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瓢什么飲的成詞
成語:簞食瓢飲。
簞食瓢飲是出自《論語·雍也》中的一個成語,多用于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食”有兩音:1.sì 意思是喂養,提供食物;*í 意思是動詞吃,食用,或名詞食物。“食”此處應讀sì,詞性與"飲"相對。
典故
孔子是大教育家,有學生三千,其中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而顏回又是他最喜愛的,顏回的一舉一動在孔子看來都是好的,所以孔子常把顏回的所作所為來教育其他弟子。一次,孔子抓住顏回的飲食起居問題,發揮一通,認為顏回太高尚,別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他能做到,值得學習。他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意思是說,顏回用竹器盛飯吃,用木瓢舀水喝,住在簡陋的小巷,這是別人忍受不了的困苦生活,但顏回依舊快樂,真高尚啊,顏回!
人們將“一簞食,一瓢飲”簡化成“簞食瓢飲”,形容極為清貧的生活。
《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后用為生活簡樸,安貧樂道的典故。
二、請教一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上句是什么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出自《紅樓夢》第九十一回,《縱淫心寶蟾工設計,布疑陣寶玉妄談禪》。
從此男女之間信誓旦旦就開始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套話了。 1、“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出自《紅樓夢》第九十一回,《縱淫心寶蟾工設計,布疑陣寶玉妄談禪》。
2、“弱水” 始見于《尚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鄭康成曰:‘弱水出張掖。
’”按古籍言弱水亦見于《史記?大宛傳》、《漢書?地理志》、《后漢書?東夷傳》與畢沅注《山海經》等。 “三千” 蓋出于佛家三千大千世界,天臺宗善言一念三千。
“一瓢飲” 見于《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至于現在,弱水三千的提法比比皆是。 古龍和金庸的小說里提過不下幾十次,每次英俊瀟灑的男英雄被一大群春心萌動的美少女騷擾追求時,他都會對女主人公說: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你放心吧,然后男英雄便花開一春又一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