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門關,打一句5言唐詩
渭城曲》作者: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注解】:1、渭城:就是咸陽,現今陜西省西安市。
2、浥:濕潤。3、客舍:旅館。
4、柳色:柳象征離別。5、陽關:古關名,在甘肅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門關以南,故稱陽關,是出塞必經??之地。
【韻譯】: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評析】:??這是一首送別的名曲。一題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經陽關,即今甘肅敦煌。詩的首二句點明送別的時令、地點、景物;三、四句寫惜別。
前兩句為送別創造一個愁郁的環境氣氛,后兩句再寫頻頻勸酒,依依離情。??此詩后來被編入樂府,廣為傳誦,成為餞別的名曲。
或名《陽關曲》,或名《陽關三疊》。白居易《對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句,且注明“第四聲即‘勸君更盡一杯酒’。”
??所謂《陽關三疊》,是因為詠唱時,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認為僅有末句重疊三唱。
按白樂天所說的“第四聲”,則應是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重疊。不然“勸君”一句不可能為“第四聲”。
=============================《秋夜曲》作者:王維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注解】:1、桂魄:月的別稱。【韻譯】:一輪秋月剛剛升起秋露初生,絲綢已嫌太薄了卻懶得更衣。
更深夜闌還在殷勤撥弄銀箏,原來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歸。【評析】:??這是寫宮怨的詩。
前兩句寫秋夜微涼,景物凄清;后兩句寫寂寞難寢,所以殷勤弄箏。所謂“心怯空房”,其實是無人臨幸的委婉說辭而已。
語極委婉,情極細膩,把兒女羞澀的情感掩蔽得嚴嚴實實。一經點破,怨情即躍然眼前。
=============================《長信怨》作者:王昌齡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注解】:1、奉帚句:意為清早殿門一開,就捧著掃帚在打掃。2、團扇:相傳班婕妤曾作《團扇苻》。
3、日影:這里也指皇帝的恩意。【韻譯】:清晨金殿初開,就拿著掃帚掃殿堂;姑且手執團扇徘徊度日,消磨時光。
即使顏白如玉,還不如丑陋的寒鴉;它飛還昭陽殿,還帶君王的日影來。【評析】:??這首宮怨詩是借詠漢班婕妤而慨嘆宮女失寵之怨的。
婕妤初受漢成帝寵幸,后來成帝偏幸趙飛燕妹妹,她即求供養太后于長信宮。詩的首句即寫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寫婕妤曾作“團扇詩”《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涼被棄篋中;三、四句寫雖顏美如玉,失寵之后卻不如丑陋的烏鴉。
以顏色比顏色,雖不同倫類,卻顯得奇特精巧,寫出宮女失寵之后,對其同類的嫉羨之情。=============================《出塞》作者: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注解】:1、但使:只要。
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4、陰山:昆侖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韻譯】: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評析】:??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
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
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
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清平調·其一》作者: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注解】:1、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2、檻:有格子的門窗。
3、華:通花。4、群玉山:神話中的仙山,傳說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5、瑤臺:傳說中仙子住的地方。【韻譯】: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于群玉山頭,那一定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相逢!【評析】:??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為翰林時所作。有一次,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因命李白作新樂章,李白奉旨作了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艷。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寵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
這樣反復作比,塑造了艷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詩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贊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
=============================《清平調·其二》作者:李白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注解】:此篇無注釋。【韻譯。
二、請寫出一句含〃玉門關〃的詩句
涼州詞二首·其一_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詩話》中言:“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作者寫那里沒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于不顧。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具體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三、形容玉門關的詩句
唐*王之渙 《涼州詞》: 黃沙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王維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陽關即玉門關]
唐*駱賓王《在軍中贈先還知己》:蓬轉俱行役,瓜時獨未還。魂迷金闕路,望斷玉門關。獻凱多慚霍,論封幾謝班。風塵催白首,歲月損紅顏。落雁低秋塞,驚鳧起暝灣。胡霜如劍鍔,漢月似刀環。別后邊庭樹,相思幾度攀。
唐*王昌齡 《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唐*胡曾《獨不見》:玉關一自有氛埃,年少從軍竟未回。門外塵凝張樂榭,水邊香滅按歌臺。窗殘夜月人何處,簾卷春風燕復來。萬里寂寥音信絕,寸心爭忍不成灰。
唐*胡曾 《詠史詩·玉門關》:西戎不敢過天山,定遠功成白馬閑。半夜帳中停燭坐,唯思生入玉門關。
唐*柳中庸 《征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唐*李白 《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元*張養浩《雙調·沉醉東風》:班定遠飄零玉關,楚靈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黃犬悲,陸機有華亭嘆。張柬之老來遭難。把個蘇子瞻長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懶。
