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的《春思》的詩句解釋
詩的前兩句沿襲了《詩經》中“興”的藝術手法,然而又是對“興”的超越。何為興?《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興也;《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且隕”,興也。著名詞學家葉嘉瑩說:“興是由物及心,比是由心及物。”物不是本來的目的,而是一個引子。“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是為了牽出一段相思的痛苦,興也。
但這兩句又超越了傳統的“興”的局限。誰說那碧如絲的、壓低了綠枝的繁茂不是兩地的相思呢?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誰說相思不也在生長呢?“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寫的是愁,“如碧絲”“低綠枝”寫的是相思。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心理格式塔使得這種景與心相貫一通。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如果平白的翻譯也必然失去詩的韻味,“當你想要回家時,正是我思念你最痛苦的時候”,大約覺得有些不通暢。詩歌很有曲折的,大大咧咧粗略的對待詩歌不是正確的態度,非得有顆玲瓏心不可。這兩句的奧妙在于不是寫“妾”是如何的思念“君”,而是“君”思念“妾”。明明自己思念親人,卻反說親人如何的思念自己,這是唐詩里一個很重要的玄妙之處,如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將這一技巧發揮到極致的是杜甫的“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李白這兩句正是運用的這種寫作技巧。這兩句的合理翻譯應該是:遠方的你思念并想象我因為想你而痛苦的樣子,使你傷心,動了回家的念頭。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緯”,春風啊,我和你素不相識,為什么要吹入我的閨房來呢?女子在抱怨了,為什么抱怨呢?因為春天多么美好啊,你為什么要惹我起相思呢?其實是她自己惹起自己的相思,她卻抱怨入羅緯的春風,女子的可愛情態躍然紙上。實際上,這種相思是怎么也擺脫不了的,根本就與春風無關,可以說,每一個事物都可以引起她的綿綿相思。
二、古詩《春思》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李白這首五言古詩的題目是《春思》,一望而知,這是一首描寫思婦內心世界的詩篇。按照我國古典詩歌的傳統表達習慣,大凡提到"春"字,一般都是語義雙關的,其一,當然是指大自然的春天,其二,又可比喻男女之間的情愛。古時閨中女子每當春光明媚之際,其所思所想,自然是非出門在外的夫君莫屬了。唐代詩人中有不少是善寫思婦詩的行家里手,而有關少婦思春這一題材也真的留下了不少傳神之作。如有"七絕圣手"之稱的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就形象而細膩地再現了一位原來無愁的"閨中少婦",因為日子過得無憂無慮,所以就把自己仔細地打扮了一番,登上高高的翠樓,去觀賞外面的大好春光。誰知,這一看不打緊,爛漫的春光卻勾起了內心深處的"春思":后悔自己當初一個勁兒地鼓動丈夫到邊關去建功立業,到頭來,卻辜負了這大好的"春光",虛度了"青春"。不過,由于《閨怨》是用當時最流行的七絕形式創作的,因而呈現出一種比較表層的世俗的審美情感和趨向,也就是說流于通俗,而李白的這首《春思》,雖然屬于同一題材,但因為體裁不同,是用五言古詩寫的,所以在感情的抒發上,更加顯得曲折委婉,一唱三嘆。《閨怨》一看就是一首典型的唐詩,甚至毫無疑義是盛唐之作,而《春思》卻給人以一種既古樸又雋秀的美感享受。清朝乾隆皇帝對這首詩曾經有過這樣的評價:"古意卻帶秀色,體近齊梁。"意思是說,從格調來說,與南朝齊梁間的民歌極為相似,但在表情達意上卻更多了幾分含蓄與蘊藉,這種與《詩經》頗為相似的風格就是所謂的"古意"了。不過,在修辭上還是非常講究的,運用了不同的對偶句式,開頭是一般的工整的對法,"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緊接著便精心構造了一聯頗見功力的"流水對","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這種藝術上的考究與錘煉,就是乾隆皇帝所肯定的"秀色"了
三、《春思》這首詩的意思
是一首描寫思婦心緒的詩。
開頭兩句以相隔遙遠的燕秦春天景物起興,寫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日思念遠在燕地衛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歸來。三、四句由開頭兩句生發而來,繼續寫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歸懷己,此時秦桑已低,妾已斷腸,進一層表達了思婦之情。
五、六兩句,以春風掀動羅幃時,思婦的心理活動,來表現她對愛情堅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詩以景寄情,委婉動人。
婦住在秦中,眼前所見的是枝葉蘩茂的桑林,心中所念的卻是燕北春寒料峭中剛剛發芽的小草,其實她根本沒有心思欣賞身邊的春光,因為她已經被春光撩起了"春思",惦記起遠在燕地行役、久久不歸的丈夫。這首詩的"興"的寓意其實是藏而不露的。
