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紫色禾雀花的句子
禾雀花:又叫雀兒花,是國家二類保護植物,通常有白花油麻藤,花白色;美葉油麻藤,花紫色;常綠油麻藤,花深紫色等幾種,為蝶形花科,油麻藤屬木質藤本植物。
簇串狀花穗,直接長在藤蔓上,花盛開時如小鳥振翅欲飛。因其形肖似禾雀鳥而得名。
白色禾雀花被采摘后兩三個小時就會變成褐色,就更加像禾雀鳥。禾雀花四季常青,三出復葉互生,新葉嫩綠色,老葉灰綠色;嫩枝褐色或綠色,柔軟細長;老枝表皮龜裂,間有紅褐色縱向條紋,紅褐色條紋脫落后留下黑色點關狀橫向條紋。
禾雀花向上攀爬的本領極強,能象巨蟒般盤繞在大樹上。禾雀花每年3~4月下旬開花,花期40天左右。
花長約5至8厘米,有五片花瓣,花瓣顏色多樣,有淡綠色、紫色、褐色、乳白色等。其中有兩片花瓣會卷攏成小鳥翅膀狀,花托似禾雀頭,兩旁各有一粒似眼睛的小黑點,正中的一瓣,彎弓似雀背,兩側的花瓣似雀翼,底瓣后伸,似為尾巴。
每朵花都像一只小鳥,簇串狀花穗直接長在藤蔓上,吊掛成串,串串下垂,每串二三十朵,由一條青綠色小藤串連,盛開時,古藤老樹下掛滿禾雀花,遠遠觀看還以為真的是一群禾雀鳥藏身在花藤中,有如萬鳥棲息于林中濃蔭下,如果不小心損傷了花瓣,便有像鮮血一樣的紅色汁液流出,就像血液一般,因此被世人稱奇,且聞名中外,令人嘆為觀止。禾雀花一般都是只開花,而不結果。
禾雀花較喜光,向陽地開花繁茂,半遮蔭地開花亦多,忌蔭蔽;喜肥沃濕潤土壤,適生于土層深厚的沙壤土。 禾雀花品種有很多種,有奶白色、淡綠色、淡紫色、淡紅色、水紅色、藍色、橙色等多色。
觀賞價值:由于禾雀花四季常青,因此最宜于做公園、庭院等處的大型棚架、綠廊、綠亭、露地餐廳等的頂面綠化;也適于墻垣、假山陽臺等處的垂直綠化或作護坡花木;也可用于山巖、疊石、林間配置,頗具自然野趣。頂面綠化時,前期應注意設立支架、人工綁扎以助其攀援。
食用價值:鮮禾雀花味道甘甜可口,可作佐肴的時菜,還可伴肉類煮湯,煎炒均美味可口。曬干的禾雀花可以藥用,是一種降火清熱氣的佳品。
二、贊美石竹梅的詩句
贊美石竹梅的詩句
《苦竹》(唐)杜甫
青冥亦自守,軟弱強扶持。
味苦夏蟲避,叢卑春鳥疑。
軒墀會不重,翦伐欲無辭。
幸近幽人屋,霜根結在茲。
清晨止亭下,獨愛此幽篁。
《新栽竹》韋莊唐
寂寞階前見此君,繞欄吟罷卻沾巾。
異鄉流落誰相識,惟有叢篁似主人。
山園小梅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黃金樽。
新竹 (宋)楊萬里
東風弄巧補殘山,一夜吹添玉數竿。
半脫錦衣猶半著,籜龍未信怯春寒。
松樹 (唐)白居易
白金換得青松樹,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偷送好聲來。
四松 杜甫
四松初移時,大抵三尺強。
別來忽三載,離立如人長。
會看根不拔,莫計枝雕傷。
幽色幸秀發,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籬,本亦有堤防。
終然悵拔損,得愧千葉黃。
敢為故林主,黎庶猶未康。
避賊今始歸,春草滿空堂。
覽物嘆衰謝,及茲慰凄涼。
清風為我起,灑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蓋張。
我生無根蒂,配爾亦茫茫。
有情且賦詩,事跡可兩忘。
勿矜千載后,慘澹蟠穹蒼。
墨梅 居簡
莫恨丹青廢畫工,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故托緇塵異漢宮。
庭竹 (唐)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題新竹 (唐)杜牧
數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云。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新栽竹》韋莊唐
寂寞階前見此君,繞欄吟罷卻沾巾。
異鄉流落誰相識,惟有叢篁似主人。
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很高興為你解答有用請采納
三、贊美云霞的詩句
《柳梢青·錦里繁華》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錦里繁華。環宮故邸,疊萼奇花。俊客妖姬,爭飛金勒,齊駐香車。何須幕障幃遮。寶杯浸、紅云瑞霞。銀燭光中,清歌聲里,休恨天涯。
《寒食》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峽云烘日欲成霞,瀼水成紋淺見沙。
又向蠻方作寒食,強持扈酒對梨花。
物如巢燕年年客,心羨游僧處處家。
賴有春風能領略,一生相伴遍天涯。
《芙蓉城》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芙蓉城中花冥冥,誰其主者石與丁。
珠廉玉案翡翠屏,霞舒云卷千娉婷。
中有一人長眉青,炯如微云淡疏星。
往來三世空鏈形,竟坐誤讀黃庭經。
天門夜開飛爽靈,無復白日乘云軿。
俗緣千劫磨不盡,翠被冷落凄余馨。
因過緱山朝帝廷,夜聞笙簫弭節聽。
飄然而來誰使令,皎如明月入窗欞。
忽然而去不可執,寒衾虛幌風泠泠。
仙宮洞房本不扃,夢中同躡鳳凰翎。
徑度萬里如奔霆,玉樓浮空聳亭亭。
天書云篆誰所銘,遶樓飛步高冷竮。
仙風鏘然韻流鈴,蘧蘧形開如酒醒。
芳卿寄謝空丁寧,一朝覆水不返瓶,
羅巾別淚空熒熒。春風花開秋葉零,
世間羅綺紛膻腥。此身流浪隨滄溟,
偶然相值兩浮萍。愿君收視觀三庭,
勿與嘉谷生蝗螟。從渠一念三千齡,
下作人間尹與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