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雙關的詩句】
《 不第后賦菊》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我花開后百花殺”.特意將菊花之“開”與百花之“殺”(凋零)并列在一起,構成鮮明的對照,以顯示其間的必然聯系.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是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那么,與之相對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了.菊花,在封建文人筆下,最多不過把它作為勁節之士的化身,贊美其傲霜的品格;這里卻賦予它農民起義軍戰士的戰斗風貌與性格,把黃色的花瓣設想成戰士的盔甲,使它從幽人高士之花成為最新最美的農民革命戰士之花.正因為這樣,作者筆下的菊花也就一變過去那種幽獨淡雅的靜態美,顯現出一種豪邁粗獷、充滿戰斗氣息的動態美.它既非“孤標”,也不止“叢菊”,而是花開滿城,占盡秋光,散發出陣陣濃郁的戰斗芳香,所以用“香陣”來形容.“沖”、“透”二字,分別寫出其氣勢之盛與浸染之深,生動地展示出農民起義軍攻占長安,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二、雙關詩句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東邊日出西邊雨",既是晴天,又不是晴天。一個女子聽到她的愛人在江船上唱歌,捉摸不定,不知他對自己到底有無愛情。
這里就用"晴"字來借作"情"字。【春蠶到死絲方盡】絲:雙關語,「思」的諧音。
比喻情深誼長,至死不渝。唐·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南朝樂府詩中經常有雙關語,如《子夜歌》中的:今夕已歡別,合會在何時?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與“棋”雙關)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
(“蓮”與“憐”雙關)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
(“梧子”與“吾子”雙關)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
三、含有雙關的詩句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歌《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中的“絲”為何可理解成“思”呢?其實,這是古漢語中比較常見的修辭手法——雙關語。
在古漢語中,運用雙關語的詩詞歌賦很多,古漢語中雙關語這種修辭手法有其的運用特點和一些規律。 一、古漢語中雙關語的表現形式雙關語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種修辭方式。
具體地說,就是利用詞語同音或多義等條件,有意使一個語句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同時兼有兩種意思,表面上說的是甲義,實際上說的是乙義,類似我們平時所說的一箭雙雕、指桑罵槐。雙關語分為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
語義雙關在歇后語中經常出現,如“騎驢看唱本——走著瞧”,這里不再詳述。在古漢語中的雙關一般表現為諧音雙關。
所謂諧音雙關,是指利用一個詞音同或音近而兼顧兩種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辭手法。諧音雙關是民歌極喜運用的方法,最早見于《詩經》,并大多與比、興兼用。
如《有梅》:“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頃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此詩反映了女子感嘆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梅”諧“媒”,同時又以梅子不斷減少喻青春將逝,實為諧音而兼比喻。
在古漢語中,諧音雙關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音形皆同的諧音雙關。
這種諧音雙關的詞,音形皆同,只是表達的意思不同而已。例如,晉代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之《春歌》云:“自從別歡后,嘆音不絕響。
黃檗向春生,苦心隨日長。”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說的是樹的苦心在天天生長,其實表達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長。
將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無遺。(二)音同形不同的諧音雙關。
這種諧音雙關的表層詞與要表示的深層詞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這種情形在古漢語中出現得最多。如:1、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古時西南地區民歌最為發達,男女的結合,往往通過歌唱來實現。
在戀愛時,更是用唱歌來表情達意。作者在詩中利用“晴”與“情”同音構成雙關,寓意男女之間綿綿的情意。
2、晉代樂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識郞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
