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生物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生物的詩句有:
1.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3.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4. 忽如一日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5.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7.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1. 《己亥雜詩》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3.《游園不值》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
小扣柴扉久不開 。
春色滿園關不住 ,
一枝紅杏出墻來 。
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5.《憫農》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6.《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二、形容“生物”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生物”的詩句有
1.《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雪釋沙輕馬蹄疾,北城可游今暇日。
濺濺溪谷水亂流,漠漠郊原草爭出。
嬌梅過兩吹爛熳,幽鳥迎陽語啾唧。
分香欲滿錦樹園,剪彩休開寶刀室。
胡為我輩坐自苦,不念茲時去如失。
飽聞高徑動車輪,甘臥空堂守經帙。
淮蝗蔽天農久餓,越卒圍城盜少逸。
至尊深拱罷簫韶,元老相看進刀筆。
春風生物尚有意,壯士憂民豈無術。
不成歡醉但悲歌,回首功名古難必。
2.《游山步》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蹇驢渺渺過云邊,旋了三生物外緣。
平日視家真逆旅,此行出戶若登仙。
饑從野店烹葵飯,困就僧床借枕眠。
所恨暮年交舊盡,佳時無與共聯翩。
3.《新年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曉雨暗人日,春愁連上元。
水生挑菜渚,煙濕落梅村。
小市人歸盡,孤舟鶴踏翻。
猶堪慰寂寞,漁火亂黃昏。
北渚集群鷺,新年何所之。
盡歸喬木寺,分占結巢枝。
生物會有役,謀身各及時。
何當禁結弋,看引雪衣兒。
海國空自暖,春山無限清。
冰溪結癉雨,雪菌到江城。
更待輕雷發,先催凍筍生。
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莼羹。
小邑浮橋外,青山石岸東。
茶槍燒后有,麥浪水前空。
萬戶不禁酒,三年真識翁。
結茅來此住,歲晚有誰同。
荔子幾時熟,花頭今已繁。
探春先揀樹,買夏欲論園。
居士常摧客,參軍許扣門。
明年更有味,懷抱帶諸孫。
4.《寄題從兄坤載村居》
年代: 唐 作者: 李咸用
鄰并無非樵釣者,莊生物論宛然齊。雨中寒樹愁鴟立,
江上殘陽瘦馬嘶。說與眾傭同版筑,呂將群叟共磻溪。
覆巢破卵方堪懼,取次梧桐鳳且棲。
5.《哭玉碑子》
年代: 唐 作者: 盧仝
山有洞左頰,拾得玉碑子。其長一周尺,其闊一藥匕。
顏色九秋天,棱角四面起。輕敲吐寒流,清悲動神鬼。
稽首置手中,只似一片水。至文反無文,上帝應有以。
予疑仙石靈,愿以仙人比。心期香湯洗,歸送箓堂里。
頗奈窮相驢,行動如跛鱉。十里五里行,百蹶復千蹶。
顏子不少夭,玉碑中路折。橫文尋龜兆,直理任瓦裂。
劈竹不可合,破環永離別。向人如有情,似痛滴無血。
勘斗平地上,罅坼多嚙缺。百見百傷心,不堪再提挈。
怪哉堅貞姿,忽脆不堅固。矧曰人間人,安能保常度。
敢問生物成,敗為有真素。為稟靈異氣,不得受穢污。
驢罪真不厚,驢生亦錯誤。更將前前行,復恐山神怒。
白云蓊閉嶺,高松吟古墓。置此忍其傷,驅驢下山路。
6.《有僧言羅浮事,因為詩以寫之》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君言羅浮上,容易見九垠。漸高元氣壯,洶涌來翼身。
夜宿最高峰,瞻望浩無鄰。海黑天宇曠,星辰來逼人。
是時當朏魄,陰物恣騰振。日光吐鯨背,劍影開龍鱗。
倏若萬馬馳,旌旗聳奫淪。又如廣樂奏,金石含悲辛。
疑其有巨靈,怪物盡來賓。陰陽迭用事,乃俾夜作晨。
咿喔天雞鳴,扶桑色昕昕。赤波千萬里,涌出黃金輪。
下視生物息,霏如隙中塵。醯雞仰甕口,亦謂云漢津。
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鈞。安知視聽外,怪愕不可陳。
悠悠想大方,此乃杯水濱。知小天地大,安能識其真。
三、蘊含生物知識的古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講的是生物與海拔的關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昆蟲變態發育。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螢火蟲發光。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生物趨光性。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生物生長與溫度的關系。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物質的循環。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植物的光周期。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植物的繁殖。
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種子的傳播。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的種間競爭。
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園中一朵奇葩,她以其絢麗的色彩,迷人的風姿,醉人的芬芳,一直為炎黃子孫所矚目,那大家是不是知道呢?詩詞中還有許多描述生物學現象的句子。我們小組通過收集整理找到了這些,讓我帶著大家一起欣賞吧。“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是描述柳樹阿娜多姿的,聽到這樣的詩句,在校園及城市綠化中,侈能不選柳樹嗎?“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描寫秋葉的,大家都知道,葉子的顏色主要取決于葉綠素,但葉子中不只有葉綠素,還有一些其他的色素,就拿楓葉來說吧,秋天時葉綠素分解,葉子中的花青素呈現出來,所以葉子就變成了紅色。同學們都知道白居易的那首《憶江南》吧,“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多么美啊。可你們知道這些美麗的色彩是怎么形成的嗎?讓我來說吧,前半句大家好理解,后半句就是咱們的生物學現象了,那是由于大量藻類繁殖,而使江水呈現的顏色,總之,通過我們的調查,詩詞中有好多都是描述生物學現象的。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首詩句中描述了這樣的情景,山下的桃花都已經開敗了,可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說明開花要受到溫度條件的影響。其實還有描述這種生物學現象的詩句。例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燕草如碧絲,春風吹又生”。我們還找到了這樣的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說落葉落下后,溶入土中,被土中的細菌分解成無機物,被植物體重新吸收,為植物體提供營養。我們小組最大的感受是,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生物學現象,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生物的美麗。
