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需有關石頭的古詩詞
【玄都壇歌,寄元逸人】杜甫
故人昔隱東蒙峰,已佩含景蒼精龍。
故人今居子午谷,獨在陰崖結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壇,青石漠漠常風寒。<--------
子規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云旗翻。
知君此計成長往,芝草瑯玕日應長。
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杜甫
雨映行宮辱贈詩,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邊老病雖無力,強擬晴天理釣絲。
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無泥。<----------
只須伐竹開荒徑,倚杖穿花聽馬嘶。
【東峰亭各賦一物得幽徑石】王緯
片石東溪上,陰崖剩阻修。
雨馀青石靄,歲晚綠苔幽。<-----------
從來不可轉,今日為人留。
【黃家洞】李賀
雀步蹙沙聲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鏃。<---------
黑幡三點銅鼓鳴,高作猿啼搖箭箙。
彩巾纏踍幅半斜,溪頭簇隊映葛花。
山潭晚霧吟白鼉,竹蛇飛蠹射金沙。
閑驅竹馬緩歸家,官軍自殺容州槎。
【青石-激忠烈也】白居易
青石出自藍田山,兼車運載來長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墳土未干名已滅。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
愿為顏氏段氏碑,雕鏤太尉與太師。
刻此兩片堅貞質,狀彼二人忠烈姿。
義心如石屹不轉,死節如石確不移。
如觀奮擊朱泚日,似見叱訶希烈時。
各于其上題名謚,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雖遷碑獨存,骨化為塵名不死。
長使不忠不烈臣,觀碑改節慕為人。
慕為人,勸事君。
【蓮石】白居易
青石一兩片,白蓮三四枝。<------
寄將東洛去,心與物相隨。
石倚風前樹,蓮栽月下池。
遙知安置處,預想發榮時。
領郡來何遠,還鄉去已遲。
莫言千里別,歲晚有心期。
【別石泉】李紳
素沙見底空無色,青石潛流暗有聲。<-----------
微渡竹風涵淅瀝,細浮松月透輕明。
桂凝秋露添靈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應是梵宮連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
【寄山友長孫棲嶠】賈島
此時氣蕭颯,琴院可應關。
鶴似君無事,風吹雨遍山。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間。<------
有徑連高頂,心期相與還。
【深山逢老僧二首】貫休
衲衣線粗心似月,自把短鋤鋤榾柮。
青石溪邊踏葉行,數片云隨兩眉雪。<------
二、中國古代賞石的詩文石詩
賞石的詩文(唐)白居易·三年為刺史二首(之二)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蘗。
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唐)白居易·詠雙石蒼然兩片石,厥狀怪且丑。俗用無所堪,時人嫌不取。
結從胚渾始,得自洞庭口。萬古遺水濱,一朝入吾手。
擔舁來郡內,洗刷去泥垢。孔黑煙痕深,罅青苔色厚。
老蛟蟠作足,古劍插為首。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間有。
一可支吾琴,一可貯吾酒。峭絕高數尺,坳泓容一斗。
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洼樽酌未空,玉山頹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漸恐少年場,不容垂白叟。
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
(唐)劉禹錫·謝柳子厚寄疊石硯常時同硯席,寄硯感離群。清越敲寒玉,參差疊碧云。
煙嵐余斐亹,水墨兩氛氳。好與陶貞白,松窗寫紫文。
(宋)蘇軾·雪浪石太行西來萬馬屯,勢與岱岳爭雄尊。飛狐上黨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黃昏。
削成山東二百郡,氣壓代北三家村。千峰右卷矗牙帳,崩崖鑿斷開土門。
