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泰戈爾詩歌中人道主義思想的論文,2000字
1。
讀完《泰戈爾詩選》后,我思緒萬千。是的,泰戈爾的石總是那么豐富,有韻味和思想,極易讓讀者產生共鳴。
我在讀他的詩時,仿佛在和一位偉人在傾心交談。 《泰戈爾詩選》收錄了泰戈爾大部分的名作,當中有政治詩,宗教詩,抒情詩,等等。
當中我最喜歡看泰戈爾描寫兒童生活的《新月集》。 《新月集》里的詩看起來像一個個零散的故事,但是將它們串聯起來,便共同展現了泰戈爾一顆純真的童心。
泰戈爾用天真稚嫩的孩童語言,寫出自己對生活的反思,寫出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強烈地表現出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 總之,泰戈爾把“愛”當作了人類的理想,這與他的人道主義思想是相輔相成,密切結合的。
就拿他的《新月集》中的一首詩〈〈同情〉〉來說吧。詩中有一段這樣寫道: “如果我是一只小狗,而不是你的小孩,親愛的媽媽,當我想吃你的盤里的東西時,你要向我說‘不’嗎?” “你要趕開我,對我說道,‘滾開,你這淘氣的小狗’么?” “那么,走罷,媽媽,走罷!當你叫喚我的時候,我就永不到你那里去,也永不要你喂我吃東西了。
” 讀完這一段以后,我強烈地感受到了這首詩的主題——“同情”。是啊,每個父母都會愛自己的孩子。
可如果換成了小狗或其他的小動物,人們還能給予它們起碼的同情嗎?從某種角度來說,對子女的愛是自私的,因為孩子是自己的。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的博愛,把愛撒向蕓蕓眾生,撒向大自然,撒向身邊的一草,一木呢?當我們遇一只可憐落難饑餓無助的小狗時,還能給予它起碼的同情嗎?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的小生物還在為生存苦苦掙扎,還有多少窮苦的人還在為生活到處奔波賣力,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去同情的。
像這樣的詩書中還有很多。它們不但文字優美,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引起我們無盡的思緒,這就是泰戈爾詩的獨特韻味所在,讓我感受到他的思想主旨——愛 2。
“偉大哲人”與“現代詩人” ——泰戈爾與老子、李白的跨文化對話 尹錫南 泰戈爾( Rabindranath Tagore , 1861-1941 )是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同時也是現代印度作家中與中國文化聯系最深的一位。 泰戈爾非常熱愛中國文化,他對中國道家經典與唐代詩歌信手拈來地援用引申,足以見出中印文化跨文明神交的獨特魅力。
泰戈爾自幼年時代起就對近鄰中國及中國文化懷有深厚而濃烈的興趣。在 1897 年創作的戲劇《拜貢特的巨著》里,泰戈爾展示了他對中國文化魅力的認同。
這是一段劇中兩個人物的對話: “格達爾:拜貢特先生,……中國的音樂經典大約沒有吧? 拜貢特:(非常活躍地)沒有,那是沒有,你在哪里得到線索了嗎? 格達爾:豈止線索,我還弄來了一個手抄本呢!這個本子很寶貴,你看。(自言自語)我是從一個中國鞋匠那里要來的一個老帳本。
拜貢特:好呀,看起來是用純中文寫下來的古老本子,還弄不懂,真是奇事,字很清楚,太好了,是很有用的東西。”1 泰戈爾對于中國文化的深愛,最明顯的莫過于他對中國古代哲人老子和詩人李白的推崇備至。
一定程度上,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是他自己作為世界著名哲人和詩人的自覺選擇。 哲人身份使他自覺認同老子,而詩人身份又使其傾心屬意于李白。
他借用老子思想闡發自己對于生命、人性、和平等問題的睿智見解,也引用李白等中國詩人的詩句來闡述自己關于東西方詩歌乃至東西文明的觀點。 一:“偉大哲人”:泰戈爾與老子的精神契合 據學者考證,唐代時期,老子與印度的關系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唐朝皇帝姓李,因而老子也就成了唐朝的皇族遠祖,道教也就跟著沾光,位列儒、佛之前。唐高宗時,更是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經》也就享有了崇高的地位。
著名僧人玄奘游學印度 17 年回國后,受到唐太宗的禮遇。因為種種原因,唐太宗命令精通印度梵文的玄奘與人一道將老子的《道德經》譯成了梵文。
老子的思想連同他的著作出關到了玄奘當年取經的“西天”印度后,因為其內涵特質和思辨理路幾近于印度的佛經、奧義書乃至甘地思想,所以受到印度人普遍而長久的歡迎。2 例如, 2003 年 6 月 23 日,來華訪問的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先生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時,便饒有興致地引用了《老子》第 47 章中關于知識與認知的名言:“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 作為文化視野異常開闊的印度作家,泰戈爾受惠于老子著作并對其引用自如揮灑論述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泰戈爾引用老子的話先是在 1924 年的中國演講中, 1930 年 5 月在英國的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學院發表長篇演說《人的宗教》時,他再次引用老子的話。
