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山銀針茶詩詞
品君山銀針 馬壁 (一) 茶是君山好,中華第一流。
龜蛇春釀熟,勝醉洞庭秋。 (二) 菜花大地鋪黃毯,喜得龍涎煮綠茶。
我比洞賓飛更遠,燕京振翼到田家。 和馬壁教授君山詩二首 方授楚 (一) 為探君山勝,載酒泛中流。
若賞洞庭月,還期霜葉秋。 (二) 洞庭綠漲葡萄酒,螺髻新鋪翡翠茶。
好客湘娥應有意,天涯赤子已還家。詠銀針茶 朱先明 洞庭湖中水,君山島上茶。
銀針今勝昔,品質譽中華。如夢令 榮譽君山山更名 劉富知 上古盤中一翠,歲孕清醇如蕙。
誰是品嘗人,報道蓬萊仙醉。 猶未,猶未,小憩銀針新焙。
贊君山毛尖 潘基質 炙灼清泉一盞開,浮沉銀蕊帶青來。 醇香不似人間物,疑是娥皇素手栽。
詠君山銀針茶 劉國良 熱熾銅壺水細斟,龍泉晶盞泡銀針。 靈山毓就杯中葉,直立升沉傲古今。
題君山銀針茶 唐先哲 春水一灣撲鼻香,綠華方寸舞霓裳。 怡神爽口先無我,心不沉兮勝老莊。
與臺灣窗友君山品茶并贈銀針 王自成 沸水沖開嫩綠芽,銀針上下豎游丫。 沁心最是龍涎液,消渴偏宜雀舌茶。
羽客朗吟堪解酒,仙娥漫舞采流霞。 傳杯共話名山茗,分贈鄉情到海涯。
詠君山名茶 朱茂松 情滿洞庭春,冰壺一片心。 至今思陸羽,作育此奇珍。
贊君山銀針 蘆 笛 三上又三下,巧手弄新芽。 洞庭風物美,最是君山茶。
君山銀針 方曙光 滿目青蔥遍島香,曾于域外壓群芳。 杯中起落金鑲玉,坡上清新葉戰篁。
醇似醍醐清肺腑,甘如雨露潤肝腸。 茶魁獨占湘山色,再奪金杯國市光。
銀針茶 劉大特 淺斟細酌品名茶,無愧銀針四海夸。 未飲清香涎欲滴,三浮三落見奇葩。
君山茶 劉新華 玉筍亭亭立,滿湖春意濃。 清芬靈秀氣,盡在此杯中。
謝邕湖茶 唐?齊已 邕湖惟上貢,何以惠平常? 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 碾聲通一室,烹色帶殘陽。
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登岳陽樓 清?王文治 萬頃春聲卷浪花,孤舟晚泊天之涯, 岳陽樓頭無事坐,洞庭水試君山茶。
贊君山銀針 朱先明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君山天下秀,銀針天下茶。
汲柳毅井水試茶于岳陽樓 明?譚元春臨湖不飲湖,愛汲柳家井。茶照樓上人,君山披湖影。
君山采茶歌 (一) 家住君山赭樹坡,春來愛唱采茶歌。 開門結串出頭去,一個茶籃背上拖。
(二) 收青拾翠莫蹉跎,十二峰如一點螺。 峰后峰前春雨足,紫茸吐出葉婆娑。
(三) 軒轅臺下摘松花,幾曲歌聲徹紫霞。 爭唱此間茶味好,龍團先要貢皇家。
(四) 今年茶勝去年茶,桔井泉烹味更佳。 吩咐烘干三五兩,明朝珍重送官衙。
(五) 酒香亭畔又茶香,綠丁綠甲味淺嘗。 便覺清風生兩腋,無腔一笛興偏長。
(六) 兩三女兒細商量,不唱采茶唱采桑。 手執篾籃猶未慣,今朝新到響山旁。
(七) 背間襁褓負兒儔,健婦登山不用扶。 何處野僧卻認錯,茶姑誤喚作麻姑。
(八) 朗吟亭畔笑相呼,伙伴同來四五姝。 喚雨小鳩偏賣俏,悄棲樹上叫姑姑。
(九) 茶歌聲雜棹歌聲,況復田歌入耳傾。 獨立山顛環四顧,九嶷云藹愛晴明。
(十) 雙雙蝴蝶花間戲,對對鷓鴣嶺上啼。 斑竹湘娥千點淚,枝枝都向歷山西。
(十一) 夕波亭上夕煙橫,如是禪官活火烹。 能得山人向西語,喜他來日又天晴。
(十二) 拍肩同我過花溪,地上萌蘆鳥勸提。 雀舌滿筐香馥郁,歸來醉臥小窗西。
悠悠茶葉網(*)收集整理君山茶歌 佚名 (一) 采茶采到君山頭,采茶娘子蕩輕舟。 一船娘子洞庭過,郎君高在岳陽樓。
遠望君山如髻影,近看波面鏡盡收。 日落西山趁歸去,嫩芽黃葉手中留。