“鵝,鵝,鵝,由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大家是不是看到了白鵝在水中游動的美景。這是駱賓王六歲時寫的詩句。大家都知道,那你們知道嗎?它其實屬于鳥的一種,大雁是它的祖先。大家對李白的《下江陵》也不陌生吧,“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那誰知道為什么猿猴叫個不停呢?其實很簡單,那是它們尋求配偶的信號,是動物的語言。其實還有描寫動物行為的詩句,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在這里我們小組更喜歡那們老漁翁,他不畏嚴寒的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人把人-鳥-風雨-花巧妙聯系起來,讓我們不難想象這樣一個生態環境:樹木蔥郁,鳥語花香,氣候宜人。讓我們體會到了生物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之美。其實這樣的詩句實在太多了。“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為我們勾畫出一派鄉村田園風光之景色。但是現在這樣的景象我們卻很難見到和聽到。因為我們的生態環境日益被破壞。這是一件多么殘酷的事啊。所以在這里我們倡議,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把我們的環境治理得更好,更美。
四、加急求海洋生物的詩詞
我國古代最有名的海洋生物是人魚,也就是鮫人,晉朝干寶的《搜神記》卷十二:“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有一首詩《鮫人潛織》(唐代康翊仁全集,選自全唐詩:卷780-21)“珠館馮夷室,靈鮫信所潛……無因聽札札,空想濯纖纖。”《摸魚兒》(宋詞:宋代王易簡作品)怪鮫宮,水晶簾卷,冰痕初斷香縷……算唯有淵明,黃花歲晚,此興共千古。
《賦得巨魚縱大壑》(唐朝姚康全集,選自全唐詩:卷331-14)水府乘閑望,圓波息躍魚……乘流千里去,風力藉吹噓。春山行旅圖 作者:無考 慘淡歲月入夢遙, 浪跡四海悲寂聊。
風流正隨鯤鵬去, 我自面壁空長嘯。 萬里江山皆風火, 十年胸中盡怒潮。
拼將一腔義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據史籍記載,渤海秦漢以前多見海鯨。
鯨體型極大,可長達30米(是現存最大動物),所以莊子所說的鯤鵬,并非完全是寓言,而是指渤海的海鯨。
五、與生物有關的詩句
1、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新月
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
3、月落烏啼霜滿天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上弦月
4、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玉盤。 ……………滿月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下弦月
6、今宵灑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月末蛾眉月
7、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 滿月
8、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赤道線速度和公轉
9、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山地垂直氣候
10、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對流層氣溫垂直變化
11、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散射
1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冷鋒
1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暖鋒
1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暖鋒
1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華南準靜止鋒
16、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 風力搬運
17、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 ……………昆明準靜止鋒、喀斯特地貌
18、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對流雨
19、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山谷風與地形雨
2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21、三時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船棹風。 …………伏旱
22、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樣春風有兩般。 …………地形坡向與氣候
23、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溫帶大陸性氣候
24、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 …………南亞熱帶氣候
25、日照胸前暖,風吹背后寒。 …………青藏高寒氣候
26、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高山氣候
27、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汐與月相
28、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山地
29、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內蒙古高原
30、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平原
3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喀期特地貌
3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地上河
33、一山不容二虎。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
34、落江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生物循環
35、棗發芽,種棉花。 …………生物指示作用
