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搜集關于描寫戰場的詩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好山好水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岳飛《池州翠微亭》) 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南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王翰《涼州詞》)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胡馬依北風, 越鳥巢南枝。
(《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二、收集古代描寫戰爭的古詩 整理分類
隴西行-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從軍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從軍行-楊炯
烽火照西嘩礌糕啡蕹獨革掃宮激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塞下曲-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塞下曲-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滿江紅-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三、搜集幾首古今中外描寫戰爭的詩詞
1、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涼州詞》 [評析] 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
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
三、四句極寫征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
歷來評注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
在學人領悟。”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
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
【古文論今,韻味無窮 2、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評析]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
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
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
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3、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行》。
第一首寫戍邊將士殺敵立功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前兩句從邊塞景象寫起,勾畫出一幅極為遼闊的邊地風光圖,后兩句筆鋒一轉,著眼于一個普通戰士,表現他在極為艱苦的邊地出生入死,竟致鐵甲磨穿,但仍然無怨無悔,發出了豪氣干云的誓言。
4、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破陣子》塑造了一個壯歲馳騁疆場、暮年壯心不已的英雄形象,這是詞人理想自我的化身。詞的上闕寫道:“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主人公即使在酒醉中也不忘挑燈看劍,連做夢都是吹角連營的場景,可見收復失地、報效國家已化作主人公的唯一信念,成為他生命的全部內容。“挑燈看劍”和“吹角連營”又顯示出主人公的身份是軍事統帥,這正是作者早年和耿京領導起義軍時的寫照。
下文所描繪的沙場秋點兵的熱烈而雄壯的軍事生活情景,也是作者“壯歲旌旗擁萬夫”親身經歷的縮影。分給部下烤牛肉吃,演奏雄壯的軍樂,在秋日的戰場上點檢軍隊,準備進擊敵軍,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場面!這是作者一生中引以自豪的一段經歷,回憶起來也令人神旺。
如此現身說法,陳亮自然會受到感染和鼓舞。 詞的下片展示了主人公的理想境界:騎的盧駿馬,挾霹靂強弓,沖鋒陷陣,殺敵立功,上以完成君王收復失地的大事業,下以建立自己的歷史功績。
因為對一個英雄來說,一腔熱血和滿腹韜略是不足惜的,最重要的是為這些本錢派上用場,即所謂英雄有用武之地。處在南宋后期的歷史條件下,關系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頭等大事是抗擊金國南侵和收復失去的土地,這是當時一切有氣節的志士仁人如岳飛、宗澤、陸游等的人生理想,自然也是辛棄疾和陳亮的人生理想。
理想光輝的照射,令讀者看到了英雄本色。而這本色正是作者和陳亮相知相交的思想基礎。
如此披肝瀝膽,還有什么可“忌”?不難看出,作者“賦壯詞以寄”陳亮,意在勉勵陳亮為抗戰這一大事業獻身。 春望5、作者: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
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營造了氣氛。同時此聯對仗工整,圓熟自然,詩意跌宕。
“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
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
本聯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
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思念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詩人妻子兒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家書不至,他如。
四、搜集幾首古今中外描寫戰爭的詩詞
1、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涼州詞》 [評析] 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
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
三、四句極寫征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
歷來評注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
在學人領悟。”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
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
【古文論今,韻味無窮 2、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評析]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
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
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
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3、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行》。
第一首寫戍邊將士殺敵立功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前兩句從邊塞景象寫起,勾畫出一幅極為遼闊的邊地風光圖,后兩句筆鋒一轉,著眼于一個普通戰士,表現他在極為艱苦的邊地出生入死,竟致鐵甲磨穿,但仍然無怨無悔,發出了豪氣干云的誓言。
4、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破陣子》塑造了一個壯歲馳騁疆場、暮年壯心不已的英雄形象,這是詞人理想自我的化身。詞的上闕寫道:“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主人公即使在酒醉中也不忘挑燈看劍,連做夢都是吹角連營的場景,可見收復失地、報效國家已化作主人公的唯一信念,成為他生命的全部內容。“挑燈看劍”和“吹角連營”又顯示出主人公的身份是軍事統帥,這正是作者早年和耿京領導起義軍時的寫照。
