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狂瀾的詩句最好有點氣勢的
1、洪河滔滔,撼野摧山。砥柱中立,獨當狂瀾。——《東京留守宗公(澤)》
2、四書回狂瀾,剩得居閑力。——《碧玉千峰 其一》宋·方來
3、不知狂瀾何處回,壯哉萬頃納一杯。——《詞源圖》宋·王之望
4、鹿挾朱輪去,勇哉支狂瀾。——《生日魏倅惠三詩 其一》(宋·王炎)
5、莫愛一掬水,海闊觀狂瀾。——《題徐明叔海舟橫笛圖》宋·王洋
6、炮車云怒激狂瀾,只作禪家露電觀。——《和竹溪三詩 其一 戊辰二月六日》宋·劉克莊
7、百川東下障狂瀾,伯兄嶷然如斷山。——《李文若季敵訪余高安留連累日臨行贈之》(宋·呂本中)
8、吾人才杰立,一障狂瀾倒。——《招鄒次魏》(宋·孫覿)
9、孤城臨絕島,狂瀾驚四擁。——《成正仲水鄉秋興寄王履道惠然見示以此謝之》(宋·許景衡)
二、力挽狂瀾的前面句是
障百川而東之。
完整的句子出自唐·韓愈《進學解》: 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這句話的意思是阻擋千百條江河使之向東流去,把洶涌的波濤挽轉回來。障:阻擋。回:挽轉。既:已經。狂瀾:猛烈的大波浪。后用“力挽狂瀾”指阻止異端學說的泛濫,也比喻盡力挽回險惡的局勢。
事例:乾坤蒼莽正風塵,力挽狂瀾仗要人。 清·丘逢甲《嶺云每日樓詩鈔·村居書感次崧甫韻二首》 中國歷史上“遵義會議被稱為中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力挽狂瀾”。
擴展資料:
力挽狂瀾的典故:蒙哥馬利出生于倫敦的一個牧師家庭,18歲入軍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過英軍排長,得過獎章。這段經歷對他一生產生了巨大影響,他潛心研究戰爭的科學和實踐,終于在反法西斯戰爭中運籌帷幄、大展雄才。
大戰爆發以來,英國遭到一連串的痛苦的失敗: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倫苦戰、新加坡失守、緬甸敗退、埃及告急……丘吉爾首相日夜冥想如何擊敗號稱“沙漠之狐”的隆美爾。
1942年,蒙哥馬利奉命飛往開羅指揮第八集團軍。此時隆美爾正率領德意非洲軍團,連挫英軍,長驅直入,兵鋒直指開羅,英軍在一連串打擊下士氣低落。
蒙哥馬利一到埃及前線。靜觀局勢,多角度分析,在小小的戰地指揮所擬就了一項扭轉北非戰局的作戰計劃,具有歷史意義的阿拉曼戰役拉開了戰幕。
他以驚人的組織和軍事才能,將這個由澳大利亞人、新西蘭人、南非人、印度人和英國人組成的雜牌軍恢復了活力。1942年10月23日晚。1200門大炮齊聲轟鳴,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向德意非洲軍團發起了進攻。經12天鏖戰。英軍全面突破敵軍陣地,收復了馬特魯港。
隆美爾抱病從德國返回前線,但已難挽回敗局,被迫向西撤退。德意軍死傷和被俘5.9萬人,隆美爾的助手馮·托馬將軍和四名意大利將軍也當了俘虜。此后英軍一路尾追。直至突尼斯邊界。一度縱橫馳騁于北非的“沙漠之狐”隆美爾遭到了他軍事生涯中第一次慘敗。這位“沙漠之狐”的征服者蒙哥馬利成為舉世聞名的將領。
阿拉曼大捷之后。蒙哥馬利又參加了突尼斯戰役、西西里登陸、意大利本土登陸。1944年6月6日,他擔任了諾曼底登陸的地面部隊總指揮,登陸后。他指揮第21集團軍群跨過萊茵河,進入德國本土。和蘇軍會師,勝利地結束了歐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