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達一家人和睦的詩句有什么
1、萬事順,合家歡,愿君如意喜滿門 。
2、朱門北啟新春色;紫氣東來大吉祥。
3、衣豐食足戌年樂;國泰民安亥歲歡 。
4、富也罷,窮也罷,幸福不靠金錢架。豪華恬淡各千秋,富者輝煌,窮也清雅 。
5、豐年富足人歡笑;盛世平安犬不驚。
6、犬守家門門有喜;毫敷毛筆筆生花。
7、家和人興百福至,兒孫繞膝花滿堂。
拼音【hé mù】
一、基本解釋:相處融洽友好。
1、近義詞:融洽、和諧
2、反義詞:緊張
二、引證解釋
1、謂和好相處,不爭吵。
2、《左傳·成公十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3、《后漢書·杜詩傳》:"陛下起兵十有三年,將帥和睦,士卒鳧薻。"
4、唐 陳子昂《座右銘》:"兄弟敦和睦,朋友篤信誠。"
5、老舍 《神拳》第一幕:"只盼那你們……全家和睦。
6、《綠色蟈蟈》法布爾:" 撇開這一點不談,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頂多面對食物有點兒敵對行為而已。"
7、宋 秦醇 《譚意歌傳》:"意治閨門,深有禮法,處親族皆有恩意,內外和睦,家道已成。"
8、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若二子和睦,共守成業,天下事未可知也。
2、指與別人相處得好。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南郭秀才》:"孝順公婆,和睦妯娌。
二、【幸福一家人現代詩歌
《相親相愛一家人》我喜歡一回家 就有暖洋洋的燈光在等待 我喜歡一起床 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臉龐 我喜歡一出門 就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 我喜歡一家人 心朝著同一個方向眺望 哦! 我喜歡快樂時 馬上就想要和你一起分享 我喜歡受傷時 就想起你們溫暖的懷抱 我喜歡生氣時 就想到你們永遠包容多么偉大 我喜歡旅行時 為你把美好記憶帶回家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有緣才能相聚 有心才會珍惜 何必讓滿天烏云遮住眼睛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有福就該同享 有難必然同當 用相知相守換地久天長 我喜歡一回家 就把亂糟糟的心情都忘掉 我喜歡一起床 就帶給大家微笑的臉龐 我喜歡一出門 就為了個人和世界的美好打拼 我喜歡一家人 夢朝著同一個方向創造 哦! 當別人快樂時 好像是自己獲得幸福一樣 當別人受傷時 我愿意敞開最真的懷抱 當別人生氣時 告訴他就算觀念不同不必激動 當別人需要時 我一定卷起袖子幫助他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有緣才能相聚 有心才會珍惜 何必讓滿天烏云遮住眼睛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有福就該同享 有難必然同當 用相知相守換地久天長 處處為你用心 一直最有默契 請你相信這份感情值得感激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有緣才能相聚 有心才會珍惜 何必讓滿天烏云遮住眼睛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有福就該同享 有難必然同當 用相知相守換地久天長。
三、描寫快樂的一家人的詩句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唐代,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白話釋義: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2、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唐代,《忸村》
白話釋義:老妻正在用紙畫一張棋盤,小兒子敲打著針作一只魚鉤。
3、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唐代,杜甫《進艇》
白話釋義: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身著布衣,深情地牽引著老妻乘上小艇,在浣花溪上鼓棹游賞,清澈的溪水在陽光下蕩漾著波光,不遠處,孩子們在水里無憂無慮地洗澡嬉戲。
擴展資料
1、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唐代,岑參《逢入京使》
譯文: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4、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宋代,晏殊《中秋月》
譯文:中秋月圓,月光灑在庭院,院中梧桐樹影婆娑,我一人羈旅異鄉,節日里看這月亮下的樹影,時間緩緩過去,影子不知不覺的移動著。遙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宮中的嬋娟,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只有那清冷月亮和孤寂桂樹。
四、形容一家人的古詩句有哪些
1、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辛棄疾(南宋)《鷓鴣天·游鵝湖醉書家壁》 譯文:春播即將開始,大忙季節就要到來,不知誰家的年輕女子,穿著白衣青裙,趁著大忙前的閑暇時光趕著去走娘家。 2、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唐)《長恨歌》 譯文:在天愿為比翼雙飛鳥,在地愿為并生連理枝。
