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糧食的詩句
1、相關詩句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3、簡析
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里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閑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于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二、表現關心人民疾苦的詩句
觀刈麥
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后兩句都行!
望采納
三、有關窮困的詩句
《詩經》中有一部分就是關于勞動人民的詩歌,比如我們語文課本中學過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還有一首也是比較出名的,《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 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直.
還有杜甫的“三吏”“三別”,即:《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的簡稱.這六首詩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計劃、有安排寫成的作品.當年三月,唐朝六十萬大軍敗于鄴城,國家局勢十分危急.為了迅速補充兵力,統治者實行了無限制、無章法、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親眼目睹了這些現象,懷著矛盾、痛苦的心情,寫成這六首詩作.這次戰爭,與天寶年間的窮兵黷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種救亡圖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大罵“天地終無情”,一面又不得不擁護這種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淚安慰、勸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線.百姓在難以忍受的殘酷壓迫下,妻勸夫,母送子,先后走上戰場,有的老嫗甚至獻出了生命.杜甫在揭露統治階級兇殘苛暴的同時,以無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用唯妙唯肖的筆觸,歌頌了廣大的人民.“三吏”與“三別”,表現手法不盡相同,所謂“三吏夾帶問答敘事,三別純托送者行者之間”.在“三吏”中,因為夾帶問答,所以杜甫本人出場;在“三別”中,因為通篇都是人物的獨白,所以杜甫沒有露面.從文學源流上看,“三吏”“三別”上承《詩經》、漢樂府風格,下啟白居易諸人新樂府,是杜甫現實主義創造的一個頂點.憫農》
——唐·李紳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田家》
——唐·聶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潯溪棹歌》
——清·董恂
米憑轉斗接青黃,加一錢多幸已償.
二月新絲五月谷,為誰辛苦為誰忙?
《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四、描寫荷的詩句有哪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宋 · 楊萬里《小池》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宋 ·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 唐 · 白居易《觀刈麥》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 魏晉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 先秦 · 屈原《離騷》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 唐 · 孟浩然《田家元日》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 唐 ·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宋 ·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 唐 · 白居易《采蓮曲》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 唐 · 李商隱《贈荷花》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 唐 · 王昌齡《采蓮曲二首》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 先秦 · 佚名《山有扶蘇》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 —— 宋 · 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
晚來妝面勝荷花 —— 宋 · 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 唐 · 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 唐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 唐 · 王維《渭川田家》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元 · 張養浩《水仙子·詠江南》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 —— 唐 · 杜甫《夏夜嘆》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 宋 · 楊萬里《秋涼晚步》
五、關于安貧樂道的詩句 急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