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贊美茶的詩句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
愛僧家
碾雕白玉
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
婉轉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
將至醉后豈堪夸
豈止清心明目
還堪醒腦提神
品高自可款佳賓
九州豐產此
聲譽滿乾坤
汁似琉璃瑪瑙
淳和味溢清芳
吟詩最好與相親
杯中騰雪浪
筆下李白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宗英乃嬋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馀興,長吟播諸天。
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
皇甫冉
采茶非采芽,遠遠上層崖。
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
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
借問玉孫草,何時泛宛花。
二、描寫采茶的詩句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寫的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著要品香茗,就用嘴對著燒水的“鼎”吹氣。與左思此詩差不多年代的還有兩首詠茶詩:
一首是張載的《登成都樓》,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的詩句,贊成都的茶;一首是孫楚的《孫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的詩句,點明了茶的原產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詩詞驟然增多,這些茶詩茶詞既反映了詩人們對茶的寶愛,也反映出茶葉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隨著茶葉生產與貿易的發展,涌現了大批以茶為題材的詩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鐘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等等,
有的贊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詩人的感遇,而廣為后人傳誦。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桑,采摘實苦辛。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受貢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心的苦悶。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變”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過一個經濟繁榮時期,加之當時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詩、茶詞大多表現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夸。
蘇軾的《次韻曹輔壑源試焙新茶》詩中“從來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兩句構成了一副極妙的對聯。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為后世文人學士稱道。
三、贊美茶的詩句大全
1、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顧況《焙茶塢》
2、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皮日休《茶中雜詠·煮茶》
3、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靈一《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4、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陸羽《六羨歌》
5、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6、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鄭谷《雪中偶題》
7、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白居易《兩碗茶》
8、多病逢迎少,閑居又一年。藥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后天。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張籍《夏日閑居》
9、出門無至友,動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應捧杖,稚女學擎茶。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斜。——李咸用《訪友人不遇》
10、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李商隱《即目》
11、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鄭愚《茶詩》
12、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園里火煎嘗。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夸鳥觜香。合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鹿門病客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鄭谷《峽中嘗茶》
四、關于采茶的詩句
茶與詩詞——元、明、清茶葉詩詞 作者:錢時霖 來源:《中國茶經》 元、明、清各個時期,除了有茶詩、茶詞之外,還增加一個新品種,即以茶為題材的曲,尤其是元曲,最為盛行。