清*楊昌浚 《邊塞詞》: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四、有關玉門關的詩句
1.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從軍行》唐. 王昌齡
2.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塞上曲》唐. 戴叔倫
3.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關山月》唐. 李白
4.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從軍行七首》唐. 王昌齡
5.玉門關城迥且孤,黃沙萬里白草枯。
--《玉門關蓋將軍歌》唐. 岑參
6.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唐. 王之渙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唐《獨不見》:玉關一自有氛埃,年少從軍竟未回。
唐 《詠史詩·玉門關》:西戎不敢過天山,定遠功成白馬閑。半夜帳中停燭坐,唯思生入玉門關 《征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雙調·沉醉東風》:班定遠飄零玉關,楚靈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黃犬悲,陸機有華亭嘆。張柬之老來遭難。把個蘇子瞻長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懶。
《邊塞詞》: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五、寫玉門關的詩句
《從軍行》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昌齡。
其古詩全文如下: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 青海上空的陰云遮暗了雪山,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的將士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樓蘭城誓不回來。
《涼州詞》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之渙。其古詩全文如下: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翻譯】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里,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
其古詩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翻譯】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蓋有青瓦的旅舍映襯柳樹的枝葉顯得格外新鮮。我真誠地勸你再干一杯,西出陽關后就再也沒有原來知心的朋友。
《古從軍行》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頎。古詩全文如下: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 【譯文】 白天士卒們登山觀察報警的烽火;黃昏為了飲馬他們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風沙昏暗中聽到刁斗凄厲;或聽到細君公主琵琶聲幽怨更多。野營萬里廣漠荒涼得看不見城郭;大雪霏霏迷漫了遼闊無邊的沙漠。
胡地的大雁哀鳴著夜夜驚飛不停;胡人的士兵痛哭著個個淚流滂沱。聽說玉門關的交通還被關閉阻斷;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隨將軍去拼搏。
年年征戰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徒然見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漢家。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高適。
其古詩全文如下: 胡人吹笛戍樓間,樓上蕭條海月閑。 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
【譯文】 高適曾多次到過邊關,他兩次出塞,去過遼陽,到過河西,對邊塞生活有著較深的體驗。這首詩是高適在西北邊塞地區從軍時寫的,當時他在哥舒翰幕府。
根據岑仲勉《唐人行第錄》所載,此詩是對王之渙《涼州詞》的酬和之作。 《關山月》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白。
古詩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巍巍天山,蒼茫云海,一輪明月傾瀉銀光一片。浩蕩長風,掠過幾萬里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
漢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戰匈奴,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些歷代征戰之地,很少看見有人慶幸生還。
戍邊兵士仰望邊城,思歸家鄉愁眉苦顏。當此皓月之夜,高樓上望月懷夫的妻子,同樣也在頻頻哀嘆,遠方的親人啊,你幾時能卸甲洗塵歸來。
《從軍行·玉門山嶂幾千重》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昌齡。其全文如下: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譯文】 玉門關周圍山巒層層疊疊,像重重屏障護衛著王朝的西北邊防;烽火臺遍布各個山頭。
人們戍邊要依靠烽火來傳遞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馬兒跑過一會兒就看不見蹤影了。 《夜發分寧寄杜澗叟》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黃庭堅。
其古詩全文如下: 陽關一曲水東流,燈火旌陽一釣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
【譯文】 一曲送別的陽關曲奏起,眼前是滾滾江水向東流;旌陽山燈火明滅,我登上了一葉小小的釣舟。我把離別看得很淡,和平常一樣喝醉了酒;那滿河的風和滿河的月光,仿佛替人深深地發愁。
《鷓鴣天·送人》作者為唐朝文學家辛棄疾。其古詩全文如下: 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譯文】 唱完了《陽關》曲淚卻未干,視功名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勸加餐。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烏云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傷,聚會才使人歡顏?江頭風高浪急,還不是十分險惡,而人間行路卻是更艱難。 《賣花聲·題岳陽樓》作者為宋代詩人、文學家張舜民。
其古詩全文如下: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闌,天淡云閑。
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翻譯】 秋風里萬木凋零,君山上落葉紛飛;洞庭湖水與長天一色,浩浩蕩蕩。歌女斟滿一杯酒,斂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別歌。
我不是當年王維在渭城送別西去的客人,請不要唱這曲令人悲傷的《陽關》。 酒醉后,手扶樓上的欄桿舉目遠望,天空清遠,白云悠然。
被貶的南行囚客有幾人能從這條路上生還呢?回望處,夕陽映紅了天邊,那里應該是我離開的京都長安。 《征人怨》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柳中庸。
古詩全文如下: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譯文】 去年去駐金河今年來守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