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同鄉的詩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①(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②。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③。(注:①少府:唐時縣尉;蜀州:指今四川省崇川市。
②輔:護持,夾輔。③無為:不要。)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蜀川”一作“蜀州”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今陜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后,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志,萬里猶比鄰。”
這里化用其意。: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后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王勃(649-676)字子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號稱"初唐四杰".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艷風,擴大詩歌的題材,表現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憤慨.有《王子安集》.《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題一作《渭城曲》渭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陽古城.朝雨:早晨的雨.浥:濕潤.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據《一統志》載:"芙蓉樓在鎮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晉潤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清代,在王昌齡謫居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也建有芙蓉樓.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鮑照《白頭吟》中"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句意.《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為節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
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1]煙花三月下揚州.[2]孤帆遠影碧空盡,[3]唯見長江天際流.[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渡荊門送別》(唐)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唐)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別董大》(唐)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易水送別》(唐)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二、古文中的桐鄉杭白菊
杭白菊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頭狀花序。
歷史上曾享有“杭白菊與龍井茶”并提之譽是我國傳統著名出口中藥材“浙八味”之一。明末清初桐鄉著名學者農學家張履祥,在其著作《補農書》中曾寫道:“甘菊性甘溫,久服最有益,古人春食苗、夏食英、冬食根,有以也。
每地棱頭種一二株,取其花,可以減茶之半,茶性苦寒與苦菊同泡,有相濟之服役期地種之數畝,其利視種豆自信。吾里不種棉花,亦有以此為業者。
但采摘費工,及適市貿易,耳目混亂耳。種植甚易,只要向陽脫水而無草,肥糞甚省,黃白兩種,白者為勝。”
清初學者張履祥于《補農書》中稱:“吾里不種棉花,亦有以此為業者。但采摘費工,及適市貿易,耳目混亂耳。
種植甚易,只要向陽脫水而無草,肥糞甚省。黃、白兩種,白者為勝。”
三、關于白菊花的詩句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優美的詩句
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
廊下階前一片金,香聲潮浪涌游人。只緣霜重方成杰,梁苑東籬共古今。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靈菊植幽崖,擢穎凌寒飆
四、形容“老鄉”的詩句有哪些
1.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杜甫《月夜憶舍弟》
3.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 王昌齡《出塞二首》
4.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杜甫《春望》
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6.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7.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8.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 張籍《秋思》
9.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宋之問《渡漢江》
10.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1.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12.少小離鄉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13.此心安處是吾鄉。 —— 蘇軾《少年游·南海歸贈王定國侍。》
14.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15.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維《雜詩三首》
五、描寫同鄉會的詩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①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②。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③。 (注:①少府:唐時縣尉;蜀州:指今四川省崇川市。
②輔:護持,夾輔。 ③無為:不要。)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蜀川”一作“蜀州”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今陜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后,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志,萬里猶比鄰。”
這里化用其意。 :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后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王勃(649-676)字子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號稱"初唐四杰".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艷風,擴大詩歌的題材,表現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詩題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陽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濕潤.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據《一統志》載:"芙蓉樓在鎮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晉潤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清代,在王昌齡謫居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也建有芙蓉樓.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鮑照《白頭吟》中"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句意.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為節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
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1]煙花三月下揚州.[2] 孤帆遠影碧空盡,[3]唯見長江天際流.[4]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送別》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易水送別》 (唐)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同鄉杭白菊的句子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