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有“以”字的詩句
李商隱《韓碑》:碑高三丈字如斗,負以靈鰲蟠以螭。
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此裘非繒亦非纊,裁以法度絮以仁。
李隆基《鶺鴒頌》:冒霜停雪,以茂以悅,恣卷舒兮。……觀此翔禽,以悅我心,良史書兮。
韓愈《琴曲歌辭·履霜操》:兒在中野,以宿以處。四無人聲,誰與兒語。
柳宗元《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師,集大功》:錫汝斧鉞,其往視師。師是蔡人,以宥以厘。
陸龜蒙《彼農二章》:以負以載,悉薅悉鉏,我慕圣道,我耽古書。
乾隆《免除宿遷縣等地部分正賦》:佇看元氣復閭閻,庶協以休以助理。
蘇軾《泂酌亭詩?并引?》:以瀹以烹,眾喊莫齊。
曹植《洛神賦》: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
文天祥《生日謝朱約山和來韻》:韓公而下文寬夫,相高以壽不以官。
二、以詩句作謎面,猜成語.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觸景生情)
白日依山盡.(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____________下落不明 不識廬山真面目.(宋·蘇軾《題西林壁》) ____________身臨其境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____________油然而生 藏在深閨人未識.(唐·白居易《長恨歌》) ____________其貌不揚 黃河之水天上來.(唐·李白《將進酒》) ____________源遠流長 剪不斷,理還亂.(南唐·李煜《獨上西樓》) ____________難分難解 兩個黃鸝鳴翠柳.(唐·杜甫《絕句》) ____________有聲有色 君王掩面救不得.(唐·白居易《長恨歌》) ____________愛莫能助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____________風吹草動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____________水落石出 是進亦憂,退亦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____________樂在其中 桃花潭水深千尺.(唐·李白《贈汪倫》) ____________無與倫比 同行十二載,未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____________眼花繚亂 問君能有幾多愁.(南唐·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對答如流 夜久語聲絕.(唐·杜甫《石壕吏》) ____________不明不白 于無聲處聽驚雷.(唐·龔自珍《己亥雜詩》) ____________不同凡響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____________高瞻遠矚 朝辭白帝,暮至江陵.(北魏·酈道元《水經注》) ____________一日千里。
三、關于詩句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錦瑟》 《錦瑟》是中國詩歌史上爭議最大的詩作之一。
此詩以含意的隱晦、意境的朦朧而著稱,也以其特有的朦朧美和豐富的暗示性,吸引歷代詩評家和注家一次又一次地試圖了開她神秘的面紗。 李商隱之詩大都不易解,而諸詩之中以《錦瑟》為首。
李商隱之詩之所以難解,典故的運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為李商隱之詩往往是逐句用典,而且用典時又“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乃至一典多用。
故詩句的意義往往已與原典故所表現的意義有所不同。《錦瑟》一詩所引用的典故更不只一個,而這些典故經詩人加以融合,“經過主觀想象的創造,而具現一個全新的意象。
它已脫離原典的歷史時空湖概念而存在,而獨立為一種當下趕法的意象了。”本文將歸納分析歷代詩論家對該詩的評析,并通過分析典故在該詩中的運用試圖作出解讀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