朅來城下作飛石,一炮驚落天驕魂。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臥枯榆根。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宋)蘇軾·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寶也王晉卿以小詩借觀,意在于奪仆不敢不借然以此詩先之海石來珠宮,秀色如蛾綠。坡陀尺寸間,宛轉陵巒足。
連娟二華頂,空洞三茅腹。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
殷勤嶠南使,饋餉揚州牧。得之喜無寐,與汝交不瀆。
盛以高麗盆,藉以文登玉。幽光先五夜,冷氣壓三伏。
老人生如寄,茅舍久未卜。一夫幸可致,千里還相逐。
風流貴公子,竄謫武當谷。見山應已厭,何事奪所欲。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傳觀慎勿許,間道歸應速。
(宋)蘇軾·壺中九華湖口人李正臣蓄異石九峰,玲瓏宛轉,若窗欞然。余欲以百金買之,與仇池石為偶,方南遷未暇也。
名之曰壺中九華,且以詩識之。我家岷蜀最高峰,夢里猶驚翠掃空。
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天池水落層層見,玉女窗明處處通。
念我仇池太孤絕,百金歸買碧玲瓏。(明)米萬鐘·漫園初成紀勝無勞出郭輿,臥游眺聽日堪書。
嵐沖石發縈山帶,梵挾松弦韻木魚。狎主風煙俱老大,慣親鷗鳥獨迂竦。
偶從圖畫新摹得,疑向江鄉乍卜居。(明)陸君弼·夏日朱憲昌山人以錦石見貽雨花雖擅瑪瑙石,其質粗頑僅充礫。
君云采自靈巖山,精者齊安不足比。(清)蒲松齡·石隱園年年設榻聽新蟬,風景今年勝去年。
雨過松香生客夢,萍開水碧見云天。老藤繞屋龍蛇出,怪石當門虎豹眠。
我以蛙鳴間魚躍,儼然鼓吹小山邊。(清)蒲松齡·題石遙望此石驚怪之,插青挺秀最離奇。
不知何處曾相見,澗壑群言似武夷。(清)乾隆·青蓮朵化石玲瓏佛缽花,雅宜旁置綠蕉芽。
皇山峭透房山壯,兼美端堪傲米家。(清)乾隆·青云片詭石居然云片青,松風吹竅韻清冷。
英英生處如為雨,朕古何殊岱岳靈。(唐)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傭刓抱水含滿唇,暗灑萇弘冷血痕。紗帷晝暖墨花春,輕漚漂沫松麝薰。
干膩薄重立腳勻,數寸光秋無日昏。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碩何足云。
(唐)白居易·太湖石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斷碧云根。
風氣通巖穴,苔文護洞門。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
(宋)王令·假山鯨牙鯤鬣相摩捽,巨靈戲撮天凹突。舊山風老狂云根,重湖凍脫秋波骨。
我來謂怪非得真,醉揭碧海瞰蛟窟。不然禹鼎魑魅形,神顛鬼脅相撐挾。
(宋)陸游·閑居自述自許山翁懶是真,紛紛外物豈關身。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凈掃明窗憑素幾,間穿密竹岸烏巾。殘年自有青天管,便是無錐也未貧。
(宋)陸游·題昆山石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寸根蹙密九節瘦,一拳突兀千金值。
(宋)方巖·靈璧磬石歌靈璧一石天下奇,體勢雄偉何巍峨。巨靈恕拗天柱擲,平地蒼龍卷首尾。
兩片黑云腰夾之,聲如青銅色如玉。秀潤四時崗崗翠,乾坤所寶落世間。
(宋)黃庭堅·劉晦叔洮河石硯久聞岷山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兼嫌文史不知武,要試飽霜秋兔毫。(宋)蘇軾·雙石夢時良是覺時非,汲井埋盆故自癡。
但覺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嵋。秋風與作煙云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宋)米芾·研山銘五色水,浮昆侖。
潭在頂,出黑云。掛龍怪,爍電痕。
極變化,闔道門。(宋)辛棄疾·詠石巨石亭亭缺嚙多,懸知千古也消磨。
人間正覓擎天柱,無奈風吹雨打何。(元)張雨·得昆山石昆邱尺壁驚人眼,眼底都無蒿華蒼;隱巖連環蛻山骨,重于沉水辟寒香。
孤根立雪依琴存,小雜生云潤筆床;與作先生怪石供,袖中東海若為藏。(明)王世貞·題靈璧石有石高僅尺,宛而巫山同。
許借從吾弟,移來仗小童。雨垂青欲滴,云過碧爭雄。
安得壺公引,輕身住此中。(清)鄭板橋·石欲學云林畫石頭,愧他筆墨太輕柔。
而今老去心知意,只向精神淡處求。(清)鄭板橋·石峰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
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須折我腰。(唐)白居易·太湖石遠望老。
