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山竹的詩句
1、傍溪山竹籬茅舍人家
元
鄭光祖
《蟾宮曲 夢中作》
2、始憐幽竹山窗下
唐
錢起
《暮春歸故山草堂》
3、林斷山明竹隱墻
宋
蘇軾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4、舊山松竹老
宋
岳飛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5、竹啼山露月
唐
李賀
《黃頭郎》
6、竹啼山露月
唐
李賀
《黃頭郎》
7、竹石如山不敢安
唐
杜甫
《絕句四首》
8、買山惟種竹
唐
杜牧
《秋日》
9、梁園山竹凝云漢
唐
張說
《安樂郡主花燭行》
10、楚山修竹如云
宋
蘇軾
《水龍吟 贈趙晦之吹笛侍兒》
11、林斷山明竹隱墻
宋
蘇軾
《鷓鴣天 》
12、茂林修竹山**
宋
葉夢得
《虞美人·一聲鶗鴂催春晚》
13、橫吹楚山竹
宋
楊無咎
《解蹀躞》
14、故山松竹應秋
宋
侯置
《臨江仙·失腳青云何所往》
15、博山修竹
宋
趙長卿
《御街行·香熏斗帳相逢乍》
16、竹外山亭
宋
張鎡
《柳梢青·一望清溪》
17、要把北山萬竹
宋
魏了翁
《水調歌頭·天地一大物》
18、有崇山、茂林修竹
宋
林正大
《賀新涼/賀新郎》
19、蕭蕭笛竹楚山秋
宋
林正大
《虞美人·武昌七十龐眉叟》
20、竹寺小依山趾
宋
黃機
《喜遷鶯·平湖百畝》
21、梧竹因依山盡頭
宋
黃機
《小重山·梧竹因依山盡頭》
22、竹外山童敲臼
宋
方岳
《西江月·茅屋何堪翠袖》
23、滿眼家山松竹
宋
陳著
《水調歌頭·風骨最魁岸》
24、竹外山光抱
宋
陳著
《洞仙歌·清溪帶竹》
25、山童隔竹休敲碎
宋
張炎
《蝶戀花·花占枝頭忺日焙》
26、竹邊山
宋
無名氏
《糖多令/唐多令》
27、山童隔竹敲茶臼
唐
柳宗元
《夏晝偶作》
28、綠竹山房
元
明本
《行香子·無物思量》
29、際山多瘦梅修竹
金
蔡松年
《水龍吟 余始年二十馀,歲在丁未,與故人東》
30、綠竹山房
元
明本
《行香子·無物思量》
31、好竹連山覺筍香
宋
蘇軾
《初到黃州》
32、杜鵑啼苦山竹裂
元
王冕
《有感》
二、關于山竹的詩句
竹里館
作者:王維 8.0(5429人評分)
原文: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枝詞二首·其一
作者:劉禹錫
原文: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
作者:劉禹錫
原文: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新竹
作者:鄭燮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三、描寫山竹的詩句
1、傍溪山竹籬茅舍人家元鄭光祖 《蟾宮曲 夢中作》2、始憐幽竹山窗下唐錢起 《暮春歸故山草堂》3、林斷山明竹隱墻宋蘇軾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4、舊山松竹老宋岳飛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5、竹啼山露月唐李賀 《黃頭郎》6、竹啼山露月唐李賀 《黃頭郎》7、竹石如山不敢安唐杜甫 《絕句四首》8、買山惟種竹唐杜牧 《秋日》9、梁園山竹凝云漢唐張說 《安樂郡主花燭行》10、楚山修竹如云宋蘇軾 《水龍吟 贈趙晦之吹笛侍兒》11、林斷山明竹隱墻宋蘇軾 《鷓鴣天 》12、茂林修竹山**宋葉夢得 《虞美人·一聲鶗鴂催春晚》13、橫吹楚山竹宋楊無咎 《解蹀躞》14、故山松竹應秋宋侯置 《臨江仙·失腳青云何所往》15、博山修竹宋趙長卿 《御街行·香熏斗帳相逢乍》16、竹外山亭宋張鎡 《柳梢青·一望清溪》17、要把北山萬竹宋魏了翁 《水調歌頭·天地一大物》18、有崇山、茂林修竹宋林正大 《賀新涼/賀新郎》19、蕭蕭笛竹楚山秋宋林正大 《虞美人·武昌七十龐眉叟》20、竹寺小依山趾宋黃機 《喜遷鶯·平湖百畝》21、梧竹因依山盡頭宋黃機 《小重山·梧竹因依山盡頭》22、竹外山童敲臼宋方岳 《西江月·茅屋何堪翠袖》23、滿眼家山松竹宋陳著 《水調歌頭·風骨最魁岸》24、竹外山光抱宋陳著 《洞仙歌·清溪帶竹》25、山童隔竹休敲碎宋張炎 《蝶戀花·花占枝頭忺日焙》26、竹邊山宋無名氏 《糖多令/唐多令》27、山童隔竹敲茶臼唐柳宗元 《夏晝偶作》28、綠竹山房元明本 《行香子·無物思量》29、際山多瘦梅修竹金蔡松年 《水龍吟 余始年二十馀,歲在丁未,與故人東》30、綠竹山房元明本 《行香子·無物思量》31、好竹連山覺筍香宋蘇軾 《初到黃州》32、杜鵑啼苦山竹裂元王冕 《有感》。
四、描寫山竹的句子
我最喜歡的水果是山竹。
山竹是一種南方水果,長得圓滾滾的,顏色紫黑,真像一個非洲來的小弟弟。還戴著一頂小綠帽呢! 山竹不僅長的獨特,氣味也很獨特!山竹的氣味是像花一樣的清香。
聞起來可舒服了,聞著就想一口全吃下去!我流了好多口水。 山竹果子也特別奇特,長得像蒜瓣,顏色是乳白的。
看著就讓人想吃,小伙伴湊過來爭先恐后的想吃。我毫無保留地分給了小伙伴吃,我也吃了一口,“哇!”嘴里涼爽極了!汁水像小河一樣流進了嗓子。
我覺得山竹很好吃,山竹是我最愛吃的水果。
五、描寫竹的詩句有哪些
竹 鄭板橋(鄭燮)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鄭板橋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籬竹 (清)鄭板橋 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 仍將竹作芭籬,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鄭板橋 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滿庭除,灑然照新綠。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綠, 莫被風吹散,玲瓏碎空玉。 題畫 (清)鄭板橋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 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 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 題畫 (清)鄭板橋 一陣狂風倒卷來,竹枝翻回向天開。 