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花開花榭的詩詞
《幽窗小記》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悼楊銓》老毛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玉后樹后庭花》 陳叔寶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后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客來客去日日,花開花落年年。
徐賁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劉希夷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曾 鞏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韋應物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曹雪芹《葬花詞》 花非花,霧非霧。
白居易 蘇小小《絕命詩》 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 燕子銜將春色去。
紗窗幾陣黃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輕敲,唱徹黃金縷。
望斷行云無覓處,夢回明月生南浦。
二、請給我一些有“王、榭”的詩詞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葬花吟
林黛玉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肋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三、誰能幫我搜集詩句.榭謝
我是初一的,去年老師剛讓我們找一到六年級的語文書,我打出了給你吧
第五冊:(兩首)
靜夜思(唐 李白) 梅花(北宋 王安石)
床前明月光, 墻角數枝梅,
疑是地上霜。 凌寒獨自開。
舉頭望明月, 遙知不是雪,
低頭思故鄉。 為有暗香來。
第七冊:(三首)
早發白帝城(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唐 李白) 贈劉景文(北宋 蘇軾 )
朝辭白帝彩云間, 日照香爐生紫煙, 荷盡已無擎雨蓋,
千里江陵一日還。 遙看瀑布掛前川。 菊殘猶有傲霜枝。
兩岸猿聲啼不住, 飛流直下三千尺, 一年好景君須記,
輕舟一過萬重山。 疑是銀河落九天。 最是橙黃橘綠時。
第八冊(三首)
詠柳(唐 李白) 絕句(唐 杜甫) 宿新市徐公店(宋 楊萬里)
碧玉妝成一樹高, 兩個黃鸝鳴翠柳, 籬落疏疏一徑深,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行白鷺上青天。 樹頭花落未成陰。
不知細葉誰裁出, 窗含西嶺千秋雪, 兒童急走追黃蝶,
二月春風似剪刀。 門泊東吳萬里船。 飛入菜花無處尋。
第九冊(四首)
山行(唐 杜牧) 江雪(唐 柳宗元)
遠上寒山石徑斜, 千山鳥飛絕,
白云生處有人家。 萬徑人蹤滅。
停車坐愛楓林晚, 孤舟蓑笠翁,
霜葉紅于二月花。 獨釣寒江雪。
楓橋夜泊(唐 張繼) 風雪宿芙蓉山主人(唐 劉長卿)
月落烏啼霜滿天, 日暮蒼山遠,
江楓漁火對愁眠。 天寒白屋貧。
姑蘇城外寒山寺, 柴門聞犬吠,
夜半鐘聲到客船。 風雪夜歸人。
第十冊(四首)
春日(南宋 朱熹) 游園不值(南宋 葉紹翁)
勝日尋芳泗水濱, 應憐屐齒印蒼苔,
無邊光景一時新。 小扣柴扉久不開。
等閑識得東風面, 春色滿園關不住,
萬紫千紅總是春。 一枝紅杏出墻來。
望湖樓醉書(宋 蘇軾) 曉出凈慈寺(南宋 楊萬里)
黑云翻墨未遮山, 畢竟西湖六月中,
白雨跳珠亂入船。 風光不與四時同。
卷地風來忽吹散, 接天蓮葉無窮碧,
望湖樓下水如天。 映日荷花別樣紅。
四、請給我一些有“王、榭”的詩詞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葬花吟林黛玉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愿奴肋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五、關于煙雨樓的詩句
1、《歸括蒼和楊嗣之吏部煙雨樓韻四首》
宋·姜特立
誰發天慳得勝游,佳名收拾更無留。鄭虔祁岳今誰是,為掃陰沈萬壑秋。
2、《括蒼煙雨樓》
宋·樓鑰
莫為看山只憑欄,遠懷猶恨兩山間。坐深卻得無窮趣,只看平川一半山。
3、《煙雨樓用韓子祁詩韻》
清·乾隆
春云欲泮旋濛濛,百頃南沏一棹通。回望還迷堤柳綠,到來才辨榭梅紅。
4、《鴛湖煙雨樓感舊》
清·陳維崧
水宿楓根罅。盡沽來、鵝黃老釀,銀絲鮮鮓。記得箏堂和伎館,盡是儀同。
5、《煙雨樓》
宋·方回
樓壓重湖實壯哉,樓前圖畫若天開。鷗從沙際沖煙去,燕向花邊卷雨來。
6、《煙雨樓》
宋·唐天麟
百尺樓高尺賞心,我來猶記舊登臨。四時天色有晴雨,一片湖光無古今。
7、《煙雨奇觀樓》
宋·吳機
此景儀真亦有年,何人管領向樓前。江淮自昔雖南北,煙雨從來肯變遷。
8、《煙雨樓》
宋·吳育
一上危樓七澤分,勝游平日此怡神。荊臺蕪沒千年地,楚望云披四面春。
9、《煙雨樓》
宋·葉隆禮
傍家亭館占湖東,寂寞為鄰祗陸公。竹樹一堤如有礙,乾坤萬象自無窮。
10、《嘉禾百詠·煙雨樓》
宋·張堯同
妙手誰烘染,梳煙沐雨姿。一聲長笛晚,人在倚樓時。
11、《煙雨樓》
宋·趙癰
畫框圖飛云靄寒,樓臺城堞有無間。煙收雨霽曾看否,見盡東南萬疊山。
12、《煙雨樓》
宋·鄭俠
層梯疊構倚穹蒼,煙雨江山見涉茫。人是神仙來鎮守,物隨時節亦循良。
13、《煙雨樓》
宋·朱南杰
錦繡囊開城角東,規模綿亙境相通。一亭舊占梅邊月,兩徑新添竹外風。
14、《煙雨樓》
明·葛一龍
煙雨樓頭春乍晴,鴛鴦湖上鳥嚶嚶。中浮片席空三面,斜抱千家截半城。