好似十八出閣女,避人憨態見人羞。 (二) 采茶采到各家園,園里無妨笑語喧。
好似全家人共聚,便無局外可讒言。 采茶論好不論價,衣角當風背負暄。
露珠沾滿纖纖手,錯被人疑是淚痕。 不把妾心閑猜測,便將郎面細評論。
閣中女伴盡知心,半是巧語半溫存。采茶迎曉 王自成 谷雨前忙是采茶,纖纖巧手摘春芽。
綠云曉霧花衣綻,叢里時飛笑語嘩。 君山茶歌 清.萬年淳 君山之茶不可得,只在山南與山北。
巖縫石隙露數株,一種香味那易識。 春來長在云霧中,造物珍重供玉食。
李唐始有四品貢,從此遂為宋令職。 貢物之外豈多有,山僧真贗徒滋惑。
北港諸品無神氣。煮來與水同渾黑。
試挹鶴泉烹雀舌,烹來長似君山色。 以偽亂真世豈無,鄉原原為德之賊。
誰能卓識不受欺,色香味俱終莫測。嘗君山新茶 清.彭昌運 君山佳茗冠吾鄉,風味多慚晚始嘗。
嫩綠飽含螺髻色,清芬全是苣蘭香。 爭看芽葉開緘急,戲斗旗槍趁火忙。
老病生涯甘淡泊,一既先喜潤枯腸。
二、君山銀針茶詩詞
品君山銀針 馬壁 (一) 茶是君山好,中華第一流。
龜蛇春釀熟,勝醉洞庭秋。 (二) 菜花大地鋪黃毯,喜得龍涎煮綠茶。
我比洞賓飛更遠,燕京振翼到田家。 和馬壁教授君山詩二首 方授楚 (一) 為探君山勝,載酒泛中流。
若賞洞庭月,還期霜葉秋。 (二) 洞庭綠漲葡萄酒,螺髻新鋪翡翠茶。
好客湘娥應有意,天涯赤子已還家。詠銀針茶 朱先明 洞庭湖中水,君山島上茶。
銀針今勝昔,品質譽中華。如夢令 榮譽君山山更名 劉富知 上古盤中一翠,歲孕清醇如蕙。
誰是品嘗人,報道蓬萊仙醉。 猶未,猶未,小憩銀針新焙。
贊君山毛尖 潘基質 炙灼清泉一盞開,浮沉銀蕊帶青來。 醇香不似人間物,疑是娥皇素手栽。
詠君山銀針茶 劉國良 熱熾銅壺水細斟,龍泉晶盞泡銀針。 靈山毓就杯中葉,直立升沉傲古今。
題君山銀針茶 唐先哲 春水一灣撲鼻香,綠華方寸舞霓裳。 怡神爽口先無我,心不沉兮勝老莊。
與臺灣窗友君山品茶并贈銀針 王自成 沸水沖開嫩綠芽,銀針上下豎游丫。 沁心最是龍涎液,消渴偏宜雀舌茶。
羽客朗吟堪解酒,仙娥漫舞采流霞。 傳杯共話名山茗,分贈鄉情到海涯。
詠君山名茶 朱茂松 情滿洞庭春,冰壺一片心。 至今思陸羽,作育此奇珍。
贊君山銀針 蘆 笛 三上又三下,巧手弄新芽。 洞庭風物美,最是君山茶。
君山銀針 方曙光 滿目青蔥遍島香,曾于域外壓群芳。 杯中起落金鑲玉,坡上清新葉戰篁。
醇似醍醐清肺腑,甘如雨露潤肝腸。 茶魁獨占湘山色,再奪金杯國市光。
銀針茶 劉大特 淺斟細酌品名茶,無愧銀針四海夸。 未飲清香涎欲滴,三浮三落見奇葩。
君山茶 劉新華 玉筍亭亭立,滿湖春意濃。 清芬靈秀氣,盡在此杯中。
謝邕湖茶 唐?齊已 邕湖惟上貢,何以惠平常? 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 碾聲通一室,烹色帶殘陽。
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登岳陽樓 清?王文治 萬頃春聲卷浪花,孤舟晚泊天之涯, 岳陽樓頭無事坐,洞庭水試君山茶。
贊君山銀針 朱先明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君山天下秀,銀針天下茶。
汲柳毅井水試茶于岳陽樓 明?譚元春臨湖不飲湖,愛汲柳家井。茶照樓上人,君山披湖影。
君山采茶歌 (一) 家住君山赭樹坡,春來愛唱采茶歌。 開門結串出頭去,一個茶籃背上拖。
(二) 收青拾翠莫蹉跎,十二峰如一點螺。 峰后峰前春雨足,紫茸吐出葉婆娑。
(三) 軒轅臺下摘松花,幾曲歌聲徹紫霞。 爭唱此間茶味好,龍團先要貢皇家。
(四) 今年茶勝去年茶,桔井泉烹味更佳。 吩咐烘干三五兩,明朝珍重送官衙。