三、關于“雨花石”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雨花石形狀 1,珍重養清泉,有時天可補。
孔尚任詠《六合石子》 2,天也物也,物有不足,故昔女媧氏煉五色之石,以補其闕。戰國《列子》 3,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雙石(并引)》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4,土中一掌嬰兒新,爪指良是肌骨勻。《石芝》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5,清池上幾案,碎月落杯盤。
《寄怪石石斛與魯元翰》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6,堅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寄怪石石斛與魯元翰》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7,賴有銅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瓏。
《予昔作壺中九華詩其后八年復過湖口則石已為》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描寫雨花石市場的 1,余履齒每及雨花、桃葉間,必討其上乘者。《靈巖子石記》描寫雨花石市場的 2,雨花臺石子崗之中腰,有筑草房居,門外幾列售石子者”《靈巖子石記》 3,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四、關于寶石的詩句有哪些
1,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桃李,報之以瓊瑤……”,這里的“瓊瑤”、“瓊琚”指的是珍貴的玉器,用來象征淳樸美好愿望,表達了我國古人人民樸素善良的內心世界
2,“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桴兮擊鳴鼓”屈原——《九歌》,其中“玉桴”指的是玉頭的鼓槌
3,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靡以為米長;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離騷》 “瓊枝”指美麗的玉,“瓊靡”指玉的碎屑,“瑤象”指的是美玉的象牙,借寶玉石之美描寫宏大萬千的氣勢,抒發了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
4,雙珠玳瑁簪”,《古詩為焦促卿妻作并序》中“耳著明月珠,”“口如含朱丹”這里的“珠”、“丹”都是指珠寶首飾,“朱丹”指紅寶石;曹植《美女篇》中“玉帛不時安”,這里“玉”與“帛”一起為古代行聘之禮;《西洲曲》中“垂手明如玉”
5,王之渙著名的《涼州詞》里“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翰的《涼州詞》里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句子,李商隱《錦瑟》里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而李白以“明月珠”比喻賢能,辛棄疾以“玉漏迢迢”比喻時間漫長……特別是《紅樓夢》里的一塊神奇的“通靈寶玉”,蘊涵了無盡的詩情畫意,其中有許多關于寶玉石的詩句,比如“珍珠如土金如鐵”、“白玉為常金作馬”、“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請來金陵王”……可為達到了中國寶玉石詩詞的極致。
6,“華夏神龍”的靈壁石
掀風雨,挾電雷,集百千部落圖騰,起由古邈;
灑瑞祥,播福壽,兼億萬華人夙愿,飛向輝煌。
7,靈壁石,“中國龍”(詞牌“長相思”):
行空中,躍水中,踏火乘云馭勁風。神威中國龍。
志在胸,信在胸,蓄勢騰飛向碧空。歡欣披彩虹。
8,卷紋石,整體造型好像一座女人半身像,而它的美麗的卷紋,則好像女人的一頭秀發,像瀑布一樣滔滔奔瀉那種秀發。我為它命名“秀發飛瀑”,配了這樣一首詩:
飄飄玉人發,楚楚富天姿。
百丈來天瀑,千年動地詩
9,白居易的《太湖石》,寫的是一塊太湖石的外貌特點,通過外貌特點的描述,詠唱石頭的氣勢:
遠望老嵯峨,近觀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勢若千萬尋。
嵌空華陽洞,重疊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劍門深。
形質冠今古,氣色通晴陰。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為異,時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礪,搗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萬金。