從字面上看,明明是說,由于氣候不同,所以秦地與燕北的春天在時間上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春"的另一層意思是指男女之間的愛戀,也就是在古時詩文中經常出現的"懷春"之意,那么,當燕北的丈夫在開始感到離家已經很長時間、剛剛開始想要回家的時候,家中的妻子早就在一天到晚掰著手指頭過日子,急切地盼望著丈夫的歸來了。"秦桑低綠枝"是不是還有著更為內在的含義呢?因為每每提起"秦桑",總會讓人想起那首著名的漢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命為羅敷。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
"《陌上桑》中的"秦氏樓","善蠶桑","采桑城南隅"與這首《春思》中的"秦桑低綠枝",之間或許不完全是毫無關系的偶然巧合吧。李白大概在向人們暗示,《春思》中的女主人公也和"羅敷"那樣,是一位既美艷無雙又堅貞機智的品貌雙絕的良家女子吧。
四、關于古詩《春思》的問題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思婦心緒的詩。開頭兩句以相隔遙遠的燕秦春天景物起興,寫獨處 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日思念遠在燕地衛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歸來。三、四句由 開頭兩句生發而來,繼續寫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歸懷己,此時秦桑已低,妾已斷 腸,進一層表達了思婦之情。五、六兩句,以春風掀動羅幃時,思婦的心理活動,來 表現她對愛情堅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詩以景寄情,委婉動人。
春思 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賞析
這首詩是借閨婦抒寫春怨,期望早日了結戰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詩的首聯點明題意,首句點“春”,次句點路遙“相思”。頷聯寫少婦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漢,一在胡,相隔千里。頸聯寫離恨,寫春情。末聯故作問語,問征夫何時功成返鄉。全詩流露非戰情緒,也是借漢詠唐,諷刺窮兵黷武。
五、李白寫的《春思》的單個字解釋,和詩句意思
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1、詞句注釋 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帶,此泛指北部邊地,征夫所在之處。
秦桑:秦地的桑樹。秦,指陜西省一帶,此指思婦所在之地。
燕地寒冷,草木遲生于較暖的秦地。 君:指征夫。
懷歸:想家。 妾:古代婦女自稱。
此處為思婦自指。 羅幃:絲織的簾帳。
2、白話譯文 燕地春草還是嫩如青絲, 秦地桑葉早已壓彎綠枝。 當你懷念家鄉盼望回歸之時, 正是我深深想你柔腸寸斷之時。
習習春風你我并不相識, 為何吹起了我的帳子? 3、賞析:李白有很多描寫思婦心理的詩篇,《春思》是其中之一。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春”字通常語意雙關:既指春天,又可以用來比喻男女之愛。
此詩《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這兩方面的意思。此詩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春天景物起興,別具一格。
思婦觸景生情,想起了遠方的丈夫,頗為傷懷。她申斥春風,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處。
六、春思 詩詞鑒賞
這首詩題作《春思》,詩中也句句就春立意。
在藝術手法的運用上,詩人是以前兩句反襯后兩句,使所要表達的愁恨顯得加倍強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黃”,已經用嫩綠、鵝黃兩色把這幅春草叢生、柳絲飄拂的生機盎然的畫面點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歷亂李花香”,更用暗筆為這幅畫添上嫣紅、潔白兩色,并以寫氣圖貌之筆傳出了花枝披離、花氣氤氳的濃春景象,使畫面上的春光更加艷冶,春意更加喧鬧。
詩人在這兩句里寫足了春景,其目的在從反面襯托出與這良辰美景形成強烈對照的無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七、春思 李白的名句
春思》
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注釋:
1、燕: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
2、秦:今陜西,燕地寒冷,草木遲生于較暖的秦地。
3、羅幃:絲織的簾帳。
譯文: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綠的小絲,秦地桑葉,早已茂密得壓彎樹枝。
郎君啊,當你在邊境想家的時候,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腸斷裂日子。
多情的春風呵,我與你素不相識,你為何闖入羅幃,攪亂我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