六、烏衣巷的詩句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
【烏衣】燕子,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 【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時,則皆落不知其處。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
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
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
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
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
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
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
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臺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敗。
現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
“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
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后,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
但作者沒有采用過于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借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里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
“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
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后果至焉。”
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
《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
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余味無窮。 〈詩意〉野花在朱雀橋邊遍地盛開著,烏衣巷口夕陽正在西落,映照著失望與凄涼,昔日的輝煌與顯赫早已不復存在。
過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導、謝安等豪華宅第人家,而如今卻已飛到了普通的百姓家中。 〈賞析〉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
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荒涼的景象,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
后二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此詩為劉禹錫著名的詠史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
烏衣巷因何得名? 夫子廟泮池南側的烏衣巷,是南京最古老的一條街巷,也是東晉時宰相王導、謝安故居所在地。在六朝時已是十分顯赫,唐代詩人劉禹錫一首《烏衣巷》,更使它流傳千古。
有關烏衣巷名稱的由來,也因此被人關注。 有神話傳說:金陵人王榭,航海途中遭風暴翻船,漂流至烏衣國,娶妻生子,后復回故里,但十分思念烏衣國親人,因此將居所之巷取名為“烏衣巷”。
也有一種說法:因王導、謝安兩家弟子裙履風流,都喜歡穿黑衣,所以后人將此巷稱為“烏衣巷”。 其實,烏衣巷之名源于孫權定。
七、關于"亭"的詩句
亭booth;in the middle;kiosk;亭tíng〈名〉(1)(象形。
戰國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為從高省,丁聲。
本義:古代設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2)同本義。后指驛亭 [inn]亭,人所安定也。
亭有樓。――《說文》漢家因秦十里一亭。
亭,留也。――《一切經音義經》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釋名·釋宮釋》為泗上亭長。――《漢書·高祖紀》安陽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輒殺人。
――晉·干寶《搜神記》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白《菩薩蠻》(3)如:亭郵(驛站);亭民(驛亭附近的居民);亭寺(驛亭。
寺,辦公的官署);亭舍(驛亭的客舍);亭傳(客棧);亭置(郵亭驛站);亭驛(4)亭子。有頂無墻,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園里[pavilion]西蜀子云亭。