(五) 酒香亭畔又茶香,綠丁綠甲味淺嘗。 便覺清風生兩腋,無腔一笛興偏長。
(六) 兩三女兒細商量,不唱采茶唱采桑。 手執篾籃猶未慣,今朝新到響山旁。
(七) 背間襁褓負兒儔,健婦登山不用扶。 何處野僧卻認錯,茶姑誤喚作麻姑。
(八) 朗吟亭畔笑相呼,伙伴同來四五姝。 喚雨小鳩偏賣俏,悄棲樹上叫姑姑。
(九) 茶歌聲雜棹歌聲,況復田歌入耳傾。 獨立山顛環四顧,九嶷云藹愛晴明。
(十) 雙雙蝴蝶花間戲,對對鷓鴣嶺上啼。 斑竹湘娥千點淚,枝枝都向歷山西。
(十一) 夕波亭上夕煙橫,如是禪官活火烹。 能得山人向西語,喜他來日又天晴。
(十二) 拍肩同我過花溪,地上萌蘆鳥勸提。 雀舌滿筐香馥郁,歸來醉臥小窗西。
悠悠茶葉網(*)收集整理君山茶歌 佚名 (一) 采茶采到君山頭,采茶娘子蕩輕舟。 一船娘子洞庭過,郎君高在岳陽樓。
遠望君山如髻影,近看波面鏡盡收。 日落西山趁歸去,嫩芽黃葉手中留。
好似十八出閣女,避人憨態見人羞。 (二) 采茶采到各家園,園里無妨笑語喧。
好似全家人共聚,便無局外可讒言。 采茶論好不論價,衣角當風背負暄。
露珠沾滿纖纖手,錯被人疑是淚痕。 不把妾心閑猜測,便將郎面細評論。
閣中女伴盡知心,半是巧語半溫存。采茶迎曉 王自成 谷雨前忙是采茶,纖纖巧手摘春芽。
綠云曉霧花衣綻,叢里時飛笑語嘩。 君山茶歌 清.萬年淳 君山之茶不可得,只在山南與山北。
巖縫石隙露數株,一種香味那易識。 春來長在云霧中,造物珍重供玉食。
李唐始有四品貢,從此遂為宋令職。 貢物之外豈多有,山僧真贗徒滋惑。
北港諸品無神氣。煮來與水同渾黑。
試挹鶴泉烹雀舌,烹來長似君山色。 以偽亂真世豈無,鄉原原為德之賊。
誰能卓識不受欺,色香味俱終莫測。嘗君山新茶 清.彭昌運 君山佳茗冠吾鄉,風味多慚晚始嘗。
嫩綠飽含螺髻色,清芬全是苣蘭香。 爭看芽葉開緘急,戲斗旗槍趁火忙。
老病生涯甘淡泊,一既先喜潤枯腸。
三、君山銀針有什么特點
君山銀針這是黃茶中的極品,產自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君山島, 以注冊商標“君山”命名,為黃茶類針形茶,屬芽茶。
其芽頭肥壯重實,緊實 而挺直,長短大小均勻,恰似一根根銀針;內呈橙黃色,外裹一層白毫,茸毛 滿披,芽身金黃光亮;色、香、味、形倶佳,世稱“四美”。 湯色橙黃明凈,香氣 清爽,滋味甘醇,葉底嫩黃勻亮,即使放置很久味道也不會發生改變;產品分 特號、一號、二號三個檔次,以壯實、挺直、亮黃為上品。
君山銀針不但是茶中佳晶,而且是一種造型優美的藝術珍品。在1956 年國際萊比錫博覽會上,被譽為“金鑲玉”,并贏得金質獎章;1957年被定為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其售價也創我國當今名優茶之最。
君山銀針,以其高超 品質,奇異風韻,贏得了中外茶學界和品茗者的極大興趣和高度評價。 ① 采摘:君山銀針的原材料采摘要求相當嚴格,應該芽頭壯實、挺直,大 小長短均勻,白毫完整,色澤鮮亮,香氣清爽。
通常在清明前三天左右幵始 采摘,摘時直接摘采芽頭。 為避免擦傷芽頭和茸毛,盛茶籃內襯有白布。
芽 頭要求長25?30毫米,寬3?4毫米,芽蒂長約2毫米,肥碩重實,一芽頭包 含三四個已分開卻未展開的葉片,每500克成茶約有2。5萬個芽頭。
采摘標準極端苛刻: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開口芽不采、凍傷芽不采、蟲傷芽不采、痩弱芽不采、過長過短芽不采,也就 是通常所說的“九不采”。 ② 制作:采摘后的鮮芽,應該經過揀剔除雜,輕放薄攤,制作工藝完全手 工操作。