泰戈爾引用老子時用的是英文。據學者考證,英譯文“基本上是忠實的直譯,但讀起來比原文更易解而有新鮮味。
足見文化、思想的交流會產生新的東西,在比較文學的研究中會遇見新的啟發。”3 從中文譯本來看,泰戈爾多次引用老子。
這里略舉幾例: 第 1 處—— “老子曾經說過:‘不知常,妄,妄作,兇。 '( Not knowing the eternal causes passions to rise; and that is evil。
)……讓我們去死,一如你們的老子所說的那樣,卻依然不朽。”( 1924 年,中國) “老子。
二、關于“紅十字會”的詩句有哪些
1.紅色的愛心 ,點燃了闌珊的希望,在每一片干涸的土地 ,播種關懷的曙光 ,無私的人們 ,按照上帝的旨意默默地流浪, 為每一個無助 ,獻上一支臂膀 ,那交叉的雙手只為了 ,給每一個偉大的希望, 一個屬于它自己的未來 ,一縷光芒。
2.你是燎原一星火,蔓延著光的生命,你是大海的滴水,折射出寬廣博大,你是高山一巨石,彰顯著堅忍不拔,你是人類的母親,從不嫌棄每一位孩子,人道 寫就了你的治會宗旨 ,博愛 昭示著你的慈善義舉,奉獻, 謳歌了你的時代精神,救災、救護、救助 ,組成了一幅絢麗的圖畫,吟唱了一曲曲愛心之歌 ,每個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幫助別人的時候,你的事業是崇高的,你的生命力是強健的,人類將高舉這面旗幟,把愛的雨露播撒。
3.百年磨礪,百年滄桑,百年的堅毅鑄就了一個世紀的輝煌!那絢麗奪目的紅十字啊,高高地飄揚在世界的東方!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飄揚的紅十字就是生命的力量,它給呻吟的傷者帶來心靈的慰籍,把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弘揚,在發生自然災害的城鎮村莊,飄揚的紅十字就是希翼和渴望,那映著紅十字的一雙雙淚眸,不再有絲毫的無助和彷徨,在臨床用血的呼喚聲中,是紅十字會員率先伸出手臂,讓汩汩的熱血在病人體內流淌,在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現場,是紅十字會員帶頭挽起衣袖,以拳拳的愛心為人們作出榜樣。
4.一花調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星隕落,黯淡不了整個星空。但是有一種透徹的靈魂卻長存亙古,那便是_紅十字架下的靈魂!
5.從未有一絲倦怠,從未有一點奢望,有的是扶危濟困的人道主義精神,有的是促進和平進步事業的理想,經歷了百年的風風雨雨,持之以恒的是無私奉獻的博愛精神,經過了百年的世事變遷,亙古不變的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愿望,人道、公正、中立、獨立,統一、普遍、志愿服務,那絢麗奪目的白底紅十字旗幟啊,將永遠在共和國的上空高高飄揚!
中國紅十字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紅十字會,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是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成員。其前身可追溯于1904年3月10日成立的上海萬國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聯系,截至2011年底,中國紅十字會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紅十字會、334個地(市)級紅十字會、2848個縣級紅十字會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紅十字會、鐵路系統紅十字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有9.8萬個基層組織,215.6萬名志愿者,11萬個團體會員,2658萬名會員,其中1775萬名青少年會員。
三、有什么好的描寫救死扶傷的詩句
平時沒發現你有這么美麗 人間的天使穿一件圣潔的白衣 我理解救死扶傷的含義 是在生死線上看到了你 白衣天使我愛戴你 白衣天使我牽掛你
我知道你的奉獻是白求恩的精神 我知道你的腳下是南丁格爾的足跡 今天我發現你是這樣神奇 無硝煙的戰場你和病魔零距離 我仰慕人道主義的身影
是在真善美中找到了你 白衣天使我感激你 白衣天使多歌唱你 我知道你的心血是五色土的春雨 我知道你的微笑是幸福生活的花季
倒下依然不顧身,從來弱質撼人魂.平常識卻花紅意,肯把青春斗疫神.茫茫長史里,千古出英雄.疾病突襲誰人勇?人民保護神!疾病突襲誰人勇?人民保護神!問一聲,我的白衣戰士,你身上衣服有多重?你用挺直的脊梁告訴我,那是無數的生命!同舟共濟,我們眾志成城,親愛的醫生,親愛的護士,你就是英雄!問一聲,我的白衣戰士,你層層衣服有多熱?你用深情的目光告訴我,我們的愛心還更熱!同舟共濟,我們眾志成城,親愛的醫生,親愛的護士,你就是英雄!問一聲,我的白衣戰士,你家鄉親人可安定?你用溫柔的微笑告訴我,為了更多的家庭!同舟共濟,我們眾志成城,親愛的醫生,親愛的護士,你就是英雄!問一聲,我的白衣戰士,你離開親人可寂寞?你用堅強的聲音告訴我,為了大家的團圓!同舟共濟,我們眾志成城,親愛的醫生,親愛的護士,你就是英雄!問一聲,我的白衣戰士,你忍渴忍累有多苦?你用嘹亮的回答告訴我,為了患者的康復!同舟共濟,我們眾志成城,親愛的醫生,親愛的護士,你就是英雄!問一聲,我的白衣戰士,你面對病魔可恐懼?你用自豪的眼神告訴我,這是我們的天職!同舟共濟,我們眾志成城,親愛的醫生,親愛的護士,你就是英雄!