豈伊造物者,獨能知我心。
他的另一首詠石詩《雙石》,除后面幾句是寫自己的心事之外,全詩主要是描述石頭的外觀特點和神韻的:
蒼然兩片石,厥狀怪且丑。
萬古遺水濱,一朝入我手。
老蛟蟠作足,古劍插為首。
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間有。
一可支吾琴,一可貯吾酒。
峭絕高數尺,坳泓容一斗。
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
洼樽酌未空,玉山頹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
漸恐少年場,不容垂白叟。
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
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
10,宗魯浩的《天授風姿》,就是以描述一塊奇石的外觀特點,來詠嘆這塊奇石的自然美的:
抱樸守真映大千,空靈剔透出天然。
千雕百塑嵯峨立,似玉似珠籠碧煙。
再如鄭錦之吟詠一塊靈壁石的對聯,上聯描述石頭的體態,下聯描述石頭的紋理,上下聯都是詠唱石頭的外觀形象的:
鬼斧劈來體態安穩;
神功雕就紋飾大方。
拙作《孤峰獨秀》,前兩句詠唱了石的外觀特點,后兩句詠唱了石的神韻之美:
百丈瓊華凌碧空,青萍出鞘刺寒宮。
巍峨險峻多奇偉,堪與漢王唱大風。
詠石詩,也可以通過敘述一塊奇石形成之不易,來詠嘆這塊奇石的珍貴價值。例如拙作《玉玲瓏》,敘述了一塊奇石形成的特定條件和漫長的歷程,說明了這塊奇石來之不易,價值的珍貴:
大漠沙千里,于闐刻骨風。
萬年功不斷,始有玉玲瓏。
五、賞石文化的詩歌兩首
(唐)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傭刓抱水含滿唇,暗灑萇弘冷血痕。 紗帷晝暖墨花春,輕漚漂沫松麝薰。
干膩薄重立腳勻,數寸光秋無日昏。 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碩何足云。
(唐)白居易·太湖石 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斷碧云根。
風氣通巖穴,苔文護洞門。 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
(宋)王令·假山 鯨牙鯤鬣相摩捽,巨靈戲撮天凹突。 舊山風老狂云根,重湖凍脫秋波骨。
我來謂怪非得真,醉揭碧海瞰蛟窟。 不然禹鼎魑魅形,神顛鬼脅相撐挾。
(宋)陸游·閑居自述 自許山翁懶是真,紛紛外物豈關身。 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凈掃明窗憑素幾,間穿密竹岸烏巾。 殘年自有青天管,便是無錐也未貧。
(宋)陸游·題昆山石 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節瘦,一拳突兀千金值。
(宋)方巖·靈璧磬石歌 靈璧一石天下奇,體勢雄偉何巍峨。 巨靈恕拗天柱擲,平地蒼龍卷首尾。
兩片黑云腰夾之,聲如青銅色如玉。 秀潤四時崗崗翠,乾坤所寶落世間。
(宋)黃庭堅·劉晦叔洮河石硯 久聞岷山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 兼嫌文史不知武,要試飽霜秋兔毫。 (宋)蘇軾·雙石 夢時良是覺時非,汲井埋盆故自癡。
但覺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嵋。 秋風與作煙云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宋)米芾·研山銘 五色水,浮昆侖。
潭在頂,出黑云。 掛龍怪,爍電痕。
極變化,闔道門。 (宋)辛棄疾·詠石 巨石亭亭缺嚙多,懸知千古也消磨。
人間正覓擎天柱,無奈風吹雨打何。 (元)張雨·得昆山石 昆邱尺壁驚人眼,眼底都無蒿華蒼; 隱巖連環蛻山骨,重于沉水辟寒香。
孤根立雪依琴存,小雜生云潤筆床; 與作先生怪石供,袖中東海若為藏。 (明)王世貞·題靈璧石 有石高僅尺,宛而巫山同。
許借從吾弟,移來仗小童。 雨垂青欲滴,云過碧爭雄。
安得壺公引,輕身住此中。 (清)鄭板橋·石 欲學云林畫石頭,愧他筆墨太輕柔。
而今老去心知意,只向精神淡處求。 (清)鄭板橋·石峰 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
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須折我腰。 杜甫欣賞一盆假山 一簣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處欲生云。 慈竹春陰覆,香爐曉勢分。
