句,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桂花”是指月中的桂樹.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你看他選取“無聲”二字,那么細致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而且豈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白兔呢,那揮斧的吳剛呢,那嫦娥呢?詩句帶給我們的是多么豐富的美的聯想. 嘿嘿,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二、十五夜望月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景色具有怎樣的特點又寫出了詩人怎樣的
一、“中庭地白樹棲鴉”。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蔭里,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于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后進入了睡鄉。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清冷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樹棲鴉”,主要應該十五夜望月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周邦彥《蝶戀花》詞有句“月皎驚烏棲不定”,也就是寫這種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煉,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二、“冷露無聲濕桂花”。
這句詩讓人聯想到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如果進一步揣摩,更會聯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他選取“無聲”二字,細致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玉兔,那揮斧的吳剛,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詩句帶給讀者的是十分豐富的美的聯想。
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擴大了望月者的范圍。雖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月夜之下的庭院,清輝鋪地,如霜似水。恍惚間似有波光點點,樹影婆娑。鴉鵲在月色之中被驚醒,熙攘翻飛,復而慢慢平靜下來。這一動一靜反而襯托出整個環境的靜謐;冷露、桂花更顯清冷出塵,透出詩人清寂愁惘的心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此詩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皎潔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鋪上了一層霜。樹上的鴉鵲已進入了夢鄉,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飄灑下來,沾濕了庭中的桂花。這一幅清雅、靜美的圖景不禁誘人遐想: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輪明月吧,可是不知道秋天那濃濃的愁思落在了誰家?
唐詩的渾融畫境特點:
這首詩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畫。殷璠《河岳英靈集》卷上贊王維詩“著壁成繪”,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詩中有畫”。這一評語也可移之于評一切有意境的唐詩。正因為如此,所以歷代畫家喜作唐人詩意畫。明《唐詩畫譜》中就有以這首詩為題材的版畫。它的背景為曲岸遠山,長空明月。畫面中心是一處臨水的勝游之地,曲欄圍著竹木太湖石,一株高大的落葉梧桐樹上有幾只棲鴉,樹旁生長著枝葉婆娑的秋桂。樹下五人,兩人望月而語,談興正濃。旁一戴幞頭揮扇的官員和一帶方巾倚童而立的老者正全神貫注地聆聽他們談天。整個畫面遠近主從。層次井然,有動有靜,和諧統一,頗為傳神。但這幅版畫僅是畫家別出心裁構想出的意境,而且它對全詩點睛之筆——秋思未作充分表達,實是美中不足。在這一點上,詩歌語言的藝術顯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
三、十五夜望月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
十五夜望月
【唐 】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蔭里,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于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后進入了睡鄉。
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清冷之感。
“冷露無聲濕桂花”
重點是這句,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桂花”是指月中的桂樹。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你看他選取“無聲”二字,那么細致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而且豈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白兔呢,那揮斧的吳剛呢,那嫦娥呢?詩句帶給我們的是多么豐富的美的聯想。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十五夜望月詩句前兩句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