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封建社會農民痛苦的古詩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苗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盛夏,天氣又干又熱,太陽光非常熾熱,就像是燃燒的火焰。在這強烈的陽光燒烤下,田野里尚未成熟的莊稼變成枯焦的樣子。農夫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種植的莊稼將要失收,一年的辛苦要落空。以后沒有糧食來養活一家人,況且,還有沉重的租稅壓在身上,怎么能夠活下去呀?他們的心里焦急萬分,就像是開水在煮。
舊社會的農民生活這樣痛苦,可是那些貴族豪門子弟,一點也不勞動。他們靠農民的血汗養肥自己。炎熱的夏季,他們十分清閑自在,扇子搖搖,瀟瀟灑灑。
這一首古代民歌,用簡單樸素的語言,生動恰切的對比,鮮明深刻地揭示出農夫和公子王孫不同的生活狀況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封建社會不平等的社會現象。
石壕吏
作者: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秋浦歌 李白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 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 歌曲動寒川。
古詩詞鑒賞
秋浦,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是唐代銀和銅的產地之一。大約天寶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寫了組詩《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這是一首正面描寫和歌頌冶煉工人的詩歌,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典詩歌中較為罕見,因而極為可貴。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詩一天頭,便呈現出一幅色調明亮、氣氛熱烈的冶煉場景:爐火熊熊燃燒,紅星四濺,紫煙蒸騰,廣袤的天地被紅彤彤的爐火照得通明。詩人用了“照”、“亂”兩個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經煉入詩句,便使冶煉的場面卓然生輝。透過這生動景象,不難感受到詩人那種新奇、興奮、驚嘆之情。
接著兩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轉入對冶煉工人形象的描繪。詩人以粗獷的線條,略加勾勒,冶煉工人雄偉健壯的形象便躍然紙上。“赧郎”二字用詞新穎,頗耐尋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臉紅;這里是指爐火映紅人臉。從“赧郎”二字,可以聯想到他們健美強壯的體魄和勤勞、樸實、熱情、豪爽、樂觀的性格。結句“歌曲動寒川”,關合了上句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煉工人一邊勞動,一邊歌唱,那嘹亮的歌聲使寒冷的河水都蕩漾起來了。他們唱的什么歌?詩人未加明點,讀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樣的補充和聯想;歌聲果真把寒川激蕩了么?當然不會,這是詩人的獨特感受,是夸張之筆,卻極為傳神。如果說,“赧郎”句只是描繪了明月、爐火交映下冶煉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這一句則揭示出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豐富的情感和優美的情操,字里行間飽含著詩人的贊美歌頌之情。
這是一幅瑰瑋壯觀的秋夜冶煉圖。在詩人神奇的畫筆下,光、熱、聲、色交織輝映,明與暗、冷與熱、動與靜烘托映襯,鮮明、生動地表現了火熱的勞動場景,酣暢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煉工人的形象,確是古代詩歌寶庫中放射異彩的藝術珍品。
---------------------------------------------------
蜂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古詩詞鑒賞
蜜蜂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山尖,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領。它們采盡百花釀成蜜后,到頭來又是在為誰忙碌?為誰釀造醇香的蜂蜜呢?這首詩贊美了蜜蜂辛勤勞動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對不勞而獲的人的痛恨和不滿。這首詩有幾個藝術表現方面的特點:欲奪故予,反跌有力;敘述反詰,唱嘆有情;寓意遙深,可以兩解。 這可算是一篇寓言詩。詩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會中千千萬萬的普通農民。他們祖祖輩輩辛辛苦苦地勞動,可是勞動成果到頭來卻都被統潔者掠奪去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結句用反問式,說明辛勤釀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勞動卻勞而不獲,這就暗示剝削者的不勞而獲,使詩的寓意深刻、有力。
這首詩以洗煉的語言,通過描寫蜜蜂采花釀蜜供人享受這一自然現象,寄寓著作者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二、形容做官的詩句有哪些
1. 《醉太平·堂堂大元》
年代: 元 作者: 元無名氏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
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
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
賊做官,官做賊,哀哉可憐。
2. 《沁園春·看做官來》
年代: 宋 作者: 趙必?