四、簡述杜甫詩歌的人道主義
杜甫詩歌的進步思想之一是人道主義思想。
孟軻說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以及“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等儒家學說是他這一思想的傳統根源。在讀書、游歷時期這一思想還只是一點苗頭,還只是書本子上的;從困守長安到流寓隴右之后,才得到蓬勃發展。
詩人在隴右詩中處處貫徹著這一思想和精神。比如,他真誠地希望戰爭早日結束,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老弱哭道路,原聞甲兵休。”
(《遺興三首》之二)他為遭到輕薄丈夫遺棄的少婦鳴不平:“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佳人》)他為他坐下的一匹生病的老馬而傷心:“乖爾亦已久,天寒關塞深。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病馬》)杜甫的人道主義,包含著兩種極為可貴的因素:第一是自我犧牲的利他主義精神。
最足以顯示他這種精神的作品,是那首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還有隴右詩中的《鳳凰臺》詩,也是最好的佐證:“安得萬丈梯,為君上上頭?恐有無母雛,饑寒日啾啾。
我能剖心血,飲啄慰獨愁。心以當竹實,炯然無外求。
血以當醴泉,豈徒比清流?……再光中興業,一洗蒼生憂。”可以說一部杜詩,正是杜甫“我能剖心血,……一洗蒼生憂”的實踐。
第二是善惡分明、愛憎分明。他一再宣稱:“嫉惡懷剛腸!”(《壯游》)“嫉惡信如仇!”(《除草》)能夠做到:“榮貴如糞土!”(《貽阮隱居》)。
五、見利忘義的經典句子
1、他雖然很能干,但見利忘義,得小心提防。
2、聯合反對集束彈藥的團體“第36章”的負責人托馬斯納什稱:“拒絕降低集束炸彈標準顯示各國可以抵制那些見利忘義的國家的壓力,只根據人道主義原則行事。”
3、這個見利忘義的人,你還跟他合作,哪天被出賣了都不知道。
4、歷史將如何評判新工黨是一種理想主義的嘗試,試圖結合自由市場經濟和社會公正以改善民生?還是見利忘義的壓榨勢力,上至職能廣泛的穩固機構,下至小媒體集團,無處不在的操控性政客?
5、另外一些人見利忘義,希望經濟盡可能糟糕,以便為在2012年重新奪回白宮和參議院大權助一臂之力。
六、▲求【社會需要保護弱者】的名人名言或觀點▲
西塞羅關于國家的起源的學說如何? 西塞羅認為,國家不是弱肉強食的產物,而是人們為了共同利益和有過德行的生活的聚合體,是為了善與功利而合意的產物,是人不好孤獨的天性與利益的產物。
因為強者與弱者的地位隨著時空的不同是交替的,因此弱肉循環是循環的,因此國家的產生就有了合意的基礎。國家是為了保護弱者,促進共同利益而成立的,否則國家和法律是沒有利益的。
角度不一樣,支持的自然也不一樣。進步的認為保護弱者可以進一步體現社會的關懷 和更好的發揚人道主義。
退步的覺得保護弱者雖然好,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提供了滋生犯罪的溫床。誰能保證弱者個個都是無辜善良的好人?對弱者過分的關懷和保護只會讓他們更“弱”的生活在社會最地層。
。我想還是在于什么樣的弱者需要保護 而且即使要劃分弱者強者,那么劃分的標準又是什么?從歷史上種種對于某個或某些群體的人的歧視制度和道德淵源來看,無非是兩種情況, 一是先天或后天身體缺陷和個人發展遠遠落后于普通人的被視為弱者.如果按照身體缺陷來界定,那么霍金必定是廢人,姚明現在看是個成功的強者,以此標準幼年就可以因其一只耳朵聾是否可以確定他是弱者了呢?以個人在社會中的發展和經歷來評判,現代更多表現以教育背景,學歷和工作經驗的劃分個人強弱,這個似乎也無須論證其荒謬性,Bill Gates和dell都是從學校退學創業,起初恐怕也沒有人將其視為強者,然而他們最終獲得巨大成功的!!再如寶潔公司對于應屆畢業生格外親睞也可以證明一個即使完全沒有工作經驗的人,經過培養也可以成為一個完全勝任此項工作的人!即,弱者成為了強者!! 二是以成敗論英雄,然而無論成敗只能是依據歷史,然而過去的成功并不能證明他在未來也可以成功,過去的失敗也不代表他就不能獲得成功,而且成功本身也并非全是實力的體現,也有一定的時運成分!歷史的成敗只能做為考察一個人的參考,而不能作為評判人的最終標準!例如很多公司在選擇職業經理人的時候,反而會親睞一些有失敗經理的人! 由此可見,強者和弱者是相對而言,在更強者面前,強者也成了弱者,在更弱者面前,弱者反而成了強者!!而且強弱也是會互相轉化的,或者說強弱是人在一生中反復處于的不同狀態!!由于人的可塑性,和一些不確定因素,強者也會成為弱者,弱者也可以成為強者. 而從整個社會制度的角度,既不是要只維護強者的利益,從而抑制弱者公平成為強者的機會;也不是要白白去養一些以弱者自居不勞而獲,打擊強者的積極性.而是要保持一種公平的轉化機制和狀態,即人在弱者狀態,給予一定的輔助,以保障他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有機會成為強者,同樣限制強者,以防止他依靠自身的強勢地位以侵犯弱者公平發展的機會!! 注意,這不僅僅是一種公平的機制,也是一種公平的狀態!!而不是一些教條的規則!因為公平本來就是相對的 當今社會,有不少人沒有飯吃,沒有書讀,沒有房子住,他們吃的是人們剩下來的飯,他們想讀書卻沒有錢,他們想有個好的地方可以安身,卻只能露宿街頭,他們就是我們所說的弱者。