掃云掃霧真吾事,豈屑區區掃地埃。 題畫 (清)鄭板橋 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 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 題畫 (清)鄭板橋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竿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題畫 (清)鄭板橋 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 為鳳為龍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綠。 題畫 (清)鄭板橋 畫根竹枝扦塊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雖然一尺讓他高,來年看我掀天力。 竹石 清·鄭板橋 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 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清·鄭板橋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題畫竹 鄭板橋 且讓青山出一頭,疏枝瘦干未能道。 明年百尺龍孫發,多恐青山遜一籌。 題畫竹 鄭板橋 四十年來來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庭 竹 (唐)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氣伶傖學鳳凰。 竹石軸 (清)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難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干才擱筆,清風已凈肺腸泥。 詠竹 楊萬里.宋 凜凜冰霜節。修修玉雪身。 便無文與可。自有月傳神。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唐.杜甫《詠春筍》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唐.杜甫《詠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宋.蘇軾《于潛僧綠筠軒》 題吾友梁鐵君俠者畫竹 (清)康有為 生挺凌云節,飄搖仍自持。 朔風常凜冽,秋氣不離披。 亂葉猶能勁,柔枝不受吹。 只煩文與可,寫照特淋漓。 竹勁由來缺祥同,畫家雖巧也難工。 細看昨夜西風里,若今瑯玕不向東。 ――明.徐渭《風竹》 細細的葉,疏疏的節; 雪壓不倒,風吹不折。 ――清.鄭板橋《題墨竹圖》 雨后龍孫長,風前鳳尾搖; 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題畫竹》 待到深山月上時,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難掇,寒碧千竿俗可醫。 ――清.王慕蘭《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嬋娟,翠涌青圍別有天。 兩兩三三荷鋤去,歸來飽飯筍羹鮮。 ――清.王慕蘭《石門竹枝詞》 唐 韋式 竹 竹, 臨池,似玉。 悒露靜,和煙綠。 搶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宋 陸游 東湖新竹 插棘掠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初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 官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答案補充
清 鄭板橋 題畫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 清 鄭板橋 題畫 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為鳳為龍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綠。 清 鄭板橋 題畫 畫根竹枝扦塊石,石比竹枝高一尺。雖然一尺讓他高,來年看我掀天力。 清 鄭板橋 籬竹 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仍將竹作芭籬,求人不如求已。 清 鄭板橋 竹 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滿庭除,灑然照新綠。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綠,莫被風吹散,玲瓏碎空玉。
六、古詩 山竹誰知道
宋貞漢 《山竹》 翠潤云山碧, 寒枝倒映池。
勁根鉆土淺, 瘦骨恨冬遲。 見證千秋韻, 成全萬古詩。
潔身思避世, 落寞有誰知? 白話釋義: 竹子生長勢旺盛,有如高聳入云之山,蒼翠碧綠,寒冷的樹枝倒映在池水中。 堅強有力的樹根鉆入土中嫌土太淺,瘦弱的竹子埋怨冬天來得太遲。
見證了多少年秋天的韻味,成就了多少首贊美的詩篇。 潔身自好,與世無爭,這其中的寂寞又有誰知道? 擴展資料: 宋貞漢當代詩人,齋號小黃山房(臺灣陳立夫先生題署),安徽人,1966年生,大學本科畢業,漢語言文學學士,中學高級教師。
本詩描寫的是冬季景象。 第二句中一個寒枝可以說明一切。
恨冬遲也說明山竹是喜歡冬天的。首句翠潤容易引起誤解,以為是春天,其實描寫的是山竹在冬天不落葉,遠遠望去,映綠了山巒。
首聯和頷聯描寫山竹的特征和生存狀態。 頸聯和尾聯寓情于景,運用擬物的手法,通過山竹的剛勁,挺拔,空心有節。
映襯著作者自身的潔身自好,桀驁不屈,不入世流,與世無爭之情懷。 “落寞有誰知”是詩文的主題思想 作者此時的生存及處事之態更多的是無奈之舉,或許更多是不能被重用,懷才不遇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