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見利忘義”的詩或詩詞有哪些
1. 幣厚言甘,人之所畏也。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司馬光 《資治通鑒·晉紀》——這兩句大意是:厚厚的錢幣,甜甜的美言,這是人所應當畏懼警惕的東西啊!社會生活中,當權在位的人常常會遇到甘言和厚幣。對此,廉清奉公的人自會清醒地辨別甘言的企圖與厚幣的來路,采取正確的對策;而貪贓枉法的人則會欣然接受,來者不拒。
2. 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出自: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懦行》——這兩句大意是不要見到財利就做有損于大義的事,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決不改變自己的志節。在社會精神領域內,貴義賤利是我國占代正統的義利觀。
3. 青蠅嗜肉汁而忘溺死,眾人貪世利而陷罪禍。出自: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最終只會葬在用自己畢生索取的名利壘起的墳墓中。
4. 晉侯見利忘義,背吾君之約,又負君夫人之托,今日乃自取囚辱,夫人何為哀痛如此?出自: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5. 滿望終身做大臣,殺妻叛母絕人倫。誰知魯魏成流水,到底身軀喪楚人。
6. 三國滅宋卻獨吞,上黨歡收未費兵。淖齒殺王圖自立,殺妻做將夢成空。
7. 見忠識孝聞節義 利欲熏心喪骨氣 。
8. 色厲而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曹操
二、形容“諷刺薄情寡義”的詩句有哪些
1、《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代: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白話譯文: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愿。 2、《江南曲》 唐代:李益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白話譯文: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
早知潮水的漲落這么守信,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 3、《菩薩蠻·商婦怨》 南宋:江開 春時江上簾纖雨,張帆打鼓開船去。
秋晚恰歸來,看看船又開。 嫁郎如未嫁,長是凄涼夜。
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 白話譯文:春天的江上飄著細雨,揚帆擊鼓船離去。深秋月夜恰好歸來,匆匆停靠船又開走了。
嫁了丈夫好像沒有嫁,長守凄涼的夜晚。利欲熏心情意薄,青春易逝皆蹉跎。
4、《七步詩》 三國時期: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話譯文: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豆桿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
豆桿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這首詩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的殘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譏諷之中有提醒規勸。
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襯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這首詩之妙,在于巧妙設喻,寓意明暢。
豆和豆秸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卻把鍋內的豆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 5、《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南宋:姜夔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
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后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白話譯文:她體態輕盈、語聲嬌軟的形象,我分明又從好夢中見到了。
我仿佛聽到她在對我說:長夜多寂寞呀,你這薄情郎怎么會知道呢?春天才剛開頭,卻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懷染遍了。自從分別以后,她捎來書信中所說的種種,還有臨別時為我刺繡、縫紉的針線活,都令我思念不已。
她來到我的夢中,就像是傳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離了軀體,暗地里跟隨著情郎遠行。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潔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么的清冷。
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獨自歸去,也沒有個人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