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創詩詞求對仗工整的四字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無名氏《畫》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王績《野望》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洲.
——崔顥《黃鶴樓》
穿花峽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杜甫《曲江對酒》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王勃《滕王閣》
二、從詩詞中找出4對對仗工整的聯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律詩的頷聯頸聯都是對仗很工整的,但以古人對工對的要求是很嚴格的,頷聯是有工對這個要求,但不是每首都能達到這個水平的。
杜甫的詩對仗不錯,可供一看。還有王維的。
排律除了首尾二聯都是要求對仗的,也可一看。
三、詩詞,對聯中的對仗工整是指什么
一是字數要相等.上聯字數等于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如民國時某人諷袁世凱一聯: “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上聯‘袁世凱’三個字和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是"對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如明代顧憲成題無錫東林書院聯: 但對聯中應盡量避免“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不過,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杭州西湖葛嶺聯: 桃花流水之曲; 綠蔭芳草之間. 上下聯“之”字同位重復,但因為是虛字,是可以的.不過,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稱為“換位格”),如林森挽孫中山先生聯::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詞性相當.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名詞(含方位詞)、動詞、形容詞(含顏色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后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詞組應具有相同或相近詞性.首先是"實對實,虛對虛"規則,這是一個最為基本,含義也最寬泛的規則.某些情況下只需遵循這一點即可.其次詞類對應規則,即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則.再次是義類對應規則,義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一修辭方法.特別是將名詞部分分為許多小類,如.天文(日月風雨等)、時令(年節朝夕等)、地理(山風江河等)、官室(樓臺門戶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飛禽(雞鳥鳳鶴等)等等.最后是鄰類對應規則,即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如天文對時令、天文對地理 、地理對宮室等等. 三是結構相稱.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詞組和句式之結構)應當盡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并列結構對并列結構,等等.如李白題題湖南岳陽樓聯: 水天一色; 風月無邊. 此聯上下聯皆為主謂結構.其中,“水天”對“風月”皆為并列結構,“一色”對“無邊”皆為偏正結構. 但在詞性相當的情況下,有些較為近似或較為特殊的句式結構,其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四是節奏相應.就是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過;最難 風雨 故人來. 這是一副七字短聯,上下聯節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較長的對聯,節奏也必須相應. 五是平仄相諧.什么是平仄?普通話的平仄歸類,簡言之,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古四聲中,平聲為平,上、去、入聲為仄.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 (一)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并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詞組末字或者節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二)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當代聯家余德泉等總結了一套“馬蹄韻"規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奏,如: 書山有路勤為徑. ○○●●○○● 學海無涯苦作舟. ●●○○●●○ (○為平,●為仄."學"字按《平水韻部》為入聲) 對聯平仄問題不是絕對的,在許多情況下可以變通.如對聯中出現疊字、復字、回文、諧趣、音韻等等,可以視具體情況而定.有的因聯意需要時也可以例外. 六是內容相關.什么是對聯?就是既“對”又“聯”.上面說到的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節奏相應和平仄相諧都是“對”,還差一個“聯”.“聯”就是要內容相關.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但對聯的任何規則都有例外,“內容相關”也是如此.對聯中有兩類極特殊的對聯.一是"無情對",上下聯逐字逐詞對仗工整,但內容毫不相關(或有似是而非的聯系),上下聯聯意對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樹已半尋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干. 上下聯中,"樹""果"皆草木類;"已""然"皆虛字;"半""一"皆數字;"尋""點"皆轉義為動詞;"休""不"皆虛字;"縱""相"皆虛字;"斧""干"則為古代兵器.全聯以口語對詩句,更顯出乎意料之趣味.。
四、“律詩”的對仗工整要求是什么
對仗也叫對偶,是詩詞中最直觀的形式美。
它是一種視覺藝術,同聽覺藝術(平仄、押韻)構成詩詞完整的格律美。絕句不必對仗,律詩八句分四聯:首聯、頜聯、頸聯、尾聯。
中間兩聯須用對仗。長律除首尾兩聯外,均須對仗。
(一)對仗的規則是: ⑴ 出句和對句的平仄相對立; ⑵ 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復;(實際上每首律、絕詩內均不可重字) ⑶ 語法結構要相同:即句型、詞組相同。 如主謂、動賓、聯合、偏正及用虛字要相同; ⑷ 詞性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特別講究數字對數字,方位對方位,專名對專名,疊字對疊字等; ⑸ 避免“合掌”。
這就是上、下聯意義不可重復。如:“夏荷千支麗,蓮花萬朵妍”。
這就是犯了“合掌”之弊。湖南黃奕有一對仗歌:“律詩中間兩對聯,上句下句成對仗,平仄聲調要相反,句型詞性要一樣。
一聯避免意思同,兩聯也莫太相象。首尾可對可不對,絕句一般不對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