這里的絲、悟都是諧音雙關,“絲”諧“思”,猶言織婦對自己心儀的情人的思念;“悟”諧“誤”,指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耽誤了一段本應美好和悅的愛情。3、晉代樂府民歌《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歡別,合會在何時?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悠然”是“油燃”的諧音,寓意縱然明燈高照,但沒有情人相伴,也是徒勞枉然;“期”是“棋”的諧音,寓意“歡別”之后不知何時才能相見,真如一盤下不完的棋。
其凄美、哀怨之情躍然紙上,入木三分。(三)隱語諧音雙關。
這種諧音的深層含義是指一種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運等。如:1、《紅樓夢》第五回:“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詩中的“林”中掛的“玉帶”,“雪”里埋的金簪,加上前面兩句詩,暗示了林黛玉、薛寶釵的命運。
2、晉代樂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這里的“匹”,以織絲不成匹段隱喻情人不成匹配,佳偶不能天成,永遠成為人生的憾事。
如泣如訴,動人心魄,令人油然生出憐惜、感慨之情。二、深刻理解古漢語中雙關語的現實意義掌握并深刻理解好古漢語中雙關語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特點和規律,對于學好古漢語,理解古漢語的博大精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可以深刻理解古漢語精妙的遣詞造句的藝術魅力。在古漢語、古詩詞特別是古民歌之中,大量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運用諧音雙關來隱晦而又貼切地表達反抗壓迫、反抗舊禮教、追求愛情的樸素思想,既生動又活潑,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
如晉代樂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簡單的一個絲(思)字就比較隱晦地表達了織婦對情人的無限思念之情,其遣詞造句的藝術魅力可見一斑。
又如,《樂府詩集》之《西洲曲》:“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這里的“蓮子”、“蓮心”都是諧音雙關,“蓮子”諧“憐子”,即愛你,隱喻愛情的純潔;“蓮心”諧“憐心”,即愛憐之心,隱喻憐愛之深透,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男子的深長思念。語言婉轉動人,呈現出成熟的藝術技巧。
(二)可以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意思。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和藝術的需要,古漢語通過諧音雙關能起到一種隱語的作用。
如《史記·淮陰侯列傳》“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中“背”即暗示韓信將起兵造反。如果不知道這個“背”字是雙關語,就不能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意思。
又如,由于歷史的原因,古人在表達愛情時,往往不明說,而是通過雙關語的手法隱晦地表達。如李李商隱的詩歌《無題》就屬于這種情況,通過春蠶吐絲(“絲”與“思”諧音雙關)、蠟炬燃燒,。
四、含有雙關的句子
雙關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方式.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借助語音或語義的聯系,使語句同時關涉兩種事物,這種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方式叫雙關.“員外郎”同“園外狼”諧音,既說的是員外郎,又說的是園外狼,與園中獅形成對比,幽默、戲謔、饒有趣味.這種利用詞語的諧音關系(音同或者近)構成的雙關叫諧音雙關.猴子死后去見閻王,請求來世做人.閻王說:“你要做人,必須把身上的毛都撥掉.”就叫小鬼過來,給他拔毛.才撥一根,猴子就痛得大叫大嚷起來.閻王說:“看你,一毛不拔,怎能做人呢?”這則笑話假托一個寓言故事,諷刺極端吝嗇自私的人,他們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結尾發出了“怎能做人呢”的犀利質問.“一毛不拔”字面意義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引申義是形容極其吝嗇自私.這則笑話兼有兩種意義:表面上假托閻王責罵猴子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實際上是用來諷刺極其吝嗇自私的人.這種借助詞語的多義關系構成的雙關叫語義雙關.這里寶玉又說:“不必燙暖了,我只愛吃冷的.”薛姨媽道:“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寫字手打顫兒.”寶釵笑道:“寶兄弟,虧你每日家雜學旁收的,難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熱,要熱吃下去,發散的就快;耍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拿五臟去暖他,豈不受害?從此還不改了呢.快別吃那冷的了.”寶玉聽了這話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燙來方飲.黛玉嗑著瓜子兒,只管抿著嘴兒笑.可巧黛玉的丫環雪雁走來給黛玉送小手爐兒.黛玉因含笑問她說:“誰叫你送來的?難為他費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 雪雁遣:“紫鵑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來的.”