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李白最失意的一句詩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縱觀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較復雜的.儒家、道家、縱橫家、游俠思想對他都有影響.他企羨神仙,向往隱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飛騰為方丈蓬萊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又不愿走科舉的道路.他想通過隱居,求仙獲取聲望,從而在名人薦舉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詩人就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度過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 他有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的頹廢 也有我輩豈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門去 更有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的憤怒 青年時期多是游覽名山大川,詩文磅礴大氣兼幽遠恬淡,有關這一時期人生觀比較好的詩句是 如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九天攬明月等語 中年時期曾貴為天子近臣,獲召時大喜,以“我輩豈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門去”為心情寫照.但是李白在宮廷中僅以詩文娛人,如春風拂檻露華濃,梨花一枝春帶雨等詩句.這也讓李白失望,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之語,并最終離開官場. 晚年的李白,仍然是熱血男兒,面對安史之亂,獻出了自己的老骨頭.可是李白沒想到在政治上站錯了隊,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結果被流放夜郎.所幸流放到白帝城的時候,李白獲詔被赦,就有了 千里江陵一日還 的快樂心情,但是不久就在安徽當涂去世了.。
二、李白 政壇失意的詩 李白政壇失意后,寫過哪些抒發壯志未酬的詩
關于李白政壇失意后,抒發的壯志未酬之詩,按時間關系如下:
1.《行路難》:742年,李白奉詔入京,因受排擠,744年,被賜金還鄉。這時寫下了《行路難》三首,此時即使世路艱難,離別悲傷,前途渺茫,但李白還深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堅信總有一天還可以施展宏偉抱負,還渴望有朝一日能夠奉職還京。李白希望自己像傳說中的姜子牙一樣能遇見賢明的周文王,像傳說中的伊尹一樣受到商湯的重用。
2.《夜泊牛渚懷古》,在此詩中李白有感于謝尚贊賞袁宏詠詩的歷史佳話:“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感嘆自己抱國之才,無用武之地,世上無知音。
3.《夢游天姥吟留別》:745年,作《夢游天姥吟留別》,在此詩中,李白憑借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唱出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
4.《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753年,安史之亂不久。李白在宣州作《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在詩中,李白感懷萬端,時而豪情逸興,又時時掩抑不住郁悶與不平,感情回復跌宕,一波三折,那種遺世高蹈的豪邁情懷躍然紙上。
具體詩作如下:
行路難三首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行路難,歸去來!
其三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夢游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35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三、李白有失意時的詩歌嗎
行路難三首
作者: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簪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行路難,歸去來!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作者:李白
原文: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四、李白失意詩詞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詩中抒發年華虛度、壯志難酬的苦悶,盛贊漢代文章、建安風骨及謝眺詩歌的豪情逸興,最后流露出消極出世的情緒。
李白于天寶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 毀,時間不長便棄官而去,過著飄蕩四方的游蕩生活。 十年來的人間辛酸,作客他鄉的抑郁和 感傷,積聚在心頭,“云”是說李白的一位長輩李云。
“長風”兩句借景抒情,目接風送秋雁之境,精神為之一振,煩惱為之一掃,感到心與境合得舒暢,酣飲高樓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萊”兩句承高樓餞別分寫主客雙方。
以“建安骨”贊美李云的文章風格剛健。“中間”是指南朝;“小謝”是指謝眺,因為他在謝靈運(大謝)之后,所以稱小謝。
這里李白是自比小謝。 “抽刀”一句用來比喻內心的苦悶無法排解,顯得奇特而富有創造性。
“舉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脫,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悶心情。 最后兩句是詩人對現實不滿的激憤之詞。
李白長期處于不稱意的苦悶之中,不得不尋求另一 種超脫,即“散發弄扁舟”。逃避現實雖不是他的本意,但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 的清高放縱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建安風骨】指漢魏之際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詩文的俊爽剛健風格。 。
五、當我們失意時會用李白什么詩句
1、當我們失意時會用李白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只掛云帆濟滄海。
2、出自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3、譯文 金杯盛著昂貴的美酒,玉盤裝滿價值萬錢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飲,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風雪堆滿了山,把山給封住了。
當年呂尚閑居,曾在碧溪垂釣;伊尹受聘前,夢里乘舟路過太陽邊。 行路難啊,行路難!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處? 總會有一天,我能乘長風破巨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4、賞析 《行路難》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三首詩,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后的感慨。
全詩蘊意波瀾起伏,跌宕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高昂的氣勢,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后人廣為稱頌的千古名篇。
六、當我們失意時會用李白什么詩句
1、當我們失意時會用李白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只掛云帆濟滄海。
2、出自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3、譯文
金杯盛著昂貴的美酒,玉盤裝滿價值萬錢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飲,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風雪堆滿了山,把山給封住了。
當年呂尚閑居,曾在碧溪垂釣;伊尹受聘前,夢里乘舟路過太陽邊。
行路難啊,行路難!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處?
總會有一天,我能乘長風破巨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4、賞析
《行路難》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三首詩,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后的感慨。全詩蘊意波瀾起伏,跌宕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高昂的氣勢,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后人廣為稱頌的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