銀針茶的制作工藝精湛,對外形不作修飾,務必保持其原狀,只從色、香、味三個方面下功夫。當代,隨著科技的發展,制作上也逐步進行了改革, 道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操作要領和技術要求,制作特別精細而又別具一格,分 殺青、攤涼、初烘、初包、復烘、攤涼、復包、足火八道工序,需經過三晝夜,長 達70多小時之久才能制成品質超群的君山銀針茶。
四、關于洞庭湖的詩句
有關洞庭湖的古詩句 唐宋時期洞庭湖水域向西拓展,達到方圓七八百里,而且是洞庭湖最深的時期,\'八百里 洞庭\'開始頻頻出現于這一時期的詩文中,如唐僧可朋的\'周極八百里,凝眸望則勞\';宋 梅堯臣的\'風帆滿目八百里,人從岳陽夢上看\',等等。
? 洞庭湖的瀲滟澄波和壯麗景色、恢宏氣勢,激發起詩人的無限詩情。唐代張說詩曰?quot;平 湖 一望水連天,林景千尋下洞泉。
忽驚水上光華滿,疑是乘舟到日邊。\'唐代著名山水詩人孟 浩然詩曰:\'洞庭秋正闊,余欲泛歸船。
莫辨荊吳地,惟余水共天\'。唐代最偉大的兩位詩 人李白和杜甫均有描繪洞庭湖的名句千古傳誦。
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詩曰:\'清晨登巴 陵,周覽無不極。明湖映天光,徹底見秋色。
秋色何蒼然,際海俱澄鮮。山青滅遠樹,水綠 無寒煙。
來帆出江中,去鳥向日邊。風清長沙浦,霜空云夢田。
…\'杜甫形容浩渺洞庭為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白居易的\'猿攀樹立蹄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元稹的\'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駕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宋朝詞人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 庭》極得后世贊賞:\'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正因為湖水幽深莫 測,浩浩無涯,使人們產生了奇妙的幻覺和神奇的想象。唐人李朝威在他的《柳毅傳》中, 便將洞庭湖描繪成\'白璧為柱,青玉為墻\',\'臺閣相向,千門千戶,奇草珍木,無所不有 \'的洞庭龍宮。
在我國所有的著名湖泊中,有關洞庭湖的名人名句最多,現摘錄一些: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雍陶《題君山》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陽樓》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韓愈《登岳陽樓》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范仲淹《岳陽樓記》。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湖光秋月兩相合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望洞庭》 劉禹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短信搜索 本類。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
《登岳陽樓》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