中國目前的兩極分化特別嚴重,窮的人吃了上頓沒下頓,而那些富裕的人,住別墅,開寶馬,天天桑那,沒事往夜總會跑,左手樓著個小秘書,右手抱著個嬌小姐。這些是有錢人,他們的生活是那些窮人們想都不敢禒膽操感鬲啡叉拾常漿想的,其實,弱者是那些窮人,沒有依靠的人,也就是可憐的人的代稱,弱者,是我們社會上的一份子,也是每個國家乃至民族不可少的一份子。
美國在發達也有弱者,說白了,就是有窮人,我相信這個是宇宙人都知道的。不需要我一在去強調的事實,也不需要我去給大家廢話。
好了言歸正轉。我前面所講的那么多,只是希望大家能夠清楚明白的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弱者,什么才是我們社會需要幫助的人,什么才是我們社會所要保護的人。
七、關于堅強不屈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 人在逆境里比在顧境里更能堅強不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保全身心。 ——雨果
2.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奧斯特洛夾斯基
3. 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夠自拔,才不算懦弱! ——徐悲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4. 除了我們自己以外,沒有人能貶低我們。如果我們堅強,就沒有什么不良影響能夠打敗我們。——美國教育家 華盛頓
5. 沒有播種,何來收獲;沒有辛勞,何來成功;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挫折,何來輝煌。——英國海軍上將 佩恩
6. 意志堅強的樂觀主義者用“世上無難事”人生觀來思考問題,越是遭受悲劇打擊,越是表現得堅強。——古羅馬哲學家 西尼加
7. 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國首任總統。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殖民地軍的總司令,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其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了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由于他扮演了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學者們則將他和亞伯拉罕·林肯并列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8.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9. 1802年,雨果生于法國白桑松,上有兄長二人。13歲時與兄長進入寄讀學校就學,兄弟均成為學生領袖。雨果在16歲時已能創作杰出的詩句,21歲時出版詩集,聲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綬予雨果上議院議員職位,自此專心從政。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法王路易被遜位。雨果于此時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為人民貢獻良多,贏得新共和政體的尊敬,晉封伯爵,并當選國民代表及國會議員。三年后,拿破侖三世稱帝,雨果對此大加攻擊,因此被放逐國外。此后20年間各處漂泊,此時期完成小說《悲慘世界》。1870年法國恢復共和政體(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雨果亦結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國。1885年,雨果辭世,于潘德拉舉行國葬。
10. 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后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于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并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杰”。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于世。
11. 被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主張發展“傳統中國畫”的改良,立足中國現代寫實主義美術,提出了近代國畫之頹廢背景下的《中國畫改良論》。
12.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愿望,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余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余件, 全部捐獻給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