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獅子林的詩句有哪些
1.《再游獅子林》清:弘 歷
本擬行宮一日間,念民瞻就策天閑。寧論龍井煙霞表,卻愛獅林城市間。古樹春來亦芳樹,假山歲久似真山。小停適可言旋耳,寓意非因暢陟攀。
2.《游黃山宿獅子林作》清: 崔國因
三十年前此地游,禪房草榻暫淹留。濕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風夏已秋。自惜鴻泥成往跡,重攜蠟屐豁新眸。山靈見我應相識,青瘦形容似舊不?
3.《晚過獅子林》明: 姚道衍
無地堪逃俗,乘昏復到林。
半山云遏磬,深竹雨留禽。
觀水通禪意,聞香去染心。
叩門驚有客,想亦為幽尋。
4.《游獅子林作歌》清:俞樾
佛伸手化五獅子,偶然游戲到吳市。五百年來僵不起,至今嶄然成石矣。我來攝衣登其巔,奇奇怪怪言難傳。五覆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地既彎環學盤谷,水亦曲折成斜川。可笑吾儕竟如蟻,乃于九曲珠中穿。書生立論怕隨俗,偏向美中求不足。雖然山勢喜空靈,未免游蹤愁逼促。蛇行匍匐伍出關,魚貫攀援鄧入蜀。昌黎有言我能詰屈自世間,何肯低頭入山腹。石兄聞而笑,君言何謷謷。米顛所見一拳耳,相對必具笏與袍。何況千巖萬壑羅堂坳,非止片石堪論交。請君來此一平視,早巳游遍東岱西華北恒南霍中嵩高。君曾飽看新安大好之山水,又曾驅車遠度秦函肴。試向此中尋取舊游處,一丘一壑無能逃。更比壺公縮地好,翻笑愚叟移山勞。縱不敢下垂伯睯務人足,似亦宜稍折元章居士腰。吾聞石言亦點首,憑欄啜茗不嫌久。坐聽鄰寺齋鐘鳴,疑是林間獅子吼。
5.《獅子林即景》元:惟則
萬竿綠玉繞禪房,頭角森森筍稚長;坐起自攜藤七尺,穿林絡繹似巡堂。素壁光搖眼倍明,隔簾風樹弄新晴;樹根蛙鼓鳴殘雨,恍惚南山水樂聲。相君來扣少林宗,官縱盈門隘不通;散人風亭竹深處,石林分坐繞飛虹。
二、描寫獅子林的詩句有哪些
1.《再游獅子林》清:弘 歷 本擬行宮一日間,念民瞻就策天閑。
寧論龍井煙霞表,卻愛獅林城市間。古樹春來亦芳樹,假山歲久似真山。
小停適可言旋耳,寓意非因暢陟攀。 2.《游黃山宿獅子林作》清: 崔國因 三十年前此地游,禪房草榻暫淹留。
濕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風夏已秋。自惜鴻泥成往跡,重攜蠟屐豁新眸。
山靈見我應相識,青瘦形容似舊不? 3.《晚過獅子林》明: 姚道衍 無地堪逃俗,乘昏復到林。半山云遏磬,深竹雨留禽。
觀水通禪意,聞香去染心。叩門驚有客,想亦為幽尋。
4.《游獅子林作歌》清:俞樾 佛伸手化五獅子,偶然游戲到吳市。五百年來僵不起,至今嶄然成石矣。
我來攝衣登其巔,奇奇怪怪言難傳。五覆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
地既彎環學盤谷,水亦曲折成斜川。可笑吾儕竟如蟻,乃于九曲珠中穿。
書生立論怕隨俗,偏向美中求不足。雖然山勢喜空靈,未免游蹤愁逼促。
蛇行匍匐伍出關,魚貫攀援鄧入蜀。昌黎有言我能詰屈自世間,何肯低頭入山腹。
石兄聞而笑,君言何謷謷。米顛所見一拳耳,相對必具笏與袍。
何況千巖萬壑羅堂坳,非止片石堪論交。請君來此一平視,早巳游遍東岱西華北恒南霍中嵩高。
君曾飽看新安大好之山水,又曾驅車遠度秦函肴。試向此中尋取舊游處,一丘一壑無能逃。
更比壺公縮地好,翻笑愚叟移山勞。縱不敢下垂伯睯務人足,似亦宜稍折元章居士腰。
吾聞石言亦點首,憑欄啜茗不嫌久。坐聽鄰寺齋鐘鳴,疑是林間獅子吼。
5.《獅子林即景》元:惟則 萬竿綠玉繞禪房,頭角森森筍稚長;坐起自攜藤七尺,穿林絡繹似巡堂。素壁光搖眼倍明,隔簾風樹弄新晴;樹根蛙鼓鳴殘雨,恍惚南山水樂聲。
相君來扣少林宗,官縱盈門隘不通;散人風亭竹深處,石林分坐繞飛虹。
三、贊美獅子林的詩詞有哪些
贊美獅子林的詩詞有以下三首:
1.《游黃山宿獅子林作》 年代: 清 作者: 崔國因
三十年前此地游,禪房草榻暫淹留。濕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風夏已秋。
自惜鴻泥成往跡,重攜蠟屐豁新眸。山靈見我應相識,青瘦形容似舊不?