(1)元代 這個朝代時期不是太長,而且崇尚武功,“只識彎弓射大雕”。所以比之唐宋,詠茶的詩詞人要少得多。
元代的詠茶詩人有耶律楚材、虞集、洪希文、謝宗可、劉秉忠、張翥、袁桷、黃庚、薩都剌、倪瓚、李謙亨、馬臻、李德載、仇遠、李俊民、郭麟孫等。 ①元代的茶葉詩詞體裁 有古詩、律詩、絕句。
并出現一個新品種:元曲。 古詩 如袁桷的《煮茶圖并序》、洪希文的《煮土茶歌》。
律詩 如耶律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這首律詩的七首詩,都用了茶、車、芽、賒、霞的幾個韻寫成,別有風味:第一首:“積年不啜建溪茶,心竅黃塵塞五車。碧玉甌中思雪浪,黃金碾畔憶雷芽。
盧仝七碗詩難得,諗老三甌夢亦賒。敢乞君侯分數餅,暫教清興繞煙霞。”
第七首:“啜罷江南一碗茶,枯腸歷歷走雷車。黃金小碾飛瓊雪,碧玉深甌點雪芽。
筆陣陳兵詩思勇,睡魔卷甲夢魂賒。精神爽逸無余事,臥看殘陽補斷霞。”
絕句 有馬臻的《竹窗》、虞集的《題蘇東坡墨跡》等。 元曲 元代盛行元曲,因此茶也就進入了這個領域,如李德載的《喜春來,贈茶肆》小令十首,節錄如下: 一、茶煙一縷輕輕揚,攪動蘭膏四座香,烹煎妙手勝維揚。
非是謊,下馬試來嘗。 七、兔毫盞內新嘗罷,留得余香滿齒牙,一瓶雪水最清佳。
風韻煞,到底屬陶家。 十、金芽嫩采枝頭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間無。
君聽取,聲價徹皇都。 ②元代茶葉詩詞題材 亦有名茶、煎茶、飲茶、名泉、茶具、采茶、茶功等。
名茶詩 有虞集的《游龍井》詩。這首詩把龍井與茶連在一起,被認為是龍井茶的最早記錄。
“徘徊龍井上,云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
坐我薝葡中,余香不聞嗅。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烹煎黃金芽,不取谷雨后。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詩中提到該茶為雨前茶(不取谷雨后),香味強烈(如薝葡,即梔子花那樣的香氣)。龍井泉水也很清美,你瞧!青翠的群山映照在瓢水中(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此外,有劉秉忠的《嘗云芝茶》詩,李俊民的《新樣團茶》詩等。 煎茶詩 有仇遠的《宿集慶寺》詩:“旋烹紫筍猶含籜”。
謝宗可的《雪煎茶》詩:“夜掃寒英煮綠塵”。 飲茶詩 有吳激的《偶成》詩:“蟹湯負盞斗旗槍”。
名泉詩 有郭麟孫的《游虎丘》詩:“試茗汲憨井”。 茶具詩 有謝宗可的《茶筅》詩。
采茶詩 仇遠詩:“自摘青茶未展旗” 茶功詩 耶律楚材詩:“頓覺衰叟詩魂爽,便覺紅塵客夢賒”。 (2)明代 明代初期,社會經濟曾有過一個比較繁榮的局面,但在茶葉詩詞的發展上,明代未能達到唐、宋的高度。
寫過茶詩的詩人,主要的有謝應芳、陳繼儒、徐渭、文徵明、于若瀛、黃宗羲、陸容、高啟、袁宏道、徐禎卿、徐賁、唐寅等。 ①茶葉詩詞體裁 不外乎古詩、律詩、絕句、竹枝詞、宮詞和茶詞等。
古詩 陳繼儒有《試茶》四言古詩一首: 綺陰攢蓋,靈草試奇。竹爐幽討,松火怒飛。
水交以淡,茗戰而肥。綠香滿路,永日忘歸。
律詩 如居節的《雨后過云公問茶事》詩(五律)。 絕句 如徐禎卿的《煎茶圖》、《秋夜試茶》等。
竹枝詞 王稚登有《西湖竹枝詞》: 山田香土赤如泥,上種梅花下種茶。茶綠采芽不采葉,梅多論子不論花。
宮詞 金嗣孫有《崇禎宮詞》一首: 雉尾乘云啟鳳樓,特宣命婦拜長秋。賜來谷雨新茶白,景泰盤承宣德甌。
茶詞 有王世貞的《解語花——題美人捧茶》,王世懋的《蘇幕遮——夏景題茶》等。 ②茶葉詩詞題材 有名茶、茶圣陸羽、煎茶、飲茶、名泉、采茶、造茶、茶功等。
名茶詩 以詠龍井茶最多,如于若瀛的《龍井茶》、屠隆的《龍井茶》、吳寬的《謝朱懋恭同年寄龍井茶》等。其他如余姚瀑布茶(黃宗羲的《余姚瀑布茶》詩)、虎丘茶(徐渭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石埭茶(徐渭的《謝鐘君惠石埭茶》)、陽羨茶(謝應芳的《陽羨茶》)、雁山茶(章元應的《謝潔庵上人惠新茶》)、君山茶(彭昌運的《君山茶》)等。
茶圣陸羽詩 韓奕《山院》詩有:“入社陶公寧止酒,品茶陸子解煎茶”。詹同《寄方壺道人》詩:“臥云歌酒德,對雨看茶經”。
煎茶詩 有文徵明的《煎茶》,謝應芳的《寄題無錫錢仲毅煮茗軒》等。 飲茶詩 如王世貞的《試虎丘茶》,王德操的《謝人試茶》等。
名泉詩 主要是吟惠山泉,如文徵明詩:“谷雨江南佳節近,惠山泉下小船歸。”謝應芳詩:“三百小團陽羨月,尋常新汲惠山泉。”
吳寬有《飲玉泉》詩:“龍唇噴薄凈無腥,純浸西南萬疊青。地底洞名凝小有,江南名泉類中泠。
御廚絡繹馳銀甕,僧寺分明枕玉屏……。”此系指“北京玉泉”。
清代乾隆皇帝認為水質輕重是評定泉水好壞的標準。他曾下旨特制一只小型銀斗,用它秤量過國內許多名泉水,結果是北京玉泉名列首位。
乾隆并特地撰寫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 茶具詩 煮茶用茶爐、石爐、竹爐,運輸茶用山籠。
唐寅《題畫》詩:“春風修禊憶江南,酒榼茶爐共一擔。”魏時敏《。
五、形容采茶的句子
形容采茶的句子
采茶_詞語解釋
【拼音】:cǎi chá
【解釋】:采摘茶葉采茶是一種漢族民間歌舞體裁。流傳于中國南方產茶區,如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貴州等省的漢族地區。亦稱“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燈歌”、“采茶燈”、“茶籃燈”等。采茶傾注著漢族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并以其獨特的藝術思維,濃厚的生活氣息,豐富精神生活積極作用。
【例句】:“口唇茶”是將柳條編的工具放置在胸間,接收采茶女咬下的嫩茶葉。
六、關于采茶的詩句
《采茶詞》
年代: 明 作者: 高啟
雷過溪山碧云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摘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觀采茶作歌》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
今日采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云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
無事回避出采茶,相將男婦實勞劬。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谷雨臨明朝;
雨前價貴雨后賤,民艱觸目陳鳴鑣。
由來貴誠不貴偽,嗟哉老幼赴時意;
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