看做官來,只似兒時,擲選官圖。如瓊崖儋岸,渾么便去,翰林給舍,喝采曾除。都一擲間,許多般樣,輸了還贏贏了輸。回頭看,這浮云富貴,到底花虛。吾生誰毀誰譽。任荊棘叢叢滿仕途。嘆塞翁失馬,禍也福也,蕉間得鹿,真歟夢歟。何怨何尤,自歌自笑,天要吾儕更讀書。歸去也,向竹松深處,結個茅廬。
3. 《桐廬縣》
年代: 宋 作者: 胡仲弓
富春山下桐廬縣,江水縈回千萬峰。
縣宰何人真解事,做官來向畫圖中。
4. 《和薛仲止漁村雜詩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劉黻
甘友漁樵懶做官,靜占時事轉艱難。
近來地氣如南瘴,臘月梅花不識寒。
5. 《贈道士阮太虛何存齋》
6. 年代: 宋 作者: 謝枋得
7. 六道四生苦,何人不煩惱。
官人自做官,道人自修道。
相逢不下馬,各自尋蓬島。
前生非親契,今生如何好。
本來無因緣,安得有果報。
來非人捉來,到是天送到。
我若不呈丑,道教一齊倒。
春風縛不住,秋月蝕愈皎。
莫登時貴門,談天恨欠早。
對面不相識,開口便激惱。
譬如弄雜劇,徒取傍人笑。
道我是風顛,知我已明了。
莫愁我饑渴,天廚食天飽。
真宰善解家,未敢與道。
8. 《上眾官》
年代: 宋 作者: 鄭廣
鄭廣有詩上眾官,文武看來總一般。
眾官做官卻做賊,鄭廣做賊卻做官。
9. 《漁婦詞》
年代: 明 作者: 秋江湛公
阿儂住在太湖邊,出沒煙波二十年。
不愿郎身做官去,愿郎撒網妾搖船。
三、形容做官的成語:形容做官的詩句
【彈冠相慶】 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做官。指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依流平進】 流:品級;依流:依照品級;平進:循序漸進。指做官按照資歷一步步提升。
【學而優則仕】 優:有余力,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后提拔當官。
【子夏懸鶉】 鶉:鶉鳥尾禿有如補綻百結。指子夏生活寒苦卻不愿做官,衣服破爛打結,披在身上像掛著的鶉鳥尾一樣。形容人衣衫襤褸,生活困頓卻清高自持,安貧樂道。
【肥遁鳴高】 退隱不做官,自以為清高。
【功遂身退】 指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隱不再做官。同“功成身退”。
【策名就列】 書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朝野上下】 朝野:指朝廷和民間;上下:從中央到地方。指從中央到地方,從做官的到老百姓。
【箕山之志】 舊時用以稱譽不愿在亂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節”。
【騎鶴上揚州】 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
【福祿雙全】 福:福氣;祿:俸祿。既有福氣,又做官,享受俸祿。
【箕山之節】 箕山:古代傳說唐堯時的隱士許由、巢父隱居的地方。節:名節,節操。指歸隱以保全節操。舊時用以稱譽不愿在亂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鳳毛濟美】 舊時比喻父親做官,兒子能繼承父業。
【清風兩袖】 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箕山之操】 舊時用以稱譽不愿在亂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節”。
【遁世幽居】 指避世而深居不做官。同“遁世隱居”。
【重珪迭組】 指世代連續做官。
【拔葵去織】 比喻做官的不與人民爭利。
【騎鶴望揚州】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急流勇退】 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卻。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時為了避禍而及時引退。
【兩袖清風】 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騎上揚州鶴】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重圭疊組】 指世代連續做官。
【布衣韋帶】 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后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報效君主;辭官隱退時,就反省自己,以彌補過失。
【出山泉水】 出山:比喻出仕。舊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時那樣清白了。
【難進易退】 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慮,去官時唯恐不速。
【返我初服】 返:歸還;初服:未做官時的衣服。比喻辭官歸隱。
【騎鶴上維揚】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騎鶴上揚】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遁世隱居】 指避世而深居不做官。
【騎揚州鶴】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居官守法】 舊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規。
【無官一身輕】 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輕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這句話來自我安慰。現也泛指卸去責任后一時感到輕松。
【重珪疊組】 指世代連續做官。
【騎鶴揚州】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簪纓世胄】 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騎鶴維揚】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四、形容“當官兒的欺壓百姓”的詩句有哪些
1.《田家》
年代: 唐 作者: 聶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2.《賣炭翁》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官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3.《官倉鼠》
年代: 唐 作者: 曹鄴
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
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
4.《輕肥》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
朱紱皆大夫,紫綬或將軍。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云。
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5.《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蕭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云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沈飲聊自適,放歌頗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圣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豈知秋未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五、什么詩句描述著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欺詐剝削老百姓
【愛民如子】:舊時稱贊某些統治者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
【安富恤窮】:安定富有者,振濟貧苦者。指統治者治國安民之道。
【暗無天日】:昏暗得看不到天上的日光。形容在反動勢力統治下社會的黑暗。
【薄賦輕徭】:減輕徭役,降低賦稅。比喻統治者讓勞動人民擔負的義務比較輕。
【畢雨箕風】:原指民性如星,星好風雨,比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澤。后為頌揚統治者普施仁政之詞。
【秉政勞民】:秉:掌握;勞:撫慰。掌握政治,撫慰百姓。舊時指統治者執政親民。
六、關于封建社會讀書人
人生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總之可以概括為入仕做官,也有喜歡隱居山林,寄情山水,不問政事的,魏晉時期最為流行(如竹林七賢、陶淵明等),但大多是為形式所迫。
考試制度:
漢代:察舉制,主要是舉孝、廉,重在德行。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設中正官品評人物,將被評者分為九等,并訂立名冊,作為授官的重要依據。后來中正官多為世家大族壟斷,造成了魏晉時期門閥世族壟斷政權的局面。
隋以后:科舉制,即分科考試,主要分為明經科和進士科,到了明清,發展為八股取士。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封建社會書當官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