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安靜的詩句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二、詩句作畫 例子
宋朝時候,有一次畫院招考。
考試是命題作畫,題目是一句古詩:“踏花歸去馬蹄香”。 考場上安靜極了,應考者都在認真思索。
有的認為詩句的重點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畫了一些花瓣,讓一青年騎著馬在花瓣上行走。
他想這不正是踏花么?表現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后,覺得重點是在“馬”上。
踏花也好,歸去也好,馬蹄也好,都離不開“馬”。于是就精心地畫了一匹駿馬,一青年騎在馬上從花叢中疾馳,顯得很有氣勢。
也有的人琢磨“馬蹄”應是重點,因此在畫紙上突出那騰空的馬蹄,并在“馬蹄”旁畫著紛飛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揚了起來,馬蹄還不會“香”么! 眾多的應考者中,只有一位畫得很特別。
他的畫卷上根本沒畫花瓣。他畫的是:夕陽西下之時,一位英俊少年騎在一匹駿馬上。
馬在奔騰著,馬蹄高高揚起,一些蝴蝶緊緊地追逐著,在馬蹄的周圍飛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張張評選。
當他看到那張蝴蝶紛飛的畫卷時,就會心地笑了。這張畫被評為最佳。
為什么最佳呢?考官作了一番評說,應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這考生的成功,關鍵在于他仔細地分析了題目,全面領會了詩句的含義,并找到了體現題意的巧妙的方法。
三、描寫安靜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安靜的詩句有:
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2、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3、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4、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5、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譯文: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
2、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譯文:春天的夜晚十分寂靜,聽得見桂花掉落的聲音。
3、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譯文: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4、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譯文: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5、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譯文:鳥兒歇宿在池邊的樹上,一位僧人正在月下敲響山門。
四、形容"安靜"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安靜"的詩句有
1、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2、、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3、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4、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5、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唐代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釋義: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繽紛。
2、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釋義:蟬聲高唱,樹林卻顯得格外寧靜;鳥鳴聲聲,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3、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宋代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釋義:彎彎的勾月懸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誰見到幽人獨自往來,仿佛天邊孤雁般飄渺的身影。
4、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代王維的《鳥鳴澗》釋義:春天夜晚,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明月升起,驚動幾只棲息山鳥。清脆鳴叫,長久回蕩空曠山澗。
5、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釋義: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青年安靜作畫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