黛玉接了,抱在懷中,笑道:“也虧了你倒聽她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么他說了你就依,比圣旨還快呢‘寶玉聽這話;知是黛玉借比奚落,也無回復之詞,只嘻嘻的笑了一陣罷了.(《紅樓夢》第八回)黛玉對雪雁說的一段話,“你”表面上指雪雁,實際指寶玉;“他”表面上指紫鵑,實際上指寶釵,是一語雙關.但和前文說的諧音雙關、語義雙關不同,而是利用特殊的語言環境中人物之間各自不同的關系,指著禿子罵瞎子.這種指桑罵槐式的雙關,可以叫影射雙關.據說,清代文人金圣嘆臨刑前贈給兒子一副對聯: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從字面上看,“蓮子”“梨兒”指結的兩種果實,而金圣嘆的兩個兒子的乳名就叫 “蓮子”“梨兒”.“蓮子”與“憐子”同音,“梨兒”與“離兒”同音,臨刑之際寫這副對聯,寄托了愛憐子女的凄苦悲痛的心情.這是涉及三個方面的“雙關”.例子(1):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竹枝詞》劉禹錫(「晴」表面上是說晴雨的「晴」,暗中卻又是在說情感的「情」,一語相關。)
例子(2):四面又明明是寒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風箏》魯迅(「寒威」和「冷氣」指的是天氣,也指保守的社會。)
雙關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雙關。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雙關又分為兩種:1、意義雙關【例】《紅樓夢》中“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內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諧音雙關【例】“道是無晴還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內含感情的情。
五、雙關句大全
雙關語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方式。
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分為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
諧音雙關: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條件使詞語或句子語義雙關。 下面是一些諧音雙關句的例子: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姓陶不見桃結果,姓李不見李花開,姓羅不見鑼鼓響,三個蠢材哪里來?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山頂滾石頭——石打石(實打實)。
拉著胡子上船——牽須過渡(謙虛過度)。嫩蛤蟆跳井一一撲通(不懂)。
語義雙關:利用詞語或句子的多義性在特定語境中形成雙關。比起諧音雙關來,語義雙關更為常用。
下面是一些語義雙關句的例子: 始欲識郞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
今夕已歡別,合會在何時?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新事業從頭做起,舊現象一手推平。秀才:莫逞能,三百條狗四下分,一少三多要單數,看你怎樣分得清。
三姐:九十九條打獵去,九十九條看羊來,九十九條守門口,還剩三條狗奴才。嘿嘿,秘書長,你高興得太早了吧,你看,我這兒還埋伏著一個車哪!將!秘書長!從全局來看,你輸了,你完了,你交槍吧!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
六、一語雙關的詩句
題臨安邸
南宋 林升
直:簡直。
【賞析】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是一首政治諷刺詩《題臨安邸》當時社會背景的詩。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茍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征: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時候才能罷休?
后兩句“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熏”“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杰作。
七、有關雙關的詩句
《 不第后賦菊》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我花開后百花殺”。
特意將菊花之“開”與百花之“殺”(凋零)并列在一起,構成鮮明的對照,以顯示其間的必然聯系。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是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那么,與之相對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了。
菊花,在封建文人筆下,最多不過把它作為勁節之士的化身,贊美其傲霜的品格;這里卻賦予它農民起義軍戰士的戰斗風貌與性格,把黃色的花瓣設想成戰士的盔甲,使它從幽人高士之花成為最新最美的農民革命戰士之花。正因為這樣,作者筆下的菊花也就一變過去那種幽獨淡雅的靜態美,顯現出一種豪邁粗獷、充滿戰斗氣息的動態美。
它既非“孤標”,也不止“叢菊”,而是花開滿城,占盡秋光,散發出陣陣濃郁的戰斗芳香,所以用“香陣”來形容。“沖”、“透”二字,分別寫出其氣勢之盛與浸染之深,生動地展示出農民起義軍攻占長安,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