――《三國志·諸葛亮傳》常記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夢令》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清·姚鼐《登泰山記》亭西有岱祠。(5)又如:亭榭(亭閣臺榭);亭館(供人游憩歇宿的亭臺館舍);亭檻(亭子的欄桿;亭子);亭院(造有涼亭、樓閣等建筑物的庭園或花園);亭景(亭影);亭落(亭院;村落);亭彩(舊時辦喜事扎的亭樓、銘旌)(6)古代設在邊塞觀察敵情的崗亭 [sentry box]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為閨門兩扇。
――《墨子》亭卒上樓掃除,見死婦,大驚,走白亭長。――漢·應劭《風俗通》(7)又如:亭戍(古代邊境上的崗亭和營壘);亭吏(亭長);亭佐(亭長的副手);門亭(設于城門處的亭);亭卒(秦漢亭中的差役)(8)像亭子的小房子 [kiosk]。
(9)如:書亭;郵亭;亭場(賣鹽的地方);亭子間(10)山梨 [mountain pear]枇杷橪柿,亭柰厚樸。――《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11)秦漢時的基層行政單位 [grass-roots]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
十亭一鄉。――《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亭tíng〈動〉(1)養育 [rear]。
(2)如:亭育(養育,培育);亭毒(養育;化育)(3)停止。同“停” [stop]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
――《漢書·西域傳上》(4)又如:亭當(完畢,妥當);亭居(水靜止的樣子)亭tíng〈形〉(1)適中,均衡 [well-balanced]。(2)如:亭勻(均勻,妥貼)(3)直。
姿勢挺立的或筆直 [erect]。(4)如:亭立(直立;聳立);亭亭秀秀(身材修長,容貌、體態俊美);亭亭款款(身材修長、緩步走動的樣子);亭亭植立(花木主干挺拔的);亭亭當當(妥當;合宜);亭亭裊裊(形容女子身材修長和體態輕盈)(5)正 [right]鶴跡秋偏靜,松陰午欲亭。
――《和史宮贊》(6)又如:亭決(公平的判斷)亭歷tínglì[a kind of grass――wolly draba (Draba nemorosa)] 又寫作“葶藶”,草木植物,籽味苦,可入藥黃連苦杕亭歷。――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亭臺樓閣tíngtái-lóugé[pavilions,terraces,and towers;a general reference to the elaborate Chinese architecture] 涼亭、臺榭、閣樓等精巧裝飾性園林建筑物的總稱。
亦作“樓臺亭閣”亭亭tíngtíng(1)[erect;upright]∶高聳直立的樣子亭亭凈植。――宋·周敦頤《愛蓮說》亭亭獨立。
――明·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亭亭如蓋。――明·歸有光《項脊軒志》(2)[gracefull]∶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氣亭亭玉立tíngtíng-yùlì[slim and graceful;tall and erect] 指身材修長美麗或花木細長挺拔。
亦作“玉立亭亭”亭午tíngwǔ[noon;midday] 正午;中午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風》亭子tíngzi(1)[pavilion]∶花園、公園或娛樂場所供游樂或休息的小建筑,有時為裝飾性的在亭子中野餐(2)[kiosk]∶涼亭,常建在花園或花園中的開敞的納涼亭榭,常由柱子支承屋頂建造亭子間tíngzijiān[a small,dark back room over a kitchen;garret] [方]∶上海一些舊式樓房中的一種狹小黑暗的小房間,位于房子后部的樓梯中間亭tíng ㄊㄧㄥˊ(1)有頂無墻,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園里;涼~。
牡丹~。(2)建筑得比較簡單的小房子:書~。
郵~。崗~。
(3)適中,均勻:~勻。(4)正,當:~午(正午,中午)。
鄭碼:SJWA,U:4EAD,GBK:CDA4筆畫數:9,部首:亠,筆順編號:412514512booth;in the middle;kiosk;。
八、關于“煙雨樓”的詩句有哪些
1、《歸括蒼和楊嗣之吏部煙雨樓韻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姜特立
誰發天慳得勝游,佳名收拾更無留。
鄭虔祁岳今誰是,為掃陰沈萬壑秋。
2、《括蒼煙雨樓》
年代: 宋 作者: 樓鑰
莫為看山只憑欄,遠懷猶恨兩山間。
坐深卻得無窮趣,只看平川一半山。
3、《煙雨樓用韓子祁詩韻》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春云欲泮旋濛濛,百頃南沏一棹通。
回望還迷堤柳綠,到來才辨榭梅紅。
不殊圖畫倪黃境,真是樓臺煙雨中。
欲倩李牟攜鐵笛,月明度曲水晶宮。
4、《煙雨樓》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樓壓重湖實壯哉,樓前圖畫若天開。
鷗從沙際沖煙去,燕向花邊卷雨來。
傍柳一橋相掩映,隔林雙塔共崔嵬。
欄干倚盡催詩處,晴日須來三四回。
5、《煙雨樓》
年代: 宋 作者: 葉隆禮
傍家亭館占湖東,寂寞為鄰祗陸公。
竹樹一堤如有礙,乾坤萬象自無窮。
棹歌遠入秋波綠,塔影中分晚照紅。
尊酒待游煙雨景,畫圖著我笠蓑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