六、形容生物的詩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你東南西北風.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 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 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 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 鳴噪自紛紛.鷓鴣 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 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 花落黃陵廟里啼.游子乍聞征袖濕, 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 苦竹叢深日向西.鸚 鵡?裴夷直?勸爾莫移禽鳥性,?翠毛紅嘴任天真.?如今漫學人言巧,?解語終須累爾身.見鸚鵡戲作?王安石?云木何時兩翅翻,?玉籠金鎖祗煩冤.?直須強學人間語,?舉世無人解鳥言.《詠蠶 》蔣貽恭 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繡鴛鴦.《孤雁》 崔涂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渚云低暗度,關月冷相隨.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注釋]1、之:往.2、失:失群.3、渚:水中的小洲.4、矰:(zēng) [評析] 這是一首詠孤雁的詩,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棲憂慮的羈旅之情.一聯寫同伴歸盡,唯爾獨去,寫“離群”切題.二聯寫孤雁神態,先寫失群原因,再寫失群后的倉皇.三聯寫失群之苦楚.盡管振羽奮飛,仍然是只影無依,凄涼寂寞.四聯寫疑慮受箭喪生,表達詩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為此詩“字字珠璣,沒有一處是閑筆;而且余音裊裊,令人回味無窮,可稱五律詩中的上品.”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注釋]1、本以兩句:古人誤以為蟬是餐風飲露的.這里是說,既欲棲高處,自難以飽腹,雖帶恨聲,實也徒然.2、一樹句:意謂蟬雖哀鳴,樹卻自呈蒼潤,像是無情相待.實是隱喻受人冷落.3、薄宦:官卑職微.4、梗猶泛:這里是自傷淪落意.5、蕪已平:荒蕪到了沒脛地步.[評析] 這首詩借詠蟬以喻自身的高潔.前半首聞蟬而興,重在詠蟬;它餐風飲露,居高清雅,然而聲嘶力竭地鳴叫,卻難求一飽.后半首直抒己意,他鄉薄宦,梗枝漂流,故園荒蕪,胡不歸去?因而聞蟬以自警,同病相憐.全詩層層深入闡發主題:“高難飽”,鳴“徒勞”,聲“欲斷”,樹“無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實屬“詠物”佳絕.墨梅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注釋]1. 墨梅:水墨畫的梅花.2. 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簡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后世人稱道.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垂緌”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于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
七、蘊含生物知識的古詩詞
1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質的循環)
2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草原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
3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植物的向光性)
4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青蛙冬眠過后鳴叫與交配、繁殖)
5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植物開花受溫度和光照影響)
6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山上溫度較低,是影響桃花遲開的主要生態因子)
7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溫度對葉綠體色素及花青素的影響)
8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王禹偁《村行》(棠梨落葉的顏色;蕎麥秋天開花)
9 藤花紫蒙茸,藤葉青扶疏。誰謂好顏色,爾為害有余。下如蛇盤曲。上若繩縈紆。可憐中心樹,束縛成枯枝。——白居易《紫藤》(藤本植物的附生現象)
10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食物鏈、天敵、保護青蛙對農作物豐收的作用)
11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蘇麟《獻范仲淹詩》(溫度和光照對植物發育的影響)
12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農作物與雜草的種間競爭)
13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動物的保護色)
14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應激性,生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15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雁思歸雁南翔,年君客游思斷腸。——曹丕《燕歌行》(生物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草木落葉,候鳥遷徙)
16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詩》(生物的繁殖現象)
17 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張籍《田家行》(野蠶的發育過程,變態發育)
18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杜甫《曲江二首》(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覓食、交配、產卵和蜻蜓點水產卵,一觸即飛)
19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早春氣候還冷,黃鶯為向陽的樹枝而相互爭斗,實際上是繁殖中的一種占區行為;燕子用喙銜泥草,并混以唾液在屋檐下的筑巢行為)
20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江南春絕句》(同種動物因覓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的群聚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