下文所描繪的沙場秋點兵的熱烈而雄壯的軍事生活情景,也是作者“壯歲旌旗擁萬夫”親身經歷的縮影。分給部下烤牛肉吃,演奏雄壯的軍樂,在秋日的戰場上點檢軍隊,準備進擊敵軍,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場面!這是作者一生中引以自豪的一段經歷,回憶起來也令人神旺。
如此現身說法,陳亮自然會受到感染和鼓舞。 詞的下片展示了主人公的理想境界:騎的盧駿馬,挾霹靂強弓,沖鋒陷陣,殺敵立功,上以完成君王收復失地的大事業,下以建立自己的歷史功績。
因為對一個英雄來說,一腔熱血和滿腹韜略是不足惜的,最重要的是為這些本錢派上用場,即所謂英雄有用武之地。處在南宋后期的歷史條件下,關系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頭等大事是抗擊金國南侵和收復失去的土地,這是當時一切有氣節的志士仁人如岳飛、宗澤、陸游等的人生理想,自然也是辛棄疾和陳亮的人生理想。
理想光輝的照射,令讀者看到了英雄本色。而這本色正是作者和陳亮相知相交的思想基礎。
如此披肝瀝膽,還有什么可“忌”?不難看出,作者“賦壯詞以寄”陳亮,意在勉勵陳亮為抗戰這一大事業獻身。 春望5、作者: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
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營造了氣氛。同時此聯對仗工整,圓熟自然,詩意跌宕。
“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
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
本聯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
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思念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詩人妻子兒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
五、古今描寫戰爭的詩詞
◎ 海灣戰爭詩3首
1 3月20日巴格達旅行信件
我在古老的伊拉克巴格達
給你寫信,我親愛的朋友,
古老的文明的源頭----
幼發拉底河,就在我左右。
猶如希臘、羅馬和拜占庭,
偉大的傳統和人民已衰落,
悲哀的海水圍繞著二十個
世紀來一蹶不振的阿拉伯,
歷史,在重演圣經某些段落。
白色的不高的房子,
并不太現代和繁華的城市,
倔強的油井象一根根魚刺,
矗立在絕望而荒涼的沙漠。
神燈熄滅了,阿拉丁的墳口
已被瓶口出來的魔鬼湮沒。
我旅行在巴格達,看到的
是恐慌、欺詐、無告和淤怒。
上帝發威了,
因為罪惡,滔天的罪惡,
又已經回到了人們的心中,
因為美國和卑劣的薩達姆
雙雙都拒絕伸出他們
向伊拉克人民的拯救。
事實達成了,在這場硝煙中,
作惡的罪人將成為英雄,
而人民流淚了,為祖國獻身,
崇高熱血再次為此無辜激動。
我的計劃中的旅行被迫為
政客愚蠢自私的戰爭中止,
死亡黑色的日期到來了,雖然
這一天似乎并不是世界末日。
我必須停筆,凄厲的空襲警報
響起,一聲巨響,仿佛我腳下
叫人類家園的傷痕累累的
這個地球在整個抽搐震動。
不管怎么說,請相信,
我的旅行是愉快的,美麗的
巴格達和樸實傷感的市民,
和我共同忍受著頭頂雨一樣
潑下的漫天呼嘯盤旋的炮火。
信仰誕生了,因為我們
當今如同嬰兒一樣孤獨無助。
我的教訓是:請你在和平環境中
務必萬事保重。好友文斌字。
2 悲傷的淚噴撒在巴格達
悲傷的淚噴撒在巴格達,
因為我親愛的兄弟鮑波
死在了那里的白色擔架。
他是我母親的至愛,
是我父親的心肝,是我們家
在德克薩斯州的全部希望。
他去參加光榮的海軍陸戰隊,
因為他愛我們的祖國美利堅。
而今,他因為執行了任務
死在了圍攻巴格達的戰場上,
他橫躺在那里,19歲的臉上
沒有痛苦,就象他童年在他
堆滿玩具的小閣樓上一樣。
他一動也不動,因為從今后
他再也不能動了,他的遺體
將蓋上星條旗,和他的戰友
一同徒勞無益地仰望著身邊
高高的油田。我懇求你們
不要刺激我的父母,一紙
死亡證書和一枚錫做的勛章
將伴隨他們孤苦寂寞的晚年。
我了解這些情況,是今天下午
下班后剛剛在餐廳的電視上,
我的淚噴撒在我灼熱的胸懷,
就象彈雨噴撒在巴格達春天。
我愛我的祖國,但我的兄弟
鮑波死了,悲哀將永遠籠罩著
我母親的心
和他美麗富饒的家鄉。
3美伊未亡將士諍言
還好好活著的朋友們,
聽聽我們的話吧。
避開那些強硬的災禍,
驍勇的人,
它是堅硬的,
而我們母腹出生的生命
卻象露珠一樣
柔軟嬌嫩。
六、搜集幾首古今中外描寫戰爭的詩詞,從中摘錄一首熟讀成誦,還要寫出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注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借它來抵御匈奴的南侵。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里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后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七、關于古今描寫戰爭的詩句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深閨夢里人. 《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撞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風飄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涼州詞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塞下曲 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城足今古,白骨亂蓬篙. 從軍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風寒, 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 一時回首月中看. 楊炯的《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
八、【收集古代描寫戰爭的古詩整理分類】
著名詩人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有代表性: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 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 夜半行軍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 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 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李頎的《古從軍行》也很有名: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王昌齡的《塞下曲》寫到這場戰爭: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出塞. 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深閨夢里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者: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千尺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九、古今描寫戰爭的詩詞
出塞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塞下曲 作者: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下面這首分析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涼州詞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既然生命是從戰場上揀回來的,就不妨看得開一點,活得瀟灑一點,讓它在美酒、奇杯和胡樂中,實現自己悲壯的輝煌好了。
面對茫茫沙場和胡風酒筵,此詩對戰爭與娛樂、生與死的體驗,也帶有幾分唐人的豪華感和豪放感。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收集古今描寫戰爭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