2. 《獅子林竹下偶詠》 年代: 明 作者: 徐賁
客來竹林下,時聞澗中琴。經房在幽竹,庭戶皆春陰。孤吟遂忘返,煙景生逾深。
3. 《晚過獅子林》 年代: 明 作者: 姚道衍
無地堪逃俗,乘昏復到林。半山云遏磬,深竹雨留禽。
觀水通禪意,聞香去染心。叩門驚有客,想亦為幽尋。
【簡介】
1. 《游黃山宿獅子林作》
年代: 清 作者: 崔國因
注:崔國因,因摩崖詩刻,摩崖題刻而成名。題刻位于黃山風景區始信峰琴臺石壁上。1884年崔國因游黃山宿獅子林,賦詩二首,刻于石壁上。
鴻泥,鴻鳥在雪泥上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的痕跡。 清錢泳 《履園叢話·古跡序》:“足跡 所到,略志鴻泥,以備遺忘,不可謂之閱歷也。”
蠟屐,以蠟涂木屐。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或有詣阮 ( 阮孚 ),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神色閑暢。”后因以“蠟屐”指悠閑、無所作為的生活。
岫(xiù) , 峰巒,山或山脈的峰頂。不,否。
2. 《獅子林竹下偶詠》
年代: 明 作者: 徐賁
即景抒情,表達了對清幽的環境、閑適生活的喜愛之情
“幽竹”、“琴聲”、“經房”,營造了一種靜謐、雅致的氛圍。詩中寫溪澗、琴聲,以聲襯靜,更加顯現出竹林的幽靜。詩人即景抒情,表達了對清幽的環境、閑適生活的喜愛之情。
徐賁(1335-1380年),字幼文,南直隸毗陵(今江蘇常州市)人。后遷平江(今江蘇蘇州)城北,自號北郭生,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吳中四杰之一,明初十才子之一。
3. 《晚過獅子林》
年代: 明 作者: 姚道衍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四、形容獅子林名句
皇家題詩
弘歷師子林疊舊作韻
每閱倪圖輒悅目,重來圖里更怡心。曰溪曰壑皆臻趣,若徑若庭宛識尋。
足貌伊人惟怪石,藉如古意是喬林。何堪摹卷當前展,笑似雷門布鼓音。
弘歷師子林再疊舊作韻
山莊御苑雖圖貌,黃氏倪家久系心。恰以金閶重蹕駐,可忘清宓一言尋。
略看似矣彼新構,只覺輸于此古林。壬午摹成長卷在,展聽松竹答清音。
弘歷師子林三疊舊作韻
粉本石渠藏手跡,寫雖因手運因心。真山古樹有如此,勝日芳春可弗尋。
然豈耽哉斯灑灑,所堪嘉者彼林林。出游圖便民瞻就,寧為夾途絲管音。
詩文
惟則師子林即景
鳥啼花落屋西東,柏子煙青芋火紅;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
萬竿綠玉繞禪房,頭角森森筍稚長;坐起自攜藤七尺,穿林絡繹似巡堂。
素壁光搖眼倍明,隔林風樹弄新晴;樹根蛙鼓鳴殘雨,恍惚南山水樂聲。
指柏軒中六七僧,坐忘忽怪異香塵;推窗日色暖如火,薝葡花開雪一棚。
相君來扣少林宗,官縱盈門隘不通;散入鳳亭竹深處,石林分坐繞飛虹。
半檐落日曬寒衣,一缽香羹野蕨肥;春雨春煙二三子,水西原上種松歸。
烏鵲爭巢似憤兵,怒鳴死斗亂縱橫;可憐踏壞桫欏樹,滿地落花無路行。
道人肩水灌畦蔬,托缽船歸粟有馀;飽飯禪和無一事,繞池分食喂游魚。
臥云室冷睡魔醒,殘漏聲聲促五更;一夢又如過一世,東方日出是來生。
西鄰母鶴唳無休,鶴意吾知為主憂;養得鶴成騎鶴去,揚州未必勝蘇州。
蛙兒深夜誦蓮花,月度墻西檜影斜;經罷轆轤聲忽動,汲泉自試雨前茶。
林下禪關盡日開,放人來看臥龍梅;山童莫厭門庭鬧,不是愛閑人不來。
斜梅勢壓石闌干,花似垂頭照影看;白晝同云天欲雪,半池星斗逼人寒。
雪深三尺閉紫荊,歲晚無心打葛藤;立雪堂前人不見,秀云峰似白頭僧。
五、贊美獅子林的詩詞有哪些
贊美獅子林的詩詞有以下三首: 1.《游黃山宿獅子林作》 年代: 清 作者: 崔國因 三十年前此地游,禪房草榻暫淹留。