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3、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張若虛(唐)《春江花月夜》 譯文: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4、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唐)《寒食 / 寒食日即事》 譯文: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里。 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杜甫(唐)《春望》 譯文: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6、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唐)《逢入京使》 譯文: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五、古代描述幸福家人的詩
1、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 宋代:陸游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
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譯文 我家住在有著蒼茫如煙的云氣和夕陽晚照的鄉間,與世上的事情毫不相關。
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過了竹林;看完了《黃庭》就躺下來觀賞山中美景。 貪圖的是任意放縱,蔑視世俗的生活,任憑自己在這種無拘無束的生活中衰老,別妨礙自己的處處開心,本來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種心腸,就是使英雄無所作為地衰老就像是對待平常是一樣。
2、清平樂·村居 宋代: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3、農父 唐代:張碧 運鋤耕劚侵星起,隴畝豐盈滿家喜。 譯文 每天星星還沒有墜落(披星戴月去勞動),就去田間勞動,辛辛苦苦,待到莊稼豐收在望的時候,全家是多么高興呀! 4、常棣 先秦:佚名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
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譯文 陳列好盤盞布好豐盛宴席,盡情地飲酒歡宴不醉不休。兄弟們親親熱熱聚在一起,到底是血脈相連一家骨肉。
夫妻們親密無間志同道合,就好比婉轉悠揚琴瑟協奏。兄弟們親親熱熱聚在一起,是那樣和諧歡樂永久永久。
井然有序地安排家庭關系,把老婆孩子打發歡歡喜喜,前前后后認真考慮究根底,仔細想想難道不是這么個理嗎? 5、南池 唐代:李郢 小男供餌婦搓絲,溢榼香醪倒接罹。 日出兩竿魚正食,一家歡笑在南池。
譯文 小男孩準備魚餌,妻子搓絲準備做釣魚線,丈夫倒裹頭巾,身旁滿滿一壺濁酒飄出濃濃的香氣。太陽升起兩竿高了,正是魚兒覓食的時候,咬鉤的魚一條接著一條。
一家人歡歡喜喜在南池繼續垂釣。
六、一家人聚在一起的詩句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宋 杜甫《月夜憶舍弟》 釋義: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月夜憶舍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
此詩首聯和頷聯寫景,烘托出戰爭的氛圍。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特別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時節,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全詩托物詠懷,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語言精工,格調沉郁哀傷,真摯感人。
2.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唐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釋義: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濕了一樣。
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懷》亦為一篇吟月思鄉的上乘之作。它被世人傳詠至今的原因,不在于他表達感情的直白和熱情,也不在于其氣勢的壯闊,因為它既沒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狂放豪邁,也沒有‘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的威懾,它更以它的獨特的意境,清冷的情思為后人所慨嘆。
3.團圓便是家肥事,何必盈倉與滿箱?——唐 杜荀鶴《和舍弟題書堂》 釋義:團圓是最幸福的,其他的什么財富,不要有太多的苛求。 《和舍弟題書堂》是唐代詩人杜荀鶴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
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
官至翰學士知制造。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 蘇軾《水調歌頭》 釋義: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
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 張九齡《望月懷遠》 釋義: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望月懷遠》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作品。
此詩是望月懷思的名篇。開頭緊扣題目,首句寫“望月”,次句寫“懷遠”;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結尾兩句進一步抒寫了對遠方親人的一片深情。
全詩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意境幽靜秀麗,構思巧妙,情景交融,細膩入微,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