惟南將獻壽,佳氣日氤氳。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 頑然一塊石,臥此苔階碧。
雨露亦不知,霜雪亦不識。 園林幾盛衰,花木幾更易。
但問石先生,先生俱記得。 清人歸莊 昆山石 江東之山良秀絕,歷代人才多英杰。
靈氣旁流到物產,石狀離奇色明潔 白居易 賞石 詩二首 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 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 樹深藤老竹回環,石壁重重疊翠斑。
俗客看來猶解愛,忙人到此亦須閑。 況當霽景涼風后,如在千巖萬壑間。
黃綺更歸何處去?洛陽城內有商山。 陸游名句 花如解笑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吳昌碩詠石詩 名句 富貴神仙渾不羨,自高唯有石先生。 吟七律一首 工夫石外尋修養,文海書山增智商。
師古不泥為創建,傳承感悟得良方。 審時度勢出精語,意決志堅興典章。
蹈矩循規終覆轍,集思廣益譜新腔。
六、關于賞石文化的詩歌兩首
江西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距陶淵明故里栗里約1公里,仄斜臥在一條名曰醒泉的溪澗上那座相傳曾經是陶淵明醉酒而臥的“醉石”,平滑的石面上刻有宋代詩人程思孟的《書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淵明入醉鄉。
附近摩崖上刻滿了歷代文人的題詞和詩,其中明朝詩人郭波澄的一首《醉石詩》為:
淵明醉此石,石也醉淵明。
千載無人會,山高風月清。
石上醉痕在,石下醉泉深。
泉石晉時有,悠悠知我心。
五柳今何在,孤松還獨青。
若非當時醉,塵夢幾人醒。
注釋:五柳――指陶淵明。陶淵明號五柳先生。
歷代文人雅士們為自己喜愛的奇石,或者為友人珍藏的奇石吟詠詩詞對聯的就更多了。我國的賞石史上,最晚在南北朝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吟詠奇石的詩,例如南朝歷史學家、文學家梁蕭的《翠石》:
依峰形似鏡,構嶺勢如連。
映林同綠柳,臨池亂百川。
壁臺終不落,丹字本難傳。
邁有東明上,來游皆羽仙。
自隨朝開始,文人雅士們為奇石賦詩的,已經相當多見,到了唐朝,就蔚然成風了,蘇味道、宋之問、王維,李白、杜甫、劉長卿、白居易、劉禹錫、李德裕……都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詠石詩詞。歷經宋、元、明、清,伴隨著賞石文化的長盛不衰,詠石詩詞也一直長盛不衰,宋朝的蘇東坡、清朝的乾隆皇帝,既是賞石的大家,同時也是吟詠奇石的大詩人,都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詠石詩歌。蘇東坡的《雙石》詩、《雪浪石》詩、《壺中九華》詩,都是如今賞石界膾炙人口的詠石名詩;乾隆皇帝的詠石詩,竟多達一千多首,也被當今石友們津津樂道。
這些都足以說明,奇石與詩詞結緣,是中華賞石文化的一個特色。
奇石與詩詞結緣這種形式一經出現,就長盛而不衰,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種傳統。
這樣說,是否言之有據?我們無妨先來看看當年蘇東坡所愛而無緣得到的奇石《壺中九華》的一段遭遇。
宋紹正元年(1094)蘇東坡被貶惠州(今屬廣東)。一日,他路過湖江(今江西湖口縣)時,看見藏石家李正臣府上有座奇石,九峰林立,獨具風姿,十分喜歡,想購而得之,但因行色匆匆,不便購石,只在李的請求下,為石頭起名“壺中九華”,并賦了一首七律:
清溪電轉失云峰,夢里猶驚翠掃空。
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
天池水落層層見,玉女窗虛處處通。
念我仇池太孤絕,百金歸買碧玲瓏。
詩的前六句寫了石頭的形態、神韻,第七句字面寫他的“仇池”奇石“太孤絕”,實際說的是他對“壺中九華”的鐘愛;最后一句還是不由自主表露了他想重金購買的渴望。
過后,他對“壺中九華”一直念念不忘。幾年后他被派往廉州(今廣西合浦)任職,有一天路徑湖口時,特地趕到李玉臣家,欲出重金購買,誰知早被別人買走了,撲了個空,萬分遺憾,以郁悶的心情,原韻又寫了一首七律:
江邊陣馬走千峰,聞訊方知冀北空。
尤物已隨清夢斷,真形猶在畫圖中。
歸來晚歲同元亮,卻掃何人伴敬通。
賴有銅盆修清供,仇池玉色自玲瓏。
前四句寫了心愛之物無緣擁有的無奈,后四句是無奈之中的自我寬慰。
蘇東坡死后次年,他的好友、門生黃庭堅路過湖口,李正臣給他看了蘇東坡寫的那兩首詩。黃庭堅看后,感動萬分,同時為表懷念恩師之情,步蘇東坡原韻寫了一首和詩:
有人夜半持山去,頓覺浮嵐暖翠空。
試問安排華屋處,何如零落亂云中。
能回趙璧人安在,已入南柯夢不通。
賴有霜鐘難席卷,掛帆來聽響玲瓏。