濕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風夏已秋。自惜鴻泥成往跡,重攜蠟屐豁新眸。
山靈見我應相識,青瘦形容似舊不? 2. 《獅子林竹下偶詠》 年代: 明 作者: 徐賁 客來竹林下,時聞澗中琴。經房在幽竹,庭戶皆春陰。
孤吟遂忘返,煙景生逾深。 3. 《晚過獅子林》 年代: 明 作者: 姚道衍 無地堪逃俗,乘昏復到林。
半山云遏磬,深竹雨留禽。觀水通禪意,聞香去染心。
叩門驚有客,想亦為幽尋。 【簡介】 《游黃山宿獅子林作》 年代: 清 作者: 崔國因 注:崔國因,因摩崖詩刻,摩崖題刻而成名。
題刻位于黃山風景區始信峰琴臺石壁上。1884年崔國因游黃山宿獅子林,賦詩二首,刻于石壁上。
鴻泥,鴻鳥在雪泥上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的痕跡。
清錢泳 《履園叢話·古跡序》:“足跡 所到,略志鴻泥,以備遺忘,不可謂之閱歷也。” 蠟屐,以蠟涂木屐。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或有詣阮 ( 阮孚 ),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神色閑暢。”后因以“蠟屐”指悠閑、無所作為的生活。
岫(xiù) , 峰巒,山或山脈的峰頂。不,否。
2. 《獅子林竹下偶詠》 年代: 明 作者: 徐賁 即景抒情,表達了對清幽的環境、閑適生活的喜愛之情 “幽竹”、“琴聲”、“經房”,營造了一種靜謐、雅致的氛圍。詩中寫溪澗、琴聲,以聲襯靜,更加顯現出竹林的幽靜。
詩人即景抒情,表達了對清幽的環境、閑適生活的喜愛之情。 徐賁(1335-1380年),字幼文,南直隸毗陵(今江蘇常州市)人。
后遷平江(今江蘇蘇州)城北,自號北郭生,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吳中四杰之一,明初十才子之一。
3. 《晚過獅子林》 年代: 明 作者: 姚道衍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六、形容獅子林名句
皇家題詩弘歷師子林疊舊作韻每閱倪圖輒悅目,重來圖里更怡心。
曰溪曰壑皆臻趣,若徑若庭宛識尋。足貌伊人惟怪石,藉如古意是喬林。
何堪摹卷當前展,笑似雷門布鼓音。弘歷師子林再疊舊作韻山莊御苑雖圖貌,黃氏倪家久系心。
恰以金閶重蹕駐,可忘清宓一言尋。略看似矣彼新構,只覺輸于此古林。
壬午摹成長卷在,展聽松竹答清音。弘歷師子林三疊舊作韻粉本石渠藏手跡,寫雖因手運因心。
真山古樹有如此,勝日芳春可弗尋。然豈耽哉斯灑灑,所堪嘉者彼林林。
出游圖便民瞻就,寧為夾途絲管音。詩文惟則師子林即景鳥啼花落屋西東,柏子煙青芋火紅;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
萬竿綠玉繞禪房,頭角森森筍稚長;坐起自攜藤七尺,穿林絡繹似巡堂。素壁光搖眼倍明,隔林風樹弄新晴;樹根蛙鼓鳴殘雨,恍惚南山水樂聲。
指柏軒中六七僧,坐忘忽怪異香塵;推窗日色暖如火,薝葡花開雪一棚。相君來扣少林宗,官縱盈門隘不通;散入鳳亭竹深處,石林分坐繞飛虹。
半檐落日曬寒衣,一缽香羹野蕨肥;春雨春煙二三子,水西原上種松歸。烏鵲爭巢似憤兵,怒鳴死斗亂縱橫;可憐踏壞桫欏樹,滿地落花無路行。
道人肩水灌畦蔬,托缽船歸粟有馀;飽飯禪和無一事,繞池分食喂游魚。臥云室冷睡魔醒,殘漏聲聲促五更;一夢又如過一世,東方日出是來生。
西鄰母鶴唳無休,鶴意吾知為主憂;養得鶴成騎鶴去,揚州未必勝蘇州。蛙兒深夜誦蓮花,月度墻西檜影斜;經罷轆轤聲忽動,汲泉自試雨前茶。
林下禪關盡日開,放人來看臥龍梅;山童莫厭門庭鬧,不是愛閑人不來。斜梅勢壓石闌干,花似垂頭照影看;白晝同云天欲雪,半池星斗逼人寒。
雪深三尺閉紫荊,歲晚無心打葛藤;立雪堂前人不見,秀云峰似白頭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