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羊的古詩詞
河湟 杜牧 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
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
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閑人。 -------------------------------------------------------------------------------- 早晴至報恩山寺 文同 山石饞饞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煙開遠水雙鷗落,日落高林一雉飛。 大麥未收治圃晚,小蠶猶臥斫桑稀。
暮煙已合牛羊下,信馬林間步月歸。 -------------------------------------------------------------------------------- 傷春 陳與義 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聞戰馬,豈知窮海看飛龍。 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
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 -------------------------------------------------------------------------------- 木蘭辭 南北無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 離騷 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于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饞而齌[1]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茲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度蘅與方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愿竢[2]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3]以練要兮,長顑[4]頷亦何傷; 攬木根以結芷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5];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6]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眾女疾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7]郁邑余挓[8]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女媭[9]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 曰:“鮌婞[10]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11]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 薋菉葹[12]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 眾不可戶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
依前圣以節中兮,喟憑心而歷茲; 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 “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 不顧難[13]以圖后兮,五子用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亂流。
二、誰知道含有羊的古詩詞名句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唐·李白《將進酒》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唐·溫庭筠《蘇武廟》
玉羊東北上,金虎西南昃------南朝梁.劉孝綽《望月有所思》
太平之瑞寶鼎,樂協之應玉羊。-----南朝梁·蕭統《七契》
羊馬群中覓人道,雁門關外絕人家。------唐·施肩吾《云中道上作》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唐·杜牧《河湟》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唐·杜甫《日暮》
萬羊亦是男兒事,莫學狂夫取次嘗。----史鳳《八分羊》
麋入神羊隊,鳥驚海鷺眠。------元稹《直臺》
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陳與義《傷春》
暮煙已合牛羊下,信馬林間步月歸。 -----文同《早晴至報恩山寺》
三、描寫羊的古詩
1、鼠:碩鼠說鼠,無食我黍。
《詩經》 2、牛: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孔雀東南飛》 3、虎:二虎共斗,必有一傷。
《廉頗藺相如列傳》 4、兔;狡兔死,走狗烹。《吳越春秋》 5、龍:虎嘯龍吟殷巖泉《夢游天姆吟留別》 6、蛇: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小石潭記》 7、馬: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8、羊:磨刀霍霍向豬羊。
《木蘭詩》 9、猴:金猴奮起千鈞棒——**《七律》 10、雞:雄雞一聲天下白——李賀《致酒行》 11、狗:狗彘食人食——司馬光《訓儉示康》 12、豬: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詩》。
四、帶羊的成語有哪些
【餓虎逢羊】逢:碰到,遇到。
饑餓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餓虎見羊】饑餓的老虎見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餓虎撲羊】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餓虎擒羊】像饑餓的老虎捕食羔羊一樣。比喻迅猛貪婪。
【餓虎吞羊】饑餓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放羊拾柴】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希望能懷孕,從而得到名份上的兒子。 【告朔餼羊】原指魯國自文公起不親到祖廟告祭,只殺一只羊應付一下。
后比喻照例應付,敷衍了事。 【羔羊素絲】羔羊:小羊羔,此指小羊羔的皮;素:白。
用小羊羔的皮毛縫制衣服,用素絲作為裝飾。舊時稱贊士大夫正直節儉,品德與儀表一樣美。
【羔羊之義】舊時指為人或為官清白,有節操。 【虎蕩羊群】老虎跑進羊群。
比喻強大者沖入柔弱者中間任意橫行,以強凌弱。 【虎皮羊質】質:本性。
比喻外強內弱,虛有其表。 【虎入羊群】老虎跑進羊群。
比喻強大者沖入柔弱者中間任意砍殺。 【紅羊劫年】紅羊:古時迷信,認為丁未年是容易發生災禍的年份,丁屬火,未屬羊,故稱紅羊。
指國家或個人遭受災難的歲月。 【黃羊任人】比喻大公無私、任人唯賢。
【虎質羊皮】質:本性。 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
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賣狗懸羊】猶言掛羊頭賣狗肉。
意指名不副實。 【買王得羊】①指想買王獻之字,卻得到了羊欣的字。
意為差強人意。②指摹仿名人的字畫雖然逼真而終差一等。
【鳥道羊腸】狹險典折的山路。 【羚羊掛角】羚羊夜宿,掛角于樹,腳不著地,以避禍患。
舊時多比喻詩的意境超脫。 為了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查了許多資料,翻閱了許多書,雖然不盡詳細,但我仍然希望能對你起到很大的作用,這是我努力找資料的最大滿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