由于蘇東坡的賞識,“壺中九華”成為歷史名石。到了明代,藏石家林有麟著作《素園石譜》時,把“壺中九華”的畫圖,以及蘇、黃所寫三首詩,全都收錄其中,同時還收錄了明朝詩人潘象安為“壺中九華”題詠的另一首詩:
片石蒼山色,復如山勢奇。
雖然在屋里,自有白云知。
“壺中九華”這塊石頭,從唐朝在李正臣家被蘇東坡發現,到明朝被林有麟收錄于《素園石譜》,僅我們所知的,就有三首七律、一首絕句和它結緣,近千年間,尚不知道的,必定更多。俗話說,窺一斑可以知全豹,從“壺中九華”的遭遇可以說明,詩詞與奇石結緣,的確是中華賞石文化歷史的一個傳統。
七、賞石文化的詩歌兩首
(唐)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傭刓抱水含滿唇,暗灑萇弘冷血痕。 紗帷晝暖墨花春,輕漚漂沫松麝薰。
干膩薄重立腳勻,數寸光秋無日昏。 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碩何足云。
(唐)白居易·太湖石 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斷碧云根。
風氣通巖穴,苔文護洞門。 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
(宋)王令·假山 鯨牙鯤鬣相摩捽,巨靈戲撮天凹突。 舊山風老狂云根,重湖凍脫秋波骨。
我來謂怪非得真,醉揭碧海瞰蛟窟。 不然禹鼎魑魅形,神顛鬼脅相撐挾。
(宋)陸游·閑居自述 自許山翁懶是真,紛紛外物豈關身。 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凈掃明窗憑素幾,間穿密竹岸烏巾。 殘年自有青天管,便是無錐也未貧。
(宋)陸游·題昆山石 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節瘦,一拳突兀千金值。
(宋)方巖·靈璧磬石歌 靈璧一石天下奇,體勢雄偉何巍峨。 巨靈恕拗天柱擲,平地蒼龍卷首尾。
兩片黑云腰夾之,聲如青銅色如玉。 秀潤四時崗崗翠,乾坤所寶落世間。
(宋)黃庭堅·劉晦叔洮河石硯 久聞岷山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 兼嫌文史不知武,要試飽霜秋兔毫。 (宋)蘇軾·雙石 夢時良是覺時非,汲井埋盆故自癡。
但覺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嵋。 秋風與作煙云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宋)米芾·研山銘 五色水,浮昆侖。
潭在頂,出黑云。 掛龍怪,爍電痕。
極變化,闔道門。 (宋)辛棄疾·詠石 巨石亭亭缺嚙多,懸知千古也消磨。
人間正覓擎天柱,無奈風吹雨打何。 (元)張雨·得昆山石 昆邱尺壁驚人眼,眼底都無蒿華蒼; 隱巖連環蛻山骨,重于沉水辟寒香。
孤根立雪依琴存,小雜生云潤筆床; 與作先生怪石供,袖中東海若為藏。 (明)王世貞·題靈璧石 有石高僅尺,宛而巫山同。
許借從吾弟,移來仗小童。 雨垂青欲滴,云過碧爭雄。
安得壺公引,輕身住此中。 (清)鄭板橋·石 欲學云林畫石頭,愧他筆墨太輕柔。
而今老去心知意,只向精神淡處求。 (清)鄭板橋·石峰 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
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須折我腰。 杜甫欣賞一盆假山 一簣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處欲生云。 慈竹春陰覆,香爐曉勢分。
惟南將獻壽,佳氣日氤氳。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 頑然一塊石,臥此苔階碧。
雨露亦不知,霜雪亦不識。 園林幾盛衰,花木幾更易。
但問石先生,先生俱記得。 清人歸莊 昆山石 江東之山良秀絕,歷代人才多英杰。
靈氣旁流到物產,石狀離奇色明潔 白居易 賞石 詩二首 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 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 樹深藤老竹回環,石壁重重疊翠斑。
俗客看來猶解愛,忙人到此亦須閑。 況當霽景涼風后,如在千巖萬壑間。
黃綺更歸何處去?洛陽城內有商山。 陸游名句 花如解笑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吳昌碩詠石詩 名句 富貴神仙渾不羨,自高唯有石先生。 吟七律一首 工夫石外尋修養,文海書山增智商。
師古不泥為創建,傳承感悟得良方。 審時度勢出精語,意決志堅興典章。
蹈矩循規終